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体育外交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

2023-12-10 12:47古晓晴
运动精品 2023年6期
关键词:外交中国共产党体育

古晓晴 蔡 艺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体育外交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

古晓晴 蔡 艺

(湖南工业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体育外交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旨在为新时代体育外交提供经验和理论支撑。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的体育外交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的初步探索和孕育萌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的权益争取和突破封锁、改革开放时期(1978-2012年)的改革创新和蓬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年至今)的全面参与和走向世界四个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体育外交发展历程给予了宝贵的经验启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握中国外交整体大局;立足国家总体外交战略,完善体育外交体制建设;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助力体育强国目标实现。

体育史;中国共产党;体育外交;乒乓外交

2021年11月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扎实推进体育强国建设高质量发展与落实《“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实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与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体育外交作为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营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为人类事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站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重要节点上,回顾党领导体育外交的发展历程与经验,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体育外交从打开门户到全方位走向世界,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研究梳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百年体育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以推动新时代体育事业的发展及体育强国的建设,使体育外交不断迈向新的历程,持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1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体育外交发展历程

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初步探索和孕育萌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体育外交处于初步探索和孕育萌芽阶段。苏区创立之初,正处革命战争时期,“体育救国”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体育运动成为苏区政治建设的“功臣”。体育外交在此过程中孕育萌芽,但整体体育外交水平较低且较为被动,苏联是我党体育外交的主要实践对象。在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将传统体育和军队体育中的内容与苏联军事中采用的体育体制相结合,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组织领导机制。苏区政府在1929年的古田会议上决定设立俱乐部,不仅为群众开展娱乐体育文化活动,还负责基层军队的日常体育训练[1]。1933年苏区举办了历史上首次且唯一的“全运会”,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运动大会,其规模宏大、影响深远,对整个苏区体育活动产生了极大的示范和推动效果。中央苏区红色体育运动网在革命战争中逐渐形成,体育活动十分活跃,各部门间相互联系、纵横交错[2]。其快速传播和发展,离不开苏区党报、党刊等对其的大力宣传,不仅增强了广大军民群众的体育锻炼意识,还在群众心中印刻下苏区红色体育精神。由此可见,党和苏维埃政府对苏区的体育文化工作十分重视,开展的体育活动始终没有脱离革命斗争这一出发点,对体育外交初期的探索及革命战争均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1.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权益争取和突破封锁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中国体育外交处于权益争取和突破封锁的阶段。1950年,中国首支体育代表团顺利访问苏联。同年,我国也迎来了苏联首支外国运动员代表团的到访。此后,中国共参与了289项国际体育赛事[3],与各个国家的体育交流日趋频繁,中国运动员也因此被誉为“友谊的燕子”[4]。20世纪60年代,中国坚定“走出去”的体育外交信念。1961年,中日乒乓球代表队在第26届乒乓球锦标赛中的融洽相处,为中日建交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到1966年上半年为止,中国与50多个国家的体育交流超过1000次[5]。但在中国进入了十年“文化大革命”动乱后,1969年甚至一整年都没有任何体育外交的纪录[6]。而20世纪70年代成为中国体育外交一个重要的转折点,1971年,中美两国以“小球转动了大球”,展开了戏剧性的“乒乓外交”。1972年尼克松公开访华,标志着中美外交形势由反美抗苏向联美抗苏转变,两国关系从此迈向新起点[7]。毛泽东主席于次年制订出“一条线”的战略设想,即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延伸到美国[8],团结尽可能多的国家一同反对苏联霸权主义。这一外交战略进一步促进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两国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成为当时震惊世界的巨大外交事件。在此期间,中国同英国、联邦德国、荷兰等国家先后也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中国外交重新焕发生机。

1.3 改革开放时期(1978-2012年):改革创新和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体育外交处于改革创新和蓬勃发展阶段,“乒乓外交”为中国体育外交开启了新的征程。中国奥委会于1979年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开始了参与奥运会的筹备工作。中国代表团于1980年、1984年先后参加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办的第13届冬季奥运会及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夏季奥运会。中国运动员表现精彩,不仅发扬了民族精神,也向世界表明了我国坚定的外交立场[9]。20世纪90年代,由于“两极争霸”世界格局的改变,世界格局呈多极化发展趋势。1990年中国首次在本国举办国际性大型体育赛事,第11届亚运会在中国北京拉开帷幕。这一时期,中国也曾主办过一系列重要的国际比赛,例如在上海举办的东亚运动会(1993年)、在天津举办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1995年)、在哈尔滨举办的冬季亚运会(1996年)等[10]。进入21世纪,随着2001年北京申奥的成功,中国开启了体育外交发展的新纪元。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国家体育场正式拉开帷幕,共有200多个国家,超11000名运动员参加[11]。北京奥运会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体育外交盛会,它不仅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奥运外交的魅力,还呈现了一个充满热情、活力和富强民主的中国。这一时期,我国与各国间的体育文化交流工作全面展开,中国体育外交实现由客场外交到主场外交的模式转变。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年至今):全面参与和走向世界

新时代的中国体育外交处于全面参与和走向世界的状态,以习近平外交理念为指导,积极展开国际体育外交工作,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大国形象。2012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指明体育外交是实现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米卢教练带领中国足球队闯进世界杯这一优异成绩的肯定,加强了中墨两国的交流。2015年,英国威廉王子访华,加强了中英足球的往来,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2021年作为我国“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是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基点,意味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已经迈入新的征程。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在中国北京成功举办的又一次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冬奥会如期成功举办,不仅使我们树立了民族自信心,而且促进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为弘扬中国体育文化精神提供了世界级平台[12]。体育为各国友好交往和交流建立了桥梁,拉近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为传播和平与发展主题提供平台,为新时期中国体育外交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因而,新时期全方位扩大体育对外交往的规模,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有助于2035年实现建成体育强国这一远景目标[13]。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体育外交经验启示

2.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握中国外交整体大局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在领导中国体育事业百年的历史中,探寻出了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体育对外交往发展道路,为整体外交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保证中国外交的正确发展方向。在苏区时期,军队和人民的战斗力通过体育锻炼得到提升,适应了当时革命斗争的需求。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的“乒乓外交”成为中国体育外交的历史转折点,我国国际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为传播中国体育文化提供了世界窗口。二是新时代遵循“两个确立”,构建体育外交新发展格局。“两个确立”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应对变局的强劲手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保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应对当下的时局,在危机中创新机,在变局中开创新局,始终保持战略主动,推动构建体育外交新发展格局。三是防范体育政治风险事件,为整体外交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百年的历史性交汇点,体育工作中的风险与隐患能否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会直接影响我国体育事业能否长远发展,甚至对党和国家的整体局面产生影响[14]。对国内而言,增强危机意识,辩证看待和把握国内外总体形势,提前做好预案工作提升;对国外而言,主动加强与国际奥委会、各国际单项体育比赛组织的联系与沟通,提升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

2.2 立足国家总体外交战略,完善体育外交体制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体育外交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全面展开,不断完善体育外交体制机制建设,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战略。一是坚持战略思维,构建中国体育外交国家战略。体育外交的国家战略建设要以习近平外交理念为指导,增强体育对外工作的顶层设计,保证党体育外交战略谋划与部署的全面贯彻落实[15]。体育外交理论的构建有助于体育外交从感性认识到理论认识的跨越,提升中国体育外交在国际体育外交事业中的影响力。二是完善体育外交机制建设,推动我国体育外交战略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我国体育外交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国家总体外交能力建设。但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由于各个体育外交部门一同开展体育外交的工作,产生了职责交叉的现象,从而导致各职能单位权责不清,国家实际体育外交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基于该现状,首先应加强中央与各体育外交部门的贯通,统一体育外交思想。其次推进和落实体育外交机制的完善,对各职能部门机构明确划分领域、分配职责权限,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一同服务于国家总体体育外交。三是立足国家总体外交战略,建设新型的大国体育关系。体育外交的展开应立足于国家的总体外交战略,应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逻辑起点,拔高体育外交的战略定位。我国体育外交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其独特性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和接受,推动新型大国体育关系的建设,为我国的体育外交发展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2.3 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助力体育强国目标实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加快实现体育强国目标的步伐,筑牢体育对外交往的扎实根基。一是夯实体育外交理论基础,推进中国特色体育外交理论体系的构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体育外交的创立者也是实践者,在革命时期,中国外交理论由于受到共产国际的深刻影响,逐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成为对外交往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建设时期,中国外交奉行独立自主五项原则,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逐渐形成。当前中国正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建设,积极总结我国百年体育外交实践经验,推动中国特色体育外交理论体系的建构。二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加快实现体育强国目标的步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目标,引领全球变革、推动全球发展和建设,承担着历史责任与使命。体育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它能够跨越意识形态,实现各民族、各国家之间外交思想的沟通交流。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都通过体育为中国与世界民众搭建了友谊的桥梁,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三是加快推进体育强国的建设,提升体育外交国际话语权。中国体育对外交往的规模不断扩大,开放程度不断拓宽,中国从1990年至今已经多次承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中国的综合国力和热情好客的大国形象已经逐渐被世人知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交流程度不断深入,中国开放、自信、包容、友善的大国形象逐渐呈现在世界舞台之上[16]。随着我国体育的全面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整体变化,我国的体育国际话语权得到了肯定和提升,体育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也得到增强。

3 结语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于体育对外交往的探索从未停止,在长期的实践和积累中总结出了诸多体育对外交往工作的经验与启示,为中国体育外交事业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军队和人民通过体育锻炼提升战斗力,满足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赤色体育”也顺应得到发展。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体育外交发展遭遇到不少阻挠,但“乒乓外交”的成功,不仅促进了中美冷战时期关系的缓和,同时也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体育事业中的地位。在改革开放时期,北京奥运会是一场空前的体育外交盛会,它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奥运外交的魅力,中国体育外交取得了辉煌成就。在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倡导举办和参与国际大型体育赛事,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体育交流提供平台和契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贡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握好体育外交这一契机,不断通过国际大型体育赛事提供的世界平台弘扬中华体育文化精神;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外交成果,提升我国的体育外交能力,展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积极的贡献。

[1]张训才.我军军事体育的历史发展及思考[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22(1):1-6.

[2]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所.中国近代体育史资料[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599-619.

[3]谷世权.中国体育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347.

[4]《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史略》编委会.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史略[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9:457.

[5]李秀梅.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简编[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65.

[6]王昊.论新中国的体育外交[D].北京:外交学院,2006.

[7]李承红.当代中国外交的根本转型与分期问题——一个外交政策分析理论的视角[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8(6):27-36+3-4.

[8]陆士谔.新中国[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9]刘桂海,汪婷,杨智国,等.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特色体育外交:历程、经验与理论反思——基于“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三重视角的考察[J].体育科学,2020,40(3):15-27.

[10]唐沛.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回顾与展望[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11]俞大伟,张晓义,罗琳.挑战与机遇:18年一个节点的中国体育外交“三部曲”[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6,30(2):18-22.

[12]夏莉萍.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体育外交与冬奥会[J].当代世界,2022(2):15-20.

[13]张建会.新发展阶段我国体育外交发展的战略思路与实现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46(1):60-71.

[14]国家体育总局.同频共振 同向发力——驻体育总局纪检监察组与体育总局党组聚焦“两个奥运”风险防控开展专题会商[EB/OL].https://www.sport.gov.cn/n315/n20067006/c20999900/content.html,2021-06-02.

[15]钟秉枢.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下的中国体育外交战略构建[J].体育文化导刊,2019(2):15-21.

[16]赵富学.中国共产党体育强国建设的百年探索[J].体育科学,2021,41(9):3-15.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nd Experience Enlightenment of Sports Diplomacy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GU Xiaoqing, etal.

(Hunan Technology University, Zhuzhou 412008, Hunan, China)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研究(1949-2019)”(项目编号:19ZDA350)。

古晓晴(1998—),硕士生,研究方向:体育文化传播。

蔡艺(1979—),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文史。

猜你喜欢
外交中国共产党体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