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若 何志武
央视春晚是电视文艺创作和媒体实践的风向标,引领着国内综合性文艺晚会的发展方向。央视2023年春晚以真诚质朴、清新简约的艺术风格,营造出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在电视收视率、新媒体直播规模、新媒体点播数、社交媒体话题量等方面均创下历史新高。
在大型综合性文艺晚会的舞台上,影视节目以叙事优势和光影魅力展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在央视2023年春晚中,开场动画短片《旅行兔圆圆》、影视公益广告《“村”晚》《花开种花家,幸福中国年》《“跃”来“跃”好》及微电影《我和我的春晚》等影视节目采用简短优质的微影视作品形式,在艺术表达、主题呼应、话题引领、情感共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从艺术风格、制作传播、思想情感三个层面评析央视2023年春晚中的影视节目,希望能为大型综合性文艺晚会的创新探索提供启示。
影视节目凭借丰富的影像语言和叙事手法进行艺术呈现,央视2023年春晚中的影视节目在主题视角、视听语言和故事讲述上展现了国家叙事与平民视角的影像表达,实现了题材挖掘、样态开拓、审美提质等多重效果。
宏大主题,平民视角。央视2023年春晚中的影视节目以“举国同庆春节”为创作主题,以普通人的故事和情感为创作视角,营造温情满满的团圆气氛和热气腾腾的联欢氛围。
一、家国团圆的宏大主题。《旅行兔圆圆》中,吉祥物“兔圆圆”穿过人来人往的新春花市、张灯结彩的街道院落,画面中繁忙喜庆的大家庭、色香味俱全的团圆饭,以及烟花、灯光秀、打铁花、舞龙舞狮等年俗活动,全景化呈举国同庆的热闹场面,“兔圆圆”还途径城市乡村,跃过丰收的稻田,飞过中国空间站。通过它的主观镜头展现了城市繁华、乡村阜盛、地域辽阔、山河秀美的祖国风光,将阖家团聚与国家富强的主题并行交织,家国团圆的宏大主题借此得到凸显。
二、以普通人为表现对象和参与主体。央视春晚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为保证艺术水准,舞台节目表演者多是演艺行业的佼佼者,如优秀舞蹈家、专业歌手、人气演员等,登上央视春晚的普通人较少。影视节目则将创作视角下沉,纪实性地表现普通百姓的万家灯火,演绎普通人的春节故事和春晚故事。如《“村”晚》中部分精彩表演是从线下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中选出的,民间艺人在镜头前原汁原味呈现乡音、抒发乡情。[1]再如《我和我的春晚》以观众来信为创意来源,讲述普通观众圆梦春晚的故事,非专业演员的表演赋予影片真实、鲜活的质感。
色调温馨,节奏明快。央视2023年春晚中的影视节目以动画短片、影视公益广告、微电影等微影视作品形式上演,在视听语言上呈现出温馨抒情又简洁明快的整体风格。
一、温馨明亮的光线和色彩。光线、色彩是影视作品表达情绪、营造画面气氛的重要手段。央视2023年春晚中的影视节目充分发挥光影的视觉叙事作用,灯光上整体采用明亮的高调风格,多使用柔和的软光(散射光),色彩上以喜庆的红色为基本色调,大量使用红、黄、橙等暖色,整体打造出明朗温馨的视觉效果,营造出祥和美满的浓郁氛围,契合春晚的联欢基调。
二、大量使用特写镜头。影视作品中的特写镜头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性和情感召唤性,而在央视2023年春晚中的影视节目也大量使用人物面部特写,如在《花开种花家,幸福中国年》中,父亲即将送嫁女儿时看着和幼时女儿的合影百感交集的眼神;老人翻看发黄的相册回忆故去爱人时饱含沧桑的面孔等,这些特写意在突出表现人物心理,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同时影视节目还大量使用对物的特写,如《“村”晚》中制作舞狮的“点睛”一笔、华阴老腔表演中弹拨敲打的乐器、剪纸做的耳饰、二人转中转动的手帕等,突出传统文化符号和节日元素,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和故事性。
三、节奏轻快,内容丰富。央视2023年春晚中的影视节目借助快节奏的叙事和剪辑,在简短篇幅里讲述了丰富多彩的故事。如《“跃”来“跃”好》采取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情节设计,在2 分钟里讲述了9 个小故事,表达了生活“越来越充实”、老人“越来越健康”、中国人“越来越有范儿”“越来越自信”等小期盼、小幸福,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央视春晚的节目往往时长较长、体量较大,整体上追求大气、震撼的效果,故而其影视节目以简约轻快、活泼亲切的风格来调节整场晚会的观赏节奏。
平行故事,互文叙事。一、独立故事,交叉讲述。央视2023年春晚中的影视节目多采用交叉叙事的方式,同一主题下同时展开多个时空相对独立的故事。如《花开种花家,幸福中国年》以“无问西东,向阳而生”“椿萱并茂,感恩在心”“春回大地,桃李芬芳”“不负雨露,花开有期”“时光不语,岁月成诗”等5 种花语讲述5 个家庭故事,展现相濡以沫、舐犊情深、铭感师恩、佳节思亲等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和情感,诠释“花华同源”的深刻主题,成为本届春晚的点题之作。
二、共时叙事,互文现义。共时性叙事将影视节目中的一个个小故事和具体的情感整合到大系统中,起到互文现义的表意效果,并通过影视节目与舞台节目间的互文表达塑造人物、深化思想。《我和我的春晚》里执着“春晚梦”的退伍军人张建国如愿登上春晚舞台吹响开饭号,影片结束,退伍军人李春甫以挺拔的军姿在现场吹响嘹亮军号,张建国的扮演者——退伍老兵金长勇则在观众席上激动落泪。影视和现实的三重人物交相辉映,共同塑造出不忘初心的“追梦人”形象和忠诚、执着的中国军人形象,并与其他影片和节目中坚守岗位的消防员、边防战士、航天员等相互映射,提醒所有人:时和岁稔、家国平安是因为有“最可爱的人”在坚强守护。
融合创新是电视文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性环节。[2]央视2023年春晚注重新技术引领,积极推进多维融合创新,其中影视节目在艺术形态、制作技术、传播媒介、受众圈层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探索出全新的表达形态。
艺术融合。本届春晚开场影片首次使用“三维动画形象+ 真人实景”的形式,微电影也是首次在央视春晚中出现。动画影片、影视公益广告和微电影成为春晚节目的一部分,是影视艺术与舞台表演艺术的跨域融合,利于突破时空局限,营造丰富的视听体验。同时,这些影视节目展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联动,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丰富节目内涵,提升春晚的观赏度。
一、影视艺术与舞台表演的样态融合。本届春晚中5 段影视节目结束后,直接和一个音乐节目进行衔接,形成“感人故事+ 暖心歌舞”的节目组合,使内容彼此呼应,主题相互强化,情感递进加深。如《花开种花家,幸福中国年》中,一位老先生翻看相册怀念去世的老伴,他眼中含泪,令观者感伤。影片结束后衔接的歌曲是《花开忘忧》,伴着深情的演唱,舞台上一对恩爱相伴的老年夫妻展现出“青梅白首,岁月静好”的图景,歌词“你好吗,离开的人啊,请帮我相爱到剧终……”呼应影片中的情感,熨帖人心,意境悠然。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审美融合。本届春晚中的影视节目有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如《“村”晚》记录了从林海雪原到江南水镇、从黄土高原到鱼米之乡四地村庄筹备“村”晚、迎接新春的过程,三秦大地的传统老腔和现代摇滚同台演出,奏出新节奏;年轻模特身着传统剪纸制作的披风和发饰在新农村里走时装秀,秀出新风采;传统舞狮与“村BA”篮球运动结合,舞出新气象。在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融合中展现新时代乡村的文艺生活和村民们的精神风貌。
技术融合。要在有限空间里提升艺术效果,技术创新就成为春晚品质的基础保障。央视2023年春晚坚持“思想+ 技术+ 艺术”的创作理念,在影视节目中将虚拟与现实交织、技术与艺术融合,突破传统的影视制作技术与影像表现方式。
“兔圆圆”是首个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完成初始方案的春晚吉祥物,其四颗门齿的标志性形象取材于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兔形动物“安徽模鼠兔”,在中国白兔的特征基础上融入了传统中国工笔风格,经历4 个月打磨、40 多次优化,最终采用3D 立体建模技术完成。这一形象凝汇着大数据调研而来的关于全网受众的喜好,创造性地呈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科研成就。
央视2023年春晚以中国古典文学词牌“满庭芳”为美学主线,影像制作和传输技术突破时空局限,为“花”的视觉表现赋能,从广州迎春花市到野菊花地、从阳台盆景到云南花田、从稻花到非遗面花、烟花、打铁花,从中国空间站的水膜花到满天星辰组成的庙底沟彩陶“花瓣纹”,影视节目中的“满庭芳”与现场舞美和表演相呼应,展现出中华大地欣欣向荣的生机和活力。
传播融合。央视2023年春晚充分利用“台+ 网+ 端+ 微”多平台、矩阵式融合传播优势,极大提升了内容到达率和传播广度。影视节目兼顾大屏小屏,实现了全媒体、全时段、海内外、跨圈层传播。
一、传统电视端。根据“中国视听大数据”发布的央视2023年春晚收视数据,《“村”晚》《我和我的春晚》分别在综合收视率上排名第三和第七,《花开种花家,幸福中国年》《“村”晚》分别在综合收视份额中排名第五和第九,影视节目整体表现不俗。[3]三支影视公益广告持续在总台各频道不同时段播出,发挥长尾效应,在电视屏幕上延续热度。微电影是影视与互联网碰撞出的产物,具有主题明了、结构简单、轻松幽默的特点。微电影进入电视晚会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媒体融合思维,是一种跨媒介叙事的媒体实践。
二、新媒体传播。社交媒体、视频网站、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传播渠道极大拓展了电视文艺的传播空间,也为受众参与讨论提供了平台。影视节目短小精悍的形态利于跨媒介传播和碎片化观看,且自带话题属性。如《旅行兔圆圆》以灵动可爱“出圈”,获得不少年轻受众的喜爱。《我和我的春晚》以“春晚首部微电影”等话题成为各网络社交平台的热门,阅读量、播放量和讨论度一直居高不下。
圈层融合。央视春晚是面向中国全体观众的合家欢式的节目,影视节目以开放性的表意空间和现代性的视听表达,打破年龄、职业、区域壁垒,受众覆盖更广泛,情感共鸣更充分,利于实现跨圈层、跨代际的破圈传播。
央视2023年春晚中反复出现的“种花家”一词谐音“中华家”,来自网络漫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该漫画以幽默夸张的形式讲述兔子们为建立一个吃得饱、穿得暖、不被人看不起的“种花家”辛勤奋斗的故事,在90后、00 后年轻群体中比较受欢迎。古汉语里“花”与“华”同音,影视公益广告《花开种花家,幸福中国年》中以“花灯—华灯”“芳花—芳华”“繁花—繁华”等词汇类比,揭秘“种花”与“中华”相通的文明密码,将最古老的中华文化起源与动漫、“谐音梗”等青年亚文化打通,实现主流文化和价值观跨圈层、跨代际的意义流通。
央视春晚是意识形态展演的最佳舞台,央视2023年春晚中的影视节目以人民大众为主体,全景式描绘时代发展,以情感表达召唤文化认同,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
彰显人民主体。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反映人民心声。[4]央视2023年春晚中的影视节目把镜头全部对准身边人、平凡事、朴素情,在创作中充分彰显人民性原则。
一、着力塑造基层人民形象。以基层大众为主角,表现主体涵盖外卖小哥、司机、消防员、渔民、厨师等各行各业;在情感表达上,既有团圆美满的喜悦,也有分离相隔的思念,还有坚守岗位的担当;人物刻画细致、立体、有温度,展现人文关怀。如《“跃”来“跃”好》中,一群身着整齐制服、随时待命的消防员在吃饺子,其中一位称赞饺子味道好,像妈妈的手艺,转而感伤好几年没回家过年。这时包饺子的厨师走进画面,正是他的妈妈,母子相拥而泣。真挚温暖的故事塑造了思念家人但仍坚守岗位的守护者形象,歌颂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普通大众深度参与创作。为讲好大时代里鲜活个体的生命故事,影视节目邀请普通观众深入参与创作,塑造鲜明生动、最接地气的人物形象。如《我和我的春晚》主角扮演者是普通农民、影视基地门卫金长勇,他曾常年驻扎在摄氏零下二三十度的营地,做过部队炊事员和仪器测手,是位生活阅历丰富的退伍老兵,与所扮演角色的人生经历高度相似。导演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参考了金长勇的形象、性格与故事,“金叔”的本色出演贡献了浑然天成的艺术质感,在网络上获得了“新年第一哭”“全场最佳”等评价。
反映时代风貌。“电视媒介仪式必然包含着强化价值主体和大众意识的主题。这些中心事件大多是对现状的赞美,是对国家兴旺的重申。”[5]央视2023年春晚中的影视节目记录新时代的伟大征程和恢弘气象,同时展望未来发展愿景,发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
一、再现共同记忆。本届春晚中的影视节目犹如一套时代影像合集,记录普通百姓的成长和收获,再现了国家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史和精神生活史。如在《旅行兔圆圆》中,丰收稻田旁“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题字表达对袁隆平院士的缅怀;太空中三船三舱造型的中国空间站和舱内浮动的水膜花记录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村”晚》中村民们在乡村的街道、广场、运动场等公共文化空间唱戏、舞狮、走时装秀,展现了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之美和村民们生活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二、展望美好愿景。本届春晚中的影视节目在“开心信心、顽强奋进”的主旨下铺展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新生活画卷。《旅行兔圆圆》中,广州花市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云南花田里采摘、运输、销售繁忙;《“跃”来“跃”好》中,外卖小哥的订单不断,却还在百忙中学习提升自己;广场上运动的市民增多,老人更加健康矫健;温馨的三口之家马上要迎来新生命的诞生,家庭越来越热闹;退休老人踏青时用起了无人机,脸上的笑容越来越自信……二三十个“人勤春来早”的小故事塑造出新春里惜时奋进的中国人群像,展望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景。
召唤情感共鸣。春晚具有凝聚社会力量、建构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功能,[6]这一功能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召唤共同情感来实现的。央视2023年春晚中的影视节目抒发了父母子女、夫妻、师生间的深厚感情,表达了对家乡、对祖国的眷恋与热爱,引发了情感共鸣和身份认同,促进了共同体的构建。
一、以共情表达提高触达率。“共情表达”是央视2023年春晚中影视节目的着力点,通过对普通人家庭故事的书写,以真挚充沛的情感表达引发观众的代入感和共鸣感,有效提高了节目的触达率。“家庭团圆”是本届春晚影视节目最重要的母题,深度契合广大中国观众的心理期待和精神归属。如《我和我的春晚》中的炊事班老兵,转业后忙着当厨师、摆地摊、养牛,年夜饭上为家人张罗好菜,他要“听媳妇的话,先顾家”,他正是许多为家庭奔忙的普通人的缩影。再如《花开种花家,幸福中国年》里,夫妇二人为赶回家团聚昼夜赶路,他们抢着开车让对方休息,晨曦中妻子略显粗糙的手、写满疲惫的脸与丈夫从路边采来的漂亮小野花映衬,描摹出“庸常之中,微芒不朽”的平淡温馨。
二、以身份认同建构共同体。媒介对情感的调动是一种社会共识性仪式。[7]本届春晚中的影视节目借由审美共识和情感共鸣实现对观众的有效触达,有利于形成集体性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进而达成身份认同,增强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如《“村”晚》将“家”与“乡”并置,从演出筹备阶段的互帮互助、团结忙碌,到节目上演时的红火热闹、欢聚一堂,展现了中国乡村里大家庭一般的其乐融融和文化传承。《“跃”来“跃”好》中,小男孩为父母做年夜饭,表达感恩反哺之情;小区“邻里分享角”展现邻里如亲人的和睦之意。团结的文化基因在于团圆,年俗团圆起于血缘相亲、文化认同、家国情怀。[8]影视节目将家庭美满与祖国发展、民族团结相勾连,营造出中华儿女集体的情感空间,激发出民族归属感,促进情感共同体的建构。
央视2023年春晚中的影视节目在艺术形式、制作与传播、情感与文化内涵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与价值,为提升春晚的思想性、艺术性和传播力打开了诸多新思路、新方向,继续探寻影视节目在体裁、结构、形式、情感等方面的新可能,有利于总台春晚踵事增华、行稳致远、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