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麻章区农村地区的产业类型研究

2023-12-06 15:46古杨梅魏旭堃郭玉华
乡村科技 2023年18期
关键词:副业湛江市养殖

古杨梅 魏旭堃 郭玉华

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0 引言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新方向新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内在要求和有效路径。产业发展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1]。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地处南海之滨,是广东省湛江市近年来的重点发展区域。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湛江市麻章区既有农作物种植业,也有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近年来,在各项战略政策的支持下,麻章区104 个建制村(255 个自然村)积极利用自身优势,盘活当地资源,实施产业创新,促进农民增收。在湛江市乡村振兴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立项支持下,课题组于2022 年9月至2023 年4 月,对麻章区104 个建制村进行实地调研、访谈调研和网络调研,并基于政协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委员会编制的《麻章村落》相关数据[包括麻章镇卷、太平镇卷、湖光镇卷(代管湖光农场)等][2-4],对当地产业类型、资源条件、典型代表村及产业发展趋势展开研究,以期为推动当地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 种植业

1.1 内涵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5]。积极推动种植业振兴,对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增产增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具有基础性意义。种植业是指利用土地、气候、水资源等条件,通过人工控制进行作物生产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不同地区的地理资源和气候条件决定了种植作物种类的差异,农作物大体可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

1.2 麻章区种植业发展情况

麻章区下辖3 个镇(麻章镇、湖光镇、太平镇)的耕地资源较丰富。根据课题组统计,麻章镇耕地总面积最大,为5 574.5 hm2,其中耕地面积在133.3 hm2以上的自然村有13个,林地面积约为425.3 hm2;太平镇耕地面积较小(3 645.5 hm2),耕地面积在133.3 hm2以上的自然村有8 个,但林地面积较大(为1 792.1 hm2);湖光镇耕地面积居中,为4 732.7 hm2,耕地面积在133.3 hm2以上的自然村有8 个,林地面积为256.4 hm2。丰富的耕地资源为麻章区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条件。目前,麻章区主要种植水稻、甘薯等粮食作物和花生、芝麻、甘蔗、火龙果、马拉巴栗、富贵竹、桉树、水烛等经济作物(见表1)。

表1 麻章区种植产业典型代表村

1.3 麻章区种植业发展趋势

目前,麻章区传统种植业在持续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新的趋向。第一,受经济收益等因素的影响,种植偏好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转变。例如,麻章镇的大陆前村、甘林村等多个村将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种植花卉、林木、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第二,种植作物种类更加丰富,且各镇各有特色。例如,麻章镇种植蔬菜和甘蔗的自然村占比分别达到59.3%和50.5%;太平镇种植花生的自然村占比在3 镇中最大,为88.4%;湖光镇种植作物种类最为丰富,主要有花生、甘蔗、富贵竹、火龙果、马拉巴栗、桉树等。第三,品牌化成效初现。例如,冠有“鸭曹村”品牌的生态蔬菜在湛江市极为有名,世乔村被誉为“中国富贵竹之乡”和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

2 养殖业

2.1 麻章区养殖业发展基础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中。”[6]在“大粮食”观下,养殖产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麻章区草场资源较少,但3 镇均有数量不等的鱼塘。同时,湛江市是滨海城市,麻章区部分村镇有沿海滩涂资源,如湖光镇和太平镇分别有15、11 个村庄拥有滩涂地,其中湖光镇滩涂地多达2 650 hm2,为发展养殖业奠定了基础。当前,麻章区养殖业主要包括家禽养殖(鸡、鸭、鹅,统称“三鸟”)、家畜养殖(牛、猪、羊,统称“三牲”)及水养殖(泥丁、鱼、虾、蚝、蟹、贝类)。麻章区养殖业典型代表村如表2所示。

表2 麻章区养殖产业典型代表村

2.2 麻章区养殖产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在建设海洋强省和发展海洋经济的政策导向及智慧海洋牧场技术的应用下,麻章区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其中,湖光镇和太平镇发展水产养殖的自然村分别占全镇的46.2%和43%,且养殖水产种类较多,包括虾、泥丁、蟹、贝类等;麻章镇发展水产养殖的村落虽然较少,但养殖种类聚焦,均为淡水鱼,具有规模化发展的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地“三鸟”“三牲”养殖发展趋势较好。例如,克初村“三鸟”“三牲”养殖规模较大。

3 副业

所谓副业是指在从事主要生产活动以外开展的生产事业,在实现增产增收、吸收富余劳动力的同时,可为推进地方特色文化传承等创造条件。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麻章区农村地区坚持“以农为主,以副养农”[7]的方针,积极发展副业产业。

3.1 麻章区副业产业发展情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麻章区3 镇的副业产业发展较快,涉及行业较多,既有以地方特色资源为基础而形成的工艺品加工、浅海捕捞等,也有顺应市场经济需求而形成的建筑业、运输业等。麻章区个别村的副业占比较高且辐射效应较强。例如,鸭册村、水沟村、后坡村等,因土地被大量征用,大量农户从事运输、装修、商业经营,且这些副业有上升为主业的趋势;甘园村、良村等因具有蒲草编织的历史传统,很多农村女性在开展主业之余从事蒲草编织,以增加家庭收入;改革开放初期,云头下村、城家外村等地的青年敢闯敢干,外出从事建筑、运输、装修等行业,甚至成立公司,吸收当地富余劳动力加入其中。麻章区副业产业典型代表村如表3所示。

3.2 麻章区副业产业发展趋势

麻章区副业产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亟待解决以下问题。一是提升专业技艺。例如,在特色手工艺品加工制作中坚持匠人精神,注重产品和技艺创新,团队成员应相互学习、交流经验与技巧,以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要关注市场需求。以特色工艺品为例,要根据市场偏好不断更新产品、调整发展模式,以实现副业增收。三是受国际政治等因素影响,到海外从事建筑等副业的农民要提升安全意识,注重安全。

4 大文旅产业

大文旅产业是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8]原则,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发展大文旅产业是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要求。发展大文旅产业要以地方文化资源禀赋为基础,以产业化发展为导向,加大政策和资金等支持力度。

4.1 麻章区大文旅产业发展基础

麻章区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从历史文化资源来看,庐山村有40 个古建筑群;程村拥有古港、古屋、古墓等丰富的文物资源,并于2006 年3 月被评为湛江市特色历史文化村和生态旅游村,于2006 年9 月被推荐为第二批湛江最美丽的村庄。从革命文化资源来看,调塾村、北罗坑村等具有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一批村庄在1989 年被评为抗日战争根据地革命老区村庄。从民俗文化资源来看,麻章区下辖村庄几乎都有过年例的传统,体现出中华民族注重家庭和团结的优秀传统。从休闲文化资源来看,蔡屋村被列为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世乔村金牛岛的红树林也声名远播。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当地大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当前,麻章区大文旅产业发展大致可以分为4 类:一是以古遗址、古建筑、古墓群等文物资源为基础开发的历史文化产业,二是以南路革命先驱故居、地下党交通联络站、中共南路特别委员会革命根据地、战斗遗址等红色资源和文化遗产为基础开发的革命文化产业,三是以年例等节日庆典和生活习俗等资源为基础开发的民俗文化产业,四是以乡村旅游、采摘、观光、饮食等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等精神需求为主的休闲文化产业。麻章区大文旅产业典型代表村如表4所示。

表4 麻章区大文旅产业典型代表村

通过对大文旅产业发展较好的典型代表村庄进行分析,可以归纳以下几点重要有利因素。一是自身存在资源禀赋优势。例如,城家外村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发展革命文化产业前提。二是产业化意识比较强。以龙井村为例,龙井山庄在市场化导向下建立了集采摘、观光、饮食、休闲游玩于一体的省级示范点,同时该村已在规划新的游乐项目。三是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四是乡贤的支持。以那柳村为例,湛江市著名企业金辉煌集团老板回乡投资建设“贰拾叁都”,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吸纳村民就业提供了大力支持。

4.2 麻章区大文旅产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大文旅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新突破口,兼具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多重意义。从现实来看,麻章区持续推进大文旅产业发展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加大力度挖掘和盘活文化资源。例如,革命文化产业仍需通过深入挖掘南路革命先烈事迹、保护革命遗址等来保持产业生命力。第二,加强资源的联结度,将分散的文化资源用产业链条联结起来。第三,注重产业融合。麻章区应以历史、革命、民俗等文化资源为依托,不断丰富乡村业态,探索“大文旅+生态”“大文旅+农业”“大文旅+渔业”等多种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第四,引导多方力量参与。麻章区应充分发挥政府、企业、乡贤等的作用,为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实现产业融合提供政策、资金、智力支持。

5 结束语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9],是推动农村地区共同富裕的关键。麻章区的产业类型既继承了传统农村产业的特点,又融合了时代新要素,呈现出新趋势,农村产业振兴大有可为。与此同时,麻章区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需要政府、社会、乡贤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不断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助力农村产业振兴。

猜你喜欢
副业湛江市养殖
2023 副业报告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图说——副业焦虑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新词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没搞副业的人落伍了么?
湛江市文联等三家单位扶贫送温暖
湛江市文联领导慰问德高望重艺术家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