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蕾
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指明方向。在社会经济要素贡献中,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绿色清洁技术作为国民经济的加速器,对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日益明显。近年来,科技创新对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提升,如何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发挥科技创新的集体作用,达成协调发展的目标,还需要展开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1.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流通成本
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协调发展,在促进城乡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区域协调的同时,必须在一些关键节点取得突破,依靠全新的科学技术,带动产业创新发展。在科技创新的带动下,形成产业创新的发展及趋势,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运行方式,使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同时,引入全新的数字技术,完成金融结构数字化转型,实现金融数据包容性增长,从而促进社会资源的快速流动,促进区域内各经济主体的协调发展,从而不断缩小产业间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距、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协同发展[1]。与此同时,科技创新和产业绿色革命,对清洁能源、自动化生产设备、循环再生的应用,实现产业类绿色技术创新,有效减少资源的消耗与浪费,并提升废物利用率,通过良好的生产环境,提升企业绿色效益,并实现企业经济收益、社会效益、绿色效益的共同增长。通过提升技术赋能驱动力,凝聚社会经济发展的向心力,推动社会各大产业共生共荣,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2.促进产业合作,加速区域内资源的流动和聚集
科技创新可加快资金、人力资源、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为产业合作、区域合作提供新的平台,促进产业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创新使更多科技产品服务于消费者,为生产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还可产生溢出效应,带动产业相关的经济活动发展,既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又能够激发大众产生创新产品的高层次需求,从而激发市场创新活力,加大科学研究上的投入[2]。而面对不断增长的科技创新需求,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政府机构能够在产品研发、软件开发、技术研发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着更大的保障,也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有效地提升经济主体创新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的具体应用。而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不足的地区而言,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地区产生的科技研发问题,以及创新发展遇到的不足,会反过来作用于科技创新,引发产业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促使更多科技成果服务于产业经济,从而改善地区经济条件,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部分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展开区域间深入合作,可促进产业资源、技术、人力资源的快速流动和聚集,不断激发产业营销、自主创新、智能制造的能力,使企业运行发展、组织管理形态全面革新,不断拉伸产业价值链和供应链,使产业焕发新的发展活力,创造新的业绩,以更高的产业经济水平,拉动地区经济的提升。
3.科技创新实现与消费结构的深度互动
从消费学的角度来看,科技创新利于优化消费结构,并发挥科技引领的价值,使二者相互影响,构建起互动机制。一方面,科技创新要素转化为生产成果。产业根据消费者产生的个性化需求改变供给结构,能够利用全新的营销方式、创新产品、创新服务,扩大消费需求,产生引致需求的效果,增加产业全新的消费增长点。与此同时,能够挖掘产业潜在的利润空间,通过投资扩张来增加供给,为消费需求的增长带来内在动能。另一方面,在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他们在其他层面的需求才会实现快速的增长,以此来实现自我理想与价值。这种需求的变化,容易改变社会的消费结构,推动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而在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动态化的消费需求,利于提升各大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特别是个体学习能力的发展,使产业人力资本有着更高的专业知识水平、技术水平、自我发展能力。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能够为科技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建议,增加科技含量和产品的附加值,使企业不断展开创新实践,在人力成本的带动下,强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而产业发展能力的提升,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资源,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此外,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会倒逼企业加大在产品开发和生产中的投入,使产业链条中的分工进一步细化。产业内部各部门明确自身承担的职责,并在目标的带动下,能够加大新产品的研发、技术开发,产品系列的创新拓展。而产品市场中,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新的市场需求的出现,能够将创新发展的动能,转化为产业发展上的动能,全新的产业结构快速形成,推动企业关键技术的研发。从这一角度来看,消费结构的改变、产业结构的优化,能够成为科技创新的关键动因,科技创新与消费结构交互影响,构建起完善的互动机制,能够在二者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为经济的提升注入强大的动能。
由于科技创新的特点之一是高度专业化,所以需要产业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实现技术和工艺的创新。但是企业在收集市场信息,以及展开创新实践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因素,不但增加企业创新的成本,也削弱企业管理决策的准确性。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普遍存在,容易使产业发展方向出现偏差,即便产业在投入较大的财力情况下,在进行信息决策时,也难以了解所投资科技创新项目的真实进展,使企业出现决策失误,不利于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3]。而从风险分担的角度出发,由于科技创新周期性较长,使技术投入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虽然企业参与的科技投资项目,将更多的风险转嫁到投资人身上,但是由于在我国技术市场中,市场调控的能力较弱,部分企业在融资上存在困难,需要依靠更多的财政力量,完成创新资源的具体应用,并获得投资人的选择,实现科技创新风险的分担。但是,在科技创新方面,我国基于企业的支持力度不足,产业界没有形成聚集效应,部分科技创新活动,容易出现缺少投资人、缺少人才、缺少资源的问题,使企业科技创新力度不足,企业承担的科技创新风险也随之增加。
以科技创新引领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借助多种措施、方法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一是需要积极建立覆盖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大对我国金融市场利率波动性、信用风险等方面的严格监督、管控,加大对各个环节的审核力度,以免产生各种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在具体实践中,可通过增强管理人员风险防范、预警、处置意识,加强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力度,通过综合分析科技企业实际经济能力与创新能力,科学评估企业中潜藏的财务风险。并结合实际制定相应处置预案,不断强化科技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有效规避和控制各种危险性,以实现降低企业经济风险的目的[4]。二是通过加强与国际贸易、国际政治等专业学者的交流、合作,深入剖析我国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主要结构、运行模式与不足之处。基于新发展格局、发展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拓展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对比分析同一领域的科技创新政策,并借助优惠政策和支持政策,实现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以更好地发挥科技创引领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三是建立健全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与服务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主体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可通过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各个创新主体之间相互沟通、交流搭建桥梁,畅通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渠道,推动各个科技创新产品链条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完善各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四是搭建一个基于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为引导、金融资本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框架,由政府发挥领导作用,完善市场机制,制定对应法规政策,解决科技创新中存在的矛盾性问题。并利用经济手段科学调控市场活动,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深度交流,促进科技创新,加大对科研扶持力度的同时,促进科技创新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
为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和促进作用,积极把握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网络平台发展机遇和优势,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结合科技创新内容、特点,建立起公开、透明、共享的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借助该平台收集、整合、共享各类科技创新信息资源,利用资源完成创新研究,利用新的技术服务产业发展,以更好地满足科技创新发展需要,切实提高科技市场服务质量。首先,应重视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由信息研发部门积极建立一个功能完善、先进且科学的科技金融网络平台,借助该平台汇集整合资源,完善项目配套服务,以便于政府科技服务主体能够从网络上收集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以此来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信息资源优势,借助服务平台及时公布法律法规、企业投资需求、金融产品服务等科技信息[5]。其次,积极搭建以政府财政科技投资为主导,其他投资方式协同并进的政府科技金融投资、融资系统,借助该系统全方位整合科技金融信息。促进社会资本与企业之间的高效交流、互动与信息资源共享,引领社会资本科学创新。此外,积极把握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发展机遇,搭建科技与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借助成熟的网络和技术手段,公示投资者与中小企业投融资需要,加大信息公开、传播与披露。并通过建立科技服务信息网络,完善数据共享、信息关联、便捷搜索等功能,优化信息资源配置,确保科技创新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必须要重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加大政府在金融、政策、资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借助政府职能突破科技创新驱动问题,释放我国科技产业基础研究活力。首先,积极建立基础科学研究的科技创新政策,积极推动以“质量、贡献、效益”为主导的课题项目评审机制,细化评价条目,健全对科技项目的全链条评估机制,全方位、多层次提高企业新技术更新换代的能力,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6]。其次,建立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政策,加强高校、研究机构与政府、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积极设立各种科技与经济相融合的研修班、跨学科实训班、产业研究院、联合实验室。有助于强化需求导向的科技成果供给,推进企业主导、院校协作、成果共享科技创新模式,协同构建产学研合作共同体,打造科技创新、学科交叉融合体系,切实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
借助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以成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先行者为目标,分别从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宏观层面三个方面提升总体竞争力,保证科技创新能够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提升中国科技竞争水平。首先,从微观层面探索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手段。需要坚持以提升研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研究机构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市场主体优势。依托我国作为全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国和出口国的产业优势地位,积极引进各种先进科技技术,加速科技赋能,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推动我国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同时,为更好地发挥高校与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引领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职能作用、优势和价值,应积极推进“双一流大学与学科”项目,加大学校、科研院所、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多方主体对此方面的重视和关注。引导多方主体将重点聚焦在国家战略性工程项目与世界前沿科技项目当中,为提升国家科技水平付出努力。其次,从中观层面努力成为中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可通过积极转型、升级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结构,理顺相关机制、制度与政策的承上启下衔接顺序,利用科技创新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需要积极借助各种先进核心技术手段,结合资金、市场、供应链等发展优势和特点,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加工组装向研发、设计、创新、创造、品牌营销、售后管理等高端环节不断攀升,以增加我国科技产品附加值。此外,从宏观层面提升中国科技在世界的总体竞争水平。必须要积极掌握尖端科技创新发展制高点,结合各种先进经验办法,引进专业化科技人才,不断突破重大项目技术瓶颈,在关键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还可通过进一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集体攻关、协同创新,依据“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升中国尖端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
人才是实现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充分利用好现有人才,组建一支专业化、高素质、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强大人才队伍力量,才能为科技创新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持和保障。第一,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观念,以积极态度选拔科技人才,加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挖掘和培育力度,对于具有良好科技研发能力的人员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各类创新型科技人才协调发展。第二,以引进尖端核心技术人才为重点,基于人才发展需求创设良好的发展机制、薪酬待遇、发展环境,吸引更多本土人才、海外人才主动投入到我国科技创新研发当中。通过广泛吸纳国际和国内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创新活力。第三,重视优化科技人才创新与发展环境,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支持。其中,可通过对科技人员给予从事科研开发的启动资金,建设实验室、研究室,引进先进仪器装置,完善各种科技图书资源等等,为科技人才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持。
总而言之,新时代背景下,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科技,在实现数字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实体产业的发展,为社会经济注入全新的动能。在社会经济不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科技创新周期较长,投入的资源量过多,使科技创新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弱化科技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对此,需要以引领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提升产业高科技创新能力,并搭建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促进产业资源、数据、技术的共享,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加快创新技术研发,发挥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加速产业生产模式、生产技术、管理理念更新换代,实现快速的创新发展,并加强产业间、区域间的协同合作,为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也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