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中药资源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进展

2023-12-07 15:06:06胡书煦刘安琪许志鑫黄麟琪宋天怡黄越燕
化工管理 2023年30期
关键词:化妆品中药皮肤

胡书煦,刘安琪,许志鑫,黄麟琪,宋天怡,黄越燕

(嘉兴学院医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

0 引言

化妆品是一类以清洁、保护、美化、修饰为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可通过涂擦、喷洒或其他类似方法,用于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人体表面[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变化,消费者对美的追求日益凸显。尤其近十年来在互联网浪潮推动下,化妆品行业飞速发展,消费者对化妆品需求呈现更加精细化、专业化、个性化的趋势。绿色、安全、高效成为未来化妆品发展的重要特点。中药资源以其天然性、安全性、功效好、历史悠久、强调整体观念,在化妆品的研发领域有着鲜明的优势。随着“国潮”传统文化崛起,中药化妆品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市场前景广阔。本文归纳整理了近十年来我国常用的中药资源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讨论和展望,以期为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药资源化妆品提供参考借鉴,助力我国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 中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背景

1.1 中医药理论对化妆品研发及护肤的指导

将中医药理论用以指导护肤美容以及化妆品的研发,是中药化妆品最重要的特点和优势。首先,整体观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各个脏器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中医认为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亦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季节变化、工作压力、不良生活方式都会影响人体生理、病理状况,产生一系列皮肤问题。将整体观融入皮肤护理和化妆品研发中,标本兼治,由内而外提出问题皮肤的解决办法,设计化妆品的功效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另一方面,辩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中医思想同样强调个体差异化的一面,化妆品的研发者和品牌方需要引导消费者建立科学的护肤观念,因人制宜,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人群的个体化皮肤特征来选择适合个人皮肤状态的化妆品。不同人群针对某一成分的耐受情况不同,因此多途径多靶点功效性化妆品是未来研发的主要方向。

此外,中医药其他理论也可在化妆品组分和皮肤护理中得到充分体现。五行学说认为构成宇宙万物的五行相生相克,达到动态平衡,万物有序发展,皮肤问题亦可通过抑强扶弱的方法来实现动态平衡,恢复正常。阴阳学说认为阴阳平衡是自然界或人体的一种相互协调和相对稳定的状态,护肤也应遵循阴阳平衡理论,达到“阴平阳秘”[2]。气血理论认为气血是机体运行的物质基础,也能够改善皮肤美容,通过调节气血改善皮肤微循环,可以实现活血养颜,使皮肤润泽健康。体质学说将人体体质分为不同类型,对不同体质人群进行用药和养生保健的临床指导,不同体质人群的皮肤特点和症状不同,体质差异化养颜护肤方法及适用配方也有所不同。中医用药关于“君臣佐使”的组方思想和“七情配伍”的组分原则[3],自古传承并沿用至今。中药功效各有所长,通过合理的配伍原则和炮制工艺,发挥综合作用,同样可运用到化妆品研发中去,以发挥最优的护肤功效,全面解决皮肤问题。

1.2 中药资源应用于化妆品的历史渊源

我国具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和几千年的中医药历史文化,是最早将中药用于化妆美容的国家。东汉时期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有美容作用的中药20多种,人参、黄芪、五味子等药物被列为上品。晋代《肘后备急方》被称为中医美容第一书,以美白方最丰富,列有美容专篇,首创面膜调制法,其用药多用外治法,并制成美容成药[4]。唐朝是中药化妆品发展的兴盛时期,《华佗神医秘传》记载美容方剂10首,专治面部黑痣、粉刺。《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分别辟有“面药”和“妇人面药”专篇,汇集了保健美容方剂330余个,并论及了针灸、气功、推拿、药膳等诸多美容方法。宋代《太平圣惠方》收集验方千余首,论述美容功效的内容有3卷,载方336首,载有“治发黄令黑诸方、治发白令黑诸方、染髭发”等,是关于美须发最全面的专著。元初《御药院方》搜集了宋元金时期的宫廷美容秘方67首,分为补虚损方、治杂病门、洗面药门等。明代《本草纲目》集医学之大成,总结了历代本草中用于护肤美容抗衰老等的中药168味,并在每味药下详述其主治、炮制和使用方法。

据文献报道,我国170多种古代医学著作记载了1 000多个关于美容的方剂,涉及中药300余种。延用至今,已被现代医学研究确证有其功效的有人参、当归、菟丝子、薏苡仁、白芷、防风、射干、白附子、前胡、白芨、川芎、商陆、杏仁、桃仁、丹参、辛夷、茯苓、白术、百合、芡实、桑寄生等。

2 中药化妆品的主要功效及常用品种

中药含有各类天然活性成分,具有绿色高效、安全温和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各类化妆品配方中,其主要功效及常用的品种可分为下列几类。

2.1 补水保湿类

补水保湿是护肤的基础需求。由于年龄增长、角质层受损、环境干燥、护理不当、水分补充量少、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会导致皮肤缺水干燥,其表现为皮肤表面紧绷、干燥、脱屑、瘙痒,长期缺水导致皮肤松弛或弹力下降,色素沉着等。因此保湿是护肤的第一要务,保湿化妆品即可用于健康皮肤,也可用于防治皮肤病。据尼尔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补水保湿类化妆品的市场占比达到62%,年增长率超过12%,国内补水保湿市场零售规模已经超过800亿元。一个完整的肌肤保湿系统包含封闭剂、柔润剂、保湿剂等成分,保湿剂通过抓取和输送水分,防止流失,维持皮肤的水分含量。芦荟、海藻、白芨等一些中药提取物添加于化妆品中,可有效提高皮肤保湿效果。

张蕾等[5]将红花、雪莲、茯苓等三种高原植物的提取物加入化妆品,利用Nova阻抗计测试使用不同产品后皮肤水分含量,并根据公式计算皮肤水分的增加量来直观反映产品的保湿性,研究结果显示高原植物提取物可提高皮肤保湿作用,持续达12 h。夏高辉等[6]研究中药保湿抗衰组合物对抗衰效果的影响,以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研究结果发现采取君臣佐使的配伍理念,将玫瑰、铁皮石斛、芦荟、银耳的质量配比在4∶3∶2∶1时,以15倍量60%乙醇超声辅助加热回流提取45 min×3次,制成的精华液具有良好保湿效果,可增加肌肤弹性。孔令姗等[7]研究了白芨多糖的分子量测定及其吸湿保湿性,将其添加至化妆品面霜中具有较好的保湿效果。祝媛媛等[8]将0.15 g/L丹参、0.075 g/L甘草提取物和10 g/L六胜肽分子复配制备护肤水,研究表明其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高,保湿性达到93.51%。

2.2 美白祛斑类

白皙的皮肤始终与美丽和吸引力联系在一起,美白祛斑类化妆品始终是化妆品市场上最活跃的开发领域之一。皮肤颜色最主要取决于皮肤内黑色素的含量与分布,酪氨酸在酪氨酸酶及多种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羟化生成多巴,再经氧化生成多巴醌,再经脱羧、环化等反应最后聚合形成黑色素,并上移到表皮层,导致皮肤变黑,甚至产生色斑。美白的方法有抑制黑色素的生成,阻断黑色素转运以及加速角质层脱落三种。多种中药活性成分如甘草、人参、当归、红景天、黄芩、白芍、川芎、丹参、桑白皮等[9],可通过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来减少生成黑色素,发挥美白功效。

研究者发现甘草含有黄酮类、三萜类及多糖类成分[10],能够用在化妆品中发挥抗菌消炎、美白祛斑、舒缓抗敏、保湿和抗氧化等多种功效。张兴琪等[11]比较研究了3种不同基源植物的甘草,发现光果甘草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且对酪氨酸酶抑制率最大。红景天广泛用于当前美白化妆品的配方中。王英存等[12]研究证实红景天提取液能有效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抑制黑色素瘤细胞黑色素生成,并能清除自由基,降低氧化应激损伤。孙熙浛等[13]研究发现经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的红景天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美白活性均增加。王勇恒等[14]发现川芎提取物能通过以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清除ROS双靶点的方式起到美白作用。

2.3 抗衰老、抗氧化类

衰老是机体在退化时期,生理功能下降和紊乱的综合表现,是一种不可逆的生命过程。有关衰老机制的学说很多,最受认可的是自由基学说,它认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中间代谢产物自由基,产生过多而不及时清除,会攻击生命大分子造成组织的细胞损伤,从而引起机体衰老并诱发各种疾病。皮肤老化的表现为皱纹加深加粗、出现色斑、松弛、失去弹性等。因此提升机体抗氧化能力,补充抗氧化剂,成为重要的抗衰老途径。抗衰老、抗氧化类化妆品是我国高端功效发展最快、前景广阔的细分品类之一。现代研究表明[15-16],多种中药可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损伤、增强免疫力、修复角质层屏障功能、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等途径来改善皮肤老化,防止肌肤衰老。代表性的品种有,黄芪、人参、枸杞、白芍、当归、银杏、丹参、绿茶等。

人参是传统名贵中药,主药成分是人参皂苷、氨基酸、多糖等,能够有效改善光老化等引起的皮肤外源性损伤。现代研究证实,人参皂苷能够达到抗光氧化、清除自由基及免疫刺激作用[17],并通过提高机体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减少过氧化脂质及丙二醛含量等来实现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18]。Hwang 等[19-20]研究将人参和山楂的混合物能够减少皮肤水分损失,抑制皱纹形成,并在后续研究中发现经酶修饰的人参提取物能够增加I型前胶原的产生及减少MMP-1的分泌,从而防止UVB诱导的皮肤光损伤。现代研究表明黄芪中黄酮和皂苷类化合物是其抗衰老的物质基础,通过Akt1等靶点调节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缺氧诱导因子-1等信号通路发挥其抗衰老作用[21]。韩美子等[22]以黄芪和枸杞复配提取液制备一款抗衰老面膜,测试结果表明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2.4 抗菌消炎类

痤疮是很多年轻人群困扰的问题,严重影响患者容貌和身心健康。雄激素以及皮脂腺分泌旺盛、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皮脂腺管壁过度角化等因素均可造成痤疮生成,诱发皮肤炎症。外用和口服抗菌药是治疗痤疮的重要手段,但长期应用可能导致表皮微生态的变化以及细菌耐药产生、色素沉着[23]。应用抗菌抗炎的护肤品能够辅助防治粉刺,在皮肤的日常护理、协同应用、预防复发等全程管理上均能发挥重要作用。抗痤疮丙酸杆菌的中药多为清热解毒、活血散结类[24],如:甘草、马齿苋、丹参、黄芩、大黄、金银花、丁香、苦参、夏枯草、枇杷叶等。

刘乐平等[25]研究发现含苦参、土茯苓、大黄、大青叶等七味中药的水煎液对体外痤疮丙酸杆菌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活性。胡义等[26]基于网络药理学、定量构效关系建立了甘草黄酮结构特性与其抗痤疮关键靶点之间的构效关系、并通过分子对接得到验证。路欣玥[27]研究了大黄和白鲜皮为主要成分的中药面膜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结果显示两种配方面膜均能够显著抑制三种致痤疮病菌。

2.5 赋香调色类

我国天然香料植物资源丰富,如肉桂、丁香、薄荷、樟树等较多中草药具有独特的香味,从其中提取的芳香性挥发油可用作赋香剂,不仅增加化妆品的芳香气味,并对神经系统具有舒缓作用[28-29]。体臭对健康虽无影响,但不良气味给人际交往带来不便。天然来源的香料或具有杀菌作用的植物精油可加入除臭化妆品中,在气味上掩盖体臭。常用于开发除臭精油的植物包括:茶树、鼠尾草、迷迭香、百里香、薰衣草、胡椒和柠檬草等[30]。

大多数化妆品都需要调色,但合成色素多含有毒性较大的重金属铅、汞等成分,使用中药成分进行调色不仅安全无毒副作用,还具有一定的营养、治疗作用。如姜黄、红花等。李子宜[31]研究了姜黄色素的最佳提取分离工艺,并用于彩妆产品发现其上染效果好且抗氧化功效显著,光稳定性好,不引起过敏反应。陈燕飞等[32]提取获得天然紫甘蓝色素,研究了在不同pH环境下色彩变化规律,及其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并将其用于化妆品中。

2.6 防晒类

过度暴露于太阳的紫外线辐射是导致皮肤损伤、老化的主要风险因素,随着大气臭氧层的破坏日益加重,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照射量不断增加,致使全球皮肤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防晒已成为当今国际化妆品发展的热门话题之一。防晒剂可以有效降低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减缓肌肤老化速度,并可以防止色斑、肌肤松弛与细纹的产生。中药活性成分亦可在防晒化妆品中发挥吸收UVA和UVB,防止自由基生成的作用,达到防晒效果,例如:黄芩、杜仲、槐花、芦荟、白芷等。

张宁[33]将分离筛选出杜仲各化学成分作用于UV诱导的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光老化模型,通过研究阐明了杜仲抗皮肤光老化的作用机制和药效物质基础。陈佳龄等[34]采用紫外光谱初步考察了11种中药提取物的防晒效果,发现黄芩、牡丹花、腊梅花等8种提取物具有一定紫外吸收能力。

2.7 育发乌发类

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中药防治脱发的理论基础坚实。发用化妆品中加入补血补气中药,有利于头皮血液循环,提供营养,促进头发黑色素细胞再生。当今脱发为较多人群的困扰,其原因包括来自遗传、激素分泌、营养、精神压力、化学刺激等多种因素。其中5α-还原酶是造成脱发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可刺激体内二氢睾酮(DHT)水平升高,引起雄性激素性脱发,并且抑制毛囊生长发育,以及刺激皮脂腺分泌增多,影响毛囊生长环境。5α-还原酶越高,脱发越重。当归、何首乌、川芎、五味子等多种中药提取物可通过抑菌、改善毛囊周围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补充生长营养等方式改善毛发的生存环境,去油去屑止痒,坚固发根,防止脱发[35]。

当归为补血要药,中医常用其治疗各类脱发[36]。张榕文等[37]考察了当归、黄芪、女贞子提取物外用对脱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可以通过减少皮肤油脂分泌、促进α-MSH,TGF-β1和VEGF的含量来促进脂溢性脱发小鼠的毛发生长。马世宏等[38]研究发现侧柏叶、何首乌复合提取物,在体外可显著抑制5α-还原酶活性,明显改善小鼠雄激素源性脱发。

3 中药资源在化妆品中的发展前景

随着2021年《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的颁布,带来国内化妆品行业的新变革,变革的重点在于从产品功效宣称、原料选择、来源追溯、供应链全过程都将对消费者更加透明。条例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和特色植物资源研究开发化妆品”。当前一些化妆品致力于回归自然,绿色发展,打着“中药”的旗号,但仅仅在配方中添加了单味中药成分或中药组分,或者引入中医理论的某些浅显的概念,未能将中医药理论精髓与化妆品科学地结合,在产品的更新换代上也显得后继不足。此外,中药材中重金属及农药残留带来的安全隐患,也是制约中药化妆品发展的一个因素。

中药化妆品的研发涉及多学科领域,应当深入挖掘中医中药理论中的整体观、阴阳、气血、性味、归经等要点,辩证论治、科学合理地设计处方,继承和发扬中药配伍组方技术和中药炮制技术,严格把关化妆品原料的提取、配方、工艺、质量检测等流程与细节,保障产品质量[39-40]。此外,更应当在继承中创新,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高新技术,细分产品分类,赋予化妆品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才能抓住发展机遇,打造品牌特色,形成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化妆品中药皮肤
第二层皮肤
现代装饰(2022年3期)2022-07-05 05:56:36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12-01 11:19:40
皮肤“出油”或许就能减肥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8:32
高频超声在皮肤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金桥(2020年7期)2020-08-13 03:07:00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基层中医药(2018年6期)2018-08-29 01:20:20
圣诞化妆品包装很雷同?那是因为你没看见这些!
2018年,化妆品要“减负”!——便携式化妆品成新热点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
健康女性(2017年3期)2017-04-27 22: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