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革命引路人叶玲同志

2023-12-10 19:36方尼沈长满张霞
铁军·纵横 2023年11期
关键词:鲁艺新四军班长

方尼 沈长满 张霞

口述人简介:方尼,1924年出生,原名铭冬,江苏东台人。新四军老战士、我国著名女诗人,夏征农夫人。

1940年参加革命,担任过新四军第四师抗属学校教师、校长,长期从事宣教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文化战线工作。1987年离休,2010年仙逝。

我是在1941年1月由盐城抗大五分校转到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戏剧系学习的。那时我们戏剧系女生班的班长,就是叶玲同志。

我进鲁艺戏剧系学习时,还不滿17岁,又是个刚参加革命不久的新兵,什么都不懂,穿上军装连绑腿也打不来。叶玲同志就手把手地教我。她那和善、敦厚的面容,大姐姐提携小妹妹的耐心态度,仍令我记忆深刻。虽然那时她也不过只是个二十一二岁的人,但在我的眼里,她俨然是个长者。我们全班同志都很尊重她。

1941年1月,正是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皖南事变的时候,江苏省的盐城县是新四军打过长江以北后新开辟的地区,所以那时鲁艺的党是不公开的。记得连兼任我们鲁迅艺术学院院长的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同志都还是用“胡服”这个化名!学校里只有一个公开的“青年队”组织。起先我很纳闷,心想:“戏剧系里、我们女生班里,都有青年队员,为什么我们这样好的班长叶玲同志还不是青年队员呢?”后来有个同志偷偷地对我说:“正班长都是党员,党员比青年队员更进步咧!”这时我又半信半疑地想:“难怪她这样好咧,原来她是党员!可为什么指导员从来也没有说过她是党员?她自己也没有告诉过我们呀!”可见我当时在政治上是多么幼稚了。

叶玲同志在我们十多个人的女生班里,算是年龄最大的了。20岁以下的人占了大半,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小知识分子“娘子军”,真比那些工农出身的“红色娘子军”难带啊!个人英雄主义、小心眼、爱挑剔、爱生气……小毛病多着呢。整日整月地在一个集体里生活、学习,那些鸡毛蒜皮不愉快的小事总会不断地发生。但叶玲同志从来不训人。她把白天看到听到的问题,都巧妙地利用晚上大家放开背包睡觉的时候来解决,这就是所谓的“五分钟思想交流”。她让我们一面解背包铺地铺,一面就把白天发生的顶嘴、争吵、甚至哭鼻子的来龙去脉讲出来,她要求我们都首先讲自己不对在哪里。这样一来,一个个小疙瘩都很快地解开了。日子长了,简直成了“条件反射”,每天晚上当听到睡觉的军号声一响,人就会冷静下来考虑:自己在一天里有什么缺点和错误。所以她给我的印象是既谦虚又心胸坦荡。

一次演习夜行军紧急集合,我们这些新兵、小兵,丢三落四,不但动作缓慢,还在驻地遗留下许多可使敌人发现我们行迹的物件。当学院和系领导以及班与班互相检查时,我们的叶玲班长替我们大家承担着过错。我心里很不服气,我对她说:“检查出来的东西,没有—件是你的,为什么你要承认错误呢?”她说:“都是我平常工作没有做好嘛!”我们的叶玲班长勇于承担责任,对自己的要求是很严格的。

1941年7月,日寇发动对盐阜地区的大“扫荡”,她和我分队转移,在北秦庄遇敌,我的好班长叶玲同志就在那次行动中牺牲了。

她的音容笑貌,至今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只要一想起她,我就会像翻阅一本宝贵的相册一样,她的各个角度的身影都又重现在我的眼前。叶玲同志是一直活在我心上的好班长,也是我永远学习的好榜样!

(建湖党校供稿)

责任编辑:陈蓉

猜你喜欢
鲁艺新四军班长
差一点儿当班长
延安鲁艺“小调大王”——安波
鲁艺精神的写照——宋惠民
班长的烦恼
延安“鲁艺”音乐系里的“广东仔”
“鲁艺精神”与鲁迅美院油画系
每天一个新班长
我的班长我的班
新四军的两个英雄团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