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念群
评写一部五年前拍的电影,无非两种情况,一是太经典了,总有人隔三差五顶禮朝拜,二是风评转向,随着时间沉淀超前或低估部分被拿出来重新解读。在中国,则有第三种情况,压货了,比如高群书的《刀尖》。
这类影片的评论难点在于,你把它当新作品,它就像是时空穿越,难免引发一些错乱。毕竟五年前的2018年,还没税务风暴,还没疫情困扰,电影消费正欣欣向荣;五年后的电影世界则大不同,好莱坞大片无人问津,审美流变,观众更挑剔,也更犀利。
从创作的时间轴来看,《刀尖》是妥妥旧作,好在影片的视听语言并不陈旧,叙事上也有自己的一套,放眼《风声》之后的一整个谍战电影谱系,也算硬通货一枚。可惜《刀尖》未能在上半年上映,赶上今年金鸡奖的风口,要不然最佳导演奖的归属可能易主。这么说并非刻意拔高《刀尖》,而是同为谍战片,金鸡奖大赢家《无名》要是有了横比,评委手中的票可能会更冷峻地转向其他选择。
当然,张译五年前的表演,还不足以撼动梁朝伟凭借《无名》拿下他首个金鸡最佳男主。五年前的张译虽贵为白玉兰最佳男主,但在电影圈番位并不靠前。2018年是张译关键年,不仅有《红海行动》问鼎年度票房王,还成为张艺谋《一秒钟》的一番。此后的张译不论是领衔主演还是大群戏,没人能按住他的才华,尤其《我和我的祖国》连口罩都遮不住他表演潜能的横溢。五年过去,张译已然是金鸡、百花、华表等大满贯电影大咖,《刀尖》这个一番对他个人已助力不大,但可见导演高群书的慧眼。
和高群书上一部谍战作品《风声》一样,《刀尖》也是麦家小说改编。故事锁定汪伪时期的南京,以一个刺杀任务撬动日伪国共四方暗流与博弈。同期背景的谍战经典除了《风声》,还有李安的《色,戒》这座高山。《风声》虽好但与《色,戒》不是一个量级,《刀尖》虽硬但不及《风声》的密室效应来得细密圆环。
全片就像是一首由死亡交织的悲歌,一系列的死亡,最后迎来一个人的蜕变和新生的希望。
它的重点甚至不在密室逃生和剥丝抽茧的谜底,而是徐徐张织的谜面,讲述军统特工金深水由暗到明的转变。它的密室性也不在空间的大小,而是以汪伪政保局办公室为笼,四方势力、多重身份加上办公室政治的历史困兽。它的看点在于人人自危,人人都是敌对势力,且都在刀尖行走。它的亮点在于以女性为轴撬动一系列硬汉,不仅有弃暗投明的金深水,还有卢敬瑜、俞至仁、李士武等一系列魔头狠货。
它的硬还在于它对死亡的态度和拿捏。片中敌我各方各种死亡,有人死于暗算,有人死于自杀,有人死于自己人之手,有人死于狼狈为奸,有人死于自作聪明,有人死于慷慨赴死。尤其办公室政治的几例不得好死,惨状简直快意恩仇。片中出镜大小十几二十人物几乎团灭,人物的死亡率之高,在国产片里无出其右。全片就像是一首由死亡交织的悲歌,一系列的死亡,最后迎来一个人的蜕变和新生的希望。
从《色,戒》到《风声》,再到《无名》和《刀尖》,谍战片似乎拍来拍去都是那点年代往事,多乎哉?不多也!相比犹太人视角的反战题材,随手一抓就是《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钢琴师》《伯德街小岛》《黑暗弥漫》《芬妮的旅程》《安妮日记》《波斯语课》等大把苦难经典。同样是二战,我们经历的惨痛一分不少,我们自己的反战经典还可以更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