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凤岭
“江淮币”,印钞机,与之相关的各类图片、人物故事,庄重陈列在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江难币”上的密码,承载着一段盐阜根据地对敌金融斗争史。
“江淮币”,由华中抗日根据地首家银行——江淮银行发行,面额有伍角、壹元、伍元、拾元等4种。一款“江淮币”,主图案为锯木,票正面底边两侧印有黑色字体“盐阜”地名,左右两边加印红色“作伍圆”三字样。江淮银行,时有“战地银行”“金融堡垒”“百姓救星银行”等誉称。“江淮币”,更是根据地人民对敌斗争的利器。
1941年1月,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开创盐阜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税收、金融、贸易等百端待举。此时,国民党的“法币”、汪伪的“华兴币”“中储券”等横行盐阜区。敌人利用他们发行的货币套购物资,大肆攫取根据地物质资源,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困难。面对严峻的对敌斗争形势,挫败日伪金融封锁迫在眉睫。
“新四军要想在敌后巩固根据地并取得抗战胜利,必须要建立自己的银行,发行自己的货币,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刘少奇对新四军财政经济部副部长李人俊说:“新四军要大力发展,将来要面向大江南北,跨过淮河、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我们的银行就叫江淮银行!”江淮银行,由此而得名。组建江难银行,新四军选调60多名金融专业人才和工作人员,由新四军财政经济部部长朱毅兼任行长,副部長李人俊、骆耕漠兼任副行长。
1941年初,朱毅派李林等人秘密前往上海采购印刷机、凹凸版机、切纸机等印钞设备。当设备运至盐南裕华时,为避开敌人严厉的交通封锁,他们将设备埋在当地的菜地里,直到裕华战斗胜利,才将设备运回目的地。在购买印钞设备的同时,上海地下党组织动员懂金融的有志青年来盐城。在抗大五分校举办培训班,培养金融专业人才。1941年暮春,盐阜根据地迎来了战火硝烟短暂的休战时光。4月1日,江淮银行在盐城中山西路问渠巷正式开业。由此,翻开了对敌金融斗争的新篇章。
人民有了自己的货币,消息像长了翅膀,传遍盐阜革命区。人民群众奔走相告,大力支持“江淮币”流通,自觉抵制使用“法币”“伪币”。有了“江淮币”,根据地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有了“江淮币”,为根据地物资筑起了保护的屏障;有了“江淮币”,人民群众生产活力大为增强。那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上海,原国民党发行的“法币”,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成为了“伪币”的附庸。在对敌斗争中,“江淮币”名声大震,成为苏中地区最主要的流通货币。有根据地物质基础,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江淮币”一路走强,信用极高。江淮银行创立时,面额1元的“江淮币”相当于“法币”5元,到了1943年前后,1元“江淮币”已相当于“法币”20元了。1945年3月,“江淮币”与“伪币”比值1:120;1945年9月,“江淮币”与“伪币比值达1:5000。根据地群众高兴地说:“‘江淮币,就是我们自己的放心币!”
战时的盐阜根据地,时常遭遇日伪军“扫荡”,保卫江淮银行责任重大。每当江淮银行奉命转移时,负责保管资金的陈克秋等金融女战士,勇敢地担起“流动的金库”的重担。她们将米袋和被单改做成钱币袋,用于装金条、银元和纸币,时时捆绑在身上行军。她们还别出心裁特制了一件贴身背心,里面暗藏数排小口袋,袋子里装着金条,睡觉时也不能脱下,加之随时要急行军,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江淮银行金库负责人陈克秋,时年20岁,回忆那段历程时说:“装有金条的马夹穿在身上,夏天发烫,冬天冰冷,行军宿营睡稻草地铺还好些,要是睡砖地铺相当难受。再难再苦,战士们不怕。”每一次成功战略转移后,江淮银行盘点陈克秋等人所携带的资金,分毫不差。她们用坚定的信念,无畏的行动,践行着对党忠诚的庄严承诺。
恪守初心使命,江淮银行为贫苦农民办理小额贷款,成为发展经济的助推器。1941年春夏,盐阜地区遭遇干旱,夏粮歉收,青黄不接,很多人家没有购买稻种、农具等的生产经费。新四军民运工作队的战士们,及时向抗日民主政府告急。消息传到了新四军军部,从部队生活费中挤出6万元,由江淮银行工作人员赴乡村登门服务,及时发放到群众手中。这一年,受灾不减产,秋粮获得了丰收。手捧金灿灿的稻谷,老百姓们由衷地说:“江淮银行,是咱老百姓的救星银行!”
江淮银行走过艰辛历程,伟大的铁军精神无处不在。江淮银行自成立起,肩负使命,在战斗频繁中,出色地开展“江淮币”的印制、发行、存款、贷款等业务。1941年底,根据对敌斗争的需要,江淮银行撤离了盐城。撤出盐城后,新四军将华中根据地分为不同的战略区,改由各战略区自行建立银行。副行长李人俊率领部分工作人员,在新四军第一师所在地,继续沿用“江淮银行”的名称。副行长骆耕漠率领部分工作人员,在新四军第三师所在地建立了盐阜银行。自1942年起,江淮银行在苏中设立有5个分行,并在各县及其大的集镇建立了办事处。与此同时,苏中区下属的淮南区、淮北区分别设立淮南银行、淮北地方银号。1945年8月,江淮银行、淮南银行、淮北地方银号、盐阜银行等银行并入华中银行。江淮银行为根据地后续银行的建立提供了成功经验,光照千秋。
仰望盐城新四军纪念馆,耳边回响新四军抗击日军的马蹄声响,仿佛看到了在那残酷的战争环境中,红色金融人不畏艰难,赴汤蹈火,随军开展金融业务;在战争的间隙,争分夺秒,辗转城乡,为贫苦群众纾难解困的情景。传承着百折不挠、勇于担当、不怕牺牲、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伟大精神。“江淮币”上的密码,永远闪烁灿烂的金色光芒。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纪委监委
责任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