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 谭立衡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立足于人的理论与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科学精神主要指人所特有的理智的、自主的、反思的、实事求是的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其中,辩证思维能力作为高中思政课的一种重要培养能力,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丰富而又迅捷的信息同时,也给青少年的思维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尤其对当前高中生的思维发展造成影响,导致青少年缺乏对信息的辨析力和处理能力,因此,必须在思政课中加强对高中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提升其辨析能力与思维水平。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新教材包括四个必修、三个选择性必修,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三单元专门对辩证思维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所有的教材都非常鲜明地指出注重学生科学精神、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和公众参与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学科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面对问题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每个必修教材都遵循一定的辩证思维的内在逻辑。比如,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讲授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然后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使我国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内在逻辑,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的事实。高中思政课教师应该深挖教材的内在逻辑,才能把握宏观与微观、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不是简单地就教材而讲教材,应引导学生用辩证思维去理解现实问题,并分析与解决问题,将辩证思维方式内化为自身学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激发思维活力,提升能力与素养。
高中思政课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需要出彩的课堂导入、精心的教学设计、富有智慧和幽默的课堂讲授及思维火花碰撞的师生互动活跃氛围。新课标要求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但依然有部分教师采取的是单一的灌输式的传授教学方式,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有利于疏通课本知识点的内在逻辑,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是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效果欠佳。新课标要求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育,其核心是使学生具有问题意识。传统的教授式教学限制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容易使学生成为习惯于思维定式的考试“工具人”,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素养。然而,也有部分教师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依然采用老方法。比如,在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是借用开展活动的名头,让学生简单机械参与,没有充分的探究时间,也没有与学生进行思维碰撞,使之深入思考问题,学生缺乏想象与创新的空间,甚至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断打断学生的思考,这让新课改失去了意义。
从学生角度分析,学生主体意识不强也是导致辩证思维能力培养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主体意识不强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受如下几个因素的影响:首先,学生在学习高中政治课时还是停留在简单的识记方面,这就给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次,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如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体系及理解能力等具有特殊性,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地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对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哲学与文化》中哲学理论部分的学习,对学习成绩优异、理解能力强的学生采用探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比较容易,他们接受能力强,很容易进入高阶层学习状态,而对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接受能力稍差一点的学生,他们不会主动打开自己的思路,思维不够活跃,会极大地影响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进而导致辩证思维能力培养效率低下。
如果要提升高中思政课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效率,必须转变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首先,教师应该树立新的教学观。新课改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关注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在平等基础上的互动过程,在共同参与过程中推动学生思维体系的建构与完善。与此同时,师生之间产生感情共鸣。新教学观更加关注整个教学过程,注重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面对问题与困惑的辩证思考能力。其次,教师应该树立新的教师观与学生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该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成为与学生平等对话的“首席代表”。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一个具有生命意识的个人,应该获得尊重;学生是一个具有社会意义的人,所学知识应该紧跟社会时代发展;学生是一个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个体,应该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学生也是一个具有差异性的个体,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采取适合不同学情的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树立全局意识,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构建知识体系,提升知识的层次。例如,《经济与社会》整体的逻辑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个教材知识是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内在逻辑构建体系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指遵循5大发展理念,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成高质量发展目标。怎么实现呢?构建“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双循环”发展格局,具体而言,可以从“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5个发展理念+3大基本经济制度+2大发展格局”这五个角度来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所以我们在复习必修二《经济与社会》时可以立足于这一整体,使学生从国家角度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国的经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在讲授构建国外经济大循环知识时可以把选必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中的第三单元经济全球化中我国的作为加入其中,实现必修二与选必一内在知识逻辑的贯通。通过教材内容之间内在逻辑的构建,注重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能极大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之形成体系化、整体化思维方式。
学生的思维开发从具有问题意识开始,通过开展议题式教学,设置有效的问题情境,并结合相关案例让学生自由参与现实问题的讨论,引发学生思考,能够有效启发学生思维。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使之各抒己见,让学生在探讨问题中促进思维火花的自由碰撞,在探讨中感受思维的魅力,提升辩证思维能力。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能动地参与教学的总称”,在深度学习中,学习者围绕着问题,引出不同的思考和解决方法,问题意识是深度学习的核心。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从教材中挖掘隐含的矛盾关系。找到问题冲突点后,可以开展课堂辩论,让学生在正反观点的辩驳中感受辩证思维能力的本质与魅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辩论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不得轻易干扰学生的辩论,学生只要有理有据地说服对方即可,可以畅所欲言,无关对错,在紧张的辩驳过程中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今年是广东省新教材新高考的第一年,充满着机遇与挑战,关于试题结构及考查重难点没有任何文件性的指引,但是试题应该会有如下变动:试题的思维含量加大,素养要求提高;设问与材料紧密结合,能力要求更高;试题考查知识细腻,充分关注教材;试题答案远超教材,突出应用性考查。不管怎么变动,其中高中思想政治考题始终围绕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主线,围绕着学生的发展,加强对学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探究与构建、反思与评价等关键能力与素养的培养。因此,培养和提升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将是势在必行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