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琛,王子杰,关丁铭,贾 婧
(甘肃省靖远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甘肃 靖远 730600)
导致羊口疮的病原为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属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在电子显微镜下,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为椭圆形,少数病毒是梭形。病毒的长度在255~280 nm 范围内,宽度在175~200 nm 范围内,表面有囊膜包被。病毒为“8”字型螺旋结构,这种特殊的结构可以作为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与其他痘病毒区分的依据。
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环境适应能力比较强,在室温条件下,病毒可以长期存活,具备感染性长达15 年,干燥环境下,病毒也能够存活数月。夏日高温条件下,存在羊口疮痂皮中的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可以存活10~30 d。在潮湿条件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毒毒力会有所下降。冬季,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可以藏匿在地表中安全越冬,开春后,随着地温上升,病毒会重新“苏醒”,恢复传染能力。这也是羊传染性脓疱病能够在养殖场中周期传播的重要原因。
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对高温较为敏感,在60 ℃环境下仅能存活30 min,在100 ℃条件下只能存活3 min。病毒对酸碱环境适应性强,在pH 4.2-10.9范围内可以长期存活,但对甲苯、乙醚等敏感性较强。除此之外,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对常用的消毒剂也比较敏感,比如2%~5%的热氢氧化钠溶液、10%的生石灰乳等均能在短时间内杀灭病毒。
2.1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病羊与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病毒会污染饲养工具、饲料、水源,进而引起羊发病。如果羊存在伤口组织感染,口腔黏膜损伤,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会趁虚而入,引起发病。
2.2 易感动物 羊口疮易感动物除各品种的羊以外,牛、红鹿等也是易感动物。在羊中,绵羊、山羊对羊口疮的易感性最强。不同年龄的羊都会感染羊口疮。相较于成年羊,羔羊更易感染该病,且症状也比较严重,尤其是3~6月龄的羔羊最易感染,且死亡率较高。受外部应激因素影响,如断尾、去势、打耳标等,会增加羊口疮的易感性。
2.3 流行特点 羊口疮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季、秋季发病较多。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生羊口疮,后续如不对羊舍进行彻底全面的清洗消毒,羊还会继续发病。
3.1 唇型 唇形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若羊口唇感染比较轻,一般不会影响采食,其发病2周左右,口唇部位形成的水疱会结痂,痂皮自然干燥、脱落后,口唇伤口痊愈。如果口唇感染严重,口唇部位形成的水疱较多,溃烂较严重,则羊正常采食受影响,一些羊还会出现发热症状,且病情反复。
病初羊的口唇周围以及鼻镜出现红色的斑点。斑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扩散,并发展成为较硬的丘疹。丘疹继续发展形成水疱或脓疱并破溃。脓疱破溃后流出大量脓液,脓液中含有大量病毒粒子,溃烂伤口在愈合过程中形成硬痂,痂皮可自动脱落。感染严重时,上述症状会反复出现,病变部位不断扩大,然后波及整个口唇周围,有时还会蔓延至眼睑和耳廓等部位,形成大面积龟裂、易出血的污秽痂垢。在痂垢下,伴随着肉芽组织增生,痂皮会不断增厚,当增厚到一定程度时,羊的嘴唇肿大、外翻,呈桑葚状隆起,导致羊无法正常采食。如果治疗不及时,羊可因营养摄入不足,虚弱,感染其他细菌、病毒,如坏死杆菌、化脓性病菌等,进一步损害口唇病变区域,导致深部组织化脓、坏死。病变可蔓延至喉、肺以及真胃,增加羊的病死率。
3.2 蹄型 该型绵羊比较常见,如果养殖环境不佳,山羊也会出现该类症状。
蹄型羊多见一肢患病,后续蔓延至多肢。病羊蹄叉、蹄冠等部位出现水疱、脓疱。水疱、脓疱破溃后,形成脓液覆盖的溃疡。溃疡会引起继发感染,造成蹄部化脓、坏死。溃疡可蔓延至羊蹄基部、蹄骨,严重时会对羊的肌腱或关节造成影响,引发更加严重的腐蹄病。水疱、脓疱破溃后会引起严重的疼痛反应,导致病羊出现跛行。如羊多蹄感染时失去行走能力,长期卧地。有时羊口疮还会波及肺脏、肝脏,出现转移性病灶,导致败血症或者衰竭死亡。
3.3 外阴型 该型比较少见,病变部位常见于羊外阴部位,母羊与公羊都会出现发病症状,以哺乳期的母羊更易出现发病症状。
母羊表现为外阴出现黏性或脓性分泌物,阴唇肿胀,严重时发生溃疡。此外,病羔羊吸吮会导致母羊的乳房、乳头出现脓疱、烂斑、痂垢等。病公羊表现为阴囊、阴茎肿胀,出现脓疱、溃疡等,严重影响正常交配。
病羊口腔肿胀、发绀,口唇部位的皮肤与黏膜有大量的脓疱、溃疡,有的已经结成疣状厚痂。少部分厚痂裂开,露出肌肉组织,伴有出血情况。病羊胃内积有少量未消化的食物,胃黏膜易剥离,小肠空虚,含有少量的气体,肾脏、心脏、肝脏等均无明显病理变化。
5.1 镜检 取病羊口疮处硬痂皮漂洗、剪碎、研磨、稀释、冻融、离心等处理,再用1%的磷钨酸负染后,在电镜下进行观察。如果发现病毒粒子为椭圆形,有“8”字型螺旋结构,可以确诊为羊口疮,但应注意其与副痘病毒属的伪牛痘病毒等的鉴别。
采用这种诊断检测方法,对样本的清洁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否则容易遭受其他杂质颗粒的干扰。
免疫电镜检测有较强的敏感性,本质上是将免疫学技术与病毒形态学结合在一起。实际检测中,通过特异性抗体与病毒特异性结合,促使病毒凝聚,用于区分羊口疮病毒和其他病毒颗粒,以此提升检测的准确性。
5.2 中和实验 采用这种方法用于羊口疮检测时,如果血清中和滴度≥8,可以判断为阳性,否则为疑似或阴性。
5.3 补体结合实验 病毒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会形成免疫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可以结合补体。在抗体抗原反应体系内,如果加入一定量的补体,则加入的补体能够与复合物特异性结合,其他游离状态的补体也会消失。在此基础上,如果在该反应体系内,加入另一种抗体-抗原系统:溶血素绵羊红细胞,则会因缺少处于游离状态的补体而无法参与溶血反应,出现不溶血现象。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现象检测羊口疮病毒,当血清滴度≥20时,可判断为阳性。
6.1 西医治疗 常规治疗可先将口疮部位的痂皮清除掉(因为痂皮内含有大量的病毒,会造成反复感染),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创面。病羊每1 kg 饲料中用10%阿莫西林粉0.5 g、增免康1 g、清瘟败毒散1 g,饲喂5~7 d。
对症治疗,对蹄型病羊,清创前将羊蹄浸入5%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至少5 min,每天浸泡3次,每次间隔6 h,确保药液能够作用到病灶深处。随后用3%龙胆紫溶液涂抹患部,并用防水纱布包裹保护蹄部。外阴型、唇型病羊需要对痂皮进行集中清理,然后再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创面,并用5%碘甘油涂擦创面,促进创面愈合,每天涂抹3次,直到创口愈合。
6.2 中医治疗
6.2.1 黄芪10 g,山栀10 g,连翘10 g,木通10 g,生地10 g,桔梗7 g,黄连5 g,加水煎煮60 min 左右,药渣拌入饲料喂,药液一次性灌服。上述方剂用量为50 kg左右病羊的治疗剂量,每天用药1次,连用5~7 d。
6.2.2 儿茶10 g,金银花10 g,黄连10 g,黄芪5 g,研磨成粉,拌入凡士林制成药膏后均匀涂抹在口唇等创面部位,每天涂抹3次,直到创面愈合。
7.1 自繁自养 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购买种羊。确需从外地购进种羊的,除加强检疫以外,还应对购入的种羊进行隔离观察,观察时间不少于1个月,期间注意做好检查,确保羊不带毒后再混群饲养。
7.2 加强饲养管理 保证羊营养均衡,饲喂全价饲料,提升其免疫力。硬质饲料软化处理,保护羊口腔、唇部皮肤黏膜,避免病毒感染。喂前将饲料中的坚硬杂物筛选出来。加喂舔块及微量元素等,防羊啃土啃墙,保护羊的口腔黏膜。
7.3 加强卫生管理 做好日常卫生,采用3%的火碱溶液对羊舍进行全面喷洒消毒,消毒标准为地面湿透、墙壁挂水,消毒药作用时间不少于30 min。消毒后用甲醛和高锰酸钾进行终末熏蒸,甲醛用量为每立方米30 mL,高锰酸钾用量为12~15 g,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24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