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娴,王维,解金辉,李彤彤(天津市血液中心免疫血液学研究室,天津 300110)
Kpa抗原(KEL3)属于Kell系统的低频抗原,抗Kpa非常罕见,可能引起严重的急性[1]、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2]和胎儿贫血[3]、水肿[4]。抗E、抗Kpa混合抗体更未见报道且极易漏检,近期本实验室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1.1研究对象 患者,女,32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无妊娠史,有5次输血史,最近输注红细胞为2月前。血红蛋白43 g/L,申请输注红细胞,医院输血科检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送检至本实验室。
1.2试剂与仪器 正定型标准血清和反定细胞(上海血液生物公司);抗筛细胞、RhD标准血清(荷兰Sanquin公司);谱细胞(荷兰Sanquin公司,意大利REAGENS公司);抗球蛋白卡(美国Bio-Rad公司);Rh分型标准血清、IgG型单克隆抗Kpa、抗Kpb标准血清(德国CE-IMMUNDIAGNOSTIKA公司);聚凝胺试剂、0.2 mol/L二硫苏糖醇(DTT)和0.01 mol/L DTT(长春博德公司);酸放散试剂盒(珠海贝索公司);KA2200离心机(日本久保田公司);毛细管离心机(德国Sigma公司)。
1.3血型血清学试验 ABO正反定型、Rh分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抗体筛查和鉴定均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进行操作,酸放散试验按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0.2 mol/L DTT处理红细胞、0.01 mol/L DTT处理血清的IgM抗体参考AABB第20版,毛细管离心法按参考文献操作[5]。效价采用试管法对血清倍比稀释,抗E效价采用sanquin谱11号Ee、Kp(a-)细胞,抗Kpa效价采用sanquin谱8、16号ee、Kp(a+)细胞混合液,采用抗人球蛋白凝胶卡检测。
2.1患者血型 B型,Rh分型为CCDee,Kp(a-b+)。
2.2直接抗球蛋白试验 采用抗球蛋白卡,患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2+。用毛细管离心法分离,近心端1+,远心端3+。提示既往输注的红细胞被致敏,可能有输血反应。
2.3抗体筛查和抗体鉴定结果 患者血清与抗筛细胞、Sanquin公司谱细胞在盐水介质中均阴性,在抗球蛋白卡中除与E阳性细胞凝集外,与8号、16号ee、Kp(a+)细胞凝集强度为2+。为进一步确认,加做REAGENS公司谱细胞,在抗球蛋白卡中与9号ee、Kp(a+)细胞凝集强度也为2+。提示患者血清中除含有抗E外,还存在抗Kpa。
患者血清在聚凝胺介质中呈抗E格局,聚凝胺法对抗Kpa漏检。血清与0.2 mol/L DTT处理后的谱细胞在抗球蛋白卡中也仅检测到抗E,Kpa抗原被0.2 mol/L DTT破坏。
2.4抗体类型、性质和效价 患者血清经等量EE、Kp(a-)红细胞充分吸收1h后,吸收后血清格局为抗Kpa,EE、Kp(a-)红细胞吸收后酸放散液格局为抗E,说明患者血清中的抗E、抗Kpa为混合抗体,而非联合抗体。
盐水介质阴性,采用0.01 mol/L DTT破坏患者血清中可能存在的IgM抗体,处理前后血清与Sanquin公司谱细胞在抗球蛋白卡中凝集强度不变,确证本案例中的抗E、抗Kpa均为IgG性质。
患者血清在抗球蛋白卡中抗E效价16,抗Kpa效价64。
2.5放散液抗体检测 在抗球蛋白卡中,患者红细胞酸放散液与Sanquin公司谱细胞反应。由于放散液量的限制,选做部分细胞。1号ee、Kp(a-)凝集强度2+,3号EE、Kp(a-)凝集强度4+,8号ee、Kp(a+)凝集强度3+。酸放散液与含有E或Kpa抗原的细胞反应强于ee、Kp(a-)细胞。
2.6交叉配血 筛选B型,Rh分型为CCDee,Kp(a-)的悬浮红细胞2 U与患者配血,盐水法主次侧均阴性,聚凝胺法和抗球蛋白卡结果主侧均阴性,次侧均1+。输注后患者血红蛋白值由43 g/L上升为57 g/L,无输血不良反应。
抗E在我国有输血史人群中是最常检出的抗体[6],而抗Kpa很罕见。Kpa抗原阳性的表型频率在亚洲极低,在黑人中低于0.01%,在高加索人中较多,也仅为2%[7]。自1957年发现第1例抗Kpa(Penney)至今,PubMed数据库共报道抗Kpa不足20例,多因妊娠、输血等免疫刺激产生[8],另有1例为天然抗体、1例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9]。因输血产生抗Kpa的多为淋巴瘤、地中海贫血患者等长期输血患者。Kell血型系统抗体多为IgG型,主要是IgG1,在抗球蛋白介质中反应良好,可引起急性、迟发性溶血。由于Kell糖蛋白出现于红系祖细胞上,抗Kpa可导致胎儿红细胞生成抑制,造成胎儿贫血[10]。
本例患者无妊娠史,有多次输血史,毛细管离心后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远心端强阳性,提示输注红细胞被致敏,可能输注了E或Kpa抗原阳性的血液,混合抗体或与输血免疫相关。另外,酸放散液与E或Kpa抗原阳性的红细胞反应均强于ee、Kp(a-)红细胞,放散液中可能存在抗E、抗Kpa,可考虑稀释放散液,格局可能更明确。针对患者血清中的抗E、抗Kpa混合抗体,需筛选E和Kpa抗原阴性的血液输注,由于患者Rh表型为CCDee,为排除抗E联合抗c的潜在可能,给予CCDee、Kp(a-)血液更安全。此后4个月内,患者输注8次B型、CCDee、Kp(a-)血液,共16 U,输注效果良好,无不良反应,且4个月中患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结果逐渐由2+变为1+,最后变为阴性。
抗Kpa罕见但不应被忽视,国外有报道该抗体被电子配血漏检而导致血管外溶血[11]。回顾本例抗体鉴定:(1)因Kpa频率低,谱细胞中阳性细胞数少,可使用多套谱细胞鉴定;(2)巯基还原剂可破坏Kell糖蛋白结构中半胱氨酸间的二硫键[12],从而破坏红细胞上的Kell抗原,为抗Kpa鉴定提供依据。(3)聚凝胺试验漏检Kell系统抗体[13],若本案例仅采用盐水法和聚凝胺法会漏检抗Kpa。(4)混合抗体检测时,运用吸收放散、效价等试验有助于确证抗体。输血前检测应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保障临床输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