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沈从文学写小说里的风景:如何写出诗情画意的风景?

2023-12-06 18:14苹果船
中学生博览 2023年20期
关键词:安澜边城景色

苹果船

提到沈从文先生,大家一定很熟悉他最经典的作品——《边城》。众所周知,《边城》讲述的是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与茶峒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故事。事实上,这篇文章除了讲述这样一个诗情画意的故事,从作者笔端流淌出的茶峒风光同样令人醉心。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对它进行描写的吧!

一、有了色彩,风景就成了画卷

“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

这一段是对居住在白河旁的人家的介绍,出现了“紫花布衣裤”“黄泥的墙”“乌黑的瓦”这几个与色彩相搭配的词语。其实,在文章中,这一手法的运用几乎无处不在,诸如“青羽缎马褂”“一滩青石”“朱色长船”“黑黝黝的灶边”等。这些词语相互穿插,整体上呈现出清丽、通透的色调,正与边城清新质朴的意境相匹配。倘若我们也可以有意识地挑选合适的色彩来修饰景色,那笔下平直的黑白线描不就升级为动人的水墨画了吗?

二、有了动与静,文字便流淌成乐曲

“草丛里绿色蚱蜢各处飞着,翅膀搏动空气时窣窣作声。枝头新蝉声音已渐渐洪大。两山深翠逼人竹篁中,有黄鸟与竹雀杜鹃鸣叫。”

动静结合大家一定不陌生,诗人王维那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古往今来被多少文人墨客传颂。在这里,沈从文先生也同样用到了这一手法。在寂静的田野里,蚱蜢、蝉等小动物发出的细碎声响清晰可闻,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万物和谐共生的田园画卷。当我们在描摹景物时,将笔触伸向小动物或是游览风景的游客时,也可以达到这一效果。当景色之静与外界之动结合,将会使得原本端正排列在纸面上的文字流淌起来,更富温度。

三、化用诗文,古韵盎然

“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皆如浮在空气中。”

如果换作是你,会怎么描述水的清澈?我相信你的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个词就是“清澈见底”。对此,沈从文先生的表述是“水中游鱼来去,皆如浮在空气中”。有没有感觉很熟悉?没错,这其实出自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游记《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古诗文的化用,不仅让表述变得更加新颖,还让文章显示出了历史意蕴和文学风采。因此,如果你也想让作品彰显人文情怀的话,不妨回望老祖先留下的浩瀚作品。仔细搜寻,用心记录,将它们化用到你的作品中,一定可以为文章增色不少!

原来这样写:

写景就写景

升格指南::风景结合历史故事

我们描述一个景点时,如果仅止步于描写当下的景色,会稍微缺乏深度,而在《寻道都江堰》中,迟子建结合了都江堰的历史故事,比如在開头提到了李冰父子,在介绍安澜索桥时,又讲了何先德夫妇的故事,文中这样描述:

据说,这条桥在唐代以前就存在了,它几经修缮,在明朝末年,毁于战火。由于这条桥是连接岷江南北两岸的“生命线”,没了它,两岸的通道也就断了。直到清嘉庆八年,有一个叫何先德的乡绅,携同妻子,重修索桥。等桥修好后,这个腰缠万贯的乡绅已经成为一个赤贫者。何先德夫妇把这桥命名为“安澜桥”,但后人感激他们的恩德,都叫它“夫妻桥”。

按照“当下的景色+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的顺序展开文章的讲述,不但会让文章可读性更高,也多了一层更深的韵味。

整体上有详有略,展开时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同时在风景的描写中注入历史故事,一篇有风景有思考的写景文章再也不是难事。

猜你喜欢
安澜边城景色
边城
《海那边的景色》
余元君:一生只为洞庭安澜
《边城之材幽之地》
咦,春天!
不忘初心创沂沭泗基建新篇 除险加固保南四湖治水安澜
加快黄河生态立法 守护“母亲河”健康安澜
极边城暖
大庸边城的蛮与娇
甜甜的龙眼,美美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