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学菊
问:
孩子上五年级了,平时我对他要求比较严,很少表扬他,担心表扬多了会导致他“翘尾巴”,也希望他能严格要求自己,戒骄戒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不理解,说我对他总是不满意,不是个好妈妈。我该如何做,才能既拥有融洽的亲子关系,又让孩子自觉学习呢?
答:
我们常说,父母要学会静待花开,不要焦虑,但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下面是我对一个类似家庭的咨询答复,希望能帮助到您。
1
8岁的小秋跟在父母后面走进咨询室。妈妈口里的秋秋好动,学习不认真,考试马虎,没有上进心,打了骂了也不长记性;爸爸口中的小秋则有些不同,班级排名靠前,学习主动,不用家长陪着,淘气马虎一点也很正常。
真实的小秋是什么样子呢?单独和小秋沟通,我发现他非常懂礼貌,对于被妈妈批评,他情绪很低落,说每次考试都怕回家,不管考多少分,妈妈都不满意,总会大声骂他,哪怕考100分也不表扬。看着小秋难过无助的样子,我明白了一个8岁的孩子经历了什么。
和小秋父母访谈时,母亲一再强调自己非常爱孩子,在学习上对孩子要求严厉一些。她说:“我对孩子实行激励式教育,这也是因为爱他,担心他将来生存,所以才对他苛刻一点。”
谈到关于儿童期大脑发育方面的知识时,父母说不了解。我告诉他们,人类的大脑是由杏仁核掌管,下面分布着海马体和前额叶皮质,杏仁核负责人类的学习记忆,前额叶皮质负责人的高阶思维。如果儿童长期遭受语言攻击,就会直接影响情绪,接着掌管自律自控的前额叶皮质就会遭到破坏,负性情绪会使儿童对学习产生抵抗的负性记忆,随之而来的连锁反应是孩子越来越厌恶学习,也会失去良好的管理情绪及自控的能力……
随着我的讲述,小秋的母亲渐渐出现后悔和懊恼的表情,她有些哽咽地说:“我没有想伤害孩子啊,老师您告诉我,我该怎么做呢?”
2
我女儿五岁时,参加幼儿园“六一”表演,因为紧张,在台上竟然不敢开口,几分钟后被老师领下来。有小朋友嘲笑她胆小鬼,她难过地哭了。我回家,没有关注到孩子的情绪,随口说了句:“你在家不是唱得很好吗,怎么上场就害怕了呢?”听到我这么说,女儿“哇”地大哭起来。这时,我才意识到我说的话里有指责的感觉,没有与她共情。
意识到我的错误后,我赶紧把女儿搂在怀里,轻声说:“对不起,妈妈刚才不应该这么说话。你没有唱歌已经很难过了,妈妈爸爸知道你认真准备好几天了,只是因为今天太紧张了,是吗?”听我这样说,女儿搂紧我的脖子委屈地抽噎着。我轻轻拍着她的背,慢慢地等她平复心情。过一会儿,她小声问我她是不是胆小鬼,我说:“才不是呢,你已经很勇敢地走上舞台了,不管你今天唱没唱歌,妈妈都爱你,你都是最棒的。”看着我认真的表情,女儿放松了许多。晚饭时女儿开心起来,对我说:“妈妈,我爱你。”
听完了我的讲述,小秋的母亲说,以前小秋也总是说爱妈妈,会帮做家务,也总爱跟自己聊天,和自己很亲近……说着说着,竟然泣不成声,小秋的父亲也眼角潮湿。
3
很多父母都被“满招损,谦受益”或“骄傲使人落后”的观念影响,对孩子从不表扬,甚至采用打压式教育,其实没有必要这样做。每个孩子都希望被看见,恰当的肯定和表扬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信任,从而增强自我价值感,改正学习不积极、做事情不主动等不良习惯。另外,对于孩子的情绪,父母要学会共情,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这能让孩子感受到理解和尊重,从而与父母建立起亲密的情感联系。
孩子爱父母很简单,很纯粹,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如果问我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什么,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那句简单的名言就是最好的答案: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