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琴 夏兴生 刘峰贵 文彦君 张多徽
[摘 要]研学实践活动能够将地理教学从课堂延伸到真实的情境中,拓展地理教学的形式,锻炼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符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地理新《课标》)对地理实践教学的要求。文章以地理新《课标》为导向,基于地方自然风貌,从研学地点和主题、研学目标、研学内容与过程等方面进行教学实践的设计,以期通过挖掘地方研学资源辅助课堂教学,实现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地理教学;研学实践;罗平县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2-0073-04
研学实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其弟子游学可谓最早的研学实践或研学旅行[1]。近些年来,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研学实践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更是深入到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学校教育的培养计划中[2]。在地理教学中,研学实践活动能为学生提供一种鲜活的、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去构建课堂教学和实际情景的联系,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3]。受区域教育水平、教育资源差异的影响,研学实践的设计与开展主要集中在社会经济发达或教育投入较高的地区[4],在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偏远地区,普及地理研学实践活动以达到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案设计和实施还比较少见。本文针对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地理研学实践教学方案缺失的问题,通过挖掘地方研学资源,设计符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地理新《课标》)[5]内容要求的研学实践方案,以期为地方中学教师开展地理研学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一、研学实践活动设计的原则
(一)安全便捷性
开展研学实践,要把安全问题放在首位。研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应尽量选择在交通通达性高、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地方,以保障学生的出行安全。
(二)针对性
研学地点要选择具有典型性、针对性的地理实体,帮助学生认识地理要素的普遍意义,让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和规律有直观的感受,达到教材知识与现实情景的统一。
(三)实践性
实践性是研学活动的核心,应贯穿研学实践设计的始终。研学活动应以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提升其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学生的实践体验为导向,引导学生构建学校课堂知识与现实的关联,并运用地理思维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地方自然风貌资源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地处滇东高原向黔西高原的过渡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西南地区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县[6]。具体来说,罗平县东部和南部受河流侵蚀、切割,形成中低山和峡谷相间的地貌,地貌类型多元。罗平县海拔最高处是白腊山主峰,海拔为2468米,海拔最低处是鲁布革乡三江口,海拔为722米,海拔差异大,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地带性特征明显。另外,罗平县森林植被也主要由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针叶阔叶林带等类型组成,森林植被和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对应的土壤类型也十分多样,其中赤红壤、红壤、黄壤是其地带性土壤。可见,丰富的地貌、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资源,为罗平县开展地理研学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
三、研学地点和主题
本研究基于罗平县的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遵循安全性的原则,最终选择九龙瀑布群、金鸡峰丛和白腊山三个典型的自然风貌区作为研学地点。
1.九龙瀑布群。九龙瀑布因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和流水的长期侵蚀,形成了十级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瀑布群,落差超过百米。瀑布之间有无数的浅滩和深潭,便于观察河流阶地、江心洲、瀑布溯源侵蚀等地貌,适合开展以河流地貌为主题(主题1)的研学实践活动。
2.金鸡峰丛。金鸡峰丛面积广阔,岩溶地貌突出,群峰林立,高的百余米,低的十几米,形成了峰峦叠嶂的自然景观,是罗平县峰林地貌核心区域,适合开展以喀斯特地貌为主题(主题2)的研学实践活动。
3.白腊山。白腊山海拔2468米,气候、植被、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特征明显且类型多样,能同时满足开展以“土壤”(主题3)和“植被”(主题4)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
九龙瀑布群有多样的河流地貌,金鸡峰丛的喀斯特地貌尤为典型,白腊山植被类型多样、土壤垂直分布明显,这些均与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中的相关教学内容一一对应,符合针对性的原则。此外,这三个研学地点可开展地貌观察与分析、土壤样本采集与剖面挖取分析、植被类型的鉴别归类分析等实践活动,对应满足地理新《课标》中的相关实践要求,即符合实践性的原则(如表1所示)。
四、研学过程设计
(一)研学目标
基于高中地理新《课标》内容要求,为了让学生掌握野外考察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本研究制订了此次地理研学实践活动的目标(如表2所示)。
(二)研学内容与过程
研学实践教学活动安排主要包括研学主题、研学内容、过程方法等。研学实践路线是按照不走回头路、路线最短的原则进行设计,即九龙瀑布群→金鸡峰丛→白腊山,具体的研学实践活动安排如表3所示。
(三)研学探究
在研学实践活动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顾研学过程并进行研学反思。课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研学报告,在下次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交流、分享研学收获。
(四)研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价可以评估学生对研学目标的达成度。根据地理新《课标》核心素养水平划分并结合KOLB体验学习圈理论[7],本研究制订了此次研学实践活动评价表(见表4)。评价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悟,采取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研学评价方法[7];评价主体有学生本人、小组成员和教师,多主体、多角度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研学体验情况,检验研学成果。
五、结语
本文基于高中地理新《课标》的内容要求进行研学实践活动设计,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的地理学科知识为依托,挖掘罗平县的地理研学资源,为罗平县设计了具有安全性、便捷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地理研学实践方案,不仅可以满足地理实践教学的课标需求,而且契合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需求。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小翠,杨启光.研学旅行实践与地理学科融合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地理教学,2020(13):60-64.
[2] 段玉山,袁书琪,郭锋涛,等.研学旅行课程标准(一):前言、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J].地理教学,2019(5):4-7.
[3] 雷成耀,韦莹.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生活化”[J].教学与管理,2020(30):76-78.
[4] 安朝高,普拉提·莫合塔尔,肖臻泉.我国研学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1):99-105,11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8-9.
[6] 刘愿理,廖和平,巫芯宇,等.西南喀斯特地区耕地破碎与贫困的空间耦合关系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1):10-20.
[7] 单良,杨婷婷,岳蕾.基于KOLB体验学习圈理论的研学旅行模式构建与实践[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24):4-7,16.
(責任编辑 陈 明)
[基金项目]青海师范大学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项目(编号:2020-118-14);教育部“高原地理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编号:2022-13-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