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博野中学 徐 辉
在新课改背景下,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逐渐展示出它的价值,它强调在历史教学中要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学生情操。高中历史作为一门内涵丰富的人文性学科,不仅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还承担着育人的重要使命。因此在新时期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将立德树人教学理念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当中,通过科学育人、长期立德的教学方式,提升历史学科的教学价值,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历史学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分析史料、掌握知识,能明晰事理、博通古今,结合历史的教训用现代化的眼光分析问题,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但是在现在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存在局限性,知识的传输和渗透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也没有将历史问题与现代社会结合,导致对历史知识的讲解过于空洞、枯燥,学生很难学以致用,学科眼光、思维无法形成。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也不能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世界意识难以形成,思想道德情操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不利于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教学观念,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学中固有的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元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性,突出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但是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学模式基本固化,教师通常只注重难点的讲解,习惯通过量练习来加深学生的记忆。此外,在课堂教学互动方面,师生间的互动频率低,而且是以教师的主导为方向,学生被动认知知识的状态不利于学生进行知识内化,并且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外,历史教材中的大量人文元素因为教师的解读不深刻,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正是因为这一系列落后的教学举措,才导致了高中历史学科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学科价值,且弱化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始终没有掌握高效自主的学习方法。
想要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教师就必须发挥好教材的作用,因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来源就是教材,教师如果能选用合适的知识点及教学内容渗透立德树人理念,那么就能让德育贯穿教学始终,进而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兼顾历史的人文性、社会性和思想性特征,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获取知识,还能发展德育观念。历史教材中讲述了很多优秀的历史人物及事件,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师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真实材料,教师要善于挖掘、利用、延伸这些资源,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获得情感的共鸣,与真实历史人物进行跨时代“对话”,感受历史人物的复杂性格、情感,进而升华教学内涵,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例如,在学习明代著名思想家顾宪成提出的“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治国思想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这一治国思想的传承,来展现顾宪成伟大的胸襟和气魄,联系社会的热点事件,充分阐明这一治国思想的博爱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又如,在学习历史发展中的古代科学相关知识时,学生会认识到一些伟人和他们的成就,如祖冲之的圆周率、司马迁的《史记》等,这些内容在历史书中会一笔带过,但是教师却可以延伸教学内容,对其展开讲解。通过拓展伟人的生平,讲述伟人探索知识、孜孜以求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先贤坚持不懈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再如,在讲解“抗日战争”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播放视频《甲午中日海报》的相关内容,延伸出邓世昌这一爱国人物,让学生领悟爱国精神,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国家责任感,使之树立为国家复兴而努力的读书信念。教师通过挖掘历史人物和事件,延伸人文元素,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科中蕴含的情感价值,同化学生的思想,能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有着积极的帮助。
在当前的教学中,无论是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还是教学实施过程、课程评价,都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在经历革新。如何将立德树人教学理念高效融入现代教学体系,同时在历史教学中发挥其作用是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进行立德树人教育时采用的手段大多为说教,通过口头表述来引导学生怎么做、如何做,当学生的思想或者行为脱轨时,教师就会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但是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和发展,这样的教育模式显然已经不符合当前的教育实情。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以生为本,在立德树人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和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视角看问题,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在学习中进行思考、论证,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以及思想道德水准。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选取不同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来改革知识传授过程,让学生快速地融入课堂教学,进行自主思考。例如,在学习“红军长征”这一知识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红军长征所面临的压力,教师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找寻当时的地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绘制长征路线,根据红军长征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规划出红军长征的大致路线。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感受到在制定路线时红军面临的压力,不仅有敌人的围追堵截,还有错误路线的干扰,更要考虑的自身的情况,处境十分恶劣。而后教师根据学生制定的路线与正确的长征图进行对比,通过多媒体进行分析,学生可以发现路线图几经更改,并且修改往往伴随着重大事件的发生,此时学生就能明白是在党的领导下,各民族人民产生了强大的战斗力、凝聚力,最终获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这种自主探究的过程,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让学生更加珍惜当今来之不易的生活,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历史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不能将历史知识的传授局限于口头和书面,也要通过历史知识来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利用历史思维来审视当今社会,能通过历史逻辑分析现代现象,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联系理论实际不仅能教会学生知识的运用途径,还能加强历史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看到历史学科的使用价值,强化学生的历史认识,对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核心素养培养有着积极的帮助。
例如,在学习到“扁鹊周游列国医治病人”这个案例的时候,故事中提到了扁鹊免费行医,为穷苦百姓除去病痛,那么教师就可以联系当前社会中出现的“扶老人被讹”这一现象,让学生结合扁鹊的行为分析在路上遇到老人摔倒,应该怎么做。通过这种与社会现象的关联,让学生关心弱势群体,不能因为个别现象就对老年人产生偏见,以史实结合现实激发学生的良善之心。又如,在学习“开皇之治”“文景之治”的过程中,隋文帝和汉景帝节约、勤俭的美德使得王朝兴盛,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高消费”“爱面子”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分析节俭的好处。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想要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教师需要通过多元的教学方法来发掘教材中的立德树人元素,让学生能认识到历史学科的多元性,逐步地感受到历史所具有的现实价值,逐渐塑成学生的德育观念和思维,进而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成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