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当代党员》全媒体记者 冉开梅 冯驿驭
每天清晨,都会有一班特殊的列车,穿过昏暗的黎明与渐亮的晨光,从郊外开进即将忙碌起来的城市中心地带。
这班列车是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黄岭至民安大道方向的首班车,因为主要乘客是来自重庆市渝北区石船镇的菜农,他们都背着装满红薯叶、辣椒、韭菜等的背篓,所以这班列车也被称为“背篓专列”。
9 月27 日,我们凌晨5 点便从市区出发前往菜农们集中搭车的起点——石船站。当天下着大雨,我们直到6点20分才到目的地。
我们到的时候,老人们已在排队等待过安检了。因为乘车卖菜的老人较多,为了让他们更方便,工作人员都是用手持式金属探测器进行安检。
6 点31 分,列车准时到站,老人们熟练地进入车厢,将自己的背篓、菜篮放置在中间空道处后,便在就近的位置坐下。他们普遍喜欢坐在列车中部相连的几节车厢,便于互相聊些家长里短或是近日卖菜的收获。
我们找了挨着他们的空位坐下,身旁的老人看我们拿着相机和笔记本,便问我们是不是来采访他们的。
“对呀!我们今天要是没赶上这班车是不是就遇不上你们了?”我们问。
“卖菜要赶早,那自然要赶首班车,正常情况下你赶不上首班车,肯定就遇不上我们。”老人说。
这位老人叫樊建军,家住石船镇石船家园安置小区。年轻时,他在东北当兵,退伍后在工地上干活儿,后来年纪大了便回家务农。两个孩子在外地安了家,最小的孙子已满10 岁,但樊建军过不惯外地生活,也舍不得自家田地,便和妻子留在了家中。孩子劝他不要下地干活,他总说:“趁现在身子还结实,能多干点就多干点嘛!”
石船镇的农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了菜,种得多了,吃不完,镇上也卖不出去,于是从今年1月起,樊建军便开始进城卖菜。当时,能直抵石船的轨道交通4 号线二期还未开通,樊建军和其他石船居民只能乘公交车进城。他们需先赶到石船镇上的公交站,乘982 路公交车到龙兴镇,再依次换乘985 路、980路公交车到达鱼嘴镇,然后从鱼嘴镇乘坐888路公交车到达红旗河沟站,再从红旗河沟站换乘其他公交车前往观音桥、黄泥磅、人和等繁华地带的菜市场,单程需耗费超过3个小时。
现在,樊建军一般选择在观音桥建新东路卖菜。他每天准时乘上4 号线,乘坐19 个站抵达保税港站,在这里换乘轨道交通9号线抵达观音桥站,只需80来分钟。
在这班列车上,樊建军感到很放松,一是换乘少,节约时间,很快就能抵达终点;二是列车车厢比公交车车厢更宽敞,过去公交车上放背篓、菜篮挡其他乘客路的尴尬不复存在。
“我做梦都想坐地铁去城里卖菜!”樊建军对我们说。
说起坐地铁去城里卖菜的梦想,可不只樊建军有,坐在我们对面座椅上的一位老人,也开始感叹。
这位老人叫陈红兵,和樊建军住一个小区,他性格外向、嗓门大、爱与人攀谈。他的儿子在外地开挖掘机,儿媳在重庆中心城区上班,妻子平日又在石船镇上一所学校工作,没什么人陪他说话,他成天感到憋闷,所以在卖菜路上见着谁都要搭上两句话。
陈红兵告诉我们,他还有两个“卖菜伴儿”——今年70 岁的阳华和他的妻子。和樊建军一样,这3家人都是儿女在外务工,老人闲不下来在家种菜,把自家吃不完的蔬菜运到城里售卖。
陈红兵说他早已学会用智能手机“刷”短视频,但相较于能沉溺抖音、快手数个小时的年轻人来说,他只是偶尔刷一下,他跟我们说:“那个短视频里面的人,不会和你聊天嘛!”
所以,往来石船与重庆闹市区的3个多小时,成了陈红兵难得的“聊天时光”。此前,他和阳华夫妻俩经常会在卖菜路上撞见,一来二去熟络起来,便结伴而行,一路上谈论轨道交通发车时间、儿女工作情况等,笑声不断。
但等列车一到站,他们便会快步离开车厢,行色匆匆,消失在城市早高峰的人流中。
对大多数人来说,石船站是轨道交通4 号线上遥远的倒数第二站,但对这群老人来说,这是通往市区的第一站。当轨道交通延伸至城市更加边缘的地带,当城市的血液逐渐流过神经末梢,郊区的生活也得以延伸。
就像陈红兵所盼望的那样——“要是轨道能再修一截,修到我们安置房小区就好啦,来回还能少走点儿路”。
近段时间以来,许多媒体都采访报道了重庆郊区农民“坐着轨道交通去卖菜”的故事,许多网友看过故事后纷纷评论,在这些画面里看到了重庆的人情味儿,深受感动。
农民进城卖菜原本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为何这种现象的载体变成了轨道交通,就能“刷屏”网络?
我们想,或许是因轨道列车里菜农进城的画面,饱含着温暖人心的时代力量。
这些进城卖菜的农民,大多年事已高,他们带着浓厚的口音,有的雨衣早已陈旧,衣摆上挂着碎片;有的因为自身听力退化,说话时嗓门儿难免大些。他们卖的红薯叶,5 元一公斤,卖1.5 公斤才能在重庆城区吃一碗二两小面,卖5 公斤才能在快餐店买一份低价套餐。他们的背篓宽大,让本就紧张的车厢里显得更加拥挤……
但,也正是这样一群平凡的农民,同样被城市,被轨道交通工作人员、被其他乘客温暖以待,同样没有被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所遗忘。城市快速发展,不仅让人们看到直插云霄的摩天大厦,也让人们看到这些直击人心的温暖。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和那些笑着说“我做梦都想坐地铁去城里卖菜”的农民朋友有了共鸣——
重庆这座城市既然没有遗忘进城卖菜的农民,那这片土地上每一个平凡的个体,自然也能被她温暖的臂膀拥抱。风驰电掣的轨道速度,也散发着温暖的民生温度。
从坐轨道交通进城卖菜的农民,到在城市繁华地带菜市场买菜的市民,再到城市更新、基层治理中一件件人们可感可知的小事,时代发展的成果正被人民群众共享,一个个平凡人心中的梦想,正汇集成时代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