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变“人生”中的艺术创造

2023-12-06 02:24黄世智任美璇
影视戏剧评论 2023年3期
关键词:主体性人生

黄世智?任美璇

摘 要|陕师大剧团是陕西师范大学历史较长、实力最强、也是校团委管理下的唯一能代表学校到校外演出和作为校内大部分戏剧创作演出活动运作者及作品“作者”的戏剧社团。陕师大剧团虽然存在着组织松散、宣传工作不足和作品署名不合理等问题,但他们能做到艺术创作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原创剧目较多且大部分都是典型的小剧场戏剧。研究陕师大剧团存在的问题以及陕西师范大学校园戏剧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利于陕师大剧团以及陕西师范大学校园戏剧的建设与发展,也能为陕西,乃至国内其他地区校园戏剧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陕师大剧团;校园戏剧;艺术自觉;主体性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校园戏剧是发生在校园中、传播范围也主要在校园内的舞台戏剧活动的总称,主要是指以在校学生为主要成员的戏剧社团开展的戏剧演出活动及其具体作品。校园戏剧不仅是中国现代戏剧的源头之一,也是中国现当代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国内成百上千的校园戏剧社团中,成立时间较晚的陕师大剧团却是其中演出剧目较多且艺术价值较大的戏剧社团之一。但处于相对落后的西北地区,陕师大剧团在发展过程中也一直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

一、陕西师范大学的学生演剧活动与陕师大剧团的形成

陕西师范大学的学生演剧活动不仅在陕西,就是在全国范围内也可谓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30年代,陕西省立第二中学(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前身)的“二中课余剧团”就是陕西地区校园戏剧活动的主力军之一。他们不仅在校内举行公演,而且多次到关中东部和陕南进行巡回演出。据当时的剧团骨干成员武志新回忆,截至1936年10月,他们“在校内外共举行大小公演达三十余次”,演出的剧目主要有田汉的《江村小景》、丁西林的《压迫》、熊佛西的《一片爱国心》《王三》、欧阳予倩的《屏风后》、洪深的《五奎桥》、陈治策的三幕童话剧《鸟国》和根据俄国作家果戈里的《钦差大臣》改编的《巡按》等。新中国成立前夕,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陕西师范大学的前身)的学生成立新民主话剧团,演出了吴祖光的《林冲夜奔》等剧目。新中国成立后,西安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的前身)的学生又成立秦剧团,截至1956年,他们先后演出了秦腔传统戏《游西湖》《游龟山》《三滴血》《四进士》《周仁回府》《打金枝》《赤胆忠心》《冲喜》,以及由其他地方戏改编的秦腔《搜书院》《空印盒》《三家福》《三不愿意》《天仙配》《挑女婿》和《秋江》等。1956年,西安师范学院中文系的周国英等人还演出了话剧《日出》、张登第等人演出了秦腔《秋江》,寇炳武等人演出了京剧《打渔杀家》。即使在“文革”期间,陕西师范大学文工队也在1968年演出了话剧《直罗镇》。1979年,上海戏剧学院学生演出讽刺喜剧《假如我是真的》不久,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也演出了多场《假如我是真的》。

21世纪以来,在陕西地区的西法大剧社、西安交大剧团、西北大学小黑剧社和长安大学生如夏花剧社等校园戏剧社团的影响下,陕西师范大学的学生演剧活动也逐渐摆脱了长期以来的文艺晚会习气,于2006年成立了夜歌剧社。陕西师范大学团委也组织本校艺术团话剧部的成员创作演出多部话剧参加了陕西省校园戏剧节(艺术节)和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等省内外的戏剧展演活动。2013年,在参加首届陕西省大学生话剧节的过程中,陕西师范大学艺术团话剧部招收新成员,制定章程,正式成立了陕师大剧团。陕师大剧团的成立说明了陕西师范大学校园戏剧活动的参与者有了艺术自觉和主体意识,开始追求独立自主的戏剧创作演出活动。

二、陕师大剧团的组织管理问题

陕师大剧团成立时,制定了较规范的章程,剧团内部设置了编剧组、导演组、演员组、宣传组和总体筹划组5个部门。其中总体筹划组是最重要的部门,组内又细分为灯光、音响、道具和服装化妆四个小组。但剧团对编剧组的成员要求最高。他们不仅要有较强的写作能力,还必须有一定的舞台经验。在成立后的头几年,陕师大剧团不仅组织健全,活动规范,也创作演出了《金锁记》和《实习生》等精品剧目。但由于受校内外环境的影响,从2015年开始,陕师大剧团在组织管理方面就不断出现各种问题。

陕西师范大学的学生演剧活动主要力量来自该校的新闻与传播学院和文学院。陕师大剧团的主要成员,特别是编剧和导演等骨干成员基本上都是新闻与传播学院和文学院的学生。因此可以说,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文学院的学生为陕师大剧团的建设与发展作出的贡献最大。但问题也因此而出现了。由于两个学院的成员在剧团中形成了具有一定程度獨立性的群体,再加上受各自学院行政部门和个别老师的影响,他们在剧团活动中经常出现矛盾。比如,在内部管理上争夺剧团的重要职务,在作品署名上争夺姓名排序先后,在新闻报道中争夺活动名义归属权等。2015年11月21日,作为参加陕西省第五届校园戏剧节的剧目,陕师大剧团在该校新勇学生活动中心演出了《牙齿》《创业时代》《大四女生》和《大剧作家》4部话剧。但相关新闻报道把《牙齿》与《创业时代》作为文学院的“政绩”,《大四女生》和《大剧作家》作为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政绩”。演出活动的组织者校团委和主要“作者”陕师大剧团在这次演出活动中则完全“失语”。此后,陕师大剧团的运营越来越艰难,其演出活动也出现越来越多的不规范现象。

2016年,陕师大剧团中的新闻与传播学院成员开始运营一个名为“传新剧社”的微信公众号,称陕师大剧团的演出活动是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新剧社的演出活动,而文学院的成员也开始运营一个名为“入戏剧社”微信公众号,称陕师大剧团的演出活动是文学院入戏剧社的演出活动。而实际上,他们的演出活动仍然是校团委管理下的,虽然以新闻与传播学院和文学院学生为主,但是来自全校的成员组成的陕师大剧团的演出活动。“入戏剧社”的一位成员也说,他们这个演剧团体的成员“包含文学院、国际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音乐学院等多个院系的同学。”所谓传新剧社与入戏剧社一样,都是利用自媒体对陕师大剧团名称的“非法”更改。这种现象是由于陕师大剧团内部管理不善,校方行政干预和参与戏剧活动的各方丧失集体主义精神,忘记戏剧创作的宗旨而争夺各种利益造成的结果,也有个别成员利用自媒体故意捣乱的原因。这种现象说明陕师大剧团已经从一个艺术创作团体异化为一个行政权力空间。在陕西地区,与陕师大剧团在文化环境和组织管理方面最相似的是西外话剧社。西外话剧社的主要成员是该校艺术学院和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的学生。由于校团委对学生社团管理不到位和剧社内部成员分为相对独立的两个部分,西外话剧社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松散的戏剧爱好者群体,但其有机性和专业水平都不如陕师大剧团。

第一篇全面介绍陕西师范大学校园戏剧活动的文章是贾红分的《校园戏剧的传承与超越——陕西师范大学校园戏剧活动综述》。从该文中可知,21世纪以来的陕西师范大学只有两个演剧团体,即陕师大剧团和成立于2006年的夜歌剧社。而夜歌剧社在2015年以后演出活动很少。因此可以说,当今陕西师范大学的大部分戏剧演出活动都是陕师大剧团的公演活动。但是,由于学生社团和戏剧艺术失去主体地位,变成了行政权力从事各种文化活动的工具,2016年后,陕师大剧团不仅在发展过程中开始走下坡路,他们的一些戏剧演出活动也开始出现不规范形象。不仅集体事务无人问津,而且文艺晚会习气回归,演出剧目多了,但符合戏剧艺术基本要求的剧目却很少。他们之所以在某个文化活动中演出自己的剧目,往往是因为活动主办方拨给他们一些经费,或者给他们在评定“先进”“奖学金”等方面“加分”。校内的其他戏剧演出活动因为缺乏戏剧常识,往往会使陕西师范大学的校园戏剧出现更加混乱的现象。以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的“戏·韵”话剧节为例。2014年5月25日,文学院举办了第一届“戏·韵”话剧节,共演出《民主神圣》《天涯歌女》《雷雨》《北京人》《八美千娇》和《穿PRADA的女王》6个剧目。这本是一件好事,可以作为陕师大剧团的一次公演活动。但参加这次活动的剧目不是以戏剧社团形式运作的,而“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的排演与创作”[1]。演出的剧目中只有《民主神圣》具有一定艺术价值,其他剧目都是戏剧小品或名剧选段。这样的“戏·韵”话剧节说明陕西师范大学的一些学生演剧活动重新成为文艺晚会性质的校园文化活动,相对于陕师大剧团成立前后的戏剧演出活动,是一种“历史倒退”。当然,陕师大剧团的组织管理不断出现问题,也与团委不作为,对校内学生演剧活动管理不到位有关。

陕师大剧团虽然在组织管理方面问题不断,内部成员缺乏认同感,外部形象不好,但它也有独特的优势和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陕师大剧团是校团委为了选送剧目参加陕西省校园戏剧节而组建的,剧团内外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名称的胡乱更改虽然影响了它的发展,甚至该校的一些戏剧活动积极分子也认为这个演剧团体已经不存在。但事实上,它依存于学校,只要陕西师范大学还有学生演剧活动,它就可以长期存在下去,并有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希望。相较于校外的主流戏剧和商业戏剧团体,他们的创作演出活动也无需迎合政治意识形态,更不用考虑票房问题。一般情况下,学校也会为剧团提供排练场地、公演机会和必需的经费,对演出活动的审批条件大部分时间也是比较宽松的。特别值得肯定的是,陕师大剧团在章程中制定了“试用期”的管理制度。所有成员刚加入时都要经过三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后才能成为正式成员。这种管理办法使得剧团成员不仅要热爱戏剧艺术,还必须具备一定戏剧理论知识和从事戏剧活动的能力。不过,像大多数校园戏剧社团一样,他们制定的章程及一些具体管理制度往往成为“摆设”,并没有真正得到贯彻执行。在稳定的生存条件、宽松的创作环境,以及优秀的成员基础上,陕师大剧团在发展过程中,有时确实是一个对外形象良好,内部认同感强,结构合理,运营高效的演剧团体。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够创作演出一些堪称优秀的校园戏剧。

三、陕师大剧团的公演活动及剧目

作为陕西地区校园戏剧社团中实力较强的一个,陕师大剧团在具体的演出活动中,有时也能克服组织管理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把校园戏剧的业余性、自主性和非功利性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与陕西地区的大部分戏剧社团相比,陕师大剧团的年平均演出活动较多,所演剧目的质量也较高。在选择剧本和具体的排练过程中,他们想方设法避免学校的行政干预,注意发挥剧团成员的专业优势,以原创为主,但也注意搬演经典戏剧,或者选择大家感兴趣的小说和社会热点进行改编。他们的创作演出活动,不仅能表达出特有的审美趣味,还往往有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对现实社会的一些思考。少数优秀原创剧目也能给整个戏剧界带来一份惊喜。十多年来,陕师大剧团举行了近30次公演活动,演出剧目30多个,为中国当代戏剧,特别是校园戏剧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表1统计的是陕师大剧团举行的26次公演活动中的31个剧目,主要是他们以团体形式运作,目的是艺术创作的演出活动及其剧目。如以陕师大剧团名义演出的剧目,参加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和陕西省校园戏剧节的剧目,新聞与传播学院成员主创的,以“传新剧社”名义演出的剧目和文学院成员主创的,以“入戏剧社”名义演出的剧目。表中没有陕西师范大学的其他戏剧社团,如夜歌剧社的演出活动;没有除了新闻与传播学院和文学院之外,只是某一个学院学生参加的戏剧演出活动,如2019年11月29日,哲学书院学生在该校六艺楼多功能厅演出的话剧《苏格拉底之死》;没有以政治思想宣传为目的的演出活动,如2021年4月22日,在终南音乐厅演出的《共产党宣言》;也没有文艺晚会性质的“戏·韵”话剧节的大部分剧目。“校园戏剧的创作和传播通常离不开戏剧社团这一载体。严格意义上的校园戏剧活动必须以社团的形式运作。因此,校园戏剧的发展和校园戏剧社团的发展可以说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1]陕西师范大学校园内出现的舞台戏剧演出活动,除了“严格意义上的校园戏剧”外,还有文艺晚会中的戏剧小品演出,戏剧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戏剧活动等。这些戏剧演出活动有的也是陕师大剧团演出的或有陕师大剧团成员参与的活动,但都没有作为戏剧创作演出活动纳入我们的统计之中。我们是把校园戏剧作为整个戏剧界的一部分,从戏剧创作的角度来看待陕师大剧团的创作演出活动以及陕西师范大学的学生演剧活动。不是把学生演剧活动作为学校的文化活动来看待,也不是把学生演剧活动作为教育(包括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与健康教育)的手段来看待。

四、陕师大剧团的艺术特征

陕师大剧团是21世纪以来国内高校,特别是西北地区高校戏剧社团中的重要一员,其创作演出活动是中国当代校园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陕师大剧团及其具体演出活动放在中国当代戏剧,特别是当代校园戏剧中来审视,从其发展历程和他们演出的剧目来看,陕师大剧团有三个明显的艺术特征。

(一)典型的小剧场戏剧

陕师大剧团多次到校外举行公演,不仅参加了历届陕西省校园戏剧节(艺术节),还参加过2013年的首届陕西省大学生话剧节和2014年的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但与西安交大剧团,小黑剧社和生如夏花剧社相比,他们到校外公演的次数还是较少,社会化程度也不高。陕师大剧团的绝大部分公演活动之所以在校内举行,除了学校不支持等原因外,也与他们有较好的演出场所以及藝术追求有关。

从整个戏剧界来看,校园戏剧本质上是小剧场戏剧。但创作演出小剧场戏剧既需要有优秀的戏剧社团,也需要合适的小剧场。陕师大剧团就有“合适的小剧场”,而且不止一个。这是其他只能在学校的教室、礼堂或学术报告厅演出的校园戏剧社团无法相比的。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有两个小剧场:新勇学生活动中心和终南音乐厅。相较于陕西地区其他校园戏剧社团的演出场所,这两个小剧场不仅更便于创造新的戏剧空间,而且灯光音响设备齐全、先进。因此,陕师大剧团凭借优越的剧场条件把创作演出高水平的小剧场戏剧作为他们的艺术追求。在他们演出的原创剧目中,《平行世界》《牙齿》《大四女生》《大剧作家》《浪潮》《斯嘉丽大饭店》和《未完待续》都是较优秀的小剧场戏剧。有位观众在描述《浪潮》的演出情况时说:“表演场地四、五平方米左右,可谓方寸之间,道具、服饰、音响等可以忽略不计,全场黑暗只以四台灯光区别表演区域、换场、突出主要人物。”有人在谈到《斯嘉丽大饭店》的舞台设计时则说,该剧“借鉴小剧场模式,在一个小的空间中将舞台置于中央,将观众置于三面,建构了一个‘凹形的沉浸式观看的场域。”《浪潮》和《斯嘉丽大饭店》是陕师大剧团演出的小剧场戏剧中影响较大的两个。从这两位观众的评论中可知,他们不仅创作出了典型的小剧场戏剧,而且得到观众的认可。在陕西地区的众多校园戏剧社团中,只有小黑剧社和西北政法大学的南山剧社在小剧场戏剧的演出上可以与陕师大剧团相比。相较于大剧场戏剧,小剧场戏剧既便于把演员和戏的势能传达给观众,使观众具体感受和深刻理解戏剧内容,也便于演员从观众的反应中得到新的能量和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这是小剧场特有的纵向整合功能。正是这种整合功能为导演和演员的实验创新提供的方便。在小剧场戏剧的演出过程中,演出团体及其成员还能够积累舞台经验并不断完善作品。陕师大剧团取得不错的成绩就与他们的这种艺术积累有关。

(二)艺术创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陕师大剧团的成员大部分都是该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的学生。在参加剧团的演出活动过程中,他们不仅实践了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也同时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对于陕西地区的其他校园戏剧社团来说,这种专业学习主要表现在创作演出话剧的过程中,但陕师大剧团还表现在创作演出歌剧、舞剧的活动中,其艺术创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特征更加明显。

在参加2017年陕西省第六届校园艺术节时,陕师大剧团演出了舞剧《孟姜女》。这次演出对于学习音乐与舞蹈专业的成员是艺术实践,对于其他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成员则是一次全新的专业知识学习。舞剧演出不仅在校园戏剧中难得一见,就是在校外戏剧界也很少。2019年,在陕西省第七届校园艺术节上,陕师大剧团又公演了歌剧《江姐》。该剧既有西方歌剧的常规形式,又融合了川剧等中国传统戏曲的特点,是陕师大剧团最成功的一次实验创新。这样的创作演出活动虽然有较高难度,但却能让陕师大剧团成员走向熟悉而陌生的舞台,在实践中去了解新的戏剧形式,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实现自我超越,并在自我挑战中迸发出新的创作力。陕师大剧团的成员中音乐学院的学生不多,他们之中会演出舞剧、歌剧的成员更少。演出舞剧、歌剧和其他具有较高难度的经典戏剧,是陕师大剧团成员的主动学习,也是他们的一种自我挑战。在陕西地区的校园戏剧社团中,也只有陕师大剧团演出过严格意义上的歌剧、舞剧。

(三)优秀原创剧目较多

校园戏剧毕竟是业余戏剧,即使是一些较优秀的戏剧社团也很难摆脱自娱自乐的习性。因此,校园戏剧一般原创剧目不多且艺术水平有限。在陕西地区的校园戏剧社团中,陕师大剧团是演出原创剧目较多的一个。仅在前文中《陕师大剧团主要演出活动统计表》的31个剧目中,就有17个是原创剧目。这些原创剧目内容大部分都是反映现实社会和人生,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作品。在艺术风格上,它们之中有现实主义戏剧、现代主义戏剧,也有后现代主义戏剧。与陕西地区的其他校园戏剧社团相比,陕师大剧团的原创剧目不仅数量多,总体质量也较高。

2015年11月21日,陕师大剧团在参加陕西省第五届校园戏剧节时一次公演了四部原创话剧:《大剧作家》《牙齿》《大四女生》和《创业时代》。特别是其中的《牙齿》,可谓是当今校园戏剧中少见的创新之作。该剧用多出来的牙齿象征年轻人的自我成长与独立,观众也能够从演员的表演中感受到剧中蕴含的哲理。《平行世界》《斯嘉丽大饭店》《孟姜女》和《未完待续》也是他们演出的较优秀的原创剧目。反思死亡的《未完待续》和反思爱情的《斯嘉丽大饭店》已经演出过多次并成为他们的代表剧目。在陕西地区的校园戏剧社团中,在原创剧目的数量和质量上能与陕师大剧团相比的,只有南山剧社和小黑剧社。陕师大剧团演出的这些原创剧目虽然风格多样,但以现实主义戏剧为主。优秀的戏剧总是能敏感地捕捉到现实社会的细微变化,与时代进行对话,并力图与观众探讨一些具有深度问题。陕师大剧团公演的一些原创剧目实际上已经有意识地跳脱学生视角,站在整个戏剧界的立场上来审视社会现实。

五、陕师大剧团的缺陷

作为一个校园戏剧社团,陕师大剧团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除了前文提及的因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导致“人生”多变等问题外,与同样是21世纪以来成立的陕西地区的小黑剧社、生如夏花剧社和南山剧社相比,陕师大剧团主要有三大缺陷。

(一)宣传工作严重不足

在现代社会,戏剧艺术的生存与发展主要靠艺术市场,需要多种演出方式和传播渠道。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戏剧艺术的传播除了剧场演出外,大部分传播、宣传工作都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因此,校园戏剧也要注意使用多种渠道宣传演出活动,传播戏剧艺术,特别是要注意使用互联网媒体这类强有力的传播、宣传工具。陕师大剧团在成立时也开通了新浪微博,但2015年后就没有再使用。仅就这个微博发布的现有内容来看,他们也没有认真对待这项工作。微博上发布了许多与剧团活动没有任何关系的内容,有点像是剧团某个成员私自使用的微博账号。博客和微信公众号也是当今影响较大的互联网媒体,但陕师大剧团却没有博客和微信公众号。我们姑且把名为“传新剧社”和“入戏剧社”的公众号作为陕师大剧团的媒体。但这又恰恰是他们传播、宣传工作不足和混乱的一种表现。作为一个对外代表陕西师范大学校园戏剧成绩和水平的戏剧社团,虽然创作演出好的剧目才是根本,但如果缺乏宣传,或宣传工作混乱,也会影响到剧团的建设、发展和他们在戏剧界、教育界中的形象。

即使对于校内而言,宣传工作也很重要。校园戏剧社团的纳新、演员招募、公演,以及对演出活动的报道、评论都需要相应的宣传工作。陕师大剧团虽然有自己的宣传部门,但这个“宣传组”实际上名存实亡。陕师大剧团之所以外部形象不好,内部认同感差,首要原因就是剧团的宣传组没有起作用。在陕西地区的校园戏剧社团中,小黑剧社、生如夏花剧社和南山剧社的宣传工作做得比较好。特别是南山剧社,他们使用具有戏剧专业水平的新闻报道剧社的演出活动,还在“光影故事的博客”及同名微信公众号和一些平面媒体上发表大量剧评来传播他们的艺术创造,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在中国知网上检索与南山剧社有关的文章可知,他们演出的剧目中有8个都有专文进行评论。南山剧社的这些宣传与传播工作不仅为陕西地区的校园戏剧社团树立了榜样,其成功经验也值得其他地区的校园戏剧社团借鉴。

(二)作品署名不合理

陕西校园戏剧中的作品署名不合理现象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存在着。陕师大剧团的演出活动中不仅有这种现象,而且比较严重。2013年,在参加首届陕西省大学生话剧节时,陕师大剧团公演了《金锁记》。这本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自己实力和传播所在学校戏剧艺术的机会。但由于陕西地区的整个文化环境充满了政治意识形态氛围与商业气息,他们演出的剧目被作为陕西省文联和陕西师范大学等部门、单位一起举办的文化活动的内容来看待。各种媒体的报道、评论也只提及这些部门、单位。不仅演出团体陕师大剧团被有意地遗忘了,导演金泽枫的名字被错写为金泽馩也无人更改。明确并保护著作权是现代社会艺术界的一个标志性规范,作品署名是戏剧活动中最严肃的问题,但落后的社会文化环境使得陕师大剧团没有重视,也没法重视这个问题。2014年参加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的演出是陕师大剧团最规范,也是影响最大的一次演出活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北京的文化环境使然。此后的陕师大剧团演出活动一直处于管理不规范、运作不专业的状态,远远不如西法大剧社、西安交大剧团和小黑剧社等陕西地区的这些优秀校园戏剧社团。

作品署名不合理现象不是陕师大剧团一个校园戏剧社团,也不是陕西师范大学一个学校存在的问题,而是整个陕西地区戏剧界的共同现象。透过这个现象,我们可以看出陕西省校园戏剧节(艺术节)的主办方、承办方和陕西校园戏剧界,乃至整个艺术界和教育界都落后于中国东部。这种落后可以概括为:现代化程度较低,戏剧艺术以及戏剧活动的参与者主体性弱化。这种对作品署名随意化处理的现象在陕西校园戏剧中一直存在并不断蔓延着。在互联网时代,这种现象表面上看似乎是受后现代文化环境影响的结果,但本质上却是前现代文化传统的遗毒,严重阻碍了陕西地区戏剧艺术的发展。这种作品署名随意化现象对于校园戏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追求也非常不利。在校园戏剧活动中,只有尊重艺术,尊重学生,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戏剧作品。否则,参与戏剧活动的学生们也会抱着交任务的想法敷衍了事。比较而言,在陕西地区的校园戏剧社团中,西法大剧社在创作演出过程中的作品署名比较合理。但他们的这种能力和规范也是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1]

(三)演出资料保存混乱

相较于陕西地区的西法大剧社和西安交大剧团等校园戏剧社团,陕师大剧团的演出资料不仅大量散失,现有的资料保存也很混乱。校园戏剧社团的活动资料一般由剧社办公室和社员个人保管或通过团委网站和互联网媒体来保存。但陕师大剧团的演出活动资料,主要是由剧团成员个人与所在学校其他行政部门的媒体保存一些,而且因为缺乏专业常识和语体多样而混乱不堪。他们演出活动的剧照、视频很少,剧团成员在创作演出过程中的相关资料的价值也很少有人能认识到。陕师大剧团创作出的大量戏剧作品及其他资料的散失,不仅是他们自己的损失,也是陕西校园戏剧乃至整个中国当代戏剧艺术的损失。在陕西地区的校园戏剧社团中,西法大剧社、南山剧社和小黑剧社的演出活动及其他资料保管的比较妥善。西法大剧社和南山剧社有名为“光影故事的博客”的几个博客站点以及微信公众号,并有不少评论发表在平面媒体上。[2]小黑剧社不仅运营了一个名为“小黑戏剧工作室”的微信公众号,还在杂志上发表不少评论并出版了《时光中的“黑美人”:纪念“黑美人”艺术节三十周年》[3]和《青春作伴:高字民校园戏剧实践教学案例集锦》[4]两本资料集。他们的这些做法都值得陕师大剧团学习借鉴。在剧社资料保存工作中,最难但却是最重要的就是把演出过的剧本发表在平面媒体上。在陕西地区的校园戏剧社团中,生如夏花剧社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他们演出过的《生如夏花》和《爱,不殊不忘》都发表在《当代戏剧》杂志上。

六、余论

陕西地区校园戏剧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12年成立的易俗社的学生演剧活动。在一百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中,陕西校园戏剧形成了20世纪30年代和21世纪初两次发展高潮。作为陕西校园戏剧一部分的陕西师范大学(包括其附属中学)的校园戏剧也有类似的发展历程。在校园戏剧活动中,戏剧社团是戏剧活动的主体和作品的主要作者。没有运营良好的校园戏剧社团就很难有高水平的舞台戏剧演出活动。因此,从戏剧社团的角度来审视校园戏剧最容易反映出校园戏剧的真实历史与现实状况。对于陕西师范大学来说,研究陕师大剧团也具有反映陕西师范大学校园戏剧历史与现状的作用与意义。在“历史终结”“作者死了”和“主体退隐”已成为当今文化研究关键词的文化环境下,研究陕师大剧团以及其他校园戏剧社团也具有坚持现代化立场的特殊意义。

由于校园戏剧社团组织松散,人员流动性大,弄清其真实的组织状况以及演出活动的细节比较困难,这往往会使大多数校园戏剧研究者忽视对校园戏剧社团的研究。有关陕西师范大学的校园戏剧和陕师大剧团的研究也是如此。陕西师范大学虽然不止一个戏剧社团,但只有陕师大剧团历史较长,实力最强,是校团委管理下的唯一能代表学校到校外演出和作為校内大部分戏剧创作演出活动运作者及作品“作者”的戏剧社团。在互联网时代,虽然他们出现管理不善,缺乏理论批评,以及对演出活动乱冠名等现象,但它仍然是陕西地区校园戏剧中最重要的戏剧社团之一。我们不仅应该理清它的历史,肯定它的成绩,更应该针对它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反思陕西师范大学以及陕西地区校园戏剧的历史与现状。研究陕师大剧团存在的问题以及陕西师范大学校园戏剧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利于陕师大剧团以及陕西师范大学校园戏剧的建设与发展,也能为陕西地区,乃至国内其他地区校园戏剧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1]武志新:《五十年中的二十五年》,载《中国话剧运动五十年史料集(第2辑)》,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第83-84页。

[2]陕西师范大学及其附属中学的校园戏剧活动情况,参见黄世智:《西安校园戏剧发展历程研究》,《南宁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

陕师大剧团在成立时名称为“陕西师范大学话剧团”。这个名称不合适,我们按照戏剧界的惯例,称其为“陕师大剧团”。

关于陕师大剧团版《金锁记》的评价,参见朱怡帆:《不幸时代的不幸人——评陕师大剧团的〈金锁记〉》,《戏剧之家》2019年第8期(下)。

[1]王珂:《校园戏剧中的缺失与可见》,《当代戏剧》2017年第5期。

贾红分:《校园戏剧的传承与超越——陕西师范大学校园戏剧活动综述》,《当代戏剧》2014年第4期。文中还提到“文学院话剧团”,但这个演剧团体的名称不合适,也没有任何旁证,不可信。

贾红分:《校园戏剧的传承与超越——陕西师范大学校园戏剧活动综述》,《当代戏剧》2014年第4期。

王睿姝:《陕师大剧团简评》,光影故事的博客2020年12月1日,http://blog.sina.com.cn/xijuyingshiyanjiusuo/,访问日期:2023年10月13日。

[1]剧场不仅仅是指具体的建筑物,也包括戏剧活动中抽象的艺术创作空间。对于校园戏剧社团来说,找到合适的小剧场并不比找到合适的大剧场更容易。

李季:《培英擢华、剧舞青春——陕西省第六届校园艺术节综述》,《当代戏剧》2018年第1期。

雷雯静:《内容、形式与风格:校园戏剧的现实主义表征——以陕西校园戏剧为例》,《当代戏剧》2021年第1期。

鉴于有关陕师大剧团《金锁记》的所有文章中都使用金泽馩,而艺术作品可以不用真实姓名署名,我们在文中仍然使用金泽馩。

关于西法大剧社创作演出活动中的作品署名情况,参见吴一丹:《陕西校园戏剧的主力军——西法大剧社演出史论》,《参花》2020年第9期(上)。

黄世智:《论学术博客的学术交流特点——以光影故事的博客为例》,《新闻传播》2017年第9期。

趙强主编:《时光中的“黑美人”:纪念“黑美人”艺术节三十周年》,西北大学出版社,2017。

高字民:《青春作伴:高字民校园戏剧实践教学案例集锦》,中国戏剧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主体性人生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独辟蹊径,语文课堂要凸显学生“主体性”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究
简析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独一无二的你
黑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