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郭鹏
亟待用户、平台、政府三方携手发力,“点线面”结合,规范网络微短剧行业发展,共同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
网络微短剧,一般是指单集时长数十秒至15分钟左右,有着较为连续和完整故事情节的网络影视作品。
“传统电视剧要几十集才能把故事讲完,有的甚至长达六七十集,而微短剧则可以被浓缩成几十分钟,看着很过瘾。”在北京一家影视文化公司工作的林蜜,对微短剧情有独钟,每天地铁通勤的两个小时,是她的短剧专享时间。
林蜜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微短剧大多主题明确、冲突集中且节奏快、反转频繁、情绪带动性强,但是在观看的过程中,她也多次会刷到制作粗糙、情节简单的微短剧,“有的为了吸引眼球,不惜突破底线,情节趣味不高且低俗”。
近日,针对微短剧泥沙俱下的情况,国家广电总局再次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围绕网络微短剧的导向、片名、内容等重点方面,加大违规处置和曝光力度,同时优化算法推荐,完善广告推流审核机制。
浙江亮光文化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的导演、编剧、演员李涛亮向记者表示,随着监管措施的落地,将为市场剔除一些低质作品,有利于影视市场的良性发展,微短剧的拍摄、制作门槛也能进一步提升。
对于微短剧的整治工作,让林蜜印象深刻的,是此前多家短视频平台发布公告,下架微短剧《黑莲花上位手册》,称该剧“渲染极端复仇、以暴制暴,是非观念混淆,过度渲染人性中的恶,带来负面的价值导向”。
林蜜说,这部微短剧被视为《甄嬛传》和《延禧攻略》的合体,共120集,一上线就爆火,“据说24小时用户充值2000万元,成了爆款”。
事实上,不少微短剧都以豪门虐恋、狗血爱情、古装复仇等桥段为基础,以简单的人物关系、快速反转的情节,紧紧抓住观众的情绪,因此也被戏称为短视频用户“下饭”的“电子咸菜”。
显然,微短剧贴合了当下年轻人工作压力大、时间碎片化的生活节奏,也因为其制作成本低、拍摄周期短、变现方式多,被资本市场和网络平台追捧。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2.5个小时,远远超过长视频用户。
而站在视频行业风口中的微短剧,难免在质量上良莠不齐。被下架的《黑莲花上位手册》讲的是,女主角将被流放的亲生父亲毒死,并在大牢中将姐姐烧死。就有评论指出:“人性中的恶被极度张扬,复仇的剧情爽过了头,有违人性和人伦,是非观念混淆,很难带给观众良好的审美体验。”
事实上,在2022 年11 月下旬,广电总局曾用3 个月时间,组织开展了“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2023 年3 月至今,抖音、快手、腾讯、B 站、小红书、好看视频等平台累计对外发布公告40余期,清理低俗有害网络微短剧35万余集(条)、2055万余分钟、分级处置传播低俗有害网络微短剧的“小程序”429 个、账号2988个。
单集时长仅有一两分钟,整部剧在80 到100 集的小程序微短剧,通过霸道总裁、无敌战神等剧情引发追剧热潮。图/郭鹏
其实,微短剧目前存在的乱象,还不仅仅停留在内容层面。
有受访者表示,其在一个短视频平台点击了相关链接,但是需要跳转到另一社交平台观看,充值后发现被欺骗,且找不到平台客服的联系方式。也有网友在投诉平台上反映称,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刷微短剧,网络广告上宣称“9.9 元解锁本剧全集”,但仅看到一半就被要求再充值。
对此,有分析指出,亟待用户、平台、政府三方携手发力,“点线面”结合,规范网络微短剧行业发展,共同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
而国家广电总局此次除了再次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整治外,还从多个方面入手,不断完善常态化管理机制,其中包括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研究推动网络微短剧App和“小程序”纳入日常机构管理;建立小程序“黑名单”机制、网络微短剧推流统计机制;委托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开展网络微短剧日常监看工作等。
由于网络微短剧主要依托各大网络平台,并为其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收益,因此有业内人士建议,作为平台,要切实落实好主体责任,扮演好“守门员”的角色,应该对网络微短剧内容的搜集、过滤、发布全过程进行把关,亮明播出标准,对低俗内容关闭大门,为用户提供更多展现符合时代所需的向上、向善的优质内容,满足公众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同时,该业内人士还建议,用户也要自觉抵制低俗,守好个人“点位”,做到洁身自好。他认为,网络微短剧最终目的是为了赚取流量和收益,而大量违规低质网络微短剧之所以能滋生蔓延,一定程度上也是源于个体媒介素养的缺失。
“作为个人用户来说,我们要养成良好健康的上网习惯,提高自身文明素养,坚决抵制各类低俗的网络短剧,推动个人自律,充分发挥好个人监督的义务,共同抵制违规网络微短剧。”
李涛亮向《民生周刊》记者表示,网络微短剧发展不能无序粗犷式发展,只有加强对违规微短剧的整治,才能推动微短剧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为广大受众提供清朗有序的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