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2023-12-05 01:50:02袁滨吴振强朱艺勇徐夏燕黄惠绿沈妙金吴尚钦
东南园艺 2023年1期
关键词:产业集聚新模式漳州

袁滨 吴振强 朱艺勇 徐夏燕 黄惠绿 沈妙金 吴尚钦

摘要:漳州是福建省食用菌产业集聚发展较好的地区,上下游关系企业齐全,与海峡两岸乃至全国和国际合作势头良好,素有“世界食用菌罐头之都”之美称。按照“加快发展、转型升级”的发展理念,继续做好食用菌产业,以特色农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本文针对漳州食用菌产业现状,提出发展策略。

关键词:食用菌;漳州;产业集聚;专业化;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S646;F3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74(2023)01-0076-05

Statu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Edible Fungi Industry in Zhangzhou City

Yuan Bin1,Wu Zhenqiang1,Zhu Yiyong1,Xu Xiayan2,Huang Huilv3,Sheng Miaojin2,Wu Shangqin1

(1 Zhangzhou Institu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uzhou,Fujian 363005,China;

2 Fujian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Fuzhou,Fujian 350003,China;

3 Peoples Government of Jiaomei Town,Zhangzhou,Fujian 363100,China)

Abstract:Zhangzhou City is a region where there were a well-developed edible fungi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n Fujian Province,with a full range of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firms and good potential with cross-strait and even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and is known as the “Canned Mushroom Capital of the worl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Accelerating development,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we should continue to develop the edible fungi industr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vitalization with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n this paper,aiming at the status of edible fungi industry in Zhangzhou City,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Edible Fungi;Zhangzhou City;Industrial agglomeration;Specialization;New model

漳州市位于福建省東南部,西北多山,东南滨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21℃,年降雨量1 500 mm,无霜期达330 d,气候条件非常适于食用菌的生长发育[1,2]。漳州政府和社会对发展食用菌情有独钟,目前已形成一个上下游关联企业齐全,规模化、工厂化、产业化生产经营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漳州已成为我国著名的食用菌产业名城,各种蘑菇罐头和其他罐头食品的生产、加工及贸易的枢纽。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极大地提高了漳州的影响力和知名度[3],漳州已先后获得“中国罐头之都”“中国菇都”“中国食用菌名城”“中国食品名城”和“世界食用菌罐头之都”等美誉[4-5],是全国首批全市域建设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笔者就漳州市食用菌产业的现状、主要做法与成效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发展策略和建议。

1 漳州食用菌的历史与现状

1.1 漳州食用菌历史

漳州食用菌栽培历史悠久,是福建人工栽培银耳的发源地[6],“漳州雪耳”在香港等地市场名头响亮。漳州大面积人工种植食用菌起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最初主要种植双孢蘑菇,各县不仅设立蘑菇办,还带动当地村民种植双孢蘑菇,并组织协调双孢蘑菇购销,确保了漳州罐头厂的原料数量和质量,为当时漳州乃至福建和国家外贸出口创汇立下了汗马功劳。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漳州市成立蘑菇菌种中心站,初步建立了全市蘑菇菌种科研和推广网络,并立足本市气候、技术优势,扩大双孢蘑菇、草菇、白背毛木耳的生产规模,与此同时台湾业界人士带着技术、资金、设备、市场订单到漳州从事菌业生产与销售,推动当地珍稀菇类和反季节菇类生产,漳台合作极大地促进了漳州食用菌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1.2漳州食用菌现状概况

全世界已发现的菌类非常多,但可食用且人工驯化栽培成功的种类很少仅约80种,其中已形成规模化、商业化栽培的种类约30种[7],漳州就有20多种。漳州的猪肚菇、白背毛木耳、杏鲍菇、双孢蘑菇等食用菌品种产量大、栽培技术成熟,其中白背毛木耳、猪肚菇产量世界第一,双孢蘑菇产量全国第一,白背毛木耳、双孢蘑菇及其罐头制品出口量多年来均占全国出口总量90%和70%,食用菌机械产量占全国40%。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确认漳州是“全国最大的双孢蘑菇、白背毛木耳和蘑菇罐头的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中国农学会特产专业委员会授予漳州“中国白背毛木耳生产基地”称号。据统计,2021年全市食用菌鲜品总产量85.13万t,一产产值42.84亿元,全产业链产值175.86亿元,食用菌主要品种中有7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省前三甲。漳州市食用菌品种多,产量高,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越来越重,已成为全市发展势头良好的农业重要支柱产业。

2 主要做法及成效

2.1 以工业化理念发展食用菌产业

一是产业园区化。推进食用菌产业集聚发展,实现食用菌高产高效、优质绿色生产。全市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引领,统筹发展国家、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市级农民创业园,台湾农民创业园,规范建设了九冬双孢蘑菇产业园、靖城食用菌产业园等,形成“一区多园”农业发展格局,其中漳州市台投区建设九冬双孢蘑菇工厂化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9亿元、面积11 hm2,项目投产后年产双孢蘑菇5 000 t。政府补贴资金,通过出售、出租标准化蘑菇房形式,把分散菇农集中到园区工厂化生产食用菌,有效避免了散户生产时产生的废水、废渣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二是生产智能化。鼓励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以工业化思维加强设备和设施的改造,如大力发展液体菌种生产、引进无菌接种车间和智能化全自动装袋机,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的生产质量监控体系和可追溯体系,大幅提高了漳州食用菌企业的工厂化智能化水平。目前全市食用菌工厂化企业有30多家,其中万辰生物2021年在主板上市。三是分工专业化。从品种培育、专业化生产、保鲜、加工、市场营销、设备制造等逐步实现专业化分工,积极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效益。我市至少有6家食用菌企业对外供应培养好的出菇包或培养料,有10多支专业服务技术团队,有3家食用菌机械制造企业,有300多人从事营销,分布全国各大市场。

2.2 打响漳州食用菌品牌

一是推进生产标准化。以创建省级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为抓手,通过在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区集成优新技术、提升设施水平、促进标准应用,示范带动菇农按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福建金明食品有限公司通过“科研单位+生产基地+订单式销售”的生产模式,在国家、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平台等项目的科技支撑下,集成双孢蘑菇二次堆肥发酵隧道工艺技术流程、杏鲍菇菌渣高效栽培双孢蘑菇关键技术、漳州双孢蘑菇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新型覆土基质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等关键技术,推行标准生产规范,实现双孢蘑菇的周年化生产,一年可种植5~7个周期,蘑菇的产量和品质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一级菇比例达90%以上,产品订单式出口到香港等地。二是推进营销品牌化。鼓励、指导食用菌企业申报“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名牌农产品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漳州有4家食用菌企业6个产品已获得有机食品认证,有3家企业3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有30多家企业45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全市有1家企业获得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16家企业获得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3家企业获得名牌农产品和名牌产品注册商标,另有20多家企业申请了注册商标。三是提升漳州食用菌名城知名度。以举办中国蘑菇节等活动为契机,邀请世界各地专家、企业家参会参展,着力推动我市食用菌行业“专业化、信息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提升“中国菇都”“世界食用菌罐头之都”的知名度。

2.3 提升食用菌科技水平

一是选育推广高优品种。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优新品种是食用菌的“芯片”。推广示范高产稳产优质品种,如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白背毛木耳‘漳耳43-28‘杂10-5‘Ap738、杏鲍菇‘日引1号‘杏3、秀珍菇‘台秀2019,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双孢蘑菇‘褔蘑38‘W192,本地企业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选育的金针菇‘农万金8号‘农万金88号,进一步优化了我市食用菌品种结构。二是开发新型基质配方。针对我市金针菇和杏鲍菇等食用菌菌渣数量多的情况,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和福建省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通力协作,开展食用菌菌渣栽培双孢蘑菇、草菇、秀珍菇等的配方试验,筛选出适宜的高产优质配方,实现了菌渣资源废物再利用,开拓了生产原料来源,进一步压缩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菇农的生产效益,促进了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三是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全市各类食用菌加工企业超200家,积极引导立兴、同发、海山、片仔癀等龙头企业通过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出新产品,开拓食用菌深加工市场;如同发食品利用废弃的蘑菇预煮液生产出调味品“蘑菇酱油”“蘑菇味精”,海山集团和片仔癀共同开发的保健食品“菇精糖片”等[5]。

2.4 規范菌政管理

强化部门监管,认真贯彻落实新《种子法》《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开展普法宣传工作,增强菌种生产经营者和使用者的法律意识。严把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审批关,落实食用菌菌种监管责任,开展对持有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随机抽查,同时开展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活动执法巡查,依法查处菌种无证生产经营,确保用种安全可靠,提高良种覆盖率,保证食用菌菌种质量安全,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

3 漳州市食用菌发展策略

中共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要实现全面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今后可以进一步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特色生产、规模经营、产业融合的功能布局,做强做大秀珍菇、杏鲍菇、金针菇、白背毛木耳、猪肚菇等优势特色品种,建议:

3.1进一步提升优势特色品种自主创新能力

巩固秀珍菇、杏鲍菇、金针菇等优势种类,加快发展猪肚菇、白背毛木耳、黑皮鸡枞等特色种类。进一步加强食用菌优势特色品种创新,支持科研院校和企业联合加大优势特色食用菌品种联合育种攻关力度,加快选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产优质的工厂化生产专用品种和独特新奇新品种,提高我市食用菌品种的自主创新能力;将新品种筛选与栽培试验同步提前进入生产企业,加快优势特色品种的中试、示范和推广力度,促进品种更新换代,提高我市优势特色品种良种覆盖率。

3.2着力推广食用菌栽培新模式

漳州秀珍菇年栽培面积约1.2亿袋,现有的一家一户传统生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秀珍菇产业发展需求。近些年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漳州综合试验站和福建省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漳州综合试验推广站,针对秀珍菇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制约秀珍菇转型升级关键技术瓶颈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在福建成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福建云佳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漳州市臻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基地示范推广集成技术,采取“科研单位+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建立秀珍菇小户型“移动厢式菇场”示范基地,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原料采购、统一基质配方、统一菌包规格、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收购、统一品牌销售,引导农户开展秀珍菇工厂化周年化栽培。在漳州市和台商投资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漳州综合试验站自2018年开始联合漳州市新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开展双孢蘑菇培养料集中堆制发酵分户(厂)栽培新模式研究,依托政府分别建立吴宅草腐菌(双孢蘑菇、草菇)堆料场和九冬食用菌产业园,并在台商区角美镇示范推广应用,取得较显著效果。该模式初步实现了秀珍菇等食用菌生产由一区制转向二区制生产模式,继而转向工厂化栽培模式的转变,有效解决了传统简易设施大棚栽培食用菌出菇集中引起的高产低价现象频发、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无品牌生产效益偏低等问题。

3.3继续提高食用菌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水平

依托南靖县、高新区的国家级食用菌产业集群项目,创建一个更高水平的食用菌产业园,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进一步提高食用菌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水平。如福建万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扩建一条日产20 t的真姬菇瓶栽自动化生产线,年增加产值8 400万元;2021年再投资4.5亿元,新建一条日产150 t的金针菇瓶栽自动化生产线,年可增加产值2.9亿元。2022年福建嘉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新建一条投资1.5亿元杏鲍菇瓶栽生产线,每天新增产量40 t,年可新增产值0.8亿元。

3.4支持食用菌冷链物流发展

加强食用菌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建设一批冷链物流骨干企业和服务中心,建立食用菌产品从产地到市场、菌种从制种企业到栽培接种场所、菌包从制包培养场所到栽培场所的物流体系,做到冷链物流及时畅通。提高批发市场、零售终端低温专区覆盖面,确保食用菌鲜品冷链运输、低温销售。

3.5进一步加大食用菌产业发展支持保障力度

强化食用菌生产优先用地保障,设施食用菌生产允许使用一般耕地,在不破坏耕作层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永久基本农田,将食用菌产地初加工用地列入农业生产设施用地范畴。实施食用菌生产用电优惠政策,建议全市龙头食用菌企业生产用电电价参照工业用电再减半收取。大力宣传食用菌政策性保险兜底保障作用,强化设施食用菌保险保障跟进,扩大保险覆盖面,食用菌菌袋(瓶)及生产设施设备可作为保险标的投保,市县财政给予适当保费补贴。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提供一系列配套数据信息服务,建设食用菌技术、设备、产品线上销售和服务中心,发挥数字技术对产业价值链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敏,邓逸民,林莉.漳州市蘑菇丰产气象条件分析[J].福建气象,2009(3):38-41.

[2]郭福泉.2011年漳州市农业农村调研文集[M].漳州市文化出版局,2012.

[3]柯天明.漳州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思路[J].浙江食用菌,2009,17(4):8-11.

[4]漳州政府网.背景资料:漳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EB/OL]. http://www.zhangzhou.gov.cn/cms/siteresource/article.shtml?id=20277399682060004&siteId=630318900937500000,2010-10-18.

[5]黄如飞,苏依婕,郭庆亮.小蘑菇激活大产业[N].福建日报,2021-04-06.

[6]黄年来. 中国食用菌百科[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4.

[7]李玉.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机遇和挑战——走中國特色菇业发展之路,实现食用菌产业强国之梦[J].菌物研究,2018,16(3):125-131.

(责任编辑:黄雄峰)

猜你喜欢
产业集聚新模式漳州
南康漳州龙
福建漳州面煎粿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宿迁模式”探析
对外经贸(2016年9期)2016-12-13 04:58:57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3:00:19
FDI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的发展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10:55
礼仪文化引领下的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探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24:32
FDI、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方式
打漳州
军事历史(1983年2期)1983-08-21 02: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