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纪录片研究

2023-12-11 00:47:30彭前馗
传播力研究 2023年31期
关键词:纪录片文化

◎彭前馗

(武汉广播电视台,湖北 武汉 430015)

一、地方文化纪录片研究现状

地方文化是植根于一方水土的特定文化,包括当地人群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在内。它是历史血脉传承的结果,也能反向推动一方文化向纵深发展。地方文化纪片采用电影的视听语言、真实的影像资料、深刻准确的解说来搭建起文化载体,并借助对现实生活中与该文化相关的典型人物和事件的真实表现及深入剖析,将宣传的目的和传承的主题融入其中。这类作品主题鲜明,具有广泛的认知价值和真实可靠的史料价值。如央视《浮城探秘》中对赣州福寿沟这一宋代排水系统的介绍,《蓝田白鹿魂》中对西安蓝田县白鹿原的探索溯源,《齐鲁家风》中对齐鲁之邦世代相传的家风陈述介绍,都通过讲述悠久的历史发展、当代的传承故事等,完成对地方历史文化主题的表达。

纪录片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内容真实。通过音像纪实,叙述真人真事,作为一种真实的艺术形式,客观表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因为创作者本身学识经历等背景不同,片中也可以反映出对客观事实的认识评价与褒贬不同。地方文化经过当地文化传承者代代相承,深深植根于一方水土之中,与群众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地方文化纪录片是地方文化和纪录片的有机结合,以地方文化为主体,记录文化的主要特征、传承现状、历史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在表现地方文化时,创作者融入了自身或者大众对其文化表征及发展传承的思索。纪录片表现的不只是地方文化本身,不仅记录文化,更可以直面文化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与相关反思、困境与对策、现实与前瞻。

随着地方文化纪录片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地方文化纪录片的研究蓬勃发展,关于地方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多。纪录片具有社会功能,能够发挥保留及传承文化的作用,其社会价值往往高于美学价值。与地方文化纪录片相关的研究往往注重其社会价值,多从其价值或传播方面展开讨论。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纪录片创作题材更多倾向于地方文化类题材方面,并成为地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少数地方已形成地区文化建设的明显标志。学术界关于地方文化题材纪录片创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性研究、纪录片对地方文化传播研究、地方文化纪录片的叙事方式、纪录片传播地方文化的创作手法以及纪录片对地方文化特色发挥等方面。

剖析纪录片在传播地方文化方面所起的作用,近年来的成果有:高宏飞在《纪录片是传播地方文化的优秀载体——从纪录片《拉林河畔》看黑土地的火热生活》一文中分析了纪录片在弘扬地域文化方面的独特优势,学者李劲松在《浅谈电视纪录片对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彰显》中阐释地方文化具有特质性,着重分析了地方文化的特质性可以为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提供充足的资源和空间,也能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彰显主题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在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性研究方面,禹倩文著有《地方性历史人文纪录片的纪实性表达——以纪录片《长岗坡纪事》为例》。他认为,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要以纪实性原则为根本,纪录片要立足于真实性原则,通过参考众多文献、影像片段资料与当事人采访口述,以过去真实的片段与资料为线索,进行全过程整合,用艺术的手段与方法展现,这便是历史纪录片存在的意义。

在纪录片创作的叙事方式研究方面,卞芸璐、仲呈祥认为,纪录片《龙之江》展现了古老的传奇、辛勤勇武的品质、大江两岸的生态,从自然地理、风物货殖及历史人文等方面,整体上叙述了黑龙江文明的起源、发展和流迁,堪称黑龙江流域的影像志和声画史。该片通过空间叙事,巧妙地架构了空间与时间、历史与地理的关系,并通过流动的空间呈现,最终使得“地方”意义上的黑龙江得以生成。任宏良在《地方纪录片叙事策略研究》一文中认为,通过细节捕捉,激发观众的收看欲望,运用明白流畅的解说,最大限度贴近观众,产生亲近感,从而让观众共情共鸣。借助情景再现,非虚构还原故事原貌的叙事策略十分重要。在纪录片创作时,要用现实中真实的人和事来打动受众。

在地方文化纪录片叙事结构研究方面,主要有以下成果:

第一,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单线叙事。就是依据时间先后叙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这种方式简单明了,观众易于理解完整的开端、发展、高潮及结果。《舌尖上的中国》开篇之《脚步》就紧紧依照家人亲情的情感故事,展现主体是不同人与不同关系,但故事与故事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而连接他们的情感介质都是食物,这样就反映出同一主题,严密而紧凑。

第二,双线并行甚至是多头并进的复线性叙事。处于同一空间、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或者处于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发生的事放在一起,有详有略、有简有繁地叙述,这种手法便于表现事物的复杂性,避免单一枯燥,显得自然流畅,节奏紧凑,在同一人物身上反映更多故事,丰富记录内容。再则,多角度叙事也能从侧面突出人物的作用,增加事实的可信度。例如纪录作品《丝绸之路》,以丝绸为线索,串联起以古代楼兰为代表的10 个新疆地点,给观众提供了一部全面展现丝绸之路全貌的丝路文明大餐。纪录作品《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对丝绸之路七国进行拍摄,叙述不同国家的人们在不同地理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下,辛勤努力,齐心协力,不遗余力,再造新时代下的丝绸之路图景。

第三,闭环结构叙事,故事源自某一个点,由此蔓延伸展,四面铺开,最后又殊途同归,结束于始点。这种闭环结构的叙述方法,最大的好处在于头尾呼应,内容丰富,变化万端而主题鲜明。例如,纪录片《海豚湾》,起始镜头是当地标识明显的众多海豚建筑、小船、海滨、景观等等。就在这样可爱温馨的地方,风波突起,血腥的暗杀行动由此发生,让人触目惊心。作者以直白客观的画面语言表现了残暴血腥的屠戮,片尾镜头又回到宁静但是布满鲜血的海面,充斥屏幕的海豚悲声引人深思,陷入对人类恶行的谴责与反思之中。

在纪录片对地方文化特色影响研究方面,胡晓春在《农村文化纪录片的美学元素与传播——以〈记住乡愁〉为例》一文中认为,纪录片在传播乡土文化知识和民风民俗、自然风貌上具有典型的地域风格和美学蕴涵,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片中的乡土故事、家风祖训等优秀传统文化如珍似宝,俯拾即是。周世菊和赵海荣在《微纪录片〈大同龙壁〉对地方文化的表达和传播》一文中分析了微纪录片的特征与微纪录片的传播优势和“视觉语言”的独特运用。他们认为,微纪录片在传播大同文化内容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地方文化纪录片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将非视觉性的事物具象化。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纪录片的传播与地方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以火爆的淄博烧烤为例,当地政府率先引领,民间力量齐力共进,为地方文化注入了一股火出圈的烧烤文化。一批短小快捷的纪录作品在各新媒体平台传播,烧烤现场成为嗨歌现场,神曲爆款掀起热浪,各路网红趁势“赶烤”。这种迅速崛起的促进疫后经济复苏的地方烧烤文化纪录作品创作提供了丰富而极具时代特色的题材素材,这样的纪录片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传播,又反过来促进地方人气流量和区域经济文化繁荣。

二、纪录片地方文化形象构建与传播研究

随着科技进步与传媒技术更迭,大众传播意识显著增强,媒介素养不断提升,地方文化传播渐成强势。地方文化形象构建与传播的研究变得丰富起来。其中,语言文化对地方形象的构建与传播、纪录片对国家文化形象的建构与传播以及村落文化对纪录片形象的创作与传播等成为研究大项。

在语言文化对地方形象的构建与传播研究方面,胡倩倩、费三华、娄阳有《〈白鹿原〉关中方言对西安地方形象的传播与构建》一文。文中以语言文化景观为切入点展开,探讨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陕西方言,从多个维度建构西安形象,反映西安地方文化特色,对西安的文化推广具有积极作用。

在纪录片建构与传播国家文化形象研究方面,姚振轩以影响遍及海内外的《舌尖上的中国》为个案,重点分析。作者采用文化研究的视角,用各种文化理论来建构国家文化形象,通过深入发掘纪录片中国家文化形象元素,更好地建构多维的国家文化形象,让观众产生文化认同感。当今社会,大众传媒是认识了解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该片以最能激起共鸣、最能贴近大众生活的餐饮文化为切口,用纪录片这种真实直观的表现方式,把古老中国广阔无垠的版图、勤劳朴实的平民百姓、博大宽广的国家民族追求以及温馨无比的家乡情结呈现在海内外观众面前,具象生动地展现中国情怀,唤起中华民族深深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将中国文化外化成一种强大的文化传播力。

在村落文化对纪录片形象的创作与传播研究方面,宓鑫君认为,在古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中,村落文化的原住民们在相关的纪录片影响下,培养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信,强化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呵护,进而在守护乡土、热爱家乡、建设村落文化中倾心尽力。随着传播观念的转型,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形式让村落文化走进大众视野,深入人心。刘亚男在《新媒体环境下村落微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一文中分析,在新媒体环境下,通过纪实手法讲述发生在村落里的“小人物”与“小故事”,传递出深埋乡土之中的脉脉温情,组合成村落故事与文化记忆。这些对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卓有价值。

总之,这类研究旨在说明地方文化纪录片对文化形象的建构与传播的重要性,对地方文化纪录片展开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也在文化视角、探索维度上为地方文化纪录片提供给养。

三、纪录片文化传承现象研究的双重价值

地方文化纪录片的文化传承现象研究,具有现实价值与学理价值等双重属性。现实价值在于:地方文化纪录片本身就是具有文化特色的视频作品,是一种高品质的文化作品。它涉及的历史、现实、自然、社会、民族、世界等题材范围,充分体现出创作者的个人情怀、独特解读、巧妙构思、精心打磨与精良制作,从而彰显良好的文化品格。最常用的地方文化纪录片可以采取类似专题片的叙事模式,表现内容及主题较为宏大,旨在传承传统文化、宣扬民族精神。纪录片利用特色镜头,结合解说词,发挥影像构建优势,直接将文化特色及历史发展表现出来。例如,昆曲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戏曲艺术形式之一,在《昆曲诞生地千灯探源》和《复得返自然——武义·昆曲》等作品中,纪录片选取地方昆曲艺术和探源作为题材,在介绍昆曲这种中国最古老的文化艺术形式的同时,表现独特的地方文化特征。该类题材纪录片往往将介绍文化内涵作为主要内容,并延伸讨论文化背景以及历史起源等问题,完成推广文化的主题。学理价值在于:纪录片文化传承现象研究涉及领域广泛,学理内涵丰富,具有理论价值。纪录片可以借助精心选择切口、巧妙安排结构、丰富呈现形式、精准抓拍细节、准确把控节奏及全面营造氛围等,让真实叙事精彩丰富和深邃。借助画面语言、文字语言及同期声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将文化传承主题放在纪录片创作探索的视域下,研究其文化传承规律及审美价值,最终对其进行反思,拓宽当代艺术实践呈现文化传承的途径。[10]

四、结语

地方文化纪录片的发展现状研究,大多集中于传播内容以及传播价值,分析地方文化纪录片的意义,进而提出地方文化发展对策。关于地方文化形象构建与传播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语言文化对地方形象的构建与传播、纪录片对国家文化形象的建构与传播及村落文化对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然而,从地方文化纪录片创作实践的角度来探讨地方文化形象建构这一领域的研究空间仍然广阔。

传媒与互联网高度融合已是现实潮流,新媒体不拘一格的形式与空前广泛的渠道使之成为传播强势。此种媒体环境为纪录片的创作与播出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并可容纳更灵活多变的形态。纪录片创作者以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对地方文化现实的高度关注,忠实记录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社会发展、文化变迁与技术进步极大地推动了纪录片在创作观念、叙事方式、呈现手段及播放平台的变化发展,地方历史文化及其精神内涵借助纪录片传播,得到了细致而广泛的发掘和传播,构建起一个个充满独特魅力的地方形象。以在B 站、快手、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影响广泛的《即录》为例,他们致力于记录每一种生活、每一方水土的文化生存状态。从湄公河上的冒死打渔人到喜马拉雅的瑜迦士,从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猛犸象牙发掘到世界最大海洋巨轮的海上狂欢,伴随纪录片的视觉冲击与文字语言娓娓道来,让地方文化深深刻印在观众脑海之中,挥之不去。纪录片对地方文化形象的构建,一方面具有文献纪录片的价值意义,另一方面又发挥着构建、传播地方文化形象的作用。纪录片的真实价值与社会价值在地方文化传播中独具优势。

猜你喜欢
纪录片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纪录片之页
传记文学(2019年3期)2019-03-16 05:14:34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电影(2018年12期)2018-12-23 02:18:40
纪录片之页
传记文学(2018年11期)2018-11-13 08:48:26
谁远谁近?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
电影新作(2014年4期)2014-02-27 09:13:24
文化之间的摇摆
雕塑(2000年1期)2000-06-21 15: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