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乐, 刘 莎, 吴金霞, 章 青, 朱小丹
(1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妇产科, 上海 200333; 2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辅助生殖科, 上海 200030;3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妇产科, 上海 200062)
肌少症(Sarcopeni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肌纤维失去活性、肌力降低和骨量丢失等症状相关,主要特征为慢性的炎症性肌肉病变和皮肤损伤[1]。随着年龄的增长,肌少症的患病风险也越大,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2/3左右患有肌少症[2]。肌少症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症状、体征评估及血液检查、肌电图检查、肌肉组织活检等。通过免疫抑制剂或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和肌肉强化等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3]。有研究显示性激素水平的降低可能是肌少症的患病因素[4]。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是一种由卵巢产生的雌激素,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中起到重要作用,围绝经期妇女因卵巢功能衰竭,雌二醇激素水平会逐渐下降。研究表明,围绝经期妇女患肌少症的风险与雌二醇激素的水平有关,雌二醇水平下降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化,从而诱发肌少症[5-6]。性激素结合蛋白(Sex hormone binding globulin, SHBG)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功能是与性激素结合,使其在血液中转运和运输,在促进并维持女性性特征与性功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7]。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SHBG与肌少症存在直接联系,临床诊断肌少症主要依赖于握力、步速等指标的辅助判断。然而,这些指标受诸多客观因素影响,诊断结果可能不够精确。因此,探索肌少症发病的风险因素并确定新的检测标志物对临床诊断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分析血清E2和SHBG水平对围绝经期妇女肌少症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于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22例围绝经期肌少症妇女纳入肌少症组。纳入标准:(1)年龄在40~60岁的围绝经期妇女;(2)临床资料完整;(3)无认知障碍。排除标准:(1)骨骼受损或有骨代谢相关疾病;(2)伴有心肝肾等原发性器官病变;(3)近期有抗生素等用药史;(4)其他原因引起无法进行肌力测量;(5)肿瘤患者。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行体检的126例健康围绝经期妇女纳入非肌少症组。本研究经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采用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AWGS)提出的肌少症诊断标准[8]:40~50岁女性的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index,ASMI)低于6.3 kg/m2;手握力低于35 kg。50~60岁女性的ASMI低于5.7 kg/m2,手握力低于20 kg。
1.3 指标的测定
1.3.1 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index,ASMI)指标的测定 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受试者四肢骨骼肌质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ASM)计算ASMI,公式ASMI=ASM/身高2(m2)。
1.3.2 握力的测定 采用Jamar Plus型手持式握力测力计(上海玉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测定握力指标,具体步骤如下:受试者站立位,双脚平行放置于地面上。上臂自然下垂,肘关节伸直。将握力测力计握在手中,确保手指与握力计的手柄紧密贴合。受试者被要求用最大的力量挤压握力计,至少进行两次测量,以获取准确的握力数值。每次握力测量时,保持持续挤压3~5 s,并记录握力计显示的最大读数。取两次测量中的最大读数作为握力测量的结果。
1.3.3 步速的测定 请受试者从椅子上起立,沿直线步行3 m的距离。记录完成这次步行所用的时间,重复测定3次。计算公式:步速(m/s)=总步行时间/总步行距离。
1.3.4 血清E2、SHBG水平的测定 采集所有受试者清晨空腹血液样本5 mL,在室温下静置60 min,3 000 r/min离心20 min,收集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E2、SHBG水平,ELISA试剂盒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步骤依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间身高、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肌少症组比较,肌少症组患者的ASMI、握力、步速降低,平均年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血清E2与SHBG表达水平及相关性分析与非肌少症组比较,肌少症组血清E2与SHBG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相关性分析表明两组血清E2与SHBG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均<0.05),见图1、2。
图1 非肌少症组血清E2与SHBG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图2 肌少症组血清E2与SHBG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表2 两组血清E2与SHBG表达水平比较
2.3 围绝经期妇女肌少症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清E2与SHBG水平均为围绝经期妇女肌少症的发病因素(P均<0.05),见表3。校正年龄混杂因素后,发现患者血清E2与SHBG表达水平是肌少症的发病风险因素(P均<0.05),见表4。
表3 围绝经期妇女肌少症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表4 校正年龄混杂因素后肌少症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2.4 血清E2、SHBG水平对围绝经期妇女肌少症的预测价值分析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E2与SHBG水平均对围绝经期妇女肌少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P均<0.05),见图3、4。
图3 血清E2水平对围绝经期妇女肌少症诊断价值的ROC曲线分析图
图4 血清 SHBG水平对围绝经期妇女肌少症诊断价值的ROC曲线分析图
围绝经期妇女体内的性激素水平不断降低,影响骨骼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导致骨骼肌质量丢失,从而引发肌少症[9]。本研究结果显示,与非肌少症组相比,肌少症组患者血清E2与SHBG水平均显著降低,且两组患者的E2与SHBG的水平呈正相关。E2等一类雌激素对肌肉保护和修复具有一定的作用。雌激素可以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和抑制肌肉蛋白质的降解,有助于维持肌肉的健康状态。此外,雌激素还可以影响肌肉的力量和耐力[10]。
在血浆中E2主要与SHBG结合,剩下少数游离的E2可以进入细胞,与其他激素受体结合[11]。SHBG与雌激素结合具有较高地亲和力,当雌激素释放到血液中时会迅速的与SHBG结合,形成SHBG-雌激素复合物。SHBG具有一定的结合容量,当雌激素浓度超过SHBG的倍半浓度时,SHBG的结合能力会逐渐饱和,其余的雌激素会以游离形式存在于血液中。SHBG-雌激素复合物对雌激素的生物活性有一定的影响,SHBG-雌激素复合物的生物活性较低,因为雌激素只能在游离状态下进入靶细胞并发挥作用。SHBG-雌激素复合物在细胞外环境中是稳定的,但当复合物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组织时,可以被组织中的酶分解,从而释放出游离的雌激素[12-14]。通过与性激素的结合SHBG在肌少症中也间接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关于肌少症发病机制的研究也较多,影响因素包括遗传、激素水平、营养补给、炎症等,发病机制复杂,未见准确的关于肌少症发病原因的报道[15-17]。因此找到明确的肌少症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施行干预措施,更有利于完善临床上对肌少症诊断与治疗。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围绝经期妇女肌少症的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血清E2和SHBG水平对该疾病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有助于深入了解肌少症的发病机制,并为临床预测和干预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