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发展规律的研究进展

2023-12-09 16:10:34刘红宁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中医学规律中医药

杨 琳,刘红宁

(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院,哈尔滨 150040;2. 江西中医药大学高等研究院,南昌 330004)

2019 年全国中医药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1],引发了中医药学界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中医药发展规律问题展开了又一次热烈的讨论。事实上,相关学者和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对于中医药发展规律问题一直有所关注,已经从中医药理论、发展历程、思维方式等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就中医药发展规律的研究现状及主要观点作以综述和审视,以期能够深化中医药发展规律的研究。

1 中医药发展规律问题的提出

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是反映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2]。回顾中医药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从《黄帝内经》《伤寒论》的问世到中医临床分科的日趋成熟,从医学学派争鸣和少数民族医学的融合到《本草纲目》和三焦、温病辨证施治体系建立,从近现代废止中医、中体西用、废医存药的争论与论争到中医药科学化、中医药现代化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医药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彰显出的学术和医疗价值,无不证实了中医药曲折中向前发展,在护卫中华民族健康方面仍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2016 年颁布的《中医药法》中明确了“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将按规律发展中医药上升至法治层面。

当前,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关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按规律办事,不仅是我们党长期遵循的基本原则,更是新发展理念下全面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的实践逻辑。随着“大健康”理念的提出,对新时代中医药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全面、系统的总结历史主体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实践活动规律,真正、全面的认识中医药发展规律,进而自觉的遵循历史规律,更好的发挥中医药优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阐释中医药原理,在“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中贡献中医药智慧。

2 中医药发展规律相关的主要观点

规律一词最初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语,由赫拉克利特将其引入哲学领域。在新哲学词典中为“law so fnature”,即自然法或者自然律,科学意义上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秩序,需要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进行合理性探索,发现其规律性[3]。规律并不是西方哲学特有的概念,在中国古代也有类似概念的表达,比如《说文解字》中“律,均布也”,《素问·天元纪大论》中“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这里的“律”“道”“纲纪”意指“秩序”,含有“规律”的意蕴,“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4-5]。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主张应该在历史发展的现实社会条件下来研究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学术界对中医药发展规律的相关研究从未停止过,在CNKI 中国学术期刊出版总库中检索到最早的一篇文献是1953 年发表在《中医杂志》上的《医学的发展规律与中医的前途和中药改进的道路》,提出医学的发展规律就是社会发展在人类保健事业方面的反映,中医学发展要解除旧范畴的羁绊,中医要把暗合科学的临床经验从陈旧的学术思想体系中分离出来,中药则要向一般药物发展方向提高[6]。80 年代初的研究多是运用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探讨中医药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契合性,来反驳科学实践哲学视角和理论优位的传统认为中医药不科学的问题[7]。进入90 年代,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拓展中医药的研究视野和研究领域,有关中医药发展规律的研究也从哲学思辨,转向中医理论的应用、临床治疗具体疾病的用药规律、配伍规律等方面,在微观层面涌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通过在CNKI 中国学术期刊出版总库中,分别以“中医药发展规律”和“中医发展&规律”为主题进行检索,发现关于中医药发展规律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主要观点归纳如下。

2.1 关于中医理论的自身发展规律

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始终与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并行,在其理论形成过程中引入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精气、阴阳、五行等范畴,将人与自然视为一体,运用中国古代哲学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形成了逻辑自洽的理论体系,和以临床实践经验为理论先驱、以中医经典为主线的述作型发展模式[8-9]。有学者认为,中医理论属于贯通型知识,其理论体系的发展遵循“源与流贯通”的贯通律,即存而不论、新旧共存、多元包容的自身发展规律[10]。主要是以《黄帝内经》作为元理论,运用以宏观说明常观的“放大型”思维方式,通过传承发扬传统学术和总结临证个人感悟,形成新的辨证论治体系[11]。

中医理论在实践运用中,将自然与人体、生态与心理、文化与科学置于“天人合一”的整体大系统中进行反复检验、修正和评价,揭示的规律涉及了整个宇宙自然,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和严密内在逻辑的医学思想体系[12]。由于中医理论是从最开始的经验积累,到借鉴古代哲学理论和方法形成自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形成过程也呈现出以“肯定之肯定”为主体,“否定之否定”为辅助的规律性[13]。

可以说,中医理论的突破性发展离不开学术繁荣和致病因素、疾病谱系的变化,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发展基础,保持中医自身在理论、思维和临证等的优势,融合现代哲学思想和科学技术,才是中医学谋求未来发展的根本[14-15]。由此可见,中医理论形成之初就在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巨大影响下,确立了基本的理论框架体系,随后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没有脱离中国古代哲学理念的支配、辩证思维的指导,且不曾打破最初的理论体系,只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和拓展具体内容。

2.2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角度提出的观点

中医学理论中的唯物主义生命观、形神观、疾病观和一阴一阳的两点论思想,包含了丰富的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有一定的内在逻辑的契合性但两者并不等同。有学者认为,中医理论研究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从中医典籍和中医发展历史实际出发,了解前人已达到的水平及其存在的问题,对未知规律进行新的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证实科学假说,从而探索中医理论的科学本质,做出科学的结论[16-18]。在唯物主义、辩证法哲学的基础上,保持中医主体性和特色,吸收和借鉴现代科技和西医“系统医学”的理论、方法,推动中医学直接由朴素医学直向“新中医学”发展,使其与西医的“系统医学”处于同一发展水平[19]。

也有学者从知识学的视角分析发现,中医学在知识重构和编码的过程中产生了传统中医和现代中医两种发展路径,且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传统中医和现代中医应本着“兼容并包”“执两用中”的态度分别发展,随着现代科学和现代中西方哲学的发展,实现中医学未来发展范式重塑[20]。

黄璐琦院士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认为中医药发展的自然规律具有唯物性和辩证性;中医药发展的社会规律体现了社会性和实践性;中医药发展的认识和思维规律受到古代农耕文化、社会经济结构影响,表现出直观性和主客体混融的特征。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应深入研究中医药自然规律、把握中医药认识和思维规律、与经济社会相适应,才能做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21]。以上学者尝试运用现代哲学的方法,从认识论上探讨了中医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呈现出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并提出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着力点。

2.3 中医史研究中发现的规律性认识

从中医学的发展历程看,古代中医发展经历了医学理论形成、临床医学成型、学术争鸣和临床各科全面发展等四个阶段,长期的临床实践、融合其他科学技术以及社会条件和疾病流行都对中医学术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2]。而古代中医学术的突破,大多源于集百家之长的标志性学术著作的问世、融合当时哲学思想创造新的中医学说、创建某些未知或疗效不高的病症的理法方药等三种形式,这是一条值得重视的历史经验[23]。

中医学在长期的继承创新过程中形成了自身发展规律,主要包括基于道法自然的生成规律,源于实践提升的自我完善规律,传承经典经验的延续规律,传播中华文化的推广应用规律,伴随重大突发疾病跨越发展的学术突破规律,“以我为主、存旧出新”的创新发展规律[24]。毛泽东认为中医药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主张不要墨守成规,创造祖国新医药,发展新医学派,“要用现代科学知识去整理、研究提高”[25]。中医学的现代发展应遵循“唯用则兴”[26],以学术发展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医药不分,开放兼容汲取多学科精华的学科自身规律[27]。也可以运用中国传统的对耦统一格局式的多层次研究方法和当时代的创新方法,通过研究中医的辩证思维、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及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更好的把握好中医自身发展规律[28]。以上学者的观点说明每一代人从事医疗活动的“历史记忆”都对中医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医药的发展规律是实践中产生的。

2.4 从思维方式和文化视角提出的观点

中医学自创立起,就确立了“谨察间甚、以意调之”的思维方式,并不断以这种唯象认知方式演绎出藏象、经络、三焦等理论假说且通过临床实践予以证实,其理论和实践体系自身规律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几乎可完整地重塑东方思维科学价值观[28-30]。从思维史的角度看,中医朴素辩证的思维方式较之西医已经落后了一个历史时代,中医发展的重点是“证实”,应该在唯物辩证思维基础上,建立深入分析和高度综合的辩证整体医学,中医发展也须复归于自身规律[31]。

中医药学发端于中国古代哲学,具有文化属性,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一直与我国优秀传统哲学和文化的同步演进。有学者从中国近代社会、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发现近代中国医学呈现出中医学开始自我更新、西医学不断发展壮大和探索中西医汇通之路等趋势,虽然古代、近代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中医学发展的三个趋势也反映了医学发展的客观规律[32]。中医药需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破虚无主义,主动适应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文化,对中医学传统知识及其意义进行整合和重构,使之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相协调,实现中医药及其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33]。由此可见,中医学的形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影响,象思维、直觉体悟等思维方式是总结中医实践经验、形成理论的主要途径,而现代中医药发展所面临的各种争议更多的则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的。

3 对中医药发展规律研究的思考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学界对于中医药发展规律仍然沉浸于学术性的研究,囿于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逻辑框架,研究中医自身理论体系的形成规律,中医药理论中的唯物性和辩证性,和在中医史研究中总结重要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对于中医药发展的影响,以及具体的中药或方剂的用药规律等方面,多偏重于对中医药自身理论形成与完善过程中规律性认识的总结。

中医药从农业、手工业为主的封建社会传承至今,在当代医疗卫生体系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彰显了其学术生命力和时代应用价值,而“中医药不科学”“中药不治病”“中医药人才培养不中不西”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仍未完全消弭。从表面上看,这与以西医药标准评价中医药、片面理解、宣传中医药等的误导有关,但是伴随数字化、智能化社会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根植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中医药理论体系与现代科技话语体系缺少契合点,也是导致这些现象等原因之一。归根结底还是对中医药在新的生产方式下如何发展认识不清,没有能够全面科学的把握中医药发展的规律,按照中医药发展的规律办事。

事实上,规律问题一直是哲学和史学领域关注的重点,主要包括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和思维规律[34]。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并可以离开人的实践活动而起作用,是一种自在规律[35];社会历史规律形成于一定的历史活动和社会形态,实现于人的活动之中,可以直接引导人们的目的与意图,但并非由人的选择来决定[36-37],需要从社会本身来解释社会历史的规律性,而目前我国学界对于社会规律、历史规律、社会历史规律的内涵并没有做严格意义上的区分,区别在于历史规律侧重于对历时态的把握,社会规律则略偏向共时态[38]。

中医药发展规律是不同历史阶段中医药实践活动与当时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的产物。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视角看,研究中医药发展规律就是要研究中医药发展不同的历史阶段,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态下,各结构要素及其相互运行的规律,也就是要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研究从事医疗服务的人、医疗服务的物质资料以及医疗服务对象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对其的影响。进而在诸多中医药发展的历史现象中,由结果到原因的反归,发现偶然事件中的共同本质,从而抽象出中医药发展的一般性规律。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到的“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39]。

当前,中医药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和人民福祉,实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问题的一把“钥匙”。认识中医药发展历史的首要任务就是把握其中的普遍性关系,这些关系“为我们组织集体生活提供了必要指南”[40]。唯物史观是科学认识历史规律的方法论,只有从唯物史观的视角科学把握中医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真正全面的把握中医药发展规律,才能更好的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独立自主、自觉自信的展开中医药现代化的历史实践,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41],最终实现“中”医药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中医学规律中医药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 07:07:32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24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