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专业速写教学研究

2023-12-11 09:12:04□余
艺术家 2023年8期
关键词:速写作画物象

□余 燕

顾名思义,速写从字面意思可知“速”即迅速,指短时间内快速地完成;“写”有抒写之意,强调有感受地主动表现物象外在造型和内在的精神情感。由此可见,速写能力包括较高的审美认知力和造型表达的掌控力。因此,速写是高校美术专业学生提高造型能力的重要训练手段。

一、速写的优势与作用

速写是较本土化的提法,西方18 世纪前统称为素描。这两者定义的边界是模糊的,很难划分出明显的界限,它们都有训练造型能力、绘制创作草图、收集素材的功能。但即使如此,在教学中速写所呈现的艺术形式和功能特性还是能明确认定的。

众所周知,美术专业的学生进校后都要进行严格的造型训练,这是本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对于初学者来说,速写的研究是提高学生造型修养和审美认知的有效途径,通常融合在素描教学中,两者相辅相成,互补并存,但素描更讲究画面的完整性。速写则不同,即兴、随意、敏锐地快速抓形是它的表达方式;且作画时间短,有很强的现场感,许多时候需凭记忆默写、想象完成。

我们知道,学院式素描分长期作业和短期作业,一张素描的完成短则三两天长则数月不等,一个学期也只能完成几张。虽然素描学习的优势不可细数,但它的优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对同一物象长时间的描绘极易使初学者在作画过程中产生视觉疲劳,从而使感受性减弱,变得麻木,最初要表达的强烈冲动在细节的反复刻画中被消磨殆尽,学习常常变成没有情感表达的磨铅笔灰。这样产生的画面缺少生气,也谈不上对默写及想象力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速写这种表现形式正好弥补了学院式素描的不足。灵动、随意、概括、自由、即兴是速写的特点,时间上的控制要求作画者概括提炼地表现对象。因画程短,作画者可始终保持新鲜感,注重感受并采用写实或夸张变形的手法,稳、准、狠地抓取物象造型,这是速写的优势。当然,速写并非顾名思义快速地画这么简单,需删繁就简,直取重点,对画者观察、概括、默写及想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速写和素描都是研究自然规律和审美规律的手段,但速写对学生概括力、观察力和感受力方面的培养更胜一筹。同时,速写训练方式灵活,绘画材料、时间、场地都不受限制,画者可用一支笔、一本速写本随时随地以图像的形式记录感受。尽管相机的广泛应用给创作者的素材收集带来了便利,但照片是被动接受图像,而速写是对物象的有感而发,因此照片无法替代速写的作用。更何况速写不仅是培养造型技能和进行艺术创想的手段,也是一种独立、自由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速写学习中的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

速写作为美术专业学生研究造型的重要手段,已成为美术高考的必考内容。考前的学习使学生对此艺术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进校后基础较之前有所改观。但教学中笔者发现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不少,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首先,面对物象,学生不会写生,模特动态稍有改变就不知所措,考前以画照片为主的训练导致学生在写生时缺乏自信。其次,模式化、概念化现象严重。高考是针对性强的学习,有些机构只要求学生把某种套路画熟即可,因此无论面对何种物象,都是一种方式表达,画作面貌雷同。再次,学生对物象结构理解不到位,导致下笔不肯定,塑造表面化、被动照抄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教师缺乏对学生观察力、感知力、艺术语言表现力的培养。而艺术是有情感表达的创造性劳动,对作品艺术感染力的追求即便在强调技巧性的基础学习阶段也不可或缺。

技能是情感表达的手段,审美力则是学习路上的指路明灯,眼界的提升必定影响学生艺术理念及绘画方式的转变。学生要想从造型中学习领悟形的意味,追求画面的和谐、笔法的情趣,首先需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感知力。因此,广开眼界,撷英采华,博取众家之长是高校美术专业速写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教学之初的关键是理清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眼界,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一幅作品有哪些观看的元素?好在哪里?如何欣赏?标杆必须立起来。如丢勒的作品造型严谨,粗犷雄劲,画风一丝不苟;老勃鲁盖尔画风质朴、幽默;巴巴的画看似用笔不多,实则丰富;杜米埃造型不求形似,线条活泼灵动;马蒂斯的线条均匀准确,富有表现力和独创性等。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与大师作品的对话中汲取养分,拓宽认知范围,提高艺术素养。

速写是灵动的、随意的、自由的;它以率真、直接的方式快速表现物象的姿态、动作、神情,即兴抒写画者的艺术感情。速写的表现形式丰富,手法多样,分为线造型、面造型、线面结合造型。

线造型特点:不考虑光线的影响,运用线的手法概括提炼地表现物象的形态和结构关系,以线性语言方式了解和认识事物。作画时,画家可采用纯线勾画形体轮廓。造型在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疏密、节奏的变化中彰显物象的精神情感。

面造型特点:与线的观察和表现不同,面造型通过明暗光影的变化塑造物象的形体空间,强调光线的作用,以黑、白、灰的表现元素塑造形象,丰富画面的层次,在体现物象空间、烘托特定情绪氛围方面更得心应手。

线面结合造型特点:可把线、面两种形式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在点、线、面,黑、白、灰的形式元素中经营画面的造型结构、精神气韵。线与面在手法上的互补可做到对物象灵活表现。如费欣笔下的人物采用线面结合的方式,以情感为驱动力,随心所欲,形成和谐的变形,用笔果断、肯定、有表现力。

三、提高速写能力的教学对策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为应付高考,有些学生依赖在照片上画辅助线,再到画纸上量比例打轮廓;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只是造型比例尚可,至于正确的观察方法,则无从谈起。我们知道,怎么“看”就决定了怎么“画”,看的方式有多少,画的方式就有多少。初学者孤立地观看是最不可取的方式,看一点画一点的错误方式不改变,练得再多也徒劳无功,甚至适得其反,越练越偏。

速写教学一般不单独设置课程,而是融入差不多所有的课程教学中。尽管如此,速写训练仍然只占很少的课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初学者学有成效,除勤于练习外,观念认识上的提高和方法上的学习至关重要。针对学生速写中的问题,笔者认为采用从速写到慢写再到速写的训练方式比较合理。前后两种速写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上大相径庭。前者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纠正学生不良的作画习惯,教学重点是要解决整体看整体画、落笔自信肯定的问题。后者则是有一定基础后对学生概括、默写、想象及表现等能力的培养。

(一)观察与表现

在写生之初,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人物画开始,让学生练习观看的方式,纠正学生不良的起稿习惯。何为正确的观看——整体观察。整体即不纠结于非本质的表象,对物象形态进行全方位的同一观照。观看从造型的整体出发,视线不停留在形体的某一局部,而是比较地看、立体地看、关联地看。这就要求面对纷繁复杂的事物,学生要训练自己的眼睛在观看时有如过滤器,忽略无关紧要的烦琐细节,留下突显物象本质的特征性造型。教师要鼓励学生作画时落笔大胆肯定、不犹豫。起笔虽从局部开始,但整体意识在心,学生眼睛应始终关注画面的大关系,悉心观察模特的姿态动作,快速抓形,重点突出,无须刻画细节,尽量把复杂的事物往简单画,针对性地解决构图、轮廓比例和动态等问题。这一环节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正确的观察与表现是进一步学习的保证,整体感的培养对学生建立全局观十分重要,且贯穿学习的整个过程。

接下来的慢写训练是提高学生塑造能力的关键。学生被动照抄的原因之一是对结构理解不到位,不能透过表象敏锐观察到事物的本质。因此,在实践课上,教师可增加人体解剖学和透视学等相关知识,让学生研究人体动态变化的规律,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学生写生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心观察,把物象特征性形态和表情记入脑中,感知造型的结构、主次、明暗、节奏、疏密等关系。在学生塑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重点和特点,头、手和凸显造型的衣纹是主要刻画的对象,在不破坏整体感的前提下,尽量把物象往复杂画。此外,教师在让学生整体观察的同时,更要让他们有感受地观看。生长环境、生活阅历、脾气秉性的差异都会使个体散发出与众不同的气息。作画者只有与被画对象之间建立心理和情绪上的连接,透过现象看本质,感同身受,才能有感而发,塑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这一点常被忽视。因此,教师需提醒学生,在写生时要多关注对物象的感受,在用眼“观”时更要用“心”看,找感觉,抓气息,观人所不观,提高捕捉信息的能力。

(二)概括、默写、想象

速写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看一眼画一笔显然不是正确之道。有了慢写的造型手段,学生此刻应加强对概括、默写能力和想象力的训练。由于大脑记忆的选择,默写、想象更能体现学生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和对画面的组织构建。默写的过程是对形象结构和主次关系的概括表达,但概括并不意味着简单的省略,而是从整体的角度对细节进行提炼和选择,强调特征性,突出重点,抓主弃次,在形象记忆的反复训练中,锻炼学生观察和默写的能力。同时,对形的主动取舍是对画者思维和眼力的训练,也体现了个体的审美趣味。

笔者以为训练可分三个步骤,先以学生慢写作业为素材,进行图像的概括练习,要抓住画面的结构和主次关系;然后真人模特写生,规定作画时间,锻炼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记忆和表达的能力;最后是先对模特的动态进行观察、默记,再凭记忆和前期所积累的造型经验默写、想象完成。教学过程要遵循从静态到动态、从个体到场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要画好真正意义上的速写,掌握基本方法远远不够,还必须走出画室,到生活中去打磨,在田间地头、市场、舞台、繁华都市中捕捉鲜活的形象,如行色匆匆的行人,充满烟火气的早点摊,形象质朴的外卖小哥,晒太阳、闲聊的叔伯大妈等,这些都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好素材。教师应启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细节中发现美,捕捉美,创造美。另外,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将错就错能力的培养。

(三)形式语言的探索

笔者认为,速写教学应分阶段,高低年级各有侧重。低年级学生要在形象塑造上下功夫,研究造型共性的基本规律,打好扎实的基础是学习的重点;高年级学生是艺术性探索的阶段,要思考“怎么画”。艺术表达没有固定的模式,作画者不同的个性决定了他的审美趣味和表现手段。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基础教学共性学习中,充分调动自身的个性因素,研究语言的多样性,主动激发创作欲望。显而易见,这个阶段欣赏和临摹经典作品是了解个体审美喜好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学习、模仿与自己气息相似的作品,能够探求最适合自己的表达形式。此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悉心感受物象的能力,让学生关注情绪,抓气息,采用独特视角,寻找绘画表达的切入点。作品是个人独特审美个性的体现,教师应启发学生在造型上从形式趣味入手,强调特征性,追求形的表现力,想象构建有意味的形式图像。另外,高年级也是材料语言的学习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勇敢走出绘画表现的舒适区,拓展画材的内容,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特点,在尝试中求变化,积极探索形式语言的多样性、丰富性。

当然,学生速写能力的提高,仅靠课堂的训练远远不够,对画面的掌控力需课后大量的练习来支撑。学生只有多看勤想,随手勾反复画,不断尝试纠错,才能心眼合一,笔随心驰,看到能画出,想到也能画得出。能力的提升将带来学生造型认知的转变。眼界决定品味,品味引领方向,因此,前行的道路上大师作品永远是习画者灵感的来源,能够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语言品质。

猜你喜欢
速写作画物象
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折段麦秆来作画
华人时刊(2021年17期)2021-12-02 03:25:54
物象再造系列
《青年速写·归》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现代装饰(2021年3期)2021-07-22 07:09:54
墨水作画
钢笔速写
大众文艺(2020年21期)2020-12-02 06:22:28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武术研究(2020年3期)2020-04-21 08:37:26
“蹲连”速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