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清丹,付 瑶,杨林巍野,刘 彪,郭晓满,李 萌,张家福,安红英
1.吉林省畜牧总站,吉林长春 130062;2.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北京 100000;3.延边大学,吉林延边 133000;4.梨树县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吉林梨树 136500;5.松原市宁江区畜牧总站,吉林松原138000
育肥的肉牛品种大约有10 多种,其中西门塔尔牛及其杂交牛约占80%,延黄牛、安格斯牛、和牛和延边牛约占20%。
育肥牛和繁殖母牛结合饲养约占80%,单独育肥相对较少,约占20%。育肥养殖模式为自繁自养的占60%~70%,“公司+农户+合作”饲养模式占30%~40%。肉牛育肥以舍饲架子牛短期育肥为主,大约占66%,其他育肥大约占34%。吉林省东、中、西部地区的育肥模式存在一定差异,中西部地区的育肥模式是舍饲架子牛和“舍饲+放养”结合为主,而东部地区多数为散栏饲养+放牧+补饲。
主要是精粗混合、精粗分饲和全混合日粮(TMR)三种,其中精粗混合饲喂方式较多,约占65%,精粗分饲约占20%,全混合日粮(TMR)约占15%。精饲料主要为玉米占80%。粗饲料主要有玉米秸秆、水稻秸秆、羊草等,玉米干秸秆经铡短和粉碎打包直接饲喂占75.53%,制作青(黄)贮占24.47%。
我省肉牛育肥期一般在6 ~13 个月,约占86.66%。14 ~15 个月占6.67%,大于15 个月占13.67%。
育肥牛的经济效益在一般在0.1 ~0.5 万元,效益少,部分原因是因为育肥期短,见利就卖。育肥期在5 个月以上的经济效益一般在0.3 ~0.5 万元。延边地区育肥肉牛平均经济效益0.2 ~0.5 万元/头,长春、四平、辽源等地区育肥牛平均经济效益为0.15 ~0.3 万元/头。肉牛的经济效益因地区、季节、育肥期差异及市场行情的浮动有明显差异。
从调研的数据看,育肥牛销售区域以省内为主,经纪人买售占50%,交易市场自己出售占25%,线上销售占15%,还有部分养殖户与屠宰企业签订订单,直接销售给订单企业进行屠宰,大约占10%。
1.7.1 养殖人员文化程度情况。从调研情况看,中小散育肥牛养殖(场)户的技术人员多为养殖场主本人,无专业技术人员,大约占95%,文化程度均在初中及以下。大型育肥场雇佣专业技术团队,技术团队学历普遍为大学本科以上。
1.7.2 技术推广人员队伍建设情况。受机构改革影响,全省乡(镇)畜牧兽医站(机构)撤销,统一合并到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很多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不再从事畜牧兽医专业工作。同时,从事基层兽医、防疫员、繁殖改良员年龄老化,多为50 岁以上,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工作需要。
1.7.3 养殖技术情况。55 岁以上的养殖户凭借经验养殖,新技术新模式接受意愿不强。30 ~55 岁之间的养殖户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意愿比较强烈,接受能力也比较强。科学养殖技术通过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和肉牛专班举办的培训班方式进行学习的大约占50%;通过建立微信群学习、解答相关技术知识的大约占20%;通过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的大约占20%;养殖专家入户指导“手把手”讲授的占10%。
我省肉牛养殖中小散户占比较多,年出栏50头以下户数占98.20%,出栏牛数占总出栏牛数的60.68%。养殖方式多为院内栓系,圈舍选址、建设不科学。而放牧养殖的面积较大,水源分散,不易管理,且在自然环境中还存在吸血蚊虫,这些蚊虫是传染性疾病的中间媒介,容易引起疾病的传播。
虽然千万头肉牛工程实施以来,各地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于肉牛养殖的政策扶持,养殖户的养殖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由于信息滞后,养殖户了解市场育肥牛价格不及时,影响养殖户经济收益。
过于追求全期及各阶段增重,忽视了不同遗传基础牛的种质特性、生长规律和营养需要特点,造成饲料转化率不高和饲喂成本上升。有的养殖户为了增加育肥牛增长速度,饲喂猪的饲料超量使用维生素。在饲料环节过度依赖饲料企业,商业化思维严重。育肥肉牛标准化饲养理念和模式不同,使得符合肉牛种质特性的高效率饲养技术普及不够,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
从事育肥牛养殖的人员大多为农民,动物疫病的预防意识不强,忽略了“防”大于“治”的总体方针。养殖人员不重视消毒、清扫工作,对于育肥牛疫病的发生和传播规律掌握不足。在日常的养殖环节中还存在抗生素的滥用现象。
育肥牛舍建设的外围护、地面设计等在防寒保暖、舍内空气质量控制、粪污的合理收集与处理方面不合理,影响肉牛的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饲料多以秸秆铡短、粉碎直接饲喂为主,青贮、黄贮和菌酶协同发酵饲料加工技术应用较少。
加大对育肥牛养殖扶持力度,不仅从资金的角度进行投入,更应当搭建平台,强化肉牛产业组织化管理,将饲料生产、繁殖母牛和育肥牛养殖、育肥牛销售和屠宰加工等环节有机地组织起来,降低养殖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育肥牛养殖的安全性和养殖效率。规范管理肉牛经纪人,帮助育肥牛养殖场实时了解育肥牛市场行情,获取更高的利润。
鼓励建立吉林肉牛养殖大数据,推进育种繁育与存栏肉牛数据、饲料营养、健康监测智能化。针对肉牛不同品种、不同养殖方式、不同生理阶段的要求制定科学饲养标准,围绕繁殖母牛、新生犊牛、育肥牛实施精细管理、精准饲养。鼓励养殖场户提高机械化水平,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饲草料生产等农机产品进行补贴。
在牛场建设上要根据土地承载力,因地制宜,讲求经济适用,给牛创造适宜的生产环境。集成推广投入成本低、可复制可推广、养殖户认可度高的新技术和新模式,促进粪污资源无害化处理和就地转化、就近利用,变废为宝,改善饲养环境,促进绿色循环发展。
对现有秸秆饲料资源进行调查,分析营养成份,构建秸秆饲料资源库,建立符合我省的肉牛品种、育肥方式和环境条件的饲料标准。扶持引导秸秆饲料加工企业、规模化养殖户、种养龙头企业、专业化合作社等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利用青贮、黄贮、菌霉协同加工技术,生产优质秸秆饲料,提高饲料营养水平,降低饲料成本。结合吉林省养殖特点,鼓励肉牛养殖大村建立“中央厨房”,构建优质饲料生产、销售、配送一条龙服务,或将小规模户建成大群体,开展秸秆饲料加工,促进优质饲料利用。
研究植物蛋白原料的补充和替代,探讨利用小麦面筋蛋白等替代豆饼(粕)类作为肉牛养殖蛋白饲料来源,或利用瘤胃缓释尿素替代部分饼粕类饲料,提高生产性能的同时降低原料成本。优化日粮结构,在青贮的质量和数量足够的情况下,可提高青贮玉米饲料数量,减少干草用量,降低成本。
育肥牛养殖环节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一般是由从业人员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所导致。因此,要不断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使其了解育肥牛养殖生产的生理特性,掌握育肥牛的养殖方法,不论是在饲料配制、圈舍管理方面,还是在疫病预防与控制方面都应当进行系统的讲授,提高养殖户对于疫病防控方面的认识水平。
以耳标为载体,通过标识编码、标识佩戴、信息录入和传递、数据分析查询,实现肉牛从出生到屠宰的全程监控。规模牛场(小区)要普遍建立养殖档案,对品种、数量、免疫、畜禽代码和兽药饲料等投入品详细记录,做到问题产品有源可朔,有责必究,保障牛肉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