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乐成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振兴之路,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努力把辽宁这道祖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不懈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升华和实践结晶。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不断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提高站位强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把 “美丽中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把 “绿色”纳入新发展理念,把 “污染防治”纳入三大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这些重大决策部署,深刻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和深远考量,充分彰显了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我们始终牢记 “国之大者”,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加快建设美丽辽宁的实际行动坚定拥护 “两个确立”、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
牢记嘱托讲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念兹在兹。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次来辽宁考察都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特别是2022年8月来辽宁考察时再次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要求我们 “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生态保护、环境建设、生产制造、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推动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在辽宁落地见效,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辽宁擘画的生态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扛起责任抓落实。辽宁既沿海又沿边,拥有两大山脉、八大水系,岸线绵长、岛屿众多,是一块天然宝地。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牢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立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健全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012—2021年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1575亿元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完善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一证式监管制度,建立环境监管、监测、监控联动工作机制,从严加强环境监管执法、从严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责任,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今天的辽宁,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生态环境更加秀美宜居,我们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辽宁实践,向世人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辽宁作为新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比较早,重化工业比重高,能源资源消耗大。当前,同全国一样,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我们坚持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倒逼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产业形态、能源结构进行全方位、革命性变革,真正把思想观念扭转过来,把产业结构调整过来,把污染指标控制下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我们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成立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完成 《辽宁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对200家重点排放单位开展年度碳排放核查,组织66家发电企业有序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逐年发布全省强制清洁生产审核计划,推动重点排放单位节能降碳;出台 《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助推辽宁绿色低碳发展的实施意见》,发行全国铁矿行业首单绿色债券和东北地方国企首单碳中和债,引导资本向绿色领域聚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我们将正确处理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等政策体系,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推动能耗 “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 “双控”转变。到2025年,预计全省单位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14.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20年下降18%。
建设清洁能源强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关键。近年来,我们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着力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实施能源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全国目前在运装机容量最大的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全面投产,徐大堡核电、辽河储气群和清原、桓仁、兴城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新能源项目加快建设。“十三五”期间,风电、太阳能电力装机容量年均增长9%和90.4%,占全省电力装机容量分别达到17.6%和7.7%。我们将在保障电力稳定供应、满足电力需求的基础上,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统筹 “风光水核氢储”一体化协同开发,加快实施48个总投资超过8000亿元的清洁能源项目,重点支持辽西北等地区建设国家级风电光伏基地,构建东北区域能源交易中心。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装机总容量达到3700万千瓦,占比超过50%。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我们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把绿色低碳的要求全面体现到科研选题、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工作中,努力使产业结构变 “轻”、经济形态变 “绿”、发展质量变 “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遏制 “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坚决不要污染的GDP,2022年能耗总量下降12.22万吨标煤。突出数字赋能、强化科技引领,积极推进钢铁、有色、石化等重点行业节能改造,建设一批数字车间、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加大低碳技术应用和绿色低碳产业替代,全面提升发展的 “科技含量”“绿色含量”,2022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6%,高出全国9.2个百分点。以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为抓手调整运输结构,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建设绿色低碳的交通运输体系,集装箱海铁联运量连续6年突破百万标箱,占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比重达11.87%。我们将持续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绿色服务等产业,开辟绿色经济新业态,扩大绿色产品消费,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我们时刻牢记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动污染防治提档升级、环境保护提质增效,坚决守护好辽宁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
紧盯整改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辽宁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强大助力。我们把抓好督察整改作为检验各级干部政绩观和作风的 “试金石”,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增强交卷意识、报账意识,不折不扣推动整改落地见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以来,我们组建15个省级层面督导工作组实地督导,实现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覆盖,80项到期整改任务完成率96%,4660件群众环境信访问题上报销号4653件,真正解决了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将持续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紧盯入海河流总氮消减、菱镁行业整治、污水直排等重点难点问题,逐项对账销号,全面完成整改任务,确保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不打折扣、不留 “尾巴”。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巩固整改成果,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切实把“管当下”的整治成果转化为 “管长久”的制度成果。
聚力攻坚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期望值更高,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容忍度更低,要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我们锚定美丽辽宁建设,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力有序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深度治理,累计淘汰2.1万台燃煤小锅炉,完成3.3万兆瓦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2022年全省优良天数比例达90%,PM2.5平均浓度降为 31微克/立方米。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坚持工业、城市生活、农业 “三源齐控”,工业集聚区基本完成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省70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2022年150个国考地表水断面优良水质占比提高到88.7%,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91%。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我们将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仗接着一仗打,加快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擦亮乡村底色。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我们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着力补齐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稳步推进农村户厕整改,全面提升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水平,累计创建美丽宜居村3486个,占全省行政村30%左右。特别是2022年以来,我们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大清理、大扫除、大整治,不留死角、不留盲区,清理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891个,治理农村黑臭水体77条,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8%以上。盘山县、新宾县等10个县获评全国村庄整洁行动先进县。我们将持续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 “人民战争”,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促进农村生活电气化、用能清洁化,让农民真正感受到环境变化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我们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强化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在统筹、贵在长效。我们高度重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 “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坚持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4.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2%。压实1.9万余名河湖长职责,实施辽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65个,完成生态修复面积13.35万亩。辽东绿色经济区加快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产业集聚区,加强天然林保护,加快储备林建设,强化饮用水源地和水源涵养地建设与保护,呵护好全省人民的 “绿肺”“水塔”。我们将统筹推进辽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不断增加森林、草原、湖泊等资源总量,牢牢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全力维护生态安全。
大力实施绿满辽宁、水润辽宁工程。聚焦“增绿护绿”开展 “绿满辽宁”工程,围绕实施水土保持和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绿色矿山建设等重点工作,谋划建设总投资155.6亿元的六大类19个项目,2022年完成营造林157.9万亩,草原修复治理83.4万亩,新增省级绿色矿山106家,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2%,草地综合植被盖度达到67.5%。聚焦 “治水兴水”开展 “水润辽宁”工程,以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为抓手,围绕辽河干流防洪提升、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谋划建设总投资677亿元的八大类16个项目,辽河、浑河、太子河等重点河流水源涵养能力明显提升,水环境得到改善,辽宁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省级水网先导区,特别是重点河段防洪减灾能力明显提升,有效应对2022年多次强降雨过程,实现 “不死人、少伤人、低损失”的防汛目标。
全力推进辽河口国家公园建设。辽河口湿地作为我国最北的河口湿地,保存有我国暖温带典型完整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鸟类迁徙路线上的关键区域和西太平洋斑海豹的重要繁殖地。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整合双台河口国际重要湿地、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8处自然保护地,全面启动 “退养还湿”工程,推动滨海湿地所有养殖设施全部拆除、598户养殖户全部退出,恢复湿地8.59万亩,恢复自然岸线17.6公里。2022年,辽河口17.05万公顷湿地被纳入国家公园候选区,正在全力打造国家公园。如今,辽河口湿地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基本功能不断恢复,正向世人展现绿苇红滩、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画卷。
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制度建设是长远之策。我们综合考虑水与水土保持、碳与碳汇贡献、人与人均财力等评价指标,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将碳排放权、用水权、用能权、排污权等资源环境要素一体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盘子,支持出让、转让、抵押、入股等市场交易行为,注重正向激励,体现绿色导向,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我们把生态文化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精神和灵魂,成功举办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带动全民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近年来,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进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行列,沈阳棋盘山地区入选国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辽宁篇章,为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辽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