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化学类实验室安全隐患分析及应对措施

2023-12-07 15:06:06何志芳
化工管理 2023年30期
关键词:危化品事故实验室

何志芳

(邯郸学院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0 引言

化学实验作为在化学科学发展和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随着国家不断发展,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得到极大重视,国家投入大量的经费支持高校实验室建设[1]。为了培养化学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不仅掌握理论知识,更要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各高校不断拓展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使得实验室的使用频率不断提高,人员的流动性不断增大。随之而来的实验室事故频繁发生。近些年,我国高校化学类实验室事故时有报道,高建村等[2]总结90起实验室事故发现化工类实验室的事故数量最高,且死亡与受伤人数最高;张晓华[3]统计发现2001—2022年4月间国内化学实验室公开事故有93起,事故造成了14人死亡,119人受伤。阮代锬等[4]研究近10年化学实验室典型案例,发现有85%以上的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化学实验安全事故,轻则割伤、烧伤,重则火灾、爆炸,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而且也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使化学类实验室管理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因此,本文从实验室安全基础设施、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等方面分析化学类实验室常见安全隐患,并对应对措施进行探索,以保障实验室安全运行,构建和谐校园。

1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隐患现状分析

1.1 实验室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随着高校不断的发展,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许多有几十年甚至百年历史的高校,受土地使用资源的制约,使得化学实验室规模不足,致使一些大型化学仪器和危险设备,如高温、高压、真空、高频等设备,没有较大的安全空间来操作。因为实验室规模不足,同时存在学生基础实验、毕业论文实验、开放实验共用,甚至老师的科研和休息室等共用现象,巨大的人员流动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实验室管理难度和安全隐患。年代久远的实验室存在门窗不符合消防要求,未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通风系统老化、线路老化、电路超负荷运行等安全隐患,与当前实验室安全标准要求相差甚远。在易燃易爆实验室未安装防爆开关及灯具,通风柜使用普通玻璃窗。危化品直接存放于实验楼内,未建有专门的符合标准的危化品库。高压气体钢瓶未存放于钢瓶柜内。一些基础安全防护设备短缺,如喷淋装置、一次性手套、医药箱、防爆眼镜、防毒面具等。实验室内仪器较多,一些高校存在待报废仪器无处可放,报废手续无法开展,使安全通道被待报废设备等占用,达不到安全防护距离要求,一旦事故发生根本起不到安全疏散的作用,形同虚设[5]。这些基础设施得不到改善,将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1.2 安全教育及安全意识淡薄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指出:“持之以恒,狠抓安全教育宣传培训。”让安全文化与安全教育“入脑入心”并发挥应有作用[6]。大多数高校在入学都会发放实验室安全教育手册,而一些学生可能从来都没有翻看过,虽然入学伊始有实验室安全考试,但这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的短暂记忆。初进实验室都会保持警惕性,时间久了会出现侥幸心理,不懂的仪器敢贸然上手操作,使用设备前不检查设备状态,实验预习不做实验用药品的预习,不熟悉它的理化性质。甚至出现在实验室打闹、把吃的东西带进实验室等现象,安全教育完全抛诸脑后,极大增加了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学校层面也都会进行一些消防、逃生等常规的安全教育,但多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教育作用。正是因为缺乏针对性以及系统性的实验教育培训活动,因此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发现不了安全隐患,出现事故后也没有及时应对的能力。

1.3 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完善

每个化学实验室都制定了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实验室责任人员也签订了相应的责任状[7]。但是,由于实验室存在多部门管理,使得相关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存在短板,比如仪器报废制度、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危化品采购及管理等制度的实施都需要其他部门配合和支持,容易出现职责不明、对接不流畅、责任不明确、互相推诿等问题。因此现有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执行难以到位,效果不明显[8]。另外,各个化学实验室使用人基本上都不是实验室责任人,而是其他的任课老师和学生。如果把实验室的安全和其他方面都寄托在实验室管理教师上,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会有不足之处,不能植根于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且随着实验室不断建设和发展,很多制度没有及时更新,已不能适用现代实验室的管理需求,久而久之便形同虚设。部分高校执行力度还有待提升,检查停滞于形式主义,没有后续的整改检查,不能形成闭环管理,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1.4 危险化学品管理不规范

目前,一些高校还没能建立实验室化学品的信息采购平台,存在各实验室甚至各老师独自购买的现象,购买渠道杂乱,很难从整体上去把握全院的危化品使用情况,造成对实际采购情况不清楚、具体的存量不了解等情况的出现。化学试剂存在混放、未分类、标签脱落的现象;危化品储存过量,储存条件不规范,试剂柜老旧、破损,易燃易爆试剂未配置防爆柜和防爆冰箱;未定期清理过期试剂药品,未定期做好对危化品库的核查;对危化品的存放和使用未严格执行“五双”制度;没有设立专门的危化品仓库,有的不符合标准,导致危化品管理难度大,安全隐患大。

2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应对措施探索

2.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队伍专业化建设

面对学科的发展和科研项目需求,资金有限的高校更愿意把资金投入到“高精尖”项目上,而忽视基础设施和专业队伍建设的投入。学校每年应该有基础设施专项预算,对基础实验室按照标准进行升级改造,包括消防设施、实验室通风系统、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等,更换实验室老旧设备,新建实验室,扩大实验室的使用面积。基础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要分开使用,不要在学生基础实验室进行毕业论文、科研项目、企业横向项目等实验内容,因为毕业论文和科研项目用到的药品种类多,安全系数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学生接触到可能会增加安全隐患。高校必须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完善硬件条件,建设安全、宽敞的实验室,降低实验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

另外,部分高校缺乏实验室管理的投入,没有设立专职的实验室管理岗位,或实验室管理岗位人员工资待遇不高、实验员的工作在年度考核,评奖评优中得不到认可,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学校应根据需要设立充足的实验室管理岗位,专职或兼职均可。应建设一支技术和业务能力过硬的职业化队伍,对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定期培训,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定期学习和参观,开拓眼界,学习新的、科学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安全隐患。学校投入足够的资金,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认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鼓励实验室管理人员考取安全工程师资质证书,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能力。高校都有教学质量考核制度,却少有实验室管理人员评奖评优制度,在职称评审和工资待遇上实验室管理人员都应纳入考量范围,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风险意识

海恩法则说明一次重大的安全事故往往是多次安全隐患叠加的结果[9]。因此,在日常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培养老师和学生发现安全隐患的意识和解决安全隐患的能力,是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方法。在近年来一些实验室发生的事故中大部分原因是人的原因,而少部分才是物或环境的原因。人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操作不当和安全意识不够。如2017年东华大学实验室中因为实验者在常温下快速混合高锰酸钾和浓硫酸导致发生爆炸;2018年北京交通大学实验者使用搅拌机对镁粉和磷酸搅拌,产生的氢气与金属摩擦产生火花点燃爆炸。假如他们有安全风险意识,能够在实验之前全面分析可能发生的危险,那么或许事故可以避免。所以,教师在基础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落实风险教育,不要只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还要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预想实验中存在的隐患。

相对于基础实验,本科毕业论文或研究生科研论文风险可能更高,原因在于实验内容没有经过不断验证,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具有不可预测性。因此,要求学生在开展实验前,完成对自己所开展实验项目风险评估,包括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预防措施和处理措施等。学生本人分析撰写后,由指导老师指导审核,经二级学院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展实验。开展实验过程中,指导老师一定要定期指导,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自己操作,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建议在高校基础课中开设有学分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搜集安全事故案例,总结事故原因,通过课堂理论授课,结合实际的应急演练教学方法开展教育。推进全员、全程安全教育,不要只对大一新生开展,整个大学或研究生期间应不间断地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观念,探索寻求符合院校特色的实验与实践安全教育课程的教育教学模式[9]。另外,开展安全教育的形式可以多样化、生活化,利用网络资源、专题讲座、展板传单、安全标语、创意周边产品等方式宣传安全教育活动。将安全元素设计到学生的生活常用品中,耳濡目染或者融入娱乐用品中,寓教于乐[6]。

2.3 制度规范化,落实全员安全责任

高校应严格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科学制定化学实验室相关管理制度和安全守则,依法规范化学实验人员的安全行为。制度的本质不是管而是保护,通过科学完善的制度规范约束人的行为,可以大大降低安全隐患,保护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对管理制度要传达给所有人员,要求定期学习、严格执行,提升全员安全意识以及重视安全程度。加大执行力度的同时也要落实安全责任制,做到有责必问、有错必究[10]。建立科学的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学校、二级学院、各实验室负责人三级联动的责任链条,并组织大家对实验室进行定期排查,及时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实验室安全不仅仅实验室管理者有责任,实验室使用者同时有责任,一般情况下各个化学实验室使用人基本上都不是实验室管理人,而是其他的任课老师和学生。那就需要各实验室的使用者在每学期或每学年同时签订实验室安全承诺书,遵守相应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并且由任课教师来落实学生在本学期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如果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实验室管理者有权要求使用者整改,如使用者拒绝整改,实验室管理者有权拒绝其使用。通过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保证垂直管理,落实全员安全责任[11]。

2.4 规范危险化学品管理和使用

危化品从采购、存放、领取、使用都要规范管理。危化品要去库存化管理,全院统筹使用量,控制采购量,严把采购关。采购要通过具有资质的正规渠道统一购买,严谨各老师私自购买和大量储存。危险化学品要设立专门储存室,储存室要做到阴凉、通风防潮等要求,储存室要安装有毒气体和易燃气体探测装置,门窗按照消防要求做到防火安全等级,开关、灯具和通风系统也要做到防爆。通风系统开关最好安装到室外,方便定时通风。久不进出的储存室一定要通风一段时间再进入,减少毒害气体的吸入,保证自身的安全。药品柜要做到通风、防腐蚀、防爆等要求。剧毒危险化学品应保存在保险柜中,双人双锁专门管理,严格遵守领用登记办法。对于危化品领用必须严格做到“五双”,教师本人申请,实验室主任签字后方可领用,使用者必须提前查阅所使用危化品的性质和安全防护措施(物质安全数据表,即MSDS文件),使用中做好防护,使用结束后及时归还。由实验室管理人员做好出入库登记工作,定期核查账目,做到账物相符。

药品要分类存放,无机物可以按照单质、氧化物、酸、碱、盐进行分类,盐类可以阳离子和阴离子进一步分类,同时还要把氧化物和还原物分开存放。有机物可以按照醇、醛、酸、酮等类别分类存放,在分类存放的同时,所有的药品还要严格按照配伍禁忌表要求分开存放。对有特殊存放要求的试剂,如金属钠单质要保存在煤油中,白磷要保存在水中,一定要定期查看煤油和水的量,防止暴露在空气中,引起自燃现象,带来安全事故。安全存放和减少使用双管齐下,在日常的教学和科研实验中,要不断改进实验方案,减少高危化学品的使用,探索绿色环保的化学实验。

2.5 加强安全检查、制定应急预案

为了减少安全隐患,必须加强安全检查,学校每年检查至少4次,学院至少每月一次。每次安全检查都要建立安全隐患清单台账,对安全隐患进行通报,责令实验室负责人进行整改,对整改后的实验室进行复查,形成闭环管理。在日常检查中,要“小题大做”,一旦发现隐患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将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除了实施学校和学院层面的安全检查,可以加强日常督察队伍建设,包括教师队伍和学生队伍,对能够发现问题的督察人员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表彰,提高大家对实验室安全问题的关注,实现全员重视,降低安全隐患。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再完善的制度、再频繁的检查也不能完全消除事故。因此,高校在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需要制定应急预案,发现人要能够积极抢救伤员,措施得当,急而不乱,而不是手足无措,错失最佳处理时机,使小事故变为大事故。定期开展事故处理演练,使实验人员掌握火灾、烧伤等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和自我保护方法。

3 结语

化学实验室管理是一项需要不断更新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何制度和管理体系都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随着实验室的不断建设和发展不断更新。本研究从4个方面分析了实验室安全隐患,并从5个方面探索了相应的措施,但仍不够全面,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实验室安全无小事,为了建设安全校园,必须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专业的管理队伍,建立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加大安全检查执行力度并定期开展事故处理演练。每位进入实验室的人都要有风险意识,将安全放在第一位,保证教学和科研安全开展,为学科发展、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危化品事故实验室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从一起案例谈如何认定危化品的代加工行为
淮安市构建危化品安全监管新格局
学中文
危化品运输岂能有乱象
水上消防(2020年4期)2021-01-04 01:51:18
废弃泄漏事故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2期)2019-03-07 05:17:26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1期)2019-02-24 06:55:52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0期)2019-02-24 06:55:35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19期)2019-01-16 05:3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