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高效美育
——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美育方法

2023-12-09 18:22:46山东省临沂第四中学卢德兴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品味美育戏曲

山东省临沂第四中学 卢德兴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就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根本,而实现这一根本目标,就要推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全面落实。其中,美育作为推动学生健全人格、实现审美创造的关键,在教育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语文是充满艺术性与美学理念的学科,是美育的主要载体。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忽视审美教育的价值,应当主动推进美育、融合美育,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审美能力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五育中的重要内容。尤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显得格外重要。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价值观念和人格品质成熟的关键期,此时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是基础,鼓励他们探索美、创造美是根本。学生只有认识到美并开始追求美,才能不断地磨炼坚定的意志,塑造优秀的品质。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体验,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内心,帮助学生及时地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是促成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它还能进一步促进德育的落实,让学生正确地辨别生活中美的行为和美的思想,从而优化学生的品质。审美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教育,它通过不断地熏陶学生的美学认知和美学体验,让他们能获得创造美的能力,灵活使用思维,增进语文学习效果。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美育方法

高中阶段的学生即将步入社会,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对美的追求很快就能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由此,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审美情趣,引导他们丰富精神世界,推动他们形成创造美的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任务。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课堂教学的美育契机,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趣味诵读,感受言辞之美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以语言为载体得以传承,如韵律十足的诗歌、动人心弦的戏曲、朗朗上口的诗词、意蕴优雅的文言文、光怪陆离的小说等,无不向我们展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妙。其中蕴藏着古人对美的追求,体现着他们美好的思想和期冀。由此,教师要从语言入手,引导学生趣味诵读,用多样的诵读活动来激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帮助他们感受言辞之美,体会语文知识中美的意蕴。

以部编人教版高一必修上册《归园田居(其一)》教学为例,该首诗是著名文学家陶渊明隐居田园后所作的描写田园美好风光的诗。该首古诗朗朗上口,韵律悠然,在阅读时从字里行间就能感受到作者恬然愉悦的心情。诗中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很好地衔接了从官场到田园的生活变化,也体现了作者渴望回归田园生活的心情。诗中的每一句都能体现出浓厚的情谊,展现出宁静纯美的乡村天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诵读,如有感情地朗读、分段朗读,或者配乐诵读等,让学生在不同的诵读体验中感受古诗词的趣味,品味古诗的言辞之美。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诵读活动,用诵读比赛或者创意诵读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独特的灵感,从不同角度出发,品味诵读的乐趣,由此,学生就能在诵读中不断深入地理解古诗的韵律,感受言辞所表达的美景,继而提升对语言的审美能力。

(二)情境体验,体会场景之美

语文是美的载体,它不仅能为学生展现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话语,还能通过语言构造出真实的画面,给人以无限遐想与想象。它能依托语言或韵律,通过一种独特的“描绘之法”,让知识蕴含丰富的意境,使读者眼前的景象变得更加真实,帮助读者感悟和体验。所以教师要利用语文的这种“描绘”特征,依托多媒体等信息设备,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体验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情境中领略语言描绘的场景之美,从而展开美的想象,发展美的眼光。

以高一必修上册《琵琶行并序》教学为例,该篇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全诗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语言流转匀称,不仅体现出了语言之美,还为读者塑造了一种化虚为实的音乐形象。由此教师可以以该篇课文为例,创设体验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感受诗中的故事和情感,品味其中对音乐的描述,从而升华美的感受,塑造场景之美。例如,对诗中描绘音乐的场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设备为学生展现真实的琵琶曲目,有条件的还可以邀请琵琶演奏者来课堂上为学生演奏一段“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琵琶声的优美,领悟诗中的意境。同时还可以从叙事角度出发,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演绎体会诗中所讲述的故事,感受诗中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在情境的烘托和推动下,学生就能更好地感悟诗词中的真实场景,从而有效地发展对美的想象力。

(三)深入探究,领略文化之美

语文源于生活,也与文化息息相关。它汲取了丰富的文化底蕴,采纳了多样的思想精粹,继而形成了具有艺术特征和人文特征的教育内容。由此可见,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引领学生感受文化之美的重要依据。学生理解文化,感悟文化,才能真正汲取美的思想。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探究活动,教会学生如何发现文化之美,如何品味文化之味,使之在文化的熏陶中不断地提升感知美、欣赏美的能力。

以高一必修下册《窦娥冤》教学为例,该篇戏曲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充分展示了下层人民的悲惨处境。戏曲不仅向人们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还生动刻画了窦娥这个女性形象,她善良、柔弱,却不畏强权,明辨是非,然而却被任意枉杀,这充分体现了深刻的主题思想,使人震撼。戏曲是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用独特的方式诠释了情感、思想和人物。所以教师可以依据戏曲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该篇戏曲的创作背景,研习其中表达的情感,分析其中人物的不同特点。在深入的探究中,学生能对戏曲形式有非常直观的认识,能有效地感悟戏曲的表现力和爆发力,深刻地体会作者厌恶的那种行径,感受他所追求的正义。随着探究的逐步深入,学生就能更好地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感悟艺术的力量。

(四)课外实践,品味生活之美

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它从生活中来,又进一步作用于生活,影响着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对高中学生来说,学习语文就是他们了解生活的重要契机,也是他们践行美育理念和思想的途径。语文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无论是语言的运用,还是思想的发展都需要在实践中予以落实。由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让学生真实地融入生活之中,去体验生活中的美,感悟并发现生活的价值,由此就能逐步拓展美的视野,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创造美的能力。

以高一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为例,这是一篇自然科学类的说明文,运用了很多说明方法来向读者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国建筑无论是在构造上,还是在颜色或材料上都独具特色与魅力。该篇说明文虽然言辞较为严谨,但也从另一方面诠释了人们对美的追求。由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以“古建筑”为主题,让学生深入生活去寻找古建筑,引导他们观察古建筑的外貌、颜色和设计特点,鼓励他们进行走访、问询,了解人们口中古建筑的历史意蕴,品味古建筑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最终生成对古建筑的审美分析和报告。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能深入地体会中国古建筑对木上雕花、石面浮雕的追求,能深刻地品味其中蕴含的美学元素,由此就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帮助他们品味生活之美。

三、结语

美育不仅是塑造学生内心的教育,更是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提高精神追求的途径。学生在良好的审美教育中,收获的将是健康的内心、积极的态度、正确的立场及良好的人格。美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它能“以美引善”,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收获优良的德行。因此高中教师要重视美育,积极地渗透美育,有效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推动德育发展。

猜你喜欢
品味美育戏曲
品味“莓”好
幼儿100(2024年13期)2024-04-24 08:37:08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此声彼声来品味 仔细聆听有不同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海峡姐妹(2018年9期)2018-10-17 01:42:44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戏曲研究(2017年3期)2018-01-23 02:50:39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2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人民音乐(2016年1期)2016-11-07 10: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