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迪, 谷绪国, 刘兴巧, 张 军, 刘天天, 王新军, 张乃群, 杨成雨
(1.南阳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2.河南科技大学 农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3.商洛学院 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4.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5.河南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石庵管理局,河南 南阳 473000)
猕猴桃是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猕猴桃属(Actinidia)大型落叶藤本植物[1],20世纪人工驯化栽培野生果树最有成就的四大果种之一[2],果实营养丰富,口味佳,被誉为“水果之王”[3],经济价值巨大,在中国已存在1300余年的栽培历史,野生种质资源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区,仅青海、新疆、内蒙古未见报道[4]。目前,关于猕猴桃的文献计量学研究较少,缺乏近几年最新资料的整理统计,不利于猕猴桃研究工作的开展。本研究基于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及时把握猕猴桃研究热点、发文趋势,做好总结梳理,在科学量化分析的基础上为开展更深入的猕猴桃领域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1 数据来源
以CNKI数据库的学术期刊库为数据源,采用高级检索模式,检索1992年8月—2023年4月,主题为“猕猴桃”(精确)、主题词“猕猴桃”支持中英文扩展,来源为SCI、EI、北大核心、CSCD、CSSCI、AMI数据库文献,共检索到2586条文献。
1.2 分析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引文进行共现与聚类分析,Excel 2021整理数据,Origin 2021作图。
2.1 基于CNKI数据库的猕猴桃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筛选后的猕猴桃主题文献关键词进行共现(图1)。图1中圆圈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连线表示关键词之间的联系,相同颜色表示关键词聚为1类。在共现网络中,除猕猴桃外,较大节点关键词有 “果实品质”“品种”“贮藏”“发酵”等,“果实品质”最大,表明目前猕猴桃的果实品质研究是热点,一些节点较大的关键词,如感官评价、香气成分、营养品质、贮藏、品种、基因表达等均是为提高猕猴桃果实品质服务的。关键词聚类后可划分为12个主题:Cluster 1发酵,Cluster 2 品质,Cluster 3果实品质,Cluster 4聚类分析,Cluster 5鉴定,Cluster 6基因表达,Cluster 7土壤养分,Cluster 8新品种,Cluster 9抗氧化,Cluster 10多酚,Cluster 11总酚,Cluster 12产业现状。
图1 国内猕猴桃研究主要关键词及其共现关系
研究领域新型研究趋势与关键词演变相关,目前最新的研究主题有3个,即果实品质、营养品质、新品种(图2),这与猕猴桃作为水果的属性相呼应。
图2 2010—2023年被引频次最高的前10个关键词
2.2 基于CNKI数据库的猕猴桃研究发文情况分析
统计相关领域发文量分布情况,可确定该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便于该领域参考文献的查询和研究成果的发表[5]。文献的被引量反映了同行的认可度,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基于CNKI数据库的发文量和被引量,以发文量排序筛选出前10名期刊(表1),也是该影响领域发展的重要期刊。结果表明:该领域期发文量最多且被引量最高的是果树学报,其次是园艺学报,发文量和被引量遥遥领先,说明这两个期刊在猕猴桃研究领域占举足轻重的地位。10个期刊,共发文353篇,总被引量达10 094,篇均被引量28.594。其中,果树学报和园艺学报共发文241篇,总被引量达6584,篇均被引量27.320。被引量最高的文章是王贵禧等[6]于《植物学报》刊载的《猕猴桃软化过程中阶段性专一酶活性变化的研究》,达248篇。
表1 国内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期刊
国内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及发文量、作者单位见表2。可见,国内猕猴桃研究较为深入的单位为江西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表2 国内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
年度发文量和期刊来源类别可说明国内猕猴桃研究领域研究文献的发表趋势和发文质量,可为国内猕猴桃研究阶段划分提供参考。本文绘制了基于CNKI数据库的国内猕猴桃研究年度期刊发文量和期刊来源类别图(图3)。结果表明:1992—2005年,年度发文量增加较慢,但2005年后年度发文量变化巨大,出现了2006—2012年,2015—2019年两个急速上升阶段,整体发文趋势处于先缓慢上升后急速上升状态,体现了研究者对猕猴桃的重视和研究的日益深入。总的来说,猕猴桃研究可分为3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增长阶段、快速发展阶段。起步阶段(1992—1994年)的年度发文量较少,主要涉及形态微结构观察、重要酶活性变化、组织培养等,被引量最大的是杨德兴等[7]于《园艺学报》上解析了猕猴桃衰老过程中PG、果胶质和细胞壁超微结构的变化;增长阶段(1995—2005年)年度发文量由12篇增长至38篇,分子层面的研究逐步铺开,被引量较高的文献为陈昆松等[8]于《果树学报》上以猕猴桃为试材,建立了果实脂氧合酶活性分光光度法测定体系;快速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该阶段年度发文量陡增,由51篇增长至218篇,研究更深入,也更丰富,跨学科开启猕猴桃研究新篇章,被引量较高的文献为刘科鹏等[9]于《果树学报》上以‘金魁’猕猴桃为试材,应用主成分隶属函数法对9个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果形指数、干物质含量、可滴定酸、固酸比、维生素C、单果质量)进行评价,建立了猕猴桃果实评价方法,傅隆生等[10]于《农业工程学报》将卷积神经网络引入猕猴桃研究,建立田间多簇猕猴桃果实图像的高效识别方法模型,孙家骏等[11]于《应用生态学报》探索了生物有机肥对猕猴桃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指出生物有机肥施用可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和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酶活性,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物种多样性、碳源相对利用率。
基于CNKI数据库从期刊来源类别看,国内猕猴桃研究成果多发表于北大核心类期刊,其次是EI类期刊,SCI较少,但CNKI数据库主要涉及国内期刊,SCI来源期刊有限,因此此结果仅作为参考。从目前国内期刊的发展状况看,北大核心类期刊是国内具有权威性的期刊,随着国内期刊发展日益被重视,刊载成果水平也日益上升。
图3 国内猕猴桃研究年度期刊发文量和期刊来源类别
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本研究对CNKI数据库猕猴桃研究现状进行了科学梳理。整体上看,经过30多年发展,猕猴桃研究成果丰硕,经历了起步、增长、快速发展三个阶段,研究以猕猴桃果实品质为核心,涉及了品种选育、果实贮藏、病害管理、发酵、营养生长、基因表达等多方面。本研究不足之处是对国外文献进行计量分析较少。在2016年,朱长菊等[4]基于SCI-E数据库分析了国际上猕猴桃研究热点,指出意大利、新西兰、中国等是发文最多的国家,浙江大学的陈昆松教授发文量位居第9,中国科学院发文量位于世界第11,PostharvestBiologyandTechnology是国外刊载猕猴桃研究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本研究也发现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在猕猴桃研究中发文量领先国内,与江西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国内研究单位一并为中国猕猴桃研究做出贡献,发文量位于前两位的是《果树学报》和《园艺学报》。
中国是猕猴桃属植物的原生中心及分布中心[12],拥有极为丰富的种质资源,猕猴桃栽培也起源于中国。近代以来,中国猕猴桃研究飞速发展,品质始终是猕猴桃研究的热点,而砧木、品种、栽培技术则是猕猴桃高产高质的三大保障。
4.1 优良砧木选育有待进一步加强。猕猴桃适宜生长于偏酸性土壤,喜暖喜光,不耐旱、涝等,优良砧木可增强猕猴桃的抗逆性,保障果树产量和品质。‘凯迈’是世界上第一个注册的猕猴桃砧木品种,可大幅度提高美味猕猴桃萌芽率,增加花量[13]。国外常用的砧木有‘布鲁诺’‘海沃德’‘山梨’猕猴桃等[14],国内最常用的猕猴桃砧木是中华猕猴桃或美味猕猴桃的实生苗[15],近些年,对萼猕猴桃和葛枣猕猴桃被作为砧木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前者也被称为“水杨桃”[16],可显著抗涝抗渍,提质增产[17-18]。中国猕猴桃栽培区域广,跨度大,气候复杂多变,需要更多高抗逆性的砧木品种来促进产业发展。
4.2 优良品种选育有待进一步突破。中国猕猴桃育种起步晚,但成果丰硕。现中国选育的猕猴桃优良品种有‘红阳’‘徐香’‘杨氏金红50号’‘金桃’‘华美2号’等,其中,‘红阳’猕猴桃是世界上第一个红肉型猕猴桃品种[19]。中国有62个猕猴桃品种[20],目前,主要栽培的猕猴桃品种多是从中华猕猴桃或美味猕猴桃选育而来,而猕猴桃属植物其他种,如软枣猕猴桃、黑蕊猕猴桃、京梨猕猴桃、毛花猕猴桃等均具备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和一定的食用价值,开发潜力大。
4.3 高效栽培管理有待进一步改善。猕猴桃作为经济水果在中国栽培时间仅30余年,中国五大猕猴桃优势产区分别为陕西秦岭北麓山区,四川大巴山南麓山区及龙门山区,湖南省西部和湖北省西南部武陵山区,贵州苗岭乌蒙山区,河南伏牛山、桐柏山等大别山区,栽培猕猴桃面积大,与当地乡村振兴息息相关。目前,以“猕猴桃栽培”为主题在中国知网可搜索1130条结果,可见,国内猕猴桃栽培技术类文献丰富,亟须推广高效技术,优化产业结构,选择优良品种,打造标准化种植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