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面发展,构建“三效”课堂
——“课后延时服务”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学科辅导现状与方法探索

2023-12-09 18:22:46甘肃省嘉峪关市大唐路小学王玉荣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素养作业评价

甘肃省嘉峪关市大唐路小学 王玉荣

“课后延时服务”,是助力学习负担得以减轻、学习能力得以提升、育人初心得以印证的重要举措。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侧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重视“量”的增加,忽视“质”的提升,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学生学习能力不高。鉴于此,我们提倡“三效”课堂的构建。它指向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指向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指向因材施教。“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角色,做学习引导者,重视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文本的研读和知识的应用;转变做法,做课程设计者,设计观察类、阅读类、体验类和项目化作业,助力学生观察力、理解力、实践力和综合力得以提升;转变心态,做素养培育者,关注评价内容多样性、评价方式多元性和评价结果综合性。一方面,“助力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另一方面,助力国家“双减”政策全面落地。

一、转变角色,做学习引导者,构建高效课堂

方法一:重目标定位,促效果提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教师要精准确定教学目标,不能刻意拔高要求、不超前授课、不增加课堂容量。教师要根据学科目标,进行横向梳理,把握单元重点;关照学段特点,进行纵向对比。这样,通过对本册教材的深度解读,精准定位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才能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例如,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说明文”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分析。

(1)掌握单元生字新词,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的基础上,做到结合语境理解含义,并正确书写。(2)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就是“把事物的特点说明白了”,掌握本单元《太阳》《松鼠》两篇课文的说明方法及说明事物的作用。(3)学会观察事物,掌握说明方法,体会用词准确、形象表达,并能在习作中合理运用。(4)引导并鼓励学生善于主动观察生活,唤起学生热爱自然、探究自然的科学精神。

单元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自然也了然于胸。2022年版《课标》第三学段(5~6年级)“积累与梳理”部分强调“通过多种方式主动独立识字,并在词语积累的基础上,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因此,在《太阳》和《松鼠》这两课的教学中,第一课时,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鼓励学生自读课文、独立认字、分享认字方法、积累词语方面。第二课时则使学生重点了解说明方法及说明事物的作用。这样,因为目标明确、内容简洁明了,所以课堂教学氛围轻松愉悦,效果自然较为理想。

方法二:重文本研读,促知识积累

课堂教学的高效,还应该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从大的方面讲,即“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创造、文化传承”等四个方面能力的提升。就小范围而言,则指阅读力、理解力、思考力、表达力的培养和提升。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则指:教师应该依据《课标》要求,重视文本的深刻解读,采取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品析、交流来培养语感、丰富知识积累,“使语文要素落地生根”。

以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为例,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均与“爱国”有关。第一课的《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三首古诗,不妨采取“群文赏读”的方法,紧紧抓住“爱国情怀”这条主线进行赏读教学。《少年中国说(节选)》则可以通过有感情朗读和资料的收集来辅助学生理解“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至于《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则重点引导学生使用收集背景资料、品析重点词句、交流感受等方法,启发学生理解“辉煌与毁灭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积累了知识,促进了阅读力、思考力和表达力的提升。

方法三:重实践应用,促能力培养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基础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重视知识的积累和实践,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例如,通过《松鼠》一课的学习,就要引导学生学写简单的说明文;通过《古诗三首》的学习,学生则要学会知识的拓展和积累;通过《四季之美》的学习,学生则要学会观察自然,并用文字描写自然,抒发情感。这样,助力课堂教学走出“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解轻表达、学和用分家”的教学困惑,发现不一样的新天地。

二、转变做法,做课程设计者,设计实效作业

教师要转变做法,做课程的设计者,设计实效性作业,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提升其实践力。针对高年级语文学科特点,我们设计了以下作业类型。

体验探究类作业,培养实践力。例如,六年级上册“我的拿手好戏”习作动笔之前,我们先设计了体验类作业。先让学生画一幅画、玩一玩魔方、剪一剪纸,或者做一道拿手菜,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活动过程的交流,最后再动笔把体验过程写下来。这样的作业设计,既培养了实践力,又提高了习作力,可谓一举两得。

观察思考类作业,培养观察力。例如,今年的国庆节和传统节日——重阳节只相隔三天。我们设计了“重阳节‘遇上’国庆节”主题作业。安排学生观察节日期间街道的变化、朋友圈的转发内容以及家人和周围人的庆祝方式,并想一想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些节日活动和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设置这些节日?一方面培养观察力,另一方面提升思考力。

阅读积累类作业,培养理解力。例如,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我们设计了“名著知识我知道”阅读类作业。安排学生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主要人物个性特征以及相应的故事情节。这类作业设计,一方面激发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培养理解力、概括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项目化实践作业,提升综合力。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之后,我们设计了“有趣的汉字”项目化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分组并合作完成作业。例如,部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请教他人收集有关汉字的故事,部分学生收集与汉字有关的歇后语、谜语、古诗、对联、书法欣赏等,部分学生策划并组织开展“趣味汉字交流会”,还可以写一写“汉字推广”调查报告,自编自演规范汉字的小品。这类作业设计,在积累知识的基础上提升了综合能力。

三、转变心态,做素养培育者,实施有效评价

评价的有效,包括评价内容的多样性、评价方式的多元性和评价结果的综合性。

评价内容多样性。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特别重视“重要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评价的内容要具有多样性,要从不同方面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一方面的“亮点”来“遮盖”另一方面的不足,进而激发其改进和提升的信心。例如,某学生“说”方面存在欠缺,可以对其优势的“写”进行褒奖,并暗示学生:“听、说、读、写”全面提高才能为语文素养的提升“保驾护航”。

评价方式多元性。就评价方式而言,既要关注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又要关注学习方法是否灵活,更要关注学习过程是否有效。如通过“书写达人”“诵读状元”“演讲之星”等方面的评价,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丰富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认同感、成就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其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评价结果综合性。从评价结果来看,不能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的等级,还要关注学生是否进步和成长,关注学习习惯是否良好、学习方法是否有效、思维是否开阔、能力是否得以提升。这样的评价结果,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成长中获得帮助、关注和尊重,每一个生命都能被滋养、激发和丰富。

“课后延时服务”只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途径。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学科而言,要想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业的实效、评价的有效,需要语文教师转变角色、转变做法、转变心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程的设计者和素养的培育者。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为基础教育改革开辟新路。

猜你喜欢
素养作业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快来写作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作业
故事大王(2016年7期)2016-09-22 17:30:08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我想要自由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