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经济韧性评价与强化机制研究

2023-12-08 23:58:29王蔚
关键词:乡村振兴

[摘要]提升农村经济发展韧性,发挥好农业“稳定器”和“压舱石”的基础性作用,是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向。研究发现,我国农村经济韧性呈现不断提升的趋势,但各地发展差距在逐渐拉大。农村消费增长有利于提升农村经济韧性,并且在东部省份更为明显。金融支持、政策扶持、自身禀赋和城乡一体化不仅可以提升农村经济韧性,同时还能够与消费规模增长形成一定的正向协同作用。要充分释放农村消费潜能,在加快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还需提供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促进农村消费市场繁荣发展,提升农村经济发展韧性。

[关键词]农村消费;经济韧性;乡村振兴;城乡协同

[中图分类号]F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0292(2023)05-0084-05

[收稿日期]2023-07-20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一带一路”战略对福建与东盟机电产业的贸易效应 (JAS150851);福建省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视角的福建省产业结构升级研究”(FJ2016C142);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互联网时代中国版权产业创新发展研究”(FJ2017B096)

[作者简介]王蔚,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农村经济。

一、引言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节点,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韧性,更好发挥农业“压舱石”作用,是当前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方向。例如2021年商务部等12部门印发《关于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是政策层面促进农村消费回升和潜力释放的有力体现,也是应对外部不利冲击,提升经济发展韧性的重要抓手。

农业产业链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处于重要的战略基础地位,提高农村产业和经济的发展韧性,是我国面临国内外复杂环境下做出的现实选择。农村经济韧性的提升,不仅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更为我国经济更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本文将从消费视角出发,聚焦我国农村经济韧性及其强化機制研究,旨在为改善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环境献言建策。

二、文献综述

随着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近年来学者们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工作。罗健等(2023)认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目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原因,这种不平衡的特征在我国西部省份更为明显,其指出,改善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有效调整改善产业结构能够促进西部省份农村地区更高质量的发展[1](P128-134)。张东玲和焦宇新(2022)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农业保险是农村经济要素的有益补充,在农业保险更健全的地区,农村家庭的经济韧性和农业产业生产率更高[2](P89-97)。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到深水期,如何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韧性、提升农村经济自身发展的修复力,成为一个愈发重要的课题。江雪(2023)认为,当前我国农村消费经济体系并不健全,商贸流通效率的改善能够有效缓解农村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促进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产业振兴,进而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弹性[3](P164-167)。陆代武(2023)认为,促进农村消费市场繁荣,不仅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内循环,同时还有利于活跃农村经济活力,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他也指出,在扩大农村消费的过程中,要加大金融支持、完善社保体系,免除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4](P80-84)。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学者们开始将重点放在数字经济如何影响农村经济韧性上。何珮珺和谭词(2023)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证实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改善乡村经济韧性,产业多元化、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流通效率的改善被认为是重要的作用机制[5](P97-103)。赵巍和徐筱雯(2023)从空间视角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农村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农村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的优化是重要的作用机制[6](P87-96)。赵巍等(2023)认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加快农村产业融合,是赋能农业经济韧性的重要手段,能够为农村产业和生态的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金融支持[7](P1-14)。

纵观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现有的学者开始逐渐关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韧性,但在讨论农村消费对经济韧性的影响上,并没有太多成果,现有的研究更多的是以定性分析或简单的线性回归分析,无法有效阐述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因此,本文将重点聚焦在农村消费市场对农村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强化机制上,试图在解释这种关联关系的同时,得出更具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三、我国乡村经济发展韧性评价

(一)我国乡村经济发展韧性指标选取

乡村经济韧性是指在面临经济周期、地缘政治以及其它强外部冲击条件下,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抵御风险的能力。目前学界主要从生态、产业、生产和治理等多个角度构建相关指标,来衡量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韧性水平。基于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构建如表1所示的指标体系,具体衡量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韧性。

(二)数据说明与处理方法

本文选择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经济社会数据,定量评估我国农村经济韧性,表1所示的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计信息网以及各省市统计年鉴和统计信息网。

在具体的数据处理方法上,本文参考霍松涛(2023)的做法,采用变异系数和相对化有机融合处理的方法,来测算我国各省份农村经济的发展韧性[8](P1-17)。首先,通过相对化数据处理方法得到各个指标的实际表现值,进而得出各个指标实际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异情况;其次,采用变异系数法,计算出表1各个指标的权重。最后,基于已有的权重来获取样本省份各个年份各个指标的评价值及其最终得分。

(三)我国乡村经济韧性的整体评价

本文以我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剔除统计数据缺失严重的港澳台以及西藏自治区,以2012-2022共计11年作为研究周期。表2为研究期内我国乡村经济韧性的一个整体评价,从评价结果来看,研究期内我国乡村经济的发展韧性呈现不断递增的趋势,但各个地区的表现差异较大,体现在极差指标和标准差指标呈现同步上升的趋势,这说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韧性发展不平衡问题在持续加剧。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我国东部农村地区消费市场相对繁荣,近年来农村经济的韧性持续提升。而西部省份受限于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相对滞后。

四、消费增长对我国农村经济韧性的影响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当前制约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高素质人才短缺、商品流通体系不健全、产业结构不合理、金融渗透力不足等,此外,消费市场的长期闭塞也制约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提升各地的经济韧性[9](P63-73)。本文认为,消费市场的繁荣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各类经济要素的流动,带动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消费市场也能够同步带动生产市场和流通市场的升级换代,促进农村产业形态和结构的优化调整。因此,本文将以各省份农村消费市场发展水平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各省份农村经济韧性作为被解释变量,实证检验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具体的计量模型如下:

Ecoit01ConsitiXiti+ut+ε(1)

在式1中,i表示个体,t表示时间。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表示各个省份农村经济的发展韧性水平。Eco为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表示各个省份消费市场的发展水平,本文以各省县域人均消费规模来表示。X为本文的控制变量的集合,具体包括:(1)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均GDP来表示;(2)交通通达度,以人均公路里程数表示;(3)产业结构,以农村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表示;(4)人口流动,以县域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来表示;(5)金融发展水平,以涉农贷款规模来表示。

进一步,本文将从金融支持、政策扶持、自身禀赋和城乡一体化四个路径出发,研究如何强化农村消费增长的边际作用,构建如式2所示的交互项模型,在式2中,Tec为机制变量,Consit*Tecit为交互项变量,若α3的回归系数显著,则说明作用机制成立。

Econit01Consit2Tecit3Consit*TecitiXiti+ut+ε(2)

(二)基准回归结果

表3为本文的基准回归结果,从核心变量的估计结果来看,消费规模的增加有利于带动农村经济韧性的提升,以各省县域消费总规模替代人均消费规模后,该结果仍然稳健。本文认为,农村消费需求的增加会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便利条件,首先,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能够直接带动城乡商贸流通效率的提升,在促进工业品下行的同时,利于农产品上行,带动经济要素在城乡之间的高效流通,以此提升农村经济发展韧性。例如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即是农村消费市场繁荣的一个重要体现,电子商务的出现能够进一步延长农村的产业经济链,提升农村经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其次,农村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能够带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持续完善。随着消费能力的改善,农民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愈发强烈,例如对教育、医疗和保险的需求会吸引非民间资本的投入,补齐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参与主体多元化的短板。最后,农村消费规模的增加也会进一步促进农村企业的科技创新,使其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个性化农产品,进而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韧性。

本文进一步将样本拆分为东部省份和中西部省份样本,结果发现,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对东部省份农村经济发展韧性的正向影响更大。本文认为,目前我国东部省份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更快,消费市场对生产市场和流通市场的反哺效果更大,而中西部省份农村消费市场规模相对偏低,各地受地理條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基础相对较差,因此对经济韧性的边际作用尚未实现最大化。

在其它控制变量中,交通通达度有利于提升农村经济韧性,本文认为,交通通达度的提升有利于改善城乡商贸流通效率,更好实现以工代农、以城带乡发展格局的形成。例如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的向往,会带动农村生态保护意识的提升,提高农村的生态韧性。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变量与农村经济发展韧性显著正相关,这是因为经济的增长为农村经济韧性的提升带来了物质基础,而产业结构的完善则进一步夯实了农村经济增长的基础。人口流动变量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人口的外流不利于提升经济发展韧性,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目前我国人口的城乡流动主要以年轻人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为主,由此带来了严重的人口空心化问题,降低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韧性。金融发展则被证实有利于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韧性,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需要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的普惠价值。

(三)进一步分析

本文将重点放在如何强化消费市场赋能农村经济韧性上。从金融支持角度,本文认为,“金融歧视”问题长期以来影响着农村经济、产业和消费市场的发展,随着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这一问题可能得到了有效缓解。金融支持不仅可以直接为农村消费提供短时的资金支持,促进农村消费市场的繁荣,同时也能够为农村产业、生态的发展带来启动资金,带动消费市场和产业市场的更高效融合,进一步夯实农村经济韧性的发展基础。因此,本文以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变量作为机制变量,进行交互项模型的回归,结果见表4第1列。结果显示,普惠金融有利于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韧性,交互项变量的估计系数为正,且通过了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普惠金融能够与消费规模之间形成明显的正向协同效应,更大化地发挥农村消费市场对农村经济韧性的赋能效果。

政策扶持是我国乡村经济韧性发展的有力抓手。本文以各省涉农财政投入的规模来衡量各地对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结果显示,政策支持力度越大,农村经济发展的韧性越高,越有利于与消费市场之间产生正向联动效果。本文认为,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对我国农村经济韧性的提升是全方位的。随着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成为一系列政策支持的重点,这有利于从生态、生产、产业和公共服务上提升乡村经济的发展韧性。

本文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自身禀赋的代理变量,结果表示,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会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韧性,能够与消费市场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本文认为,农民收入的增长会提升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态保护意识更强,同时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更大,会间接提升农村的生态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而农民收入的提升是保障农村消费市场繁荣的物质基础,因此能够与消费规模变量产生协同效应。

此外,本文认为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韧性,离不开高质量的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能够加速城乡资源的双向流动,实现以城带乡的同时,丰富农村的产业形态。因此,本文以农村和城市之间人均卫生机构床位数的比值作为城乡一体化的代理变量。结果显示,城乡一体化有利于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韧性,且可以和消费规模变量产生正向协同作用。

五、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定量评估了我国各省份农村经济的发展韧性,并实证检验了农村消费市场繁荣发展对农村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农村经济韧性虽然呈现持续提升的趋势,但各地之间的差距在逐渐拉大。(2)农村消费规模的增加有利于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韧性,并且在东部省份的边际影响更大。(3)金融支持、政策扶持、自身禀赋和城乡一体化不仅可以提升农村经济韧性,同时还能够与消费规模增长形成一定的正向协同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韧性,本文现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首先,要充分释放我国农村地区的消费潜能。从当前整体来看,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潜能还未完全释放,因此要因地施策,充分释放我国农村地区的消费潜能以带动农村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免除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要多措并举提升农村的收入,增强农村消费市场繁荣的物质基础。此外,也要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的发展契机,创新农村消费新模式,提升农村消费的便利程度。

其次,加快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一方面,提升农村金融发展的深度,给予农村更便利的消费贷款,直接提升农村居民的即时消费能力,以此带动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和公共基础设施投入等领域,提供更多的低息贷款,满足农村产业发展、生态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以此在促进农村消费市场繁荣的同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韧性的提升。

最后,要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一方面,要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短板,不断提升农村地区抗风险的能力。针对我国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现实情况,提供差异化的政策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以绿色、生态、低碳为方向,对农村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人才和资金支持,以各类支持下保护政策为支撑,带动农村产业结构的改善,反哺农村消费市场,提升农业发展韧性。

[参考文献]

[1]罗健,牛飞亮.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变动及其耦合对西部地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J].时代经贸,2023,20(6).

[2]张东玲,焦宇新.农业保险、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农户家庭经济韧性[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2).

[3]江雪.商贸流通业效率对农业经济发展韧性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23(13).

[4]陆代武.我国农民消费增长对农村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3(12).

[5]何珮珺,谭词.电子商务与乡村经济韧性——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经验证据[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3(1).

[6]赵巍,徐筱雯.数字经济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2(2).

[7]赵巍,赵恬婧,马婧.数字普惠金融、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经济韧性[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3(7).

[8]霍松涛.中国乡村经济韧性测度及时空演变特征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3,39(6).

[9]梁坤丽,刘维奇.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村经济韧性的影响[J].经济与管理,2023,37(3).

[责任编辑孙兰瑛]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科学与财富(2018年1期)2018-03-03 01:52:47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成人教育(2018年2期)2018-02-08 21:09:28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经济与管理(2018年1期)2018-02-05 16:21:39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决策与信息(2018年2期)2018-02-02 22:09:10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新一代(2017年17期)2018-01-31 20:00:2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人民论坛(2017年33期)2017-12-21 17:55:53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 21:42:47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