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星
(朝阳市第二十三中学)
2019 年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要加强教学管理,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重视家庭教育,强化监护主体责任。在此背景下,为全面提升乡村中学的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加强乡村中学的教育管理。
笔者认为,在乡村中学管理中需要牢固树立“大教育观”,着力进行理论追问与实践探索。作为乡村中学的校长,应深刻理解“大教育观”的时代内涵,全面把握“大教育观”的实施路径,时刻不忘“大教育观”的注意要点,做好乡村中学的管理工作,推动乡村中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大教育”是指一个多样的、开放的、综合的大系统培养人的活动,而“大教育观”是对大教育的稳定认识。
“大教育观”认为,一是教育时间漫长,即每个人时时在接受教育,教育陪伴一个人的一生,终身学习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二是教育空间广泛,即每个人处处在接受教育,“人生处处皆学校”;三是教育人人参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四是教育需要家校联盟,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教育效果会更理想。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大教育观”的内涵。
学校教育在诸多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教师在教育中承担着主导的使命。学校教育是系统的教育、科学的教育、智慧的教育,教师队伍是职业化的团队、专业化的团队、事业化的团队,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这是必然的选择。
作为一名乡村中学教师,首先,应有教育情怀,牢记教育初心,勇担教育使命,发自内心地热爱教育事业。其次,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做到教课有道、育人有方。最后,其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应相互促进、不断提升,先做“学生”后做“先生”。
2020 年,朝阳市第二十三中学(以下简称“学校”)主持并研究了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时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优化教育质量实验研究”,这一省级科研课题旨在探究新时代乡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路径和模式,进一步找到符合乡村地域特点、能够提升教育质量,进而达到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方法与策略,助推乡村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学校教育的最终体现者就是学生。学生是教育的“产品”,这些“产品”千姿百态,源于他们的成长与进步,同其自身奋斗、努力与选择是分不开的。哲学上讲,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学生的变化取决于学生自己。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内因作用、决定作用,这既是哲学的思考,也是教育的逻辑。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能够自己管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完善自己。我们关注学生的自我完善进步过程可以发现,每名学生的内心世界都是阳光向上的,所以他们都能够在学校的管理中健康快乐地成长,通过自身的努力他们都能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作为一名乡村中学的学生,首先,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次,要实现个性化成长,根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发挥自身优势,让长板更长、个性更鲜明。最后,要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彰显个性,在个性发展的赋能下夯实基础。
学校在注重德智体美教育的基础上,加强了学生的劳动教育与实践,充分利用农村的资源条件,指导学生在家帮助父母干农活,做家务,照顾老人,学会种地种菜,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过程与劳动辛苦,以及收获时的快乐,懂得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的道理,从而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目标。
学校教育不是“孤军奋战”,而是需要家庭教育“助攻”。家校联盟是重要的教育真理,教师与家长联手育人是千锤百炼的教育经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在教育中的辅助作用,既是教育的要求,也是孩子的需求。
作为一位乡村中学的学生家长,首先,应关注教育,关心孩子的成长成才。其次,要助力学校教育,协助教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最后,在关注教育中成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进步。
学校每个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年级部的家长会,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分别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培训与指导,采取面对面讲述或者利用微信群的方式,向家长分享关于乡村家庭教育成功的案例。只有家校联手,才能培育出每个家庭最美的“花朵”。
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要力量,而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1.教师做人要有情怀
情怀是指人们对某一项工作的执着、热爱、坚守等。教师通过自学、参加培训、教研、科研等活动,如学习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科研等,强化教育情怀,激发教育热情,严格执行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使职业道德落地生根,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来做。
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立志做“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爱心、有良心”的好老师,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校教职工和党员干部每年都对建档立卡户学生进行捐助帮扶,特别关心潜能生、留守儿童、家庭贫困学生的成长,形成了人人争做师德师风典范的良好校园新风。
2.教师做事要有能力
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教师需要具有教学本事、育人本领。一是教师要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直接经验,不断进步;二是教师要在学习反思中成长,充分运用新媒体等手段,学习前沿专业知识,接受新生事物,反思学习成果,积累间接经验;三是教师要在工作与学习互助中成长,一边教书育人,强调一边学习感悟,在工作中拉动与深化学习,在学习中促进与强化工作,实现工作、学习一体化。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学校应做到两个“面”: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名学生掉队;二是学生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彰显个性、特长。
1.推动学生“五育”融合进步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党在教育方针中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也是中小学教育的宏伟目标。新时代国家作出“五育并举”的重大决策,把劳动教育置于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能力。
劳动是最光荣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学校在每个学期都要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学校食堂包饺子、值周时清扫校园垃圾、到校外开展“学雷锋做好事”等活动。
2.推动学生特长不断提升
根据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的先天素质是不同的、各有侧重的,需要教育者根据学生个性着重开发与强化。语言敏感的学生可向文科方向发展,数字逻辑较强的学生可向数学方向发展,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向科技方向发展……教师应因人制宜,让学生实现个性发展。
学校结合学生实际并尊重个性发展,重点培养,加强指导。通过精心培养,一些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有的学生在全市体育短跑项目100 米、200 米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有的学生在全市科技制作、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中获得优胜。
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具有重要的支持与助力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家长的整体素质对学生的成长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学校应不断推动家长群体的进步。
1.激发家长群体关注教育的热情
教育就在家长身边,可望而又可及。首先,家长要知道关注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培养孩子是一项重要的事业;其次,家长要运用关注教育的方式,可以关注各级各类的教育官网,可以关注名师的微信公众号,支持国家、省、市的重大决策;再次,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家长的持久陪伴,家长要长期关注教育日新月异的变化。
学校通过家长会、发放问卷和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让家长关注教育部下发的“双减”“五项管理”等政策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有效缓解家长的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
2.培养家长群体助力教育的能力
家长教育孩子是需要方式方法的,需要具备教育的能力。家长要持久学习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达成新目标,促成新进步。
学校建议家长了解孩子成长的需求,使其缓解心理压力、疏导不良情绪或消极情绪,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鼓励家长参加有益的家庭教育培训,可以多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沟通,还可以同其他家长沟通借鉴经验;鼓励家长群体中的优质资源进入校园,发挥其辐射作用;邀请家长群体中具有某一项专长的家长或成功人士等,在家长会上或家长微信群里谈育儿经验、讲育儿故事等。此外,学校还要求家长关注朝阳市教育局心理健康教育公众号推出的家庭教育案例及致全市中小学生家长一封信等内容,结合自身实际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在乡村中学管理中践行“大教育观”,并达成预期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教师、学生与家长三者均能够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实属不易。三方应坚持做到这样两条:一是自律,二是持久。严于律己,即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这是需要自治能力的。自治能力需要在实践中历练而成,需要较长时间苦练而成。自律本身就难,持久的自律就更难了。每个人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长久地自律并形成习惯与能力。
教师与家长有较强的自育(自治)能力。教师属于专业人员,应该严于律己,形成良好的自育习惯。家长应同子女一起成长,不断超越自己,并且向优秀家长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
学生尽管属于未成年人,其也具备一定的自育能力。在读万卷书中成长,在行万路里进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向老师学习,向父母学习,向身边的优秀同学学习。总结反思也是一种有效的成长方式。学生要回头看来时的路,对的地方坚持下去,错的地方加以改正,做到扬长避短与扬长补短。
任何事情都有其自身特定的发展过程。在乡村中学管理中,树立“大教育观”也有其漫长的过程,需要时间,也需要磨合。
第一,要宣传动员。在教师会上,学校多次强调“大教育观”的具体含义、目的意义、方式方法等,使广大教师心中有数、脑中有谱、手下有力量、脚下有方向。教师可以利用班会、共青团活动,向学生大力宣传动员,讲清“大教育观”的价值、作用等;还可以召开家长会,通过微信群、公众号或学生转达信息,增强家长做好此项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激发其热情的同时提高其育儿能力。
第二,要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党政领导为正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加强领导,强化落地。
第三,要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制定长远规划和活动计划,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并广泛征求家长的意见与建议,使计划切实可行并直击工作重点。
第四,要反思总结。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或活动结束时进行反思。阶段性总结或结束时总结都是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借鉴与依据。
第五,要调整工作。在反思总结的基础上,对下一步工作作出调整,如节奏缓急、力度大小、进展快慢、经费多少等。
任何工作都要预设目标,即达成的预期效果;任何活动都有质量标准,即达成的预期效果。这是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
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需要制定近期目标或长远目标;学生团体的健康快乐成长,同样需要制定学期(年)目标或学段目标;家长群体的进步,也需要制定近期目标或长远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就有了评估标准。只有有布置、有检查,工作才能进入闭环状态。此外,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合作共赢等,这些也是需要注意的事项。
近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教书育人成果令社会满意。学校获得了全国零犯罪学校、朝阳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朝阳市教育先进单位、朝阳市文明校园等称号,较好地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总之,在乡村中学管理中应该牢固树立“大教育观”理念。为了乡村学生的美好明天,校长、教师与家长要并肩谱写新时代的新华章;为了乡村教育的全面振兴,教师、学生与家长要携手创造新时代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