“双碳”目标下河南省制造业战略转型的路径研究

2023-12-11 13:05:54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双碳制造业转型

李 运 河

(商丘师范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豫鲁苏皖接合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河南 商丘 476000)

一、引言

在2020年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式提出“双碳”目标,明确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作为我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必将引致中国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1]。在《河南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强调了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性,为“双碳”目标下河南省制造业战略转型注入了新元素,提出了新要求。战略转型作为企业实施突破式创新的重要形式,已成为河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推动力量。随着外部环境的快速多变,企业生命周期逐渐缩短,战略转型的频率在不断加快。特别是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时代背景下,河南省制造业已经从简单的规模扩张阶段进入了比拼创新、质量、服务等核心竞争力的新时期,亟须选择适宜的战略转型路径,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尽快实现生产全程的绿色低碳化,更好更快地适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形势的需求[2]。基于此,在中原经济区视角下,以河南省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双碳”目标下河南省制造业战略转型的路径选择机理,对河南省制造企业实施由形式重构到实质重构的战略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双碳”目标与中国实践

“双碳”目标,即“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其中,“碳达峰”是指一国或地区的碳排放到达历史最高点后,开始逐年递减;而“碳中和”则指通过种植森林、开发碳捕获和存储技术等方法,将碳排放量与碳吸收量达到平衡,使得净碳排放为零。这两个目标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双碳”目标的提出,不仅是我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重大贡献,也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的重要策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的碳排放问题不仅关系到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也关系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将有助于中国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重要贡献。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提出了“双碳”目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并在各个领域展开了实践探索。在政策层面,中国已经将碳减排作为国家战略,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且正在制定全国和地方的碳排放上限和减排路径,以指导各地碳减排行动。此外,中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过推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的发展为碳减排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积极参与国际气候治理,与其他国家共享碳减排的经验和技术,推动全球气候行动的进程。

三、“双碳”目标下河南省制造业战略转型的动因

战略转型是企业业务领域、组织结构以及经营模式的变革[3],是关键行动者、构建行动者联盟的过程。其中,关键行动者的转译对转型的成功起着主导作用[4]。在“双碳”目标下,驱动河南省制造业开展战略转型的动因主要来自环境的非均衡变化、战略转型的现实必要性、战略惯性与组织压力等四个方面。

(一)环境的非均衡变化

企业战略转型受到外部环境非均衡变化的影响。面对竞争环境的非均衡变化,企业必须通过战略转型寻找资源配置的新范式,获取战略主动权。其中的关键就在于面对不同的环境寻求不同的战略转型路径和模式。在非均衡环境下,一切都在变化,顾客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供应商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合作更加紧密,技术创新层出不穷,行业竞争日益严峻。所有这些都给企业战略转型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进行战略转型,力求发挥先动者优势,创建行业标准,创造更多价值,从而在自我强化中实现良性循环,获取持久竞争优势。

(二)战略转型的现实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社会不可逆转的潮流和趋势,带来了企业外部环境的根本变化,这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生存危机。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企业不断地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战略转型也成为企业顺应全球化趋势的必然选择。此外,在信息网络化的今天,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不对称状态,使得消费者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网络搜索完成对商品的比较,作出更优的选择。传统的批量化标准生产方式越来越受到挑战,难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客户个性化的需求要求生产做到定制化,服务突出特色和特点,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客户的认可,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

(三)战略惯性

战略惯性是企业制定和实施战略的过程基于过去的战略模式和经验,战略改革的模式趋于渐进式的属性。在战略形成和实施过程中,必须辅以相应的企业组织以及并行的企业文化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在企业进行战略转变时又都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当决策层在决定改变战略时可能会改变原有结构的某一部分,它们或是某一机构的增加,或是对员工的另一要求,或是领导管理权限的缩小或扩大。如果新战略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有关机构或领导的现有利益,就有可能遭遇这部分力量的抵制。因此,战略惯性对企业的发展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影响。

(四)组织压力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组织压力是普遍存在的。当企业战略实施的效果低于预期,或者环境变得动态不确定,压力就有增加的趋势。当新的机会、新的技术出现,现有战略的缺点就会暴露无遗,组织就面临进行战略转型的压力。同时,当竞争对手采用新战略实现了企业所没有达到的战略预期,或者行业出现新的进入者,适应性问题就凸显,被取代的压力也会接踵而来。因此,组织压力渐增的过程是组织经历一系列坎坷的必然途径。但是,我们应客观地看待组织压力。组织压力是动态不确定环境下的产物,是企业战略囿于时空限制和思维认知限制的必然结果。在某种战略实施过程中,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试图通过自平衡去抵消一切不满和压力是不现实的。组织的功能是解决问题,许多不满意都可以被一些小小的变化所调和,这也正是压力产生的正向效用。多数情形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组织压力会促使组织进行深刻的反思,发现战略转型的必然性和益处。

四、“双碳”目标下河南省制造业战略转型的路径

战略转型是企业高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决定着企业的兴衰与成败。基于此,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本文试从消费需求、技术改造、科技能力、组织结构、产业模式、IT技术等六个方面探讨河南省制造业战略转型的路径选择机理。

(一)实施消费需求创新战略,向高附加值产品制造转型

1.推进品牌、质量、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一是要贯彻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通过战略转型推动传统产业自主品牌建设,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二是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加强高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广新技术和新设计,通过原始创新为自主品牌研发提供有效支撑。三是要树立品牌观念,积极培育自主品牌,加大对品牌的保护力度,努力做好对自主品牌的宣传和营销推广,扩大品牌知名度。四是要深入实施质量战略,高标准地执行国内外质量认证标准,开展全面质量管理,保持产品质量稳定,努力提升企业产品的质量水平,按照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完善产品质量检测。五是要持续推进知识产品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建立健全以专利、商标等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产权体系。

2.以标准化推动品牌化,拓展价值链。一是根据企业的不同规模和技术水平,实施不同的技术标准。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企业如宇通集团,可以按照国际标准开展管理,以突破海外市场存在的技术性壁垒,寻求企业更大规模的扩展,努力成为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而对于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制造企业,如双汇、思念等,应积极贯彻国内标准,努力扩大品牌知名度,打造国内知名品牌。二是河南省的头部企业应积极参与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制定与修改,发挥行业带头作用,培养企业竞争意识。在纺织服装、有色金属、食品加工等产业集聚区内,企业可以通过集体注册商标的形式,以地域名称来设立区域品牌,解决中小企业规模小、品牌知名度低的问题,通过抱团取暖带动集聚区内整个产业的发展壮大。三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战略,加强供应链管理,实现供应链与产业链融合,降低流通费用,增加产品附加值。

3.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新产品开发。一是紧紧围绕产品创新和市场需求,不断加大技术引进力度。吸收国外最新技术成果并加以适当的改造,针对国内消费者的消费特点进行创新,实现从模仿、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转变,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二是努力构建高新技术成果的产品转化机制,在不同区域特别是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建立产业孵化器、技术孵化基地,通过技术研发带动产业发展,实现企业的快速成长。如煤化工产业积极研发精细化工产品,力争在煤焦油、煤变油方面实现突破;有色金属业要积极开拓精深加工,重点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装备。

(二)实施技术改造创新战略,向内涵式扩张转型

1.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长期以来,河南省的纺织服装业、食品加工业等传统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要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提高传统制造生产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效率,组织实施一批科技含量较高、市场前景广阔、能带动行业技术水平上台阶的技术改造项目,实现传统产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由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带动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以高新技术产业助力传统产业战略转型,实现传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大力引进先进装备。要在传统企业中大力宣传政府鼓励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措施,大力宣传增值税转型对促进技术改造带来的明显优惠,引导河南省制造企业紧紧抓住时代机遇,积极引进先进工艺设备,大力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各级政府或行业协会可以联合企业组成采购团,围绕传统产业,引进购买高起点技术和关键设备。要将先进、适用作为新建、改造技术装备的基本原则,坚持大型化、高速化、连续化、自动化和长寿化的发展方向,根据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变化和自身的发展战略,加快引进高新技术含量高的先进设备。同时,要合理改造提升原有装备,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装备升级,让原有装备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3.大力调整投资结构。加速产业优化升级,明确市场需求导向,系统分析当前市场供求情况,把握技术投入的方向和侧重点,通过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实现技术升级,以降低能耗、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全面提升传统制造业综合竞争力。通过技术改造提升科技投资比重,保证设备投资比例不断攀升,确保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持续增加。在传统制造业中大力支持六类技改项目投资,即传统产业科技园项目、产业政策扶持项目、关乎国计民生项目、行业领军企业技改项目、新创企业投资项目、“专精特新”项目。

(三)实施科技能力创新战略,向技术驱动转型

1.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首先,鼓励河南省制造业通过并购、合资、股权合作等形式有效追踪国外高新技术的发展步伐,实现与外资企业的优势互补,共享合作带来的利益,共担合作产生的各类风险。其次,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新技术,实现从模仿、利用到自主创新的转变。通过战略转型构建企业创新机制,使河南省制造企业成为自主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不断加大技术引进力度,强化消化与吸收能力的培养,加大技改和创新力度,实现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方向的转变。最后,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园技术孵化基地,根据园区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研发新技术,做到为我所有、为我所用,真正实现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完善企业科技创新体系。首先,河南省制造业要持续健全体制机制,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效保护企业自主产权,培育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其次,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新形式,努力构建创新联合体,明确企业主导地位,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效支撑。第三,加大高科技成果的引进力度,提高企业在创新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分类支持各类创新活动。重点扶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行业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巩固行业领军优势,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第四,建立公共研发平台,开展联合创新研发活动,为中小企业创新提供公共服务,为河南省制造业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3.加快企业创新载体建设。加大“三站两中心”建设,积极在企业中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通过产学研合作共建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努力形成一批行业领先的研发载体。积极组建产学研合作联盟,鼓励行业领军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通过长期合作共建研发平台,开展针对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支持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建各类实验与研究中心,着力促进企业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产学研联盟。

4.壮大优秀人才群体队伍。首先,在河南省制造业战略转型过程中,企业家群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转型成功的关键推动力量。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家培训,通过各种形式、跨越不同地区,甚至走出国门进行参观和交流,去学习最新的知识和理论,强化企业家在河南省制造业改造的主导地位。其次,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来豫创业和建业,大力支持高校开设MBA和EMBA相关课程,开展职业经理人培训和认证,培养专业水平强、业务能力过硬的优秀经营管理者和职业经理人。最后,加强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在各行各业胜任的、具有较高专业水平、能够解决操作难题的专业性复合型人才队伍,壮大优秀人才群体、实现人才群体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互相适应、相得益彰。

(四)实施组织结构创新战略,向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转型

1.培育壮大头部企业。头部企业是河南省产业转型的拉动力量。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头部企业具有进行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所需的财力、人力和融资能力,而且这些企业对自身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潜力、技术难点和市场动向都非常了解,知晓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在哪里,具有对现有问题进行改造的能力。发展壮大一批产业关联性大、经济带动性强的特色制造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在产品辐射、技术引领等方面的带头作用,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推动特色制造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升级、提高制造装备水平、增强集聚区内骨干企业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同时,积极引导制造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开展转型升级,发展专业化配套技术,提高生产工艺的制造水平。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头部企业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加强对集聚区关联企业的专业化协同,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2.加强企业重组与整合。鼓励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激发资产活力。通过股权合作、契约联盟等形式建立企业间合作关系,提升主导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资产为纽带,推动不同地区制造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积极寻求具有竞争优势的互补企业或有关联企业开展合作,促进河南省头部企业向大企业集团方向发展。通过联合并购扩大市场占有率,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产品附加值,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推动企业保持快速发展。

3.推进产业链企业间的联合协作。只有建立完善的产业链,才有可能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制造业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协作,完善产业链结构,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鼓励河南省制造业跨越地域局限开展广泛合作,推进从原料采购、生产销售、产品研发到物流等方面的协同机制的建立,充分共享信息和有限资源,化竞争为竞合,在合作中做好协调,化解各种不必要的竞争和矛盾,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4.依托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发展是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的现代产业发展模式。产业集群必须通过创新活动来改进包括产品、技术、生产流程、组织管理架构、营销销售、资金获取和利用方式以及同供应商和客户的柔性合作关系,从根本上提高集群整体的竞争力。为此,首先要做好产业集聚区的整体规划,从发展实际出发,充分整合园区资源,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其次,加强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确定集聚区核心主导产业,推动企业间开展更充分的协作,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增强集聚效应。最后,促进产业集聚区内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之间的产学研合作,积极创建创新联合体,通过产学研联盟构建多方联动的产业集群。

(五)实施产业模式创新战略,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

1.构建服务意识,促进企业文化转型。在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着制造文化和服务文化两种文化的较量。制造文化关注企业内部的运作效率提升,但是对于外部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未予以重视,而服务文化则过于关注服务的差异化,由此可能导致企业运营成本的居高不下。因此,要实现企业文化转型,应当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两种文化的积极作用,创造两种文化的共生关系。企业文化转型应采取自上而下推进的模式。企业高管积极推进制造文化向服务文化转型,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转型氛围。在此基础上,在企业高管的一把手工程推进下,服务文化将逐渐由中层普及到基层,进而逐渐渗透到公司每一位员工。为了减少员工的抵触情绪,企业管理者需要不断地与员工进行沟通,阐明企业转型的原因,说明战略转型导致的企业短期销售下降的可能性,坚定员工对企业长期获益的信心。

2.由产品导向转变为顾客导向。制造企业服务转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顾客导向战略。实践表明,仅仅获取顾客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制造企业在服务化过程中,要制定一个清晰透明的客服流程来促进客户开发,深入开展客户关系管理,分析和挖掘客户关键需求信息,这样才能够针对顾客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制造企业内部一般都有详细的产品开发流程,明确产品开发全过程及其具体细节,但是往往缺乏像服务企业那样的服务开发流程,由此导致对客户需求把握不到位、服务质量不高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实现顾客导向战略,就要注重客户服务流程的开发。

3.采取灵活的服务产品策略。灵活的服务产品策略是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过程中需要特别强调的内容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当顾客购买了产品或设备之后,企业应提供与之配套的售后服务;如果设备的使用率不高,企业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或者根据设备使用的频率进行适当收费;对于那些重视设备功能的顾客,企业可以向他们提供结果导向服务,如此,企业可以在保留设备所有权的前提下,按照顾客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服务,满足顾客在设备功能方面的需求。

4.完善服务定价策略。许多制造企业由于没有采取合理的服务定价策略,导致企业无法通过提供服务获取利润。事实上,大部分顾客愿意为其获取的服务付费,但前提是他们能够获得服务的价值。由于服务本身具有无形性和复杂性特征,传统的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策略在服务产品定价中不再适用。这就要求企业要摒弃传统的产品定价策略,转而依据服务为顾客创造的价值来定价。在实施服务价值定价法的过程中,服务提供商要让价值直观化,让顾客判断服务价格是否合理,根据顾客的预期进行产品定价。例如,服务供应商可根据顾客使用服务后的利润增加值或者成本节约率来对服务进行计价。这种定价策略可以为企业争取更多的订单,获得更多的利润,创造更大的价值。

(六)实施IT技术创新战略,向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转型

1.用IT技术促进设备的更新换代。通过IT技术推动河南省制造业战略转型。充分发挥IT技术渗透性强的特点,推动原有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技术升级,尤其提高关键装备的技术水平。在关键制造行业以数控机床为重点,推进机电一体化,积极引进智能化成套设备;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全面信息化系统,运用IT技术实现制造业集约化生产,提高企业资源使用率。

2.用IT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首先,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提高产品设计速度,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其次,加大计算机辅助制造等IT技术的推广力度,将IT技术贯穿于企业经营各环节,提高新产品研发能力。最后,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应用,通过电子化交易和企业在线服务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拉长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产品多样化,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升产品竞争优势。

3.建立以IT技术为核心的新型生产管理方式。制造企业要大力推动管理信息系统(MIS)、企业资源计划(ERP)、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信息系统的应用,发挥信息技术使能器的作用,建立企业新型生产管理方式,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生产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集成制造等实现信息化改造,整合企业关键资源、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4.有序开发和利用企业信息资源。首先,构建企业总体数据库。企业总体数据库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描述的数据及其关系;另一部分是描述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决策信息。其次,企业要系统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制定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标准,规范有序地实现对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最后,从实际出发,建立功能模型和信息体系结构模型,注重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组织和处理,使企业能够真正利用互联网获得最及时高效的经营决策信息。

五、结语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河南省制造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变得日益动荡和不确定,要在竞争中生存,唯有通过战略转型不断完善自我,才能顺应时代发展形势,谋求更高更快的发展。为此,河南省制造业要成功实现战略转型需要做好内功,加强企业自身建设。努力做到以核心竞争力为根本,开展战略选择与调整;以提高运营效率为目的,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基础,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以品牌建设为载体,拓宽企业的市场空间。

猜你喜欢
双碳制造业转型
“双碳”目标背景下碳排放治理路径研究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 12:39:10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财经(2021年10期)2021-06-18 19:29:20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决策(2021年5期)2021-06-10 09:04:11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华人时刊(2019年15期)2019-11-26 00:55:50
转型
童话世界(2018年13期)2018-05-10 10:29:31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