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亚华
梨树县畜牧总站,吉林梨树 136500
目前,断奶仔猪腹泻主要症状是精神不振,采食量减少,排出稀粪,机体脱水,被毛粗乱等,且非常容易感染其他传染病。其发病率通常在20%~30%,严重时可达到70%~80%,但病死率低,只有2%~4%。患病后易变成僵猪,甚至会死亡。很早以前就有报道国内外关于仔猪早期断奶的相关技术和注意事项,断奶仔猪腹泻是规模化养猪过程中一种病因比较复杂且症状典型的疾病。大量生产实践表明,通过仔猪早期断奶的实施能大幅度提升仔猪的生产性能,加快母猪繁殖,切断各种病菌的传播途径,降低仔猪发病率。
断奶仔猪腹泻问题不容忽视,因为仔猪还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机体的抵抗力有限。若持续地腹泻,将无法保证仔猪的生命健康。通过对断奶仔猪的腹泻病症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可知,病原性因素诱发腹泻的情况非常普遍,主要是因为仔猪感染了病原性微生物,如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以及一些病毒性的病原微生物,如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等,均会引发仔猪出现流行性的腹泻,并在一定范围内传染,给断奶仔猪的喂养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比如,断奶仔猪经常出现的细菌性腹泻病症,主要是白痢与黄痢,而两种病症的发生都是由于致病性大肠杆菌引发的。通过对大量出现腹泻的断奶仔猪进行观察分析可知,出现白痢病症的仔猪,主要是10 ~30 日龄发病,该类仔猪一旦出现腹泻情况后,死亡率相对不高,但是由于病原性微生物的传播,导致仔猪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在出现白痢病症后,将使得仔猪的机体发育缓慢。
一般情况下出现黄痢病症的仔猪,主要是刚出生的小猪崽,且该种病症存在急性、传染性强等特点,发病的时间集中在仔猪出生的几天内,该种病症的死亡率相对较低。在观察研究过程中,可发现不仅致病性大肠杆菌会引发仔猪腹泻,在C 型魏氏梭菌、沙门氏菌的侵袭下,断奶仔猪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
又如,断奶仔猪由于病毒性细菌的入侵,从而导致仔猪出现腹泻问题。在断奶仔猪生长发育过程中,一旦感染上冠状病毒或轮状病毒,相关的病毒将对仔猪机体的细胞进行攻击,从而导致细胞失去活性或出现变性,无法保持正常的细胞繁衍。在病毒对消化系统的相关细胞攻击下,从而使得仔猪的肠绒毛细胞出现一定程度损坏,导致仔猪腹泻的病情更加严重。随着病毒的进一步入侵,将对仔猪小肠进行全面的破坏,届时小肠的消化系统被破坏,外部的沙门氏菌与致病性大肠杆菌开始进入,从而使得仔猪腹泻问题不断恶化,直接威胁到仔猪的健康。
由于仔猪已经断奶,无法得到母源抗体的保护,在仔猪饲养管理过程中,养殖人员不注意养殖方式方法,将极易引发仔猪出现急性传染性肠胃炎,从而使得大量仔猪出现腹泻情况。在冬季与春季时节,仔猪腹泻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因为这个时间段的温度相对较低,容易引发仔猪患病,而养殖人员不及时进行防治,将导致仔猪死亡率的上升。
环境因素也会引发断奶仔猪出现腹泻情况,因为在仔猪刚开始断奶后,身体的各项机能相对较弱,一旦外界饲养的环境不适宜,将极易引发仔猪出现腹泻情况。在天气突变时,仔猪的抵抗力有限,最终致使仔猪出现腹泻情况。笔者认为,在仔猪饲养管理工作开展阶段,由于饲养方式不对,养殖人员一次性给仔猪喂食较多的饲料,由于仔猪贪吃使得一次性采食超量。在对其消化时,仔猪的肠胃消化系统能力有效,无法对饲料进行有效消化,而未能及时消化的饲料,则会在仔猪的肠道内发酵,并产生大量的病原微生物细菌,最终导致断奶仔猪出现腹泻情况。
在其他外界环境的影响下,也会引发仔猪出现腹泻情况。比如断奶仔猪的饲养环境相对较差,养殖人员没有落实保温处理工作、没有及时清除猪舍的废弃物,并没有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杀菌,从而导致猪舍内部的细菌繁殖,导致断奶仔猪出现腹泻病症的概率增加。与此同时,部分养殖人员在没有得到兽医的专业指导下,擅自使用药物对仔猪进行喂养,如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导致仔猪出现严重的腹泻。
通过对断奶仔猪腹泻病症的发病机理进行分析可知,在仔猪正常生长过程中,断奶本身就是一个外界应激变化。仔猪已经习惯了获取母乳,从而获得营养物质,满足自己的机体成长需求。在断奶的管理下,要求仔猪停止吮乳,届时将对仔猪产生较强的应激刺激,会导致仔猪出现植物性神经失调情况,表现出具体症状,则是仔猪出现体液流失情况。
在仔猪断奶后将会在短时间内拒绝采食,但随着消化系统的运行,体内的营养物质快速分解,为了获得外界的营养物质,仔猪开始采食,此时仔猪采食量相对较大,最终导致仔猪的大肠与小肠位置,都存在着一些没有被消化掉的食物残渣,致使仔猪体内肠道的渗透压逐渐升高,为病原性细菌的繁殖创设了绝佳的条件。
在肠道内细菌快速地繁殖,并分泌一定的有害物质,对仔猪的肠壁产生直接的刺激作用。届时仔猪体内的体液将会分泌增加,从而抑制肠壁受到的刺激。而由于仔猪体内血液的渗透压明显要低于肠道内的渗透压,致使分泌出的大量体液流入肠道内部,最终引发仔猪出现腹泻。伴随着细菌繁殖量的不断增加,仔猪腹泻的情况则会更加严重,最终危及仔猪的生命健康。
通过对断奶仔猪的腹泻症状进行分析可知,仔猪出生后的1 ~2 周属于腹泻集中暴发期,而部分特殊的仔猪,在没有表现出特殊的症状时,就已经死亡。而有一部分仔猪的病程相对较慢,可发现腹泻对仔猪产生的具体影响,最开始的时候仔猪采食量开始减少,且排出的粪便为绿色不成型。
随着病情的加重,仔猪出现精神萎靡、拒绝采食、持续腹泻等问题。若仔猪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导致部分仔猪出现脱水情况,最终由于脱水死亡。鉴于断奶仔猪腹泻症状的特殊性,在实际治疗预防时,应当采取多种治疗预防措施,以保证对腹泻问题的有效规避。
在免疫预防工作开展阶段,主要是采取接种疫苗的方式,使得断奶仔猪自身产生特殊的抗体,从而能够抵抗部分病菌的入侵,避免仔猪出现腹泻问题。为保证免疫预防工作开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则需要分析实际断奶仔猪的饲养情况,诊断出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诱因,从而科学合理地选择相适宜的疫苗,并对所有的仔猪进行疫苗接种。
为使得仔猪能够从母源继承一定的抗体,在免疫预防管理工作开展阶段,应当对妊娠的母猪进行科学合理的接种管理。一般情况下,妊娠的母猪在接种疫苗时,必须在母猪分娩前4 周进行接种,避免接种时间过短,无法生成有效的抗体,并将其遗传给仔猪。
鉴于断奶仔猪腹泻情况的特殊性,对母猪进行免疫接种时,可选择猪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二联疫苗,及猪流行性腹泻疫苗等,使母猪机体内产生一定抗体,为后续的仔猪哺育提供安全保障。由于引发断奶仔猪腹泻的因素相对较多,为避免仔猪受到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入侵出现腹泻情况,在对母猪接种相关的疫苗时,可在母猪分娩前3 周,为母猪接种F41 灭活疫苗、987P 灭活疫苗、K99 灭活疫苗、K88 灭活疫苗、K89 灭活疫苗等,从而使得妊娠的母猪机体内生成抵抗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抗体。
在母猪分娩后,科学对仔猪进行管理,使得仔猪及时获得母乳,在消化母乳的过程中获得母源性抗体,有效提升仔猪的免疫能力与抗病能力,有效降低仔猪的死亡率,使得免疫预防工作发挥出一定作用与价值,为养殖户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在仔猪喂养管理时,为科学合理地避免仔猪腹泻问题的发生,则应当对环境卫生进行有效地管理,及时对猪舍进行清扫、消毒、杀菌,并保证猪舍的保温与通风,避免由于环境卫生不合格,从而引发断奶仔猪出现大面积腹泻,给养殖工作的有序开展造成不利影响。
鉴于仔猪腹泻情况的特性,在避免该病症时,养殖人员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饲喂方式,从而降低断奶仔猪的腹泻发生率。笔者认为,为使得断奶仔猪能够更快地适应食物的改变,主动减轻消化系统的应激反应。在对仔猪进行养殖管理时,应当在仔猪出生一周后,逐渐饲喂少量的乳猪饲料,促使仔猪能够逐渐适应吃乳猪饲料。
在仔猪断奶后期养殖时,应当在喂食的饲料中加入一定剂量的酸化剂和酶制剂,并根据仔猪生长的具体情况,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与微量元素,从而使得仔猪通过采食饲料,进而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提升仔猪的机体免疫力。
综上所述,笔者以断奶仔猪的腹泻问题为例,重点阐述了断奶仔猪腹泻的主要诱发原因,以及腹泻的临床症状,并提出了免疫预防与科学饲养的相关建议,旨在说明断奶仔猪腹泻问题解决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今后,在断奶仔猪养殖管理时,为保证仔猪的健康生长,则应当围绕腹泻病症的特点,制定科学严谨的预防方案,严格落实免疫接种、杀菌消毒、饲养方案,以保证仔猪喂养工作开展的有效性,降低仔猪腹泻病症出现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