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鑫
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沈阳 110000
目前,蛋鸡养殖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越来越高,现代化和集约化饲养的商品蛋鸡都是具有较高生产性能的优良品种,产蛋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开产后其产蛋率迅速上升,一般在4 ~6 周内产蛋率可达90%以上,保持90%以上的产蛋率达4 ~6 个月之久。在一个养殖周期内,正常饲养的情况下,产蛋高峰期达到一定时间后,鸡群的产蛋率会平稳下降。但是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使鸡群的产蛋率突然下降,给生产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造成商品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饲养管理方面的原因,例如饲料配比是否合理,养殖环境是否有利于产蛋鸡生产,是否存在应激因素等;另一个方面就是疫病因素,例如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发生后,蛋鸡的生殖系统直接受到病原体侵害,导致产蛋率明显下降。
禽传染性脑脊髓炎主要是一种侵害雏鸡的病毒性传染病,它的俗名叫做流行性震颤,这种鸡病近期比较多发,解剖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各种体表外观症状也基本见不到。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蛋鸡的产蛋量下降,而且往往是突然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有时能达到50%,甚至更多。另外,鸡蛋的个头也会变小,鸡蛋的重量自然也就下降了,不过蛋壳的厚度、颜色和硬度一般不会有明显变化。该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首先是消化道传播,也就是跟摄食有关的路径均有可能成为传播途径,一旦该病毒入侵鸡舍,很快便会在鸡群中传播开。除了消化道感染,垂直传染是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的另一个重要传播途径,种鸡感染该病毒期间,所产的种蛋中可以检测到病毒存在,且康复后3 周内的种蛋中均可检出病毒,所孵化的鸡雏均带毒。一部分会在孵化过程中死亡,另一部分出壳后,1 ~20 日龄相继出现相应症状。研究表明,鸡雏2 周龄以上发病多与种蛋垂直传播无关。本病的潜伏期为6~7 d,通常1 ~7 日龄和11 ~20 日龄为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典型症状多见于雏鸡,初期症状是眼神呆滞走路不稳,随后头颈部震颤,共济失调或者完全瘫痪,后期衰竭卧地,被驱赶时摇摆不定或以翅膀扑地,死亡率一般是10%~20%,最高可达50%,产蛋高峰期的鸡感染后生产性能快速下降,蛋质量减轻,一旦种蛋带有病毒,孵化率会降低,孵化出的鸡雏发育不良。
该病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免疫接种,发生过该病的地区或养殖场蛋鸡在75 ~80 日龄时,用弱毒苗饮水接种,开产前注射灭活苗或者蛋鸡在90 ~100 日龄用弱毒苗饮水接种,种鸡在120 ~140 日龄饮水接种弱毒苗或者肌肉注射禽脑脊髓炎病毒油乳剂灭活苗。未发生过该病的地区或养殖场于90 ~100 日龄用禽脑脊髓炎病毒油乳剂灭活苗进行肌肉注射,禁止使用弱毒苗进行免疫。
本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案,对发病鸡群使用一些饲料添加剂,如复合型维生素等提高一下鸡群的免疫力。发生该病的鸡群如未继发感染其它疫病,一般18 ~24 d 即可恢复产蛋,但是产蛋率很难达到原有水平。对已发病的病鸡和死鸡及时焚烧或者无害化处理,防止病毒扩散。如发病较为严重,通过科学评估后,可以考虑全群捕杀并作无害化处理,空舍后对鸡舍进行全面彻底消毒,舍内污物彻底清除和冲刷干净后,连同周围场地使用3%氢氧化钠溶液喷洒消毒,鸡舍和饲养用具要进行熏蒸消毒。
谈到前置吸虫很多蛋鸡养殖场并不太陌生,每个地区在不同的季节总要时不时的暴发几次。前置吸虫生长的生活史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淡水螺和蜻蜓分别为前置吸虫的第一个中间宿主和第二个中间宿主。鸡啄食了囊幼的蜻蜓幼虫或成虫感染,最终在输卵管中经1 ~2 周发育成虫。蛋鸡感染该病主要对消化系统如直肠、泄殖腔和生殖系统输卵管、子宫等造成损伤。引起蛋鸡出现拉稀、过料、消瘦、产蛋率比较低,而且破壳蛋、软壳蛋增多,有时也会继发腹膜炎等症状。患病鸡刚开始精神状况较好,采食和饮水都正常,但是蛋鸡产蛋率上升比较缓慢。随着时间的变化,鸡的粪便开始发绿、慢慢地变稀不成型。鸡蛋软壳蛋、破壳蛋开始慢慢增多,而且蛋壳颜色开始不正常、脏蛋增多。剖检病死鸡可见输卵管子宫部黏膜上寄生大量乳白色和淡黄色芝麻大小的虫体,虫体类似梨型,不易剥落。严重的可导致子宫出血有炎症。肛门周围被白色的石灰质、蛋白质样半液体状污物污染。
在前置吸虫病经常发生的地区或养殖场可以在门窗上安装窗纱,防止蜻蜓的进入,及时地清理鸡舍内粪便。每年春、秋两季进行预防驱虫。也可以在60、100 d 进行驱虫预防。驱虫药可以选择使用吡喹酮60 mg/kg 混入料中一次口服,丙硫苯咪唑100 mg/kg 拌料一次性口服。间隔7 d 再投一次药,鸡粪勤清理。由于虫体对子宫黏膜肠道等造成损伤,可以再使用一些消炎药和多维素黏膜修复的药物。如果虫体寄生于产蛋鸡输卵管中,可对蛋鸡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使蛋鸡产蛋率低或不产蛋,应及时及时淘汰掉。
最近几年,滑液囊支原体在蛋鸡养殖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很多蛋鸡养殖地区对滑囊炎支原体都有所了解,一旦出现让很多养殖户为之烦恼,尤其是对开产的蛋鸡,降低了养殖者的利益。近几年,滑液囊支原体病在我国蛋鸡养殖区广泛流行,严重制约我国蛋鸡养殖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滑液囊支原体在临床上主要可以引起鸡腿关节囊肿和滑膜炎,具体表现为患病鸡行走困难、站立不稳、发育不良、体重消瘦、胸骨弯曲和囊肿等,一般发病日龄集中在30 日龄和60 日龄左右。
生殖型滑液囊在产蛋鸡各个阶段均可发生,第一个高发阶段主要在产蛋鸡250 ~280 日龄,第二个高发阶段为350 ~400 日龄的鸡群,主要表现是鸡群产蛋上高峰慢和后期出现长期缓慢下降症状以及蛋壳质量差、产蛋无高峰(200 d 蛋鸡产蛋率不到九成)、爪子扒笼、解剖子宫水肿。一旦发生滑液囊支原体对于养殖户来说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嗜输卵管型滑液囊支原体对产蛋鸡的危害巨大,感染后可严重影响鸡群生产性能,导致鸡群无产蛋高峰,产蛋率忽高忽低,蛋壳质量差,白壳、沙壳、软壳蛋随处可见,随着日龄增长症状越严重,直接影响整批鸡的经济效益。如果和其它传染病混合感染,则很容易导致诊断错误,治疗不及时,对整个鸡群生产性能影响更大。嗜输卵管型滑液囊支原体感染早期症状轻微不易发现,鸡群一旦表现出症状后则较为严重,治疗效果已不明显,因此相对于关节炎型滑液囊支原体对商品蛋鸡危害更大。因此对于目前我国的蛋鸡养殖业来说,防控关节型滑液囊支原体和嗜输卵管型滑液囊支原体一样重要,要同时进行。
预防大于治疗,产蛋鸡产蛋后得滑液囊是因为前期预防没做到位,比如用林可大观打针、多西环素、强力、泰乐、太妙。虽然前期做了预防,但是还有病鸡出现,再次用药物治疗,尽管是治疗好了,产蛋后还是接连复发。另一个主要原因,之前用西药治疗表面已经治好,但是大群还是存在病根,导致青年鸡开产以后又复发滑液囊,尤其是近几年开产蛋鸡出现滑液囊支原体更为普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各品种、各日龄的鸡均可感染,雏鸡发病严重。根据感染毒株血清型不同、亲嗜部位不同,病鸡临诊症状表现多样,分为呼吸道型、生殖型、肾型、肠型等。其中,生殖型传支近几年发病率逐年增加,主要表现为产蛋鸡群生产性能下降,输卵管病变,这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养殖户通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育雏阶段和青年鸡阶段鸡群状态较好,大群均匀度和体重都达标,鸡群开产后产蛋率无高峰,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挑选不产蛋鸡,可以发现一部分鸡体外观良好、采食正常,就是不产蛋。剖检可见输卵管发育畸形或不发育,这种情况一般是雏鸡阶段感染了生殖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或者是鸡场被传支病毒所感染,也可能是传支免疫毒株不对型。剖检病死鸡可见输卵管内有囊肿,囊肿有清澈透明无味的,也有未分解的蛋黄,囊肿大小不一,也有5 ~7 个成熟卵泡的可能性,但没有完整的输卵管,无法正常产蛋。个别鸡无腹水,出现输卵管狭窄,盲端或无输卵管。即使有的有输卵管,也只有不足10 cm(正常63 ~67 cm)。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对蛋鸡生殖型传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表明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在一定条件下为条件性致病,因此科学的饲养管理、合理的免疫和严格的消毒是预防该病发生的关键措施。蛋鸡在不同生长阶段选择科学配比的全价饲料,育雏阶段严格控制育雏室的温度和湿度,3 周龄之前温度是育雏成功与否的关键,避免温度较低或忽高忽低的情况出现。在疫苗选择方面,由于该病血清型众多,不同血清型之间交叉保护作用较弱,因此建议选择疫苗时应选择近段时间本地区或周边地区的流行毒株进行免疫,尽量选择多个毒株疫苗交叉免疫。在消毒剂选择上,尽量选择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平时选择两种以上消毒剂交替使用,常用的消毒剂如过硫酸氢钾、含氯成分的均可以。发病鸡舍在蛋鸡出栏后使用火碱等烈性消毒剂消毒,清水冲刷干净后空舍6 个月以上为宜。
免疫接种是预防蛋鸡传支的重要措施。生殖型传支主要是于20 日内感染病毒后影响生殖系统发育。因此首次疫苗免疫应尽早,建议蛋鸡1 ~3 日龄使用传支491 或者LDT3 疫苗1 羽份点眼免疫。8 ~10 日龄使用新支二联疫苗点眼免疫,同时新-支-流-法四联灭活苗0.3 mL/只颈部皮下注射。21 日龄新支二联疫苗2 羽份饮水免疫。60 日龄新支流灭活疫苗肌肉注射免疫,90 日龄新支二联疫苗(L+H 120+L4/91)3 羽份饮水免疫。本病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发病后只能淘汰发病鸡群,发病以后可以紧急免疫传支疫苗,避免病毒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