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倪葛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注释:【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水中潜游的鱼。【欲界】人间。【与】欣赏。
山川之美,自古以来就被文人墨客所欣赏和推崇。赏山间明月,沐江上清风,俯仰之间,尽是大自然馈赠的美景,身处其中,心境超脱,怡然自得。那么,山川之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让我们拆开一封来自一千五百多年前陶弘景寄给友人的信笺,在其短短的六十八个字中寻找这份答案吧。
在这封信里,我们借作者之眼看到了高耸入云的山峰、清澈见底的溪流、色彩斑斓的石壁、四季常青的树林竹丛。清晨,当如纱帐般的薄雾将消未散时,那山中猿猴的长啸声、林间鸟雀的鸣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傍晚,在胭脂色的夕阳余晖之中,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欢跃奔腾……四十个汉字仿佛排演了一出“大美山川”的精彩剧目,从山到水、从晨到暮,植被、动物尽在其中,包罗万象,画面丰富。
如此丰富的画面,作者是怎样让其有序地呈现出来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再游历一番。请你想象一下,我们和作者坐在同一条船上,小船悠悠前行,两岸的风景也悠悠地向后流动。望入云高峰,这是仰视;窥见船底清流,这是俯视;赏五色石壁,这是平视。三种不同的视角让我们全方位地欣赏着山川。但这还不够,请你在用眼睛欣赏的同时,竖起你的耳朵,我们会听到山中猿猴空谷传音的长啸、林间鸟雀呼朋引伴的鸣叫。这是一场视觉之外的听觉盛宴。当我们将多个感官调动起来时,山川之美的现场感就有了。除空间上的描绘外,作者还将时间线拉长,于是,我们看到了清晨薄雾笼罩下的山林、夕阳余晖映射中的水域。如果我们再往这些文字里多窥探一些,多一些想象,我们还能看到不同的颜色,远处高峰如黛,近处清流泛翠,曙光启幕,暮色而归,更不必说石壁上的五彩斑斓了。这样一场多视角、多感官、全天候的游览,怎能不让人身心两安呢?难怪作者要说:“实是欲界之仙都。”这真的是人世凡尘中的仙境啊!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美,但陶弘景却在这封信笺中感叹道:大美山川如人间仙境,自康乐公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欣赏奇山异水的人了。陶弘景之所以会有如此感慨,是惋惜于当时世人对于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同时表达了自己愿像谢灵运一样陶情怡乐于山水之间的志趣。但“江山如此多娇”,又怎能不“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呢?古往今来,描绘山川之美的诗文不计其数,这则小古文以其清新隽永的文辞、精练生动的语言、鲜明铿锵的节奏,为我们演绎了一出如诗如画的秀美山川剧目。当我们在假期里游览祖国山河时,我们处处可见这封信笺里的景象。清晨的黄山云雾迷蒙、鸟兽欢跃,这不就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吗?晚照中西湖波光粼粼、鱼跃莲动,这不就是“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吗?当我们将眼前美景与已学诗文联系时,我们不就是现代版的“康乐公”“陶弘景”了吗?愿同学们都能感受到这如诗如画的山川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