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娜
2021 年4 月,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提出高校要着力强化纪委监督执纪问责制度,通过提高财会监督效能为高校财经纪律的完善与监督体系的优化筑牢保障[1]。该文件的提出推动高校就财会监督的形式与内容展开新一轮创新探索。同年11 月,财政部印发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要推动会计工作数字化转型,实现信息技术对会计核算、管理流程的全面覆盖[2]。随着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财会监督逐渐转向了全景化、全天候、实时在线模式,高校应当充分把握住由技术升级所引发的财会管理转型趋势,从数据安全、信息共享等视角出发,深入探讨财务信息化建设与财会监督体系的融合机制。
当前国内高校管理层普遍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少高校对财务部门的理解仍停留于“报账、收费的后勤服务部门”,认为财务工作的信息化改造就是将申报、缴费等传统工作从现实场景转移到网上。观念的落后导致高校会计信息系统对内部权力的配置作用、对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的规划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高校管理者自身的认知局限也导致面向财会监督的财务信息化建设难以享受到足够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这进一步造成了高校各类活动经费下拨与使用的不规范与不合理,也间接导致校内相关部门无法在财务违规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作出有效处理。此外,国内大部分高校的财务部隶属于后勤而非行政部门,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高校管理层对财务管理行政功能的开发不重视,致使面向财会监督的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
新形势下,国内高校纷纷响应中央号召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步伐。但智慧化资源往往会优先分配到同学生学习、生活相关性更为密切的教学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从中受惠较少,资源的不同步、不均衡引发了校内各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孤岛问题。财会监督体系的构建需要依托于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但由于高校各部门间信息流通不畅,财务信息化建设实际上经常由财务部门单独推进,不仅加大了信息化建设本身的难度,也制约了财会监督的落实。此外,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投入经费有限、缺乏统一规划,各部门囿于自身发展规划的片面性很难在信息使用上形成有效“合力”。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分析与储存软件不兼容,为数据共享增添了阻碍。二是各部门出于安全防护、评优竞争等目的将数据视作私有资源加以限制,数据共享的主观意愿严重不足。
财务管理涵盖了税务管理、扶持资金申报、重大项目审批等重点工作内容,需要从政府部门获取相关财政信息。但当前我国大部分省市的财政一体化系统并未实现与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互通互联,致使高校因缺乏有效信息参考而出现财务决策滞后、执行效率低下等问题。在各地政府财政部门管理制度日渐精细、信息披露愈加严格的当下,无法及时从政府获取有用资讯必然会降低高校财务工作的效率与创新能力。此外,发票验真、票号查重、账目信息记录等会计核算活动是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工作,但当前政府税务部门并未面向高校开放数据接口,许多高校为完善税务管理只能从中介机构引入税务数据。但第三方机构往往不是税务数据的权威信息来源,高校很难保证所获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此外,频繁的数据交换不仅增加了高校的财务管理成本,也给数据安全埋下了隐患。
任何信息化技术均要基于特定的硬件设施,财务信息化系统也不例外。科学、先进的硬件平台不仅能够为财务信息化管理铺设基础运行环境,也能够提升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指数,为系统的稳定、平台功能的迭代升级保驾护航[3]。高校财务信息化硬件平台的搭建应当以数据安全作为保证顶层设计与下沉治理理念相一致的标尺,在经费投入有限的前提下确定性价比较高的安全等级。
高校在建设信息化财务管理平台时要严格遵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要求对硬件载体展开深化设计。不仅防火墙、网闸等硬件安全设施的设置要符合相关规定,准入、审计系统中也要采用软硬件结合的保护措施,将核心数据置于多层级防护之下。同时,高校财务部门应将核心终端及备份服务器安放在网闸与防火墙之间,确保核心同外部网络环境相隔离。运行各类财务管理工作程序的终端必须通过网闸与核心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外部系统不可直接对接核心服务器,但可以在通过前置防火墙的前提下访问高校财务网络应用系统。
要注重硬件的集成性,确保硬件的性能能够满足财务系统、安防程序等软件的运行需求。要避免不同硬件分别购置于不同的厂商或品牌,因为一旦出现系统崩溃、安防失灵等问题,分别采购很难追责到某一具体的供应商。设备的选择应当以《办法》所指出的安全等级要求为标准,确保硬件设备在数据处理峰值处仍能游刃有余。为了避免返厂、返工拖慢财务信息化建设节奏,高校在规划设计硬件平台时应当组织财务工作者、计算机专业教师、网络安全专员成立专项工作组,在充分考虑各类工作实际需求的前提下进行系统论证,最终制定最为科学的硬件集成供应方案。
在面向财会监督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当从硬件、软件两个层次搭建载体,前述硬件平台的构建目的即为软件提供运行基础。软件在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远多于硬件,通信协议的合理性、新旧系统的兼容性、软件功能与财务管理的适配性等均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高校应当优化软件配置,为财会监督的精准性、高效性提供技术支持。
高校应当围绕“知己知彼、服务至上”的原则选择财务软件。所谓“知己”,即了解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明晰本校的办学原则、管理方式以及会计业务的开展模式,特别是要考虑到部分特化院系所独有的业务,比如美术专业外出采风花费记录、体育专业学生餐饮结构规划等。同时要广泛吸取其他高校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思路,在不断的学习与反思中明确自身财会监督体系的构建理路。所谓“知彼”,是指高校需要深入分析软件的功能特性,确保软件安全易用且具有较强的扩展性与稳定性。软件选择最重要的落脚点是“服务”,要明确软件供应商的维护、修理以及售后服务水平。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财务管理对软件的要求也逐渐提升,指向财会监督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务,而是在迭代、试错、轮循中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而供应商的后续服务能力正是决定软体升级速率的关键性因素。可以围绕以下两个指标评价供应商的售后服务能力:一是看厂家的客户数量与类别,观察是否有同类型高校在使用该商家的软件,据此判断公司的技术能力。二是对正在使用厂家软件的客户展开调研,在交流中直观地了解供应商的服务水平与软件的使用体验。
面向财会监督的财务信息化建设不能仅停留在软硬件设备的堆砌上,而是要基于流程再造理论,将改造的目标锁定在高校财务管理者与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上,采用深度学习、决策模型、大数据等技术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与自动化水平,优化业务处理流程[4]。在财会监督工作中,监督部门在行使职能时,需要先将相关数据输入财务信息化系统中,在信息处理规则的框架之内驱动决策模型。要严格按照使用者的层级权限调用相关数据,并输出标准化源数据,为业务决策提供更多、更准的技术支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财务流程再造有利于提升高校各类信息流通的速率,从而盘活信息流,为财会监督应用场景提供高质量、精准化的数据,推动财会监督体系深度嵌入到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架构中。
具体而言,高校财务流程再造应当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首先,开展流程再造的筹备工作,配强财务信息化团队、强化硬件支持;其次,对原有财务流程进行试错与反思,找出流程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再次,基于财务管理目标对流程展开渐进式改造;最后,进入到流程再造的全面实施环节,对新的财务流程进行深化设计,提升流程的规范化水平。财务流程的再造会打破原有的规定并拿走中层管理者的一部分权力,可能会激化主体间的矛盾。对此,需要明确,指向财会监督的财务流程再造并非财务部门内部的事务,高校管理层需要强化顶层设计,积极协调财务、业务、行政等部门间的权力从属关系与责任分配,发挥各职能部门的协同作用,为财务流程再造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在财会监督与社会各类治理体系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促进财会监督提效增质成为国内各大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是克服高校财会监督信息流通不畅、信息安全度不高等短板的有效手段,从目前的财会监督水平来看,国内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在日后的工作中,高校不仅要通过加大硬件投入强化信息赋能水平,也要充分吸收信息时代所催生的各类管理理念,抓实由技术革新所释放的时代红利,切实提升管理者的数字战略规划能力和财务工作者的数字分析、创新素养,以可视化、智能化的信息财务体系为财会监督提供运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