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佳宁
自2016 年以来,都市女性群像剧逐渐重回大众视野。2020年播出的《三十而已》取得高收视、高播放、高议论,证明了群像剧中角色设定和热门话题的广度、深度能够吸引观众的关注。同时,2021年播出的《我在他乡挺好的》和2022年播出的《二十不惑2》等剧作也都获得了不错的收视率和口碑。然而,群像剧数量的增长并未带动影片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甚至个别作品出现了设定悬浮脱离现实、角色同质化、模式化严重、人物性格先行、传统观念依旧占据主导地位等问题,表面上批判社会现实,反思社会状况,实际上却在大肆宣扬享乐主义,输出扭曲价值观。
都市女性群像剧以反映女性生存遭遇、情感需求与成长为主要目标,同时关注社会现实,以满足女性日渐觉醒的自我意识需要。作为现实主义作品,它需要以现实主义理论为指导,并将“莎士比亚化”作为重要评价尺度。本文旨在对类似以女性视角为借口输出男权观点与思想的现象进行批判与反思,倡导将莎士比亚的典型环境与人物及相关优质表达方式与理论运用到都市女性群像剧创作中,以实现观众在欣赏美的同时还能获得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教育。
马克思在1859年给斐迪南·拉萨尔的一封信《致斐迪南·拉萨尔》中写道:“你就得更加莎士比亚化,而我认为,你的最大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①这是“莎士比亚化”概念的首次提出。恩格斯在同年5 月批评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致斐迪南·拉萨尔》的信中还进一步写道:“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②这丰富了“莎士比亚化”概念的含义。马克思与恩格斯将创作过程中的观念与现实主义的内容与情节进行综合讨论,呼吁不要为了席勒而忘了莎士比亚,至此“莎士比亚化”这一概念登上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主舞台,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观点。
首先,从现实生活出发,真实地讲述社会事实,客观地反映阶层关系是“莎士比亚化”的首要创作特点,即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其次,相较于席勒式的“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莎士比亚化”更注重人物性格的典型化创造,即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非如席勒在《唐·卡罗斯》中对国王菲力普杀害波萨侯爵前后无情节无理由的性格变化那样,唯心地通过剧中人物的言语表达作者自身的情感诉求。最后,恩格斯在信中还指出:“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融合……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③因此,剧作情节在保持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同时,推动故事发展,展现人物性格。人物动机符合逻辑,人物性格有迹可循,与现实密切相连,才能真正打磨出有血有肉、生动立体的人物角色。“莎士比亚化”创作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创作者的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生动形象地塑造人物的同时反映出当下的客观实在与精神风貌,唯有对社会历史的本质进行揭示与批判,才能真正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
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文艺创作要反映客观现实生活,而影视作品中的社会环境往往是根据剧本、经费、导演等多方面因素,经过艺术加工、适应性改编的拟态环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认识到的客观真实具有一定的差距。恩格斯在《致玛格丽特·哈克奈斯》信中写道:“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塑造要符合时代潮流并且真实地反映社会面貌。”④“莎士比亚化”也要求作者用典型化的方法表现生活的本质和规律,达到“较大的思想深度”。反映女性境遇,展现新时代女性面貌的女性群像剧更要着眼于当下社会的痛点,通过真实细节反映问题,塑造形象。如何巧妙地运用不同形式,塑造不同虚拟社会环境,从而将其构建成为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对真实生活产生影响,对社会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反思,是当下现实主义影视艺术作品“莎士比亚化”的重点。
任何的社会问题都是基于所处的历史时期而产生和存在的,所以我们在反映客观真实、剖析社会痛点时,一定是站在当下、站在时代的高度进行反思批判和表达。与此同时,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正在不断地缩小世界的距离,社会风潮的地域性也随着网络空间的不断扩展和延伸逐渐缩小,因此时代性就变得更为重要。紧跟社会主流热点,将历史总结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历时性和瞬时性角度出发,对群众长久以来存在的痛点和不断更新的热点进行结合分析,并融入艺术作品中,从而达到对社会环境真实现实性的再现,创作出以推动社会进步为主要目的的影视作品。
1.紧跟时代社会热点话题
紧追当下时代热点,反映现实,是群众共同关注的问题,也体现着大家的呼声。面对父母亲戚催婚严重,晚婚歧视甚至生活事业因此遭遇打击等现象,2022 年的热播剧《加油!妈妈》聚焦幼儿教育问题,以基层银行职工单亲妈妈周南南的视角展开,讲述了家庭地位低下的全职主妇何晓涵、老公出轨的精英律师苏青、嫌贫爱富的工薪阶层秦薇和丈夫卷钱跑路的家境富裕的朱璐曦这五位妈妈对子女教育的认知,以及五位妈妈因孩子在同一所幼儿园而相竞相知的故事。五位妈妈百态图,将现代内卷逐渐年轻化、“教育拼妈”、“丧偶式”育儿、职场妈妈劣势等热点抛至观众视野,也以单亲妈妈周南南甜品店创业成功、苏青创立律师事务所等结局反映了女性面对困难积极向上,冲破困境,独自也可璀璨绚烂的人生态度。
2.反映当下时代环境特征
时代环境特征是高度浓缩的环境的展现,也是在营造典型环境时必须精准把握的要点,是时代面貌的缩影。抓住了时代环境特征,就如突破现实与荧屏的隔阂,观众看电视的同时也在观看镜中我,同时也发挥了艺术作品记录、反映时代的功能。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⑤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中,人和环境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人物所处的环境影响和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形成和行为的方向,因此要真实地描写典型人物,也离不开典型、真实的环境塑造。新冠疫情期间,相关的抗疫电视剧层出不穷,但《爱很美味》却将疫情作为全剧发展之因。该剧聚焦疫情下人们的生活变化,将现实生活中的新闻搬上荧屏,观众从中感受到电视剧所营造的现实氛围,增强了剧情的可信性和真实感。
恩格斯在《致玛格丽特·哈克奈斯》的信中初步定义了现实主义的概念,并将其分为两个方面,其中最主要且作为现实主义艺术的基础要求是真实的细节,也就是生活中的细节。现实主义创作的原则是描绘客观真实的生活面貌,这不仅能够让观众信服,增强代入感,更能够推动人物发展和故事的演进。影视作品能够在细节处进行放大,同时也能够呈现一些较难以文字、音乐等形式表现的情绪。因此,艺术细节对于影视作品的出彩和成功至关重要。在创作都市女性群像剧时,如何掌控生活和艺术细节,充分体现真实的细节是必须思考和做到的。
李准曾说,艺术作品需要真实的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和达到典型化。在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中,乔夕辰租到了便宜的房子,但离市区较远,通勤单程就需要两个小时。在等待打车时,她发现自己的餐盘已被收走,于是一个人在外用餐。即使面对艰难,她仍说“挺好的”。这些小事反映了漂泊打工人的日常生活,他们没有豪车和豪宅,只有平凡而向上的生活。通过真实的细节描写,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和信服。
马克思说:“‘无论如何你必须更加莎士比亚化’,就是要通过对社会生活真实的表现,通过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丰富的情节,通过矛盾冲突来传达作品的思想。”⑥对人物塑造过程中典型性和真实性的体现一直是马克思文艺理论重点探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典型性,不能脱离人民群众对现有人物性格的想象和认知,也要在剧情中将性格一以贯之,否则将会产生极强的割裂感,从而导致传播效果大大减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中强调,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要贴切、生动,要对“有代表性的性格作出卓越的个性刻画”,对人物性格要进行有深度、有角度的挖掘,不做口水账一般的泛泛之谈。社会中的人是矛盾的结合体,善恶公私皆是人的一体两面,只描述纯善或纯恶的脸谱化方式会使得人物扁平、单薄,于观众而言先例太多但记忆点太少。只有把人物复杂的纠结情感进行细腻的描述,让人物性格充盈立体,才能让观众耳目一新。
1.由完美到完善转变
人物刻画应充分认识到人类的多面性,避免对其形象过度英雄化和神圣化,从而脱离真实的社会环境。同时,人物性格的刻画也应尽可能地展现其成长和发展,体现出一定的转变和可被人发觉的缺陷或困境。只有这样,人物才能真正成长且人格完善,这个人物不是一个理想化的形象,而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爱很美味》和《二十不惑2》中反套路的剧情,摆脱了惯常的剧情套路,真正地呈现了自我独立地面对困难、不依靠他人的不完美人物形象,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2.直面并追求真实
在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成功地平衡了父权和自我,不盲从封建观念,而是独立思考并追求真正的爱情,实现了女性自主。随着经济和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关注自身社会地位和个性解放,勇于面对现实,不断追求自我价值和目标。电视剧《三十而已》《爱很美味》和《二十不惑2》中的女性角色也展现了女性独立生活、关注自我需要、不依附于男性而自由的主体形象,呈现出女性在不同领域和层面发挥独特优势和作用的样貌。正如波伏娃所说:“自由的女人就要诞生了,当她不再是男人的所有物之后。”⑦
莎士比亚强调人物不能仅仅作为思想的传达工具,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而典型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典型人物需要有个性化的描写,其行为应当反映出一定的性格,动机和因果关系需要建立在广泛的社会关系和饱满的人物性格上。同时,整体的框架需要充实,逻辑感更强,性格的确立应该贯穿整个故事,性格的改变应该是事件细节的结果。最好的表现方式是通过自然的剧情进展来展现性格。
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中胡晶晶的形象生动复杂,从活泼开朗到彻底崩溃的时间被浓缩。她去世后,朋友们仍感悲痛,对她思念不已,愧疚不已,不断探寻真相,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也使她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电视剧《我是真的爱你》中,萧嫣的存在固然对许多希望投入更多精力到事业的女性具有一定的鼓励和帮助,她所处的位置和她乐于助人的性格也让许多人对上司有了更美好的想象,但是人物的一些行为和动作的设置脱离实际,与人设不符。萧嫣角色在前期塑造的雷厉风行、独立形象的成功点和后期矛盾、自私的失败点都体现在这个方面。如何权衡一个人物,不过激且声音也不能太小是必须思考的问题。此外,人物的成长太少,轨迹又不明显,也难以满足观众的心理期待。以人为中心的影视作品过于依赖其他角色强行引起冲突,而人物性格不是因事件推进产生变化而是“时代精神的传声筒”便会显得突兀。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⑧人物的性格和行为是在社会实践和关系中产生的。在文艺作品中,要通过不同的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塑造出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都市女性群像剧中的典型人物与多线索叙事结合,有助于推进复杂社会关系和多时间线的故事情节,增强人物形象的关联性和互动性。
区别于持续流行多年的、越来越模式化和金手指化的“大女主剧”,2016 年播出的现象级电视剧《欢乐颂》掀起了一股都市女性群像剧的风潮。该剧中有五位出身不一、阶层不一但因共同在上海打工而相聚在22 楼的女生。安迪,海归高管,干练知性;曲筱绡,家境富裕,古灵精怪;樊胜美,家境复杂,热心善良;邱莹莹,普通职员,努力率真;关雎尔,外企职员,勤奋乖巧。《欢乐颂》以五位女生在上海奋斗的历程展开,她们因邻里关系相识,从互相揣测彼此到渐渐接纳彼此并互相敞开心扉。该剧聚焦事业与爱情两大主题,根据五位女生各自独立的故事线分线叙事。观众在年龄、阶层、职业性格等基本全覆盖的多元关系中更易代入角色,找到内心共鸣。
群像剧具有多层次、多角度阐明同一主题的结构优势,可以“灵活运用多种统摄方式,在千姿百态的人物心理和社会世相的展览中,保持作品的高度集中和有机统一”⑨。在典型的环境下彼此扶持帮助,在精神、物质等多个领域中进行互动和交流。每个人在环境中形成的性格和被赋予的功能都具有不可替代性,能对彼此的社会关系、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不局限于一拖N的形式,而是在性格和事件的碰撞中共同成长。
1.不是单方面的给予和帮助叫作交互
在电视剧《北辙南辕》中,餐厅被充分利用,尤珊珊将其视为私房菜,最大程度地把握菜品质量和餐厅环境,接待客户,推动自己的事业。对于冯希,餐厅是她东山再起的起点,也是成为独立女性的必经之路。对于司梦来说,餐厅是经济独立的起点,同时也是逃避家庭主妇工作,获得身份认同的港湾。每个角色都拥有独特的个性、职业和生活背景,他们在不同的目的和实践中塑造了不同的形象,丰富了社会关系。然而,该剧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过于依赖对话,使整体流于表面,人物形象缺乏立体感。
2.不是只有冲突才能称作交互
冲突和矛盾固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拉高观众的期待值,并使感情很快进入高潮,但是频繁的冲突也必定会产生情绪和视觉上的疲劳。目前许多群像剧将冲突安排得紧锣密鼓,在华丽的镜头和此起彼伏的音效中忽略了对细节的把控和对具体人物关系的深层细化。叙事不能流于表面,要由浅及深,层层深入,节奏必定是人物性格塑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3.主观能动,协同发展
剧情、交互、典型人物的塑造,典型环境嵌入的合理性,并不是需要这样一个事件才能推动故事的发展,更不是凑巧,而是人物的冲突。事件发展到这个阶段,这个环境是最合理、最正常的。要分清主次先后,不是为了解决冲突而解决冲突,叙事不是一味地挖坑填坑,要充分利用多主角、多视角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叙事更加合理。
如电视剧《爱很美味》中,夏梦和刘净问方欣她和张挺现在的相处情况,方欣因张挺没有正式表白而耿耿于怀。刘净建议方欣向张挺主动表明心迹,但方欣认为这事就该男士主动,她不应该开口。之后,在好友的劝说下方欣主动找张挺开诚布公,勇敢做自己。这不仅让方欣知道了张挺背后的困虑,也促使两人成功地在一起。方欣因张挺没有正式表白而耿耿于怀一事中就带有些许传统女性的思想,认为即使两人已经心意相通,确定关系的那句话仍要出自男方之口。而经过刘净的劝导后,方欣如鲍西亚般勇于面对心迹,收获了爱情。人物的感情路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没有异性从“出厂”就没有原因地爱着女主角并为她扫清前路所有风险而存在,而是要人物自我奋斗,共同成长,如流水般清澈,不动痕迹地交融到彼此的生活中,为对方排忧解难,促进成长。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现实性、批判性的文艺理论,植根现实,反映现状。文艺作品应反对“席勒式”,坚持“莎士比亚化”的创作原则,重视细节,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使作品丰富多样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展现作品背后的“较大的思想深度”。近几年,井喷式增长的都市女性群像剧愈加关注女性需求,展现新时代女性追求独立自主、价值提升的特点。现实主义作品要坚持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也要坚持真实性和浪漫性相统一的原则。在反映女性追求、折射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应兼顾对现实的反映和剧本本身的创作,真正塑造出真实的、立体的、能代表你我她的典型形象,不为“女性帮助女性”引入“性转版霸总”,也不为凸显人物多样性而强行让各阶层混合。从莎士比亚自己的作品来看,“莎士比亚化”的关键以及核心应是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讽刺和批判,从而更好地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市女性群像剧在剖析社会中女性群体所面临的本质困境与难处时,应进一步地挖掘与思考,将话题融入女性精神成长与命运轨迹中,如此才能创作出更具突破性的女性形象。
注释:
①[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3-556.
②③[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85,583.
④[德]恩格斯.致玛格丽特·哈克奈斯[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70,174.
⑤[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
⑥王伟国.莎士比亚化的《吕梁英雄传》[J].中国电视,2015(11):10-15+7.
⑦[法]西蒙·波娃.第二性—女人[M].桑竹影,南珊,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508.
⑧[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
⑨方守金.群像小说论[J].小说评论,1993(03):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