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借势新媒体

2023-12-11 00:47:30◎徐
传播力研究 2023年31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受众信息

◎徐 彬

(惠州市广播电视台,广东 惠州 516000)

相较于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有着传播速度更快、传播渠道更广等多种优势,获得受众的喜爱。虽然新媒体为电视媒体带来冲击,却使电视媒体获得了发展机遇。电视媒体应积极实现与新媒体结合,学会借势新媒体,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促进电视媒体的发展。

一、新媒体相较于电视媒体的优势

(一)互动性更强

电视媒体是传统的主流媒体,在传播信息、宣传政策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具有大量忠实的受众群体,社会影响力大,也有权威性。在新媒体时代,将此种媒体模式与新媒体比较,其在传播方式方面不容易和受众开展更深层次的互动。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媒体和受众互动的相应渠道得以开通,例如邀请受众参与直播等。但是,此方式相较于新媒体还是存在一定不足。通过对新媒体平台的利用,受众无论在何时、处于何种地点,都能够获取自己想要了解的相关内容,也能够将自己了解的新闻事件及时上传平台,实现对新闻的全面传播。受众在了解信息后,可以自由表达个人观点,形成社会舆论。利用新媒体平台,受众能够以平等地位传播信息,其更愿意以此种方式了解与传播信息,对于新媒体的认可程度更高。[1]

(二)精准度更高

在信息传播中,电视媒体的形式固定,会在固定的时间播放节目。但是,在每个时间段,收视群体具有差异性。基于此,在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电视媒体受到一定制约,无法做到全方面覆盖受众群体。但是,新媒体则与其不同,能够全天候满足受众在信息方面的需求。在新媒体时代,利用大数据技术,可发现不同文化、年龄、地域的受众的喜好以及信息需求,实现对相关信息的准确推送,将不同的信息传递给需要的受众。利用此方式,会提高信息传播效率,也能够避免受众接收不感兴趣的信息。

(三)时效性更佳

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和电视媒体对比,新媒体在传播速度方面相对更快,有着良好的时效性。在播出电视新闻前,需要落实采写、编辑、制作等相关环节,还需要实现对相应环节的全面、严格审查。利用此方式,可保证新闻的准确性、权威性,但是时效性不高。分析新媒体平台,其在信息审核发布方面相较于电视媒体更为宽松,能够达成对信息的自由传播。在产生新闻事件之后,可通过视频等不同方式传送至新媒体平台,具有时效性高的特点。

二、电视新闻记者借势新媒体的积极意义

在新媒体环境下,想要提高电视新闻的播出效果,呈现高质量的节目内容,记者需要借势新媒体,实现自身角色转型,做到适应新型传播方式,在不断学习中,强化个人专业素养。记者借势新媒体,能够改进采访编辑方法,拓展信息来源,使节目制作效率得以提高。而且,当电视新闻媒体以官方名义加入多个新媒体平台后,可以转变平台风气,各平台为了获得更多点击量而播放不良信息或虚假信息的行为能够得到一定改善。利用此方式,受众能够直接和记者或制作者沟通,做到电视新闻和新媒体融合,可以加强对新闻舆论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产生舆论导向作用。特别是在敏感公共事件产生后,来自官方的声音更容易帮助人们缓解焦虑情绪,也能够传播真实信息,避免产生相应不良行为。从受众角度分析,传统媒体记者与受众存在一定距离。通过电视节目传播新闻,导致受众和记者在时间、空间、认知等方面存在偏差。记者在新媒体中出现,将减少受众对于新闻事件的错误理解,提高记者对于受众的亲和力,也能够展现记者的个性,使其发挥自身人格魅力,加强彼此之间的深度沟通,改变官方新闻节目从前严肃刻板的固化形象,拓展受众群体,提高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及时性。电视新闻记者借势新媒体,对于双方都有积极影响,会让双方在彼此适应中得到不断发展。[2]

三、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借势新媒体的措施

(一)拓展信息获取渠道

由于受到播出时间固定、受众相对稳定、新闻选择方向固定等影响,电视新闻记者会形成思维定势。在新媒体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得以增加,不再只通过固定时间播放的新闻节目了解相应信息,而且电视新闻节目通常存在地区局限性,在新闻选材中具有地域特点。但是,目前这一类型的选材已经与人们的心理需求不符。对于地方电视台来讲,需要适当调整本地新闻的占比,平衡不同年龄阶段受众的需求。记者应运用新媒体拓展信息渠道,改变从前的采访编辑思维,以与不同平台风格相符的语言完成对新闻事件的写作工作。多种新媒体平台不只是对信息大量搜集的渠道,也是将新闻予以呈现的平台。记者应通过新媒体平台,采集新闻事件的相关信息,也要主动学习,掌握新媒体语言风格,在实际写作中应用,优化与创新写作内容。部分地方电视台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拓展原本的信息获取渠道,能够实现对热点话题的及时报道。通过构建官方新媒体平台,会产生更多的话语权,能够为记者提供更多的信息,信息的知情者也能够具有和记者主动联系的渠道。在双方的积极沟通中,记者可实现对社会问题的跟踪调查,深度了解新闻事件。通过深度挖掘新闻事实,新闻的真实性、权威性等都能够获得大幅度的提升。在完成新闻报道后,人们能够利用新媒体和记者及时交流,特别是对于热点信息的反馈,能够成为记者的重要素材。[3]

(二)了解民众真实需求

在新媒体时代,记者借势新媒体,可以采集人们的意见,强化新闻的民主性、科学性,更接近人们的生活,使新闻中具有的温度得以传播,提高新闻行业的人文关怀。记者在从前的工作中,进行采访工作时,有些时候会出现俯视视角,不能在真正意义上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有时在采访中,没有与人们开展深度沟通,有着一定的距离,在采访视角方面,存在较为单一的情况,综合性不足。基于此,对于某个社会热点问题或者是公众事件,记者需要利用新媒体关注百姓的声音,在报道时选择更多的角度实时报道。借势新媒体,会增加记者与百姓的沟通互动,了解人们真正关心的事情,也能够及时得到人们的反馈信息,实现科学把控舆论导向。以央视为例,其在微博平台注册官方账号,在奥运会时期实现对赛事的直播、转播。利用新媒体平台,人们能够在评论区实时表达个人观点,使央视直接了解人们的真实想法,实现合理把握人们的需求的,更具针对性地制作节目。

(三)丰富新闻传播方式

进入新媒体时代,只在固定时间播放的新闻,其收视率相较于从前明显降低。为了拓展新闻传播渠道,媒体应在多个新媒体平台注册官方账号,利用其实现新闻节目与新媒体结合。目前,新媒体平台较多,不同新媒体平台的风格、用户画像也存在差异性。正是由于新媒体平台用户存在多样性的特点,在不同的新媒体平台传播新闻更具现实意义。只通过单一渠道传播新闻,对节目质量优化、节目内容创新等方面不利。面对受众多样化,促进新闻节目更新,能够加强节目质量,构建更具特色的新闻节目。在多个平台传播新闻节目,新闻的影响力会提高,而且由于新媒体平台有转发评论的功能,节目效果也能够得到增强。在多个新媒体平台传播新闻的过程中,记者一定要注意新闻之中存在的思想导向,核对新闻中相关民众的信息,要做好保护隐私工作。新媒体对于新闻节目的创新有着重要影响,新闻节目也为新媒体平台内容的多元化提供助力,改变新媒体平台内容虚假等情况,帮助新媒体平台形成良好的风气。另外,运用声音等相应传播渠道,可以让受众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收听新闻,满足不同人群的现实需求,节目的知名度会得到提高。

(四)优化新闻节目内容

身为记者,需要分析通过新闻节目内容吸引受众的合理方法。在此项工作中,不仅需要满足原有受众的需求,还需要吸引新的受众,满足大众对于新闻的需求。新闻节目质量与记者有着直接联系。在记者工作中,选题是重要内容。通常情况下,选题分为两种。

一种是突发性新闻。此类新闻需要记者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也要具有良好的媒体素养。记者需要前往现场,以与平台风格相符的形式为受众传递信息,同时应保证信息的严谨性、权威性。在这一过程中,新媒体有助于记者及时传播信息,不需要经历复杂的编辑过程。记者应在工作过程中,确保公平、真实,为受众提供可靠的新闻信息。电视新闻媒体有权威性的特点,将其与新媒体结合,能够兼具权威性与及时性,吸引更多受众。

另一种是对常规新闻事件的整合与报道。对于此类新闻,记者应了解民意,科学制定与人们需求相符的新闻节目。新媒体更有利于记者开展民意调查活动,也能够及时为人们推送相关新闻。另外,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创新新闻节目。电视新闻节目在创新发展中,会实现与其他传播方式的融合,形成更大的影响力。[4]

(五)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从节目制作到播出的这一过程中,电视属于传播媒介,没有交互功能。传统电视新闻传播方式不能让制作者得到受众的反馈信息,无法及时了解人们的真实想法,很难结合受众反馈改进节目,对于节目形式以及内容优化有负面影响。对于制作方而言,只能联系收视率判断节目效果。利用此方式判断较为片面,也忽视了现实的复杂性,真实性相对不高。对于这个问题,在新媒体时代,应借势新媒体,获得节目的反馈信息。利用新媒体,需要在节目中加入互动内容,以更灵活的方式呈现节目,也鼓励受众评价节目。例如在节目中,可以由主持人或记者提出相关问题,引导人们讨论。利用新媒体平台,会吸引更多的民众加入进来,针对新闻内容表述不同的观点或看法。但是,在工作实践中,借势新媒体开展新闻反馈时,需要重视对舆论的管控工作,对于已经不在讨论范畴内的不正确言论,应及时控制。在言论发表时,应保证真实性、公正性,也要把控尺度。若是直接通过新媒体平台呈现节目,在播放时互动,可以实现对某事件反馈的实时跟踪。在节目播放后,需要搜集受众的意见,结合意见反思节目定位、内容等多方面,在各方面科学优化,并适当调整结构。地方电视台记者制作本地新闻,在实现对新闻的深度报道后,主持人需要在节目中引导受众关注官方新媒体账号,诱导其针对热点问题交流、评论,或者结合节目内容提出建议,还可以通过抽奖等方式调动受众参与的积极性。利用此方式,能够加强对合作方商品的推广工作,也能够让受众主动参与,积极表达个人观点。

(六)加强自身专业能力

电视新闻记者若想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不断发展,加强市场竞争力,需了解发展形势,也要掌握新媒体技术,加强应用能力,正确使用新媒体,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但是,想要合理应用新媒体并不容易,记者应具有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面对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记者需要形成终身学习理念,主动学习相关知识,也要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自身才能够获得不断发展。记者应了解当今时代的发展特点,联系媒体行业的真实情况,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只有坚持学习,才能够提高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满足受众的需求。如果记者无法正确了解时代的发展趋势,相应的新媒体知识与技术存在一定不足,就会被市场以及时代渐渐淘汰。

有关部门应基于时代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制度与措施,鼓励记者学习新媒体相关知识,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将新媒体知识纳入到原本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加强记者的综合素养,提高其应用新媒体的能力,为电视媒体的发展打好基础。记者需要保持初心,不断警醒自身,认识到身为新闻工作者应具有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平台信息丰富,受众很难判断信息是否真实,也由于较多受众缺乏个人立场,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之后,会被误导,影响社会环境。记者是社会舆论的引导者,在面对这一类型的信息时,应确保自身的理性与客观,不能宣传不良信息或者虚假信息,需要保证自己传播的信息其内容积极、有正能量,能够形成对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5]

在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应与新媒体结合,借势新媒体,实现自身发展壮大。只有全面实现与新媒体融合,才能够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加强电视媒体的竞争力。电视新闻记者应积极转变传统观念,形成开放与包容的心态,主动迎接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学会借势新媒体,加快与新媒体融合,在渠道、内容等方面不断完善,满足受众的多元化信息需求,强化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受众信息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新闻传播(2018年8期)2018-12-06 09:03:00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新闻传播(2018年11期)2018-08-29 08:15:30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订阅信息
中华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新闻传播(2016年10期)2016-09-26 12:15:03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方言新闻节目探索
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1
展会信息
中外会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