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J县返贫风险的表征、产生缘由及防范对策

2023-12-06 15:46邓君雪
乡村科技 2023年18期
关键词:欠发达群众经济

邓君雪

南宁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299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该论述进一步明确了推进乡村振兴的各项重要举措,其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重要节点。因此,有关部门应重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返贫风险,防止返贫风险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阻碍。对此,有关部门要重点关注经济欠发达地区存在的共性问题,如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等远低于其他地区的平均水平,且生产力发展缓慢、基础设施缺乏等[2-3]。研究如何应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返贫风险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第一步。综上,笔者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J县为例,探讨经济欠发达地区返贫风险的表征、产生缘由及防范对策。

1 广西J县概况

广西J 县地处桂中。该地山清水秀、风景秀丽,具有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地势险峻,群峰挺拔;河流蜿蜒,飞瀑流泉;植被葱茏,奇石、绿树相间。J 县是我国瑶族人民聚居的主要地区,盘瑶、茶山瑶、花蓝瑶、坳瑶、山子瑶等是当地主要的瑶族支系。在各种文化长期的交流碰撞中,当地形成了独特的瑶族文化。秀美的地理景观,独特的民族文化,让J 县拥有自然和人文双重旅游资源,因此旅游产业是当地重点发展产业。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滞后、交通不便等因素,当地旅游业发展困难。杨伟民等[4-6]学者提出,经济欠发达地区是一个具有地域相对性、历史纵向对比性和动态发展性的概念。因此,笔者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经济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程度等,对J 县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广西、全国的相关情况进行对比,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2017—2021年J县、广西及全国经济指标

由表1 可知,2017—2021 年,J 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说明J县在脱贫攻坚时期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与广西和全国的数据相比,J 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广西的平均指标,与全国的经济指标相差更甚。综上可知,J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面临的返贫风险较大。

2 J县返贫风险的表征

2.1 经济之困:经济脆弱性

贫困脆弱性这一概念最早由世界银行于2000 年提出,指个体或家庭因外界因素陷入贫困的可能性及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脆弱性与风险冲击的关系密不可分。耿新[7]提出,民族地区返贫人口的脆弱性是其最大的特点。赵普等[8]提出,民族地区经济资源的不可持续发展,使经济物品供给减少,进而产生经济脆弱现象,最终会导致当地出现返贫的情况。由此可见,经济脆弱性是返贫风险的显著表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脆弱性主要表现在收入和风险抵御能力两方面。就收入而言,其主要包含收入水平及收入的波动幅度;就风险抵御能力而言,主要指在一些不可抗的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抵御风险、维持稳定的能力。以J县为例,2017—2021 年,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和收入增长幅度均低于广西和全国平均水平,其中2020—2021 年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受外界因素影响出现大幅度波动。这表明当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收入不稳定,抵御风险能力不强等,经济脆弱性的表征较为明显。

2.2 教育之难:教育薄弱性

教育作为培育人才、推动科技进步的一项重要工程,不仅在脱贫攻坚时期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时期也承担着启发民智、培育人才、推动科技发展的重任。众所周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差距甚大,其教育薄弱性十分明显。教育落后会使J 县在当前和今后两个时期的返贫风险较大。J县的教育薄弱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经济落后,当地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认为吃饱穿暖即可,因而对子女教育投入不多。其二,教育教学质和量方面落后。J县的教育资源堪忧(存在办学经费不足、师资薄弱等问题),导致生源日渐稀少,当地教育教学水准日渐下滑,社会声誉不佳。这两个方面的薄弱性,使J 县优秀人才培育艰难,科技创新缓慢,经济发展落后,返贫风险增加。

2.3 风险之危:风险易发性

其一,J 县经济水平不高,风险抵御能力较差,因而一个看似无足轻重的小问题都能让当地脱贫群众重新陷入贫困。如遭受意外伤害、劳动力不足、婚育费用或是子女教育费用增加等,随时都能让一个脱贫家庭返贫。其二,如果脱贫群众自身思想认识没有随着时代进步,劳动技能没有随着社会发展而提高,甚至出现退步的情况,就会进一步提高返贫风险。其三,众所周知,贫困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得到调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力的增强,我国两度提高贫困标准,共使用过3 条农村贫困线,分别是1978 年标准、2008 年标准和2010 年标准。3 条贫困标准代表了不同的生活水平,1978 年标准代表低水平的生存标准,2008 年标准代表基本温饱标准,2010 年标准(现行贫困标准)属于稳定温饱标准。可见,贫困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J县经济发展水平本就不高,风险抵御能力差,在面临多重主客观风险的冲击下,其返贫问题表现出易发性。

2.4 成因之繁:成因复杂性

J 县存在返贫风险的原因复杂多样,且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J 县人均收入水平低、风险抵御能力差、各项基础设施不完善,再加上受地形地势和气候影响,遭遇的自然灾害也较多,因此返贫风险大。2022—2023 年,J 县下辖的3 个镇、7 个乡均有不同程度的受灾情况,总计受灾人口12 265 人,需救助资金共159.977 16 万元。在自然灾害频发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如果脱贫群众自身存在脱贫不稳定性和风险抵御能力不足等问题,那么其极易返贫。

3 J县返贫风险产生的缘由

笔者根据J县的实际情况,以多维贫困理论为研究视角,分析当地返贫风险产生的缘由。多维贫困理论的代表性人物是阿玛蒂亚·森,他提出的“可行能力”理论是多维贫困理论的基础。他认为,贫困的诱因不仅是收入水平低,还应包括教育、健康、居住环境、社会话语权等多个方面的内容[9]。这一理论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众多国际组织的认可。世界银行在《2000/2001 年世界发展报告:与贫困作斗争》中提出,贫困不仅包含收入低下等物质匮乏的维度,还应包括教育水平低下和健康状况恶化等多个维度[10]。据此,笔者基于多维贫困理论分析J县返贫风险产生的缘由。

3.1 生态脆弱,自然灾害频发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尤其西部地区受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山高石多的地形等自然因素限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11]。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并且其造成的受灾面积广、经济损失大。2021 年1—9 月,J 县先后遭受干旱、洪涝、风雹等自然灾害,全县均发生过较为严重的气象干旱;截至2021 年9 月17 日,全县共有21 363 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842.4 hm2,成灾面积578.35 hm2,直接经济损失303.28 万元,各乡(镇)不同程度受灾[12]。由此可见,J 县频发的各种自然灾害,以其潜在性、突发性、破坏性增加了当地群众的返贫风险。受贫困脆弱性等因素影响,众多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一旦遭遇各种频繁发生且不可控的自然灾害,其身心健康极易受损,财产也会遭受重大损失,因而极易返贫。

3.2 经济滞后,自身“造血”功能不足

J 县产业基础薄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由来已久。这些问题使当地经济发展滞后,“造血”功能不足,深陷于发展困境。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农业农村农民内生发展动力的基础,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目前,J 县以旅游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一,产业基础薄弱。J 县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但存在产业规模小、产业链较短、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创新能力不强、吸纳资金和人才能力不足等问题。没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就难以形成产业经济的良性循环,一旦面临市场风险或其他风险挑战,返贫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其二,优质资源利用率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J县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但是其对于这些优质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对旅游产品宣传力度不足,无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因此,当面临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多重风险时,当地维持经济发展稳定的能力较差。

3.3 基础设施薄弱,各项发展受限

完善的交通、教育和医疗等基础设施是阻断经济欠发达地区返贫的有效防线。但是,J县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阻碍了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

首先,交通不便使J 县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受限。对J 县进行调研发现,当地部分村寨道路蜿蜒,还有部分通信网络不佳地区。交通不便、通信设施不完善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其次,教育薄弱限制了J 县科技和文化的进步。通过脱贫攻坚战的努力,J 县教育水平有所提升,但与我国中东部发达地区的学校数量和办学质量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缺乏高质量的教育,就无法为当地提供高层次的人才,无法推动当地科技进步;而人才和科技两把利器的缺失,使J 县难以打破返贫的恶性循环。J 县除了对适龄学生的教育较为薄弱外,对成人的技能培训也较为缺乏。这导致当地群众提升能力的渠道较少,一旦失去当前的工作,返贫风险随之而来。

最后,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虽然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但因病返贫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群众,一场大病就有可能让收入微薄的他们重新陷入贫困。

3.4 自我发展意识不足,“志”与“智”的缺乏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结束,外界的帮助不断减少,J县农民自我发展意识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群众自信心缺乏、“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劳动技能欠缺等方面。J 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发展缓慢,祖祖辈辈积淀而成的文化观念让当地部分农民安于现状[13],使其极易产生懒惰思想,缺乏努力奋进的信心和斗志。缺乏信心使他们得过且过,对未来的生活没有目标和规划。同时,部分群众虽然有进取的意志,但受自身各方面条件限制,如受教育水平较低、掌握的劳动技能不足、学习能力较差、创新意识缺乏等,可选择的生计方式较少,一旦遇到外部因素干扰,极易返贫。

4 J县防范返贫风险的对策

当前,J 县还存在贫困脆弱性和脱贫不稳定性,返贫原因复杂多元,返贫风险较高。为了防范返贫风险,J县应从构建预警机制、促进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内生动力等多方面切入,构建消除返贫风险的强大合力,进而加快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14]。

4.1 预警为先:构建预警机制,织密安全保护网

返贫风险的成因复杂多样。为有效防范返贫风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J县应未雨绸缪,做好各项预警工作,构建结实的安全保护网。

4.1.1 完善自然灾害预警机制

J县应依托大数据平台的智能监控技术,提前识别灾害类型和级别,做好相关应急预案,并提前储备好相关物资,以保护群众人身财产安全,降低因灾致贫的风险。

4.1.2 完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

重大卫生公共事件通常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所以,J 县应提前识别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和级别,构建应急管理网络体系,从而降低返贫风险。

4.1.3 完善防返贫预警机制

一方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对3 类防止返贫监测对象(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进行动态化、常态化监测,对返贫风险易发人群进行及时且有针对性的帮扶,尽可能降低返贫风险。另一方面,根据国家和当地政策的调整,对防返贫预警机制进行相应调整,确保防返贫风险预警机制准确、高效。

4.2 产业为基:振兴产业经济,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增加群众收入的有效手段,是提高风险抵御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群众收入水平,是缓解返贫风险的有效方法。

4.2.1 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J 县拥有极具观赏性的独特自然景观及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特色瑶族文化。J 县应合理利用当地的特色景观、民族文化和特色产品,发展优势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4.2.2 补齐产业短板,提高发展质量

J 县应注重当地产业发展,多渠道吸引投资,引进优质企业,并发挥当地致富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延长产业链。同时,要注重引进各层次人才,形成多方合力,加快实现产业振兴。

4.2.3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J 县应做强优势产业,加强优质产业互联互动,使当地产业主体形成互帮互助、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发挥强大的“造血”功能,进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4.3 基建为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发展短板

J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仅影响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发展,而且对防返贫事业的稳定造成了不小的危害。因此,要想消除返贫风险,促进当地全面发展,就要补齐短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畅通群众的致富路、幸福路。

4.3.1 完善交通设施,破除发展限制

J 县应规划交通运输网,加大对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建设的投入,以便捷的交通为当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供便利,从而减少返贫风险。

4.3.2 完善教育设施,破除人才限制

教育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事业,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保障,是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因此,J 县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全力推进教育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4.3.3 完善医疗设施,减少因病返贫现象

J县应通过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推动基层卫生院升级改造,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为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J县基层卫生院应配齐必要的医疗设备,引进众多优秀的医务人员,实现基本设施齐全、人员配置合理、服务功能完善、环境整洁优美、管理运行规范的建设目标,真正让群众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4.4 群众为主:提升群众主体性,强化防返贫智力支撑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创造财富、变革社会的主体。因此,只有人民群众意识到返贫风险的危害,才能激发其内生动力,使其发挥主体性作用,积极参与返贫风险治理,从而为返贫风险治理提供强大的支撑。

4.4.1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鼓舞群众奋发斗志

J县应通过宣传教育、树立典型的方式激发群众的斗志,破除长久以来贫困对群众造成的各项桎梏,并引导群众杜绝“等、靠、要”等不良思想,树立自力更生的良好观念。

4.4.2 提高群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目前,J 县对农民的教育还不够重视。基于此,J县可通过讲座等形式,引导当地群众树立教育意识,重视自身和下一代的教育。

4.4.3 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各项培训

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应多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动技能培训,帮助群众提高各项技能,增强其自身实力。除此之外,要加强文化建设,如开设一定数量的图书馆、阅览室等,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当地群众要养成积极上进的心态,主动参加培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技能,努力成为当地防返贫的有效智力支撑。

4.4.4 培育当地治理人才,建设“带不走”的优质队伍

J县可以高薪资、高福利及乡土情怀吸引大学生返乡参与家乡治理,并重视当地乡贤、知名企业家等优秀人才,着力打造既有创新意识、又熟悉当地情况的优秀治理团队。同时,要做好“帮传带”工作,为当地返贫风险治理培养“后备军”和“引路人”,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15]。

5 结束语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振兴。然而,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受特有的历史、区位等因素影响,往往成为返贫易发地和高发地。为防范经济欠发达地区返贫,各级政府应调动多方积极性,构建从点到面的防返贫风险机制,为人民谋福祉,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欠发达群众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多让群众咧嘴笑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别让欠发达地区的新能源项目成摆设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