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笑
当代中国人物传记出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空前的繁荣发展。据相关统计,1950 年至1978 年近三十年间,全国出版图书约33 万种,其中传记图书近3000 种。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人物传记的创作出版呈爆发式增长。1980 年,全国出版图书2 万余种,2012 年达到41.4 万种。人物传记的创作与出版也同步激增,80 年代年出版数量从300 种上升到2000 种左右,到2012 年,出版数量已达5744 种。2013 年至2020 年,人物传记类图书在售约25.10 万种,其中新版约2.36万种,再版达22.56 万种,新版率为9.4%,再版率达到90.9%。相较于全国图书市场在售品种为389.51 万种,其中新版为197.53 万种,再版为191.97 万种,新版率为50.7%,再版率为49.3%[1]。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人物传记图书激增的出版市场和极高的再版率体现出良好的市场效益和社会价值,反映出人物传记图书出版蓬勃发展的广阔前景。
中国人物传记出版在改革开放后,为什么会有如此快速的发展和繁荣?2021 年12 月1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们的文化事业是和党的事业紧密联系的。人物传记的创作出版作为文化事业的一部分,正是坚持了人民性的特征和发展道路,才有今天的繁荣和发展。
一
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对人物传记工作的重视和实践,为新中国人物传记出版事业走上人民性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引领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把为国家谋独立、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建党的精神和目标。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就是人民的事业,我们的文化事业要求反映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从人民利益出发,以人民利益为依归。作为党的事业的一部分,文化事业体现出突出的人民性特征。1942 年5 月,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重视文化艺术工作对人民革命事业的重要性,重视革命队伍中的先进人物和英模人物的宣传工作,毛泽东同志本人就是身体力行者。1936 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延安,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林伯渠、徐特立、徐海东等,都欣然接受了他的采访。后来,斯诺写出《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书中介绍了红军将领在井冈山、在长征路上、在延安、在前线的各种见闻、故事,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该书内容1937 年首先在《亚细亚》(Asia)杂志上陆续连载。其中第四章“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记录了毛泽东同志口述的其生平事迹。同年8 月,复旦大学《文摘》月刊从《亚细亚》杂志上将第四章内容翻译成中文的《毛泽东自传》,予以刊登。在七七事变后全国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热潮中,《毛泽东自传》的发表轰动全国,读者们纷纷抢购。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和广大进步青年投身中国革命事业,使之成为经典人物传记和励志读物,被人称为“中国第一自传”。
毛泽东同志重视英模人物在人民革命事业中的榜样作用。1939 年11 月,支援中国革命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在抗日前线涞源摩天岭抢救伤员时,因细菌感染不幸去世。延安各界为其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挽词和《纪念白求恩》的悼念文章,概述白求恩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号召全党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2]。1944 年9 月,中共中央警备团的普通战士张思德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因为窑洞塌方不幸牺牲。毛泽东同志亲自出席他的追悼会,并发表《为人民服务》的著名讲演,热情地评述了一个普通战士安心平凡工作的事迹,高度赞扬了他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3]。重视对英模人物和普通人物的宣传工作,正是人物传记创作的源泉,也为人物传记出版打开了广阔天地。
在革命战争年代,一批又一批作家、文艺家奔赴前线和敌后,塑造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英雄群像,为中国人物传记留下了光辉的篇章。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传记有刘白羽和王余杞在1938 年合著的《八路军七将领》,沙汀1940年出版的《随军散记》(后改名《记贺龙》),萧三的《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朱总司令的故事》,刘白羽的《井冈山上》,何其芳的《记贺龙将军》《记王震将军》《吴玉章同志革命故事》,周立波的《聂荣臻同志》《徐海东将军》等,都是传诵一时的革命领袖和高级将领的传记佳作。还有许多描写工农兵英雄模范人物的作品,如周而复的《诺尔曼·白求恩断片》,陈荒煤的《一个农民的道路》,羽山的《劳动英雄胡顺义》,李仕亮、冰如、弓金的《边区基干兵团一等英雄李仕亮》,野鲁的《边区地方营兵一等英雄——暴文生》,李冰等的《女英雄的故事》,袁大勋的《战斗模范袁大勋自传》等,大量的英模人物往往来自民众,讴歌他们的英雄事迹,在民众中引起较大反响,极大地促进了革命事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年代对人物传记工作的重视,特别是共产党人对人物传记人民性的实践和贡献为新中国人物传记出版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引领了方向。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大量英模人物传记出版,集中体现了人物传记出版的主体特征。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以广大劳苦大众为生力军的人民革命战争;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广大工农兵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迅速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大量在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涌现出来的英模人物成为共和国叙事的主角和人物传记出版的主体,成为我们回望那个火热年代的参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主要是为中国革命中的英烈人物立传,出现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如高玉宝的《高玉宝》,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梁星的《刘胡兰小传》,黄纲的《革命母亲夏娘娘》,雷加的《海员朱宝庭》,陶承的《我的一家》,缪敏的《方志敏战斗的一生》,植霖的《王若飞在狱中》,陈昌奉的《跟随毛主席长征》,石英的《吉鸿昌》,张麟、舒扬的《赵一曼》,柯蓝、赵自的《不死的王孝和》,丁洪、赵寰的《真正的战士——董存瑞的故事》,韩希梁的《黄继光》,百友、童介眉的《邱少云》,沈西蒙的《杨根思》,肖琦的《罗盛教》等。还有相关单位组织编辑出版的人物传记合集《星火燎原》《红旗飘飘》《志愿军英雄传》等。这些作品表现了在充满艰险的残酷的革命斗争年代,英雄先烈们顽强坚韧、机智勇敢、视死如归的革命斗争精神,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因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英模人物成为传记作品的主人公。1962 年8月汽车兵雷锋因公牺牲,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介绍雷锋的传记作品不断涌现,如陈广生、崔家骏的《雷锋的故事》《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等,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这样的传记作品还有塑造和宣传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的,如穆青、冯健、周原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殷云岭的《焦裕禄传》等;有记录解放军模范人物的,如1966 年7 月28 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人民的好儿子刘英俊》、金敬迈的《欧阳海之歌》等;有谱写工业、农业和商业各界英模故事的,如房树民、黄际昌的《向秀丽》,马自天的《时传祥》、映泉的《陈永贵传》,吴宝三、曹锋的《马永顺传》等。
改革开放时期是国家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也是一个万紫千红、英雄辈出的年代,造就了更多的当代英模人物的传记出版。20 世纪80年代初,向优秀共青团员张海迪学习掀起热潮,记述张海迪身残志坚、奋发向上先进事迹的传记作品,有1983 年3 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优秀共青团员张海迪》、同年4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闪光的生活道路——张海迪事迹》等,揭开了改革开放年代英模人物传记出版的序幕。如1998 年抗洪救灾英模人物、2008 年汶川抗震救灾英模人物、2009 年评选的“双百人物”、2018 年评选的“改革先锋”、2019年评选的“最美奋斗者”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2021 年“七一勋章”获得者均成为英模人物传记系列出版的传主。从2002 年至2022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已举办二十年。《感动中国》节目每年向全国观众推出令人感动的十个人物和一个英雄集体,每个年度评选的“感动中国人物”传集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学习出版社等陆续出版。该活动举办和传集出版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类似的传记出版还有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由新华社组织编撰的“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书系(全10 卷)、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感动中国孩子心灵的60 个杰出人物》、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感动中国的杰出人物》等。“感动中国人物”传集弘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起道德的标杆,给人精神的力量,也成为中国人物传记出版的品牌。
中国人物传记的创作出版乃至整个文化事业扎根于人民的土壤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虽然也有许多历史和世界知名人物传记的常规出版,但是大量当代英模人物和普通人物传记出版一直占据人物传记出版的主体地位,据有关中国传记类图书零售市场数据统计,2013 年至2021 年在售传记类新版图书共计26375 种,属于当代政治、军事、财经、文化、体育等各界、各行业(不包括相关人物合集)的英模、精英、明星人物传记出版达18095 种,占比达68%[4]。它体现出改革开放以来人物传记出版的人民性的主体特征,折射着中国特色文化出版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三
名人传记中传主的家国情怀和人民情怀,是中国人物传记出版的精神特征。
名人是指在现实社会和历史上声名远播、具有深远影响的一些人物。在出版界他们往往是人物传记创作出版的热点和重点。旧时代的人物传记,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作品,张扬的是封建主义的功名利禄和三纲五常伦理;西方国家则热衷于贵族侠客、王子公主的故事,张扬的是个人英雄主义思想。当代中国人物传记出版,集中表现在人民的事业中作出杰出贡献的革命领袖、军事将帅,以及科技和文化界的知名人士,抒发的是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赤胆忠心的人民情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十分重视革命领袖人物传记的出版工作。中央相关部门所属出版单位和地方人民出版社都把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传记出版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这些作品打动读者的不仅仅是老一辈革命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丰功伟绩,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精神和情怀。权延赤撰写的《红墙内外——毛泽东生活实录》(昆仑出版社1989 年版)、《走下神坛的毛泽东》(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等毛泽东传记,是当年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作品。作者不仅从正面记述和歌颂伟人的丰功伟业,更以他身边工作人员接受访谈的形式,满含深情地展现与抒发了毛泽东同志的日常生活和平民情怀。毛泽东同志自始至终都把自己当成人民的一分子。日常生活中,他喜欢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反感装腔作势,衣服破了补好再穿,被子破了补了再用;外出视察工作中,他反对戒备森严,把他和民众隔离开来;身边工作人员回乡探亲,他让他们多实地了解乡亲们的生活情况;尝一口让农民无法下咽的窝窝头,他会心疼得掉泪;听说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他高兴得夜不能寐……他的平民化情感和一心挂念人民的情怀是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信仰使然,也使他在亿万人民心中树立起崇高的人民领袖的形象。
在军事将帅的传记出版方面,许多出版社都有相关传记作品出版。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传记”丛书中的《旌旗十万·陈毅卷》,记录在淮海战役六十多天的时间里,总数约60 万人民解放军与约80 万国民党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进行激烈鏖战的情景,其中用大篇幅特别写到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四个解放区人民前后共出动民工543 万人,动用担架20.6 万副,车辆88 万辆,挑子30.5 万副,牲畜76.7 万头,共向前线运送1460多万吨弹药、9.6 亿斤粮食等军需物资。淮海战役胜利后,华东野战军司令兼政委陈毅深情地说了一句名扬四海的话:“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5]这句话折射出毛泽东同志人民战争思想的伟大光辉,是淮海战役中军民团结、鱼水情深的生动写照,也是一个深怀人民情怀的将军才有的独到感悟。
在科学家传记方面,科学出版社20 世纪80 年代出版“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丛书;90 年代出版“科学巨匠”丛书、“中国国防科技科学家传记”丛书、“中国科学家传记文学”丛书、“当代中华科学英才”丛书等科学家传记;21 世纪初,出版“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丛书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丛书。在著名作家祁淑英等撰写的《钱学森》中,详细写到钱学森艰难回国的历程。1949 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后,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的钱学森和夫人蒋英便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但遭到美国政府百般刁难,直到1955年才予放行。在洛杉矶港口,他回答记者追问是否还打算回美国时坚定地说:“我不会再回来。我是一名中国科学家。今后我打算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以便他们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6]钱学森初始的爱国为民之心为他在后来五十余年的奋斗中,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在伟大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涌现出领袖、将军和各行各业的许多知名人物。他们的伟业和成就为人民所铭记,而深植于他们内心的家国情怀和人民情怀是一种强大的情感力量和精神动力。我们的许多人物传记之所以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生命力,都源于这种强大精神内核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四
充分反映新时代的火热生活,体现中国人物传记出版的时代特征。
中国迈进改革开放时期,人物传记的创作出版呈爆发式增长,其表现形式是各种类型人物传记成系列、大规模地出版。例如红色人物传记类有20 世纪80 年代初由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组织编写(胡华主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100种,历经三十余年,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类似的图书还有解放军出版社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传记”丛书(9 种)、长征出版社的《解放军烈士传》(10 集)、江西教育出版社的“中国红色文化”丛书的革命英雄系列(9 册)等出版。科学家传记类图书有从2010 年开始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普和出版工作委员会组织的“科学与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丛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2013 年,中国工程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组织编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丛书,由人民出版社与航空工业出版社联合出版;2006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启动的“20 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丛书(樊洪业主编),至2021 年有包括《袁隆平口述自传》《施雅风口述自传》《黄培云口述自传》《王文采口述自传》《席泽宗口述自传》等五十余种出版。世界知名人物传记类有在当代世界发展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尼克松、基辛格、里根、戴高乐、希拉克、科尔、施密特、密特朗、佩雷斯、米洛舍维奇、杜鲁门等“当代国际著名人物传记”系列五十余种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改革开放年代,随着社会经济搞活、发展,影响出版市场发生突出变化的是大量财经类人物的涌现和相关传记图书的出版。首先是老一代民族资本家和蜚声海内外的企业家的传记作品,如《荣氏家族》(桑逢康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 年版),《船王包玉刚》(汪卫兴、倪冽然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年版),《陈嘉庚》(傅子玖著,作家出版社1993 年版)、《李嘉诚传》《曾宪梓传》(夏萍著,作家出版社1993 年版)等。同时,也出现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企业家传记,如《步鑫生》(新华社华工主编,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等。进入21 世纪,大批新型创业者进入传记作品的传主行列。如《鲁冠球管理日志》《国药冯:冯根生国药生涯五十年》《希望永行:中国首富刘永行自述》《联想风云》《沉浮史玉柱》《搜索百度李彦宏》《汽车“疯子”李书福》《军人总裁任正非:从普通士兵到通信霸主》《商界铁娘子董明珠:格力女总裁的商道人生》《网易掌门人丁磊》《娃哈哈教父宗庆后》等。
改革开放时期,财经类人物传记图书出版成为整个图书市场的亮点,并且长期火爆图书市场,反映时代的巨大变化和社会发展要求,打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烙印。尤其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以来,许多人物传记出版体现出更鲜明的时代特色。
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的国际商贸交流,国家竭力召唤“中国制造”“工匠精神”。2015 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推出“大国工匠”系列新闻专题片,新世界出版社以专题片的文字脚本为基础,精选了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錾刻人孟剑锋、“两丝”钳工顾秋亮、捞纸大师周东红、航空“手艺人”胡双钱等12 位工匠进行二次创作,出版了“大国工匠”传集,“工匠精神”在全国大地上传扬,让人民群众从中听到我们的国家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阔步跨越的时代足音。
2015 年1 月,为确保我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我们党和国家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在此后的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大量模范人物,许多传记作品被陆续出版,如《别样的青春:大学生村官张广秀纪实》(张力慧著,华文出版社2015 年版)、《倒在脱贫攻坚路上的县委书记——姜仕坤》(戴时昌著,孔学堂书局2017 年版)、《李保国:太行山上的新愚公》(翟英琴著,党建读物出版社与接力出版社2020 年联合出版)、《新时代的青春之歌:黄文秀》(林超俊著,广西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中国脱贫攻坚群英谱》(文炜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 年版)等。这些作品是中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记录,彰显了脱贫攻坚战所创造的彪炳史册的时代奇迹。
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奋战,取得了抗疫斗争的重大战略性胜利成果,涌现出无数感人的先进事迹和英模人物。相关人物传记如《你好,钟南山》(叶依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20 年版)、《铁人张定宇》(李春雷著,《人民日报》2020 年4 月1 日)、《张文宏医生》(程小莹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1 年版)等陆续出现,深刻揭示了国家在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创造的划时代壮举,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团结所凝聚的风雨无惧、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
大量的当代中国人物传记出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出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同时紧扣时代脉搏的人物传记出版深受读者的欢迎和市场的青睐,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又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人物传记出版要坚持走人民性的发展道路,就要牢牢把握它的主体特征、精神特征和时代特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导向,坚持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的根本立场,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到生生不息的人民中去,到轰轰烈烈的时代斗争中去,为人民立传,为时代放歌,为国家出版事业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