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宁波 肖林玲
本文以国际货运代理行业校企合作为背景,阐述了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及新员工的风险意识和技能操作的双线培训思维。通过前置职场风险规避理念,将企业的培训难题提前到职业教育阶段,在基本技能和常规业务操作基础上注重职业风险控制和风险规避的思维模式引导,使新入职者在职业技能学习中寻找到知识体系、能力体系、社会体系和职场体系的最佳结合点,感悟到职业风险规避的技巧和方法,实现职业和教育的无缝衔接。
国际货运代理行业,是国际物流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要成为资深的国际货运代理人,需要海运、空运、铁运、多式联运、跨境电商物流、散杂货运输、拖车、报关、仓库内装、货运保险、海外仓、目的港服务等多元跨境物流综合知识体系和业务技能。如果从物流角度看货运代理行业,其作为港口物流辅助服务行业,大部分货运代理公司规模不大,那么专业的员工培训和留住专业员工是各个货代公司面临的人事难题。由于人员流失频率高,企业用工短缺,各货代公司不断招新人培养,然后不断流失业务熟练的老员工,陷入恶性循环模式;有些货代公司老板索性不招人,保持规模;还有些公司老板对新人采用签订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劳动合同的方式,希望能留住员工,进而扩大企业规模,实际情况是该辞职的还是辞职了;有些公司为了节约培训成本,采用同行挖人的方式,一旦其他公司的员工培训好了立马加薪挖人。
快速教会新员工标准的业务操作流程,同时提醒其控制作业风险和提前规避风险,是企业培训的核心和要点,也是职业教育的社会化核心理念之一。一个行业的发展和一个企业的发展,最后都是人才的发展战略。面向中小企业的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前置式协同合作的职业教育培训,可以较好的解决企业培训难题,节约培训成本和时间,减少行业人才内卷。因此,建设开发出贯穿始终的以风险意识为核心的校企合作货运代理技能培训项目及课程就很有必要了。
职业风险规避,这个思维在高职教学中不太受重视。原因在于,我们的职业教育虽然打上了职业称号的烙印,但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供各职业院校的学生随时随地实习的对口企业对口匹配岗位是不足的。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学生还是在学校学习,而学校的职业技能培训中更强调标准操作技能的训练,教学模式更新,忽略了非技能因素的干扰,缺乏职场风险环境引导,导致学生在进入社会岗位后,没有职业风险意识,在工作中错误频发,有些失误可以简单弥补,有些失误却是很大的麻烦,后续处理和索赔成本很高。
例如,国际货运代理操作中,外贸进出口商品名称填写就不那么简单。货物名称看上去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其实是很重要的,很有风险的问题。国内觉得无关紧要的事情,恰恰都是容易出现问题的事情。某新手业务员接了一票水烟壶的出口货物发到美国纽约,货物名称是玻璃水烟壶,还好及时被经理发现了,告知水烟壶在很多欧美国家海关属于禁止入境的商品。业务员和操作员不懂,在他们的认知里面,海关禁止的商品应该是枪支子弹、爆炸品、野生动物及制品、麻醉精神类药品毒品、珍贵文物、侵权商品等,小小的玻璃做的水烟壶怎么就成了敏感商品,违禁品了?事实是水烟壶属于海关敏感商品,不能随意出口,大部分禁止进口的国家认为水烟壶是吸食毒品的器具,凡涉及毒品及其相关产品都属于违禁品,对海关而言都是禁止类商品。
进出口商品品名对海关而言要符合国家对外贸易政策,海关严格审核进出口货物或物品品名,是要保障国家安全、民众安全,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国家税收等内容;对商检机构而言,他们的任务是活的动植物检验检疫,食品卫生安全检查,商品品质质量检查;对船公司和港口而言要保障商品运输装卸的安全性,区分危化品和非危化品;对进出口商而言,他们品名既要符合出口国法律要求,还要符合进口国的法律要求,违法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后果都是很严重的。
在基本技能和常规业务操作基础上注重职业风险控制和风险规避的思维模式引导,使新入职者在职业技能学习中寻找到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社会体系、职场体系的最佳结合点,感悟到职业风险规避的技巧和方法。
要引导学生和新员工有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心理预期,作为授课教师必须熟悉和了解该课程的职业风险点和规避方法。职业风险思维是企业在实践中获取的,企业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他们在工作中不会也不可能将心得撰写出来,甚至一些基层操作员工认为就是这么操作的,不存在什么风险。这就需要长时间深入的校企协同合作了。
1.校企合作途径之一,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访问工程师是每年选派一批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作为访问工程师深入大中型企业或科研院所实践锻炼,跟踪了解企业一线最新技术,参与技术攻关和合作研发。通过这种合作项目,教师可以说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实操案例,通过访谈行业资深员工,通过企业的平台和视野,熟悉货代行业的职业风险点。
2.校企合作途径之二,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合作项目。高职类学生每年都有一个学期到企业进行岗位实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习指导老师是双导师制,学校指导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学校的指导老师从理论和日常教学方面指导学生完成实习总结报告和毕业论文等内容,企业指导老师则是从职场角度指导学生完成职场人的蜕变。校内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工作失误和教训,间接熟悉货代行业的职业风险点。
3.校企合作途径之三,行业杰出校友反哺项目。这是一个长期不断壮大的群体。每年都有学生毕业,若干年后这些学子们在专业领域成为佼佼者,有的创业成功,有的成为公司高管,他们一方面发展自己事业,另外一方面会返回校园招聘学弟学妹们加入自己的公司,实现三赢局面。通过对这些行业引领者的访谈,可以更深入了解职业风险点。他们的职场高度更高,获取的企业资源更丰富了。
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是学生身份向职场人的过渡阶段,不少学生开始是很不适应的,都要经过管理学中提到的蘑菇期,开始长在阴暗的角落,阳光和肥料都要靠自身获取,不被注意和重视。蘑菇管理是大多数企业对待初入门者、初学者的一种管理方法。从乐观的角度看,“蘑菇经历”是人才蜕变的锻炼,对人的意志力和忍耐力培养有积极作用。从发展的角度看,蘑菇管理也存在弊端,成长速度太慢太容易被淹没,完全靠自身力量破土而出太艰难了,很多时候还没等长出来就被杂草吞噬了,导致一些基因较好的蘑菇,因为没有外来协助,结果被埋没了。
前置式协同操作培训模式,通过了解各企业的实操案例,通过访谈行业资深员工、访谈实习学生、仿真操作平台、行业网站信息、同行交流、法律讲堂,让入门员工和即将实习的学生对本行业的业务操作和专业知识点进行自学准备,充分体现“以自我培养为中心,以职业风险规避为目的”的自助培训模式。
1.自我调控职场心态。“蘑菇效应”很形象地诠释了多数人的工作经历:一个刚参加工作的人总是先做一些不起眼的事情,而且得不到重视。当他默默无闻地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工作出色就逐渐被人关注并得到重用。如果工作不出色就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人遗忘。职场新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可以消除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而更接近现实,能够更加理性客观的思考和处理问题。校内校外培训可以通过企业真实案例阅读,经典法律讲堂,团建活动,投诉纠纷处理方法等内容,创设自我培训的教学情境,让职场准新人在生动形象的氛围中不知不觉进入行业门口。提前介入,提前进行风险意识引导,可以缩短职场蘑菇期,快速成长。
2.自主体验场景式工作风险点。新人进入企业和行业,因为岗位各种各样,专业技能和行业风险一般都采用老员工传帮带的方式,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对应的专业培训和职场风险培训。
货运代理行业在实际工作中是比较繁琐和专业性比较强的,一旦工作失误,造成的错误是连锁性的,即使小小的单据填写失误,都能造成后续流程一系列的后果。在这复杂的运作系统中陷阱比比皆是,对新员工而言,压力重重。作为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在进入职场前可以通过设计典型的工作场景和业务内容,仿真软件操作,行业平台实时信息,加入风险管控内容,注重综合运用,灵活运用等形式,融基本技能与风险教训案例中,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评估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模式。让他们通过仿真训练体验关注各个工作内容的风险控制点。
货代涉及的业务联系点一般包括:①货运代理公司(一级货代和二级货代)。②船公司(负责提供舱位,提供集装箱,签发海运提单)。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商品检验检疫)。④海关(负责出入境海关监管)。⑤集卡车队(负责集装箱运输)。⑥货运站(负责货物集装箱存储装箱拆箱)。⑦集装箱堆场码头(负责到港货物装卸)。
但是教学中仿真业务在模拟操作去掉了很多的社会因素,因此需要通过其他渠道补充进来,实时更新的物流行业平台就是很好的业务补充模块,它们通常可以提供一站式各种物流服务。同时,这些行业平台也同时通过大数据系统和业务跟踪系统,进行一些业务预警服务。例如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遇到恶劣天气,海域情况复杂,船货遇险;对外贸易摩擦冲突,造成货物压港退货。只有行业中的专业人士才能第一时间获得准确信息,提前提示客户可能发生的风险。这些真实场景和行业新闻可以实时教会学生们工作风险分析方法。
2017年航运巨头韩进海运突然宣告破产,对全球航运市场和货代行业就像一颗深水炸弹突然爆发,整个业界一片恐慌。货代行业陷入巨大的业务风险中,一些业务资深人士马上根据货运节点展开紧急抢救:第一,已经交接给韩进的货物,马上撤回,不然一旦破产清算期间,韩进的船舶、集装箱以及货物可能会被扣押几个月等待清算,同时扣押期间还会产生一系列仓储费集装箱租赁费等费用,对客户和货代公司来说不小的损失。第二,已经订了舱位,还没去提集装箱的,订舱全部取消,马上转订其他船公司。已经提了集装箱的,立即通知客户返还集装箱,返空费由客户承担。第三,已经进入码头堆场的货物,船未开,货物没被扣留的,立即通知货主退关退运。第四,已经装船或者快到目的港的,只能等待通知了。同时特别留意航运联盟里,船东属于韩进海运的,立即申请转移到非韩进海运的船上。一番紧急操作下来,最大可能地减少了货主客户以及货代公司的损失。
3.自行提高专业能力和社会融通能力。现在的职场新人属于00后,他们出生在一个有爱、物质条件丰富的环境,他们是很富有同情心的一代人,同时完备的教育让他们也很理性,习惯去追求真理和规则,但由于他们不同于80、90的生活环境,也让他们的想法有时不能为企业或社会接受,所以他们也是孤独的。在这种情况下的职场培训,更要尊重他们的个人意志。
国际货运代理行业,是一个跨国界运作的服务行业,各种单据流转都是采用中英文或者全英文,所以对语言的要求也是较高的,语言能力也决定了职场人的起点不同。尊重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差异,顺应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行业惯例,设计业务流程模块,环环递进的培训过程,根据学习者的行业理解能力和社会职场认知能力实施分层评价,降低初学者的难度。
4.自我感悟业务规范和预见风险。通过职场失败的常见典型汇总分析,在学习者质疑的基础上,进行场景回放式的描述,并结合行业规范和教训引起初入者遇到类似情况提高警惕,避免犯错。例如:海运出口的货物,在重量上与国内货物不同,绝对不能超载,不然后果严重。一般情况下,20英尺的集装箱海关允许装运17公吨货物,40英尺集装箱海关允许装运22公吨货物,允许正负0.5吨的浮动。超重问题各国海关管理都是比较严格的。
某年,一新手货代操作员,经不住国内货主的忽悠,为了少装一个集装箱,将一票货物两个40英尺的集装箱(28公吨/箱)发往德国汉堡,然后转运到目的地丹麦。在启运港没有被发现,到了德国汉堡港口,海关查出超重,不允许出堆场转运。货物被扣住,货主和目的港承运人很着急,最后在目的港临时寻找新的集装箱,两集装箱货物分到三个集装箱,才允许出港转运到丹麦。如此一番操作,运输费用大幅度上升,换箱费用,延误费用,超载罚款额外费用,都由发货人(货主)承担。其中固然有货主不懂业务流程贪便宜的责任,但是更多的责任是货运代理,作为专业人也做不专业的事情,导致总费用不仅没有节约,还增加了一堆麻烦,一大摊额外费用,客户满意度也下降不少。货代操作需要严格按流程规范操作,对客户不合理要求说“NO”,才能避免后续一系列损失。同时要分辨一些隐形操作的规范,学会提前控制风险预防风险。
1.双轨制的专业培训架构建设。货运代理行业作业模式是流程化,多方向,多企业,多国别合作的立体架构。要求必须每个流程,每个方向,每个企业,每个国别操作都符合规范才能最终完成业务。这个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是建立在综合专业基础课程的融合上。所以提到风险控制,首先必须着重于基础性教学,基础性教学实践可以采用虚实结合、双师并行的授课模式。所谓虚实结合就是在校内采用虚拟仿真系统实现模拟操作,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再实时操作,通过校内校外实现技能、风险双平衡。
2.专业技能竞赛检验教学成果。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因为其国际化的特征,世界级的技能大赛每年在不同国家举办。因此,全国及各省的货运代理技能大赛纷纷参照世界技能大赛的标准,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的理念:模拟真实场景,贴近行业要求,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技能大赛提升人才培养,引领深度合作的产教融合。各种级别的技能大赛,其竞赛核心是职业技能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基本的职业素养。通过竞赛确实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各种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
3.可持续的双向教材建设。目前货运代理的教材大多数采用标准化知识体系教材,插入一定的案例作为辅助说明。不能体现实践业务中的各项风险内容。而一些实践中产生的风险点,各个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国家间都会存在不同的处理方式,无法规范统一的写入教学教材。但是职场又需要这些风险经验加入进来,所以基于风险规避的教材建设可以采用双向版模式,技能方向版是基础版强调规范操作,风险方向版是灵活版,主要采用现身说法的故事模式和工作心得汇总职场人的心得体会和教训,强调风险控制。
综上所述,通过1+1培训教材,企业不用担心培训内容不到位问题,也不用担心培训成本和培训时间的问题。而且随着时间的深入,这种校企合作的风险版内容会越来越多,与时俱进,内容越丰富,越利于企业新员工的自我培训。职业风险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多方深入合作的培养模式。在职业技能+社会风险的背景下,货运代理行业不仅仅是培养标准业务操作能力,更需要引导风险意识,预见和控制风险。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跟上企业需求,形成校企合作的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