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学视域下辅导员和专业导师协同育人路径探索

2023-12-09 18:22:46安徽建筑大学周荣凤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导师辅导员协同

安徽建筑大学 周荣凤

为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协同学视域下对辅导员和专业导师协同育人的探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双方协同育人过程中,可以最大化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实现教师优势互补,并将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贯穿校园教学全过程,不断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思政教育成效。

一、协同育人的意义

(一)有效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通过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等方式指导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培育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相较于辅导员,专业导师的主要职责是进行课堂教学,其首要任务是传授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丰富学生专业知识。虽然二者的主要职责不同,但是在协同教育模式下,二者通过资源整合、互通共享,完成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学习的协调统一,实现了教育资源优势互补,从而有效加强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有利于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目标

现阶段全面发展型人才不仅需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需要具有优秀的德育素养。辅导员和专业导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担任的职责不同。例如,辅导员与专业导师相比更加熟悉学生特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一手信息,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关注得更及时等,但是双方的分工不同并不影响双方的协同育人。辅导员可以将学生的个性特点与专业导师共享,专业导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提高专业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专业导师也具有辅导员没有的优势,如专业导师更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进度,对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对学生的指导实践更具针对性,所以在辅导员与专业导师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并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二者只有结合为共同力量,才能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目标。

(三)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目标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学校为完成教书育人任务也要不断转变教学方式,从以前传统机械的知识教学到如今的素质教育教学。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和专业导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能力培养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协同学视域下,辅导员和专业导师的协同育人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教育改革的目标,可以将学生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相互融合,有效提升学校学风建设水平和学生专业能力。

二、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辅导员和专业导师协同育人意识不足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大多数辅导员和专业导师对协同育人的意识不到位,协同育人观念薄弱,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过于独立,交叉合作点较少。一方面辅导员认为自身工作主要为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学习管理、班级建设等,很少会主动考虑与专业导师协同工作,所以信息资源共享有限;另一方面部分专业导师也认为他们的本职工作只是课堂教学,更关注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更重视教学和科研反而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做到了教师的“教书”工作,没有做到教师的“育人”工作。这种思维意识的偏差正是源于双方的协同意识薄弱,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没有清晰的认知,导致双方在工作中都有所偏差,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辅导员和专业导师之间缺少有效沟通

由于辅导员和专业导师的职责不同,分工不同,导致二者在沟通上存在一些客观障碍,影响双方之间的顺畅沟通交流。辅导员相比较专业导师来说,工作内容更加繁杂,除了管理班级的日常事务之外,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心理状态,有时还需处理突发情况,在事无巨细的工作下很难分心与专业导师进行沟通交流;同时专业导师也面临教学和教研的压力,需要不断提高专业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课后也需要不断探索钻研更适宜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一直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路上,所以对专业导师来说很少会与辅导员沟通学生课堂学习情况。不同的职责分工使辅导员与专业导师之间的沟通存在客观障碍。

(三)辅导员和专业导师存在能力短板

在协同学视域下辅导员和专业导师开展协同育人,对专业导师的要求更为严苛,专业导师更需要自主、主动地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对课程教学的不同要求,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但是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部分缺乏实践思政经验的新教师,在教学任务重,教研压力大,还未适应教学实践的情况下,个人能力提升缓慢,在与辅导员协同育人过程中能力不平衡,拖慢协同育人整体进程;除此之外,辅导员由于职业性质的原因,也同样存在经验不足、专业能力差距大等情况,这样的能力短板同样影响协同育人的整体进程。

三、构建协同育人模式的路径

(一)增强协同育人意识,达成双方观念共识

在协同学视域下,辅导员和专业导师的协同育人并不是双方职责的简单叠加,二者的协同育人是将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贯穿融入教学过程中,完成素质教育任务,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辅导员或者专业导师已经或多或少形成思维定式,将自己的工作职责囿于单一、枯燥的框架之中,增强教师的协同育人意识的第一步就是转变其教学观念,让双方走出思维定式,达成观念共识。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之前首先要对教育者进行培训,通过专业的培训学习、学校举办的教师思政教研活动等途径,对辅导员和专业导师进行师风师德再塑造,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的政治意识、协同观念,引导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育人能力,确保教师具有专业的知识素养;其次学校还可以组织专业导师开展思政讲课比赛,促进教师不断挖掘思政内涵,将所学成果落实于实践活动中。

(二)加强辅导员和专业导师间的工作沟通

学校可以建立辅导员和专业导师间的双向沟通机制,为双方之间的沟通交流增添保障。比如,辅导员可以定期以面谈,或者电话沟通等方式联系专业导师,通过此机会向专业导师介绍班级学生的最新思想情况,帮助专业导师了解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为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提供现实基础,专业导师也可以通过本次沟通将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出勤等情况反馈给辅导员,辅导员可以针对学习状态不佳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时干预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另外,针对个人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辅导员可以和专业导师共同商议解决方案,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三)加强教师育人能力,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协同学视域下,辅导员和专业导师的协同育人除了需要教师有专业的育人能力之外,二者更需要协同机制的保障。之所以仅是辅导员和专业导师个人配合工作很难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是因为教师间的协同育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这是一项长期工作,仅靠单独部门的独立作战无法保障协同育人工作的成效。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制定专业的协同育人制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分工配合并定期针对协同育人问题召开研究会议,保证辅导员和专业导师之间的定期沟通,使之发挥各自优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置协同育人绩效考核制度,为辅导员和专业导师的协同合作提供管理支撑。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应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方向,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肩负着为社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高校辅导员和专业导师的协同育人也为高等教育改革注入新的生机活力,这不仅是创新教育方式的一大举措,更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创新手段。因此协同学视域下辅导员和专业导师的协同育人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重视加强双方的协同育人,才能更好地利用其优势,突破传统育人的局限,切实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

猜你喜欢
导师辅导员协同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科学大众(2020年23期)2021-01-18 03:09:08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 06:00:50
V eraW an g
导师榜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26
爱情导师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0:56
协同进化
生物进化(2014年2期)2014-04-16 04: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