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亦雯
随着教育部关于“幼小衔接”方针的进一步推进和“双减”政策的落实,一年级的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近年,“双减”要求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虽然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但对学习质量和效率的要求更高了。一年级的孩子如何在缺乏拼音基础、缺少课外培训的前提下快速适应小学生活、爱上学习,是一线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了促进幼小衔接,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我们的教育内容、方式、作业与考查形式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新学年,笔者立足于新课标,贯彻落实“双减”工作,分上下学期开展了特色作业的尝试。
一、面向儿童的真实生活布置创意作业——拼音注事物,用心来搜罗
1.作业设计构思
考虑到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时期过渡,这一时期的儿童的理解能力较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与思考不够完善,但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形象思维占主导。他们对周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对生活中见到的很多东西都怀有探索精神。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新课标始终是教学的行动纲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应重视锻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拼音的能力,把生活实践和拼音知识的学习联系起来,学会用拼音为身边的事物注音。
在学校,教师利用课堂时间带领学生给一切事物注音,进行作业示范,如教室里的窗户、课桌、黑板、图书角、希沃白板、储藏室、垃圾桶等,都可以在它们身上注上拼音,让它们成为教学资源。在家里,请家长帮忙在冰箱、餐桌、沙发等家具上写上汉字,然后自己注拼音。这能让孩子更加关注身边的事物,提高观察能力。
2.拼音作业展示
可以从家里的拼音、学校里的拼音、我的兴趣爱好这三个方面做拼音特色作业,让学生挑选感兴趣的主题绘制简笔画,在上面标出事物的拼音,图文并茂,色彩丰富,看着自己的作业都会充满成就感。
(1)家里的拼音
①给各个类型的房间注音
卧室、厨房、厕所、客厅、餐厅都有小朋友的身影,他们每天在家里穿梭,对家的了解是最多的,但即使再熟悉也会有忽视的小细节。为了完成特色作业,应重新仔细地把整个家搜罗一番,吃、穿、用、玩,面面俱到。可以给各个房间的物件注音,既能帮助孩子认识以前忽视的物件,还能锻炼孩子整理归类的能力。
②给冰箱注音
冰箱是家中巨大的储藏室,可以保存各种食物,给冰箱注音,能了解各种零食、蔬菜、水果、冷冻食品、饮料等的读法,在实践中复习巩固了拼音。
(2)学校里的拼音
一年级的小朋友虽然刚来学校几个月,但也去了校园的很多地方。操场、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报告厅、图书馆等,哪里是他们最喜欢的地方呢?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能口头表述出不同教室,并将这些名字写在纸上并注音。
学校里还有一些不起眼的东西,比如不同种类的垃圾箱,小朋友可以从颜色、标志等细节入手,给不同的垃圾桶注音。这不仅能帮助孩子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归纳能力。
(3)给兴趣爱好注音
现在的孩子多才多艺,兴趣爱好广泛,可以将兴趣爱好简单地画下来并用简短的句子介绍。可以给各项活动名称注音:跳舞、跑步、画画、打球、弹钢琴……可以给各种爱好需要用到的器材、设备等注音,给喜欢的水果、颜色、动物等注音也未尝不可,关键是敢于去做、去说。
当然也有一些独具创意的作业,有个小朋友的愿望是当飞行员,他就给飞行员工作的场所——机场进行注音,包括机场里各种工作人员的名称以及摆渡车、跑道、悬梯等各种专业术语,可见下足了功夫。
3.特色作业成效简述
教拼音是为了让孩子会用拼音这种工具认识更多的字。教师可以把优秀作业当成装饰教室的点缀,这样小朋友欣赏的积极性会非常高,一下课就冲到被展出的作业面前。这样一来,孩子不仅学到越来越多的词语,还掌握了各方面的知识。学生在交流各自作业的时候也可以进入他人的生活,增长见闻、拓宽视野、发散思维。参加“我用拼音注事物” 活动后,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也乐于观察了。有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给各个地方都贴上了大大小小的便利贴,主动注音识字,相较于传统的默写、背诵等作业,这样的作业孩子更愿意做。
4.注音作业的作用
(1)建立知识体系,降低学习难度
以前的拼音教学过于强调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等概念,把一个完整的音节割裂开来,有太多复杂的理论教学内容。有些学生学了一学期,依旧分不清ei和ie。将注音融入生活中的做法,更加重视音节作为一个整体的运用,在不同空间的实际操练中反复拼读,熟能生巧,自然而然就掌握了相似韵母的读法,也增强了孩子的信心。
(2)提高思维能力,体现学生个性
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教师要善于开发每个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这种独特的作业布置形式,使得每个学生交上来的作业都各有特色,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孩子的内心,培养学生的个性,让教师更加了解他们的特点,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
(3)激发学习兴趣,落实双减政策
“双减”的落脚点是对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的保护,回归根本,学习重在实践,必须贴近生活,给未来打好基础。改变作业形式,减少机械重复的作业,给孩子一个美好童年,呵护他们的梦想。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基于儿童的阅读特点探索创意作业——童谣识字多趣味,总结归纳喜阅读
进入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并且能通过自己的方法主动识字,可以不用再阅读仅有图片和简单句子的绘本了。新课标强调阅读的个性化,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重视学生个人阅读的情感体验。低年龄段的学生认字不多,在选择符合年齡段特征的童话、寓言、绘本、故事之后,可以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表达感受和想法。童谣和儿歌天真单纯、结构简单、节奏感强、充满童趣,是不错的低年龄段读物,不仅能让孩子了解常识、明白事理,还能增加词汇量和提升语言审美能力。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读读童谣和儿歌》丛书。
1.丛书特点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读读童谣和儿歌》丛书共四本,内容贴近生活,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每本都按不同主题编选儿歌,主题内容简列如下:
读读童谣和儿歌1——动物、自然、童年趣事、故事奥秘
读读童谣和儿歌2——有趣的游戏、日常生活、国外优秀儿歌
读读童谣和儿歌3——爱祖国爱家乡、孝敬长辈、志趣品德
读读童谣和儿歌4——四季景色、可爱动物、多样植物
丛书编选的每首童谣都很简短,配以丰富的插图,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2.阅读任务群操作流程
(1)上好导读课程,激发阅读兴趣
例如《摇摇船》和《小刺猬理发》,在授课时,我主要从读童谣、用方法、识目录、定计划四个方面指导学生初步了解这套童谣读物。
①读童谣,读出节奏
帮助学生正音,把童谣读准确。注意引导学生读好轻声,读出节奏。可采用多种形式读,比如拍手打节拍读、晃着脑袋读、边读边做动作、比一比赛一赛,关键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②用方法,自主识字
学生的识字量有限,每首童谣中基本上都有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对之后还要记在脑子里,然后上台交流自己所识得的字以及识字方法,加强记忆的同时还能養成主动识字的意识。
③识目录,整体感知
书本上仅有两首童谣,在学生兴趣高涨时,带领他们翻开共读书《读读童谣和儿歌1》,引导学生认识目录。阅读目录后,学生很快发现书是从动物、自然、童年趣事、故事奥秘四个部分来编排的。
④定计划,养成习惯
全书有31首童谣,每天读3首需要11天,每天4首需要8天……学生按个人情况制定阅读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完成阅读计划奖励两枚阅读章。
3.花样设计手册,学方法重内容
这套书共有四本,在学校里利用第一本打好阅读基础,让学生基本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阅读和学习,后面的三本书就可以自由发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这套书插图精美,很符合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关于《读读童谣》阅读手册的制作,我分成了三个版块:制定计划页、自主识字积累页、插画绘制页。
①计划先行,独具匠心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制定好的阅读计划至关重要,它包括书名(童谣)、日历打卡、每日阅读篇幅。结果显示,小朋友们兴趣高涨,交上来的作业别出心裁。
②多元识字,各显神通
识字不仅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还是学习其他文化知识的基础。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说成语、组词、说近反义词、编字谜、背古诗、编儿歌等方法,教会学生自主识字,掌握各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分析结构、编制口诀,发现生字特点,寻找造字规律,举一反三,迁移识字。
③绘制插画,融情于景
童谣虽简单,但也可以体现诗歌的意境。选择怎样的意象、描绘何种画面、给人传递怎样的情感,都可以从童谣中感知出来。共读书中绝大部分没有画面,可以让孩子们选择喜欢的童谣并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展开想象然后写作,绘制一幅幅插画。这种将绘画与阅读理解相结合的方式,既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能锻炼孩子的想象力,提高绘画水平。
4.独立写作,传递童言童趣
姜二嫚小朋友写的诗歌在网络上非常流行,小小年纪就出版了诗集。孩子们在有一定阅读积累之后,教师可以引导、鼓励他们创作诗歌。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总结童谣的共同点,比如:选材贴近生活(用身边的事物入诗)、巧用修辞手法、妙用叠词和拟声词、一首童谣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比如量词、民俗、传统、植物名等)。孩子们可以模仿这些特点,照猫画虎自己创作诗歌。
除了总结写作方法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平时观察感兴趣的事物,积累素材,这样才能言之有物,进而写出属于自己的文字和感悟。
语文学科的教学资源丰富多样,课堂与课外相互补充,把生活的各个角落变成学习的课堂,将知识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是教师一直坚持的观念。斯金纳说:“我们教的,不应该是伟大的作品,而是对阅读的热爱。”一年级是孩子阅读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时不应拘泥于书本,而应在课标的指引下教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的热情、安排有意义的读书活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体验阅读的成就感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