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可日
人们常说,“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教学工作也不例外。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不仅是学校日常管理的一項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校提升教育整体质量、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尤其是近些年来,国家对于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越来越重视,乡村小学更加应该做好精细化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基于此,笔者认为,乡村小学在进行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探索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俗话说得好:“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同样,在开展乡村小学精细化教学常规管理的过程中,完善的管理制度一定是必不可少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将可以更好地去指导学校的日常教育管理等工作。因此,身为乡村学校的管理者,就必须要对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这件事予以足够的重视,明确建立详细且健全的规则制度是实现乡村小学精细化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基础。
学习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 组织教师学习由自治区教育厅印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规定(2023年版)》,了解其中10个大项、60个小点的内容,特别是详细学习第5大项中“教育教学管理”的7小点。同时让教师们明白: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中小学办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学校“减负”工作、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解决当前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必然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坚持将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当前义务教育各项重点工作,将落实常规管理和落实“双减”“五项管理”等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对标研判、依标整改,全面改进和加强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工作。总之,要通过加强对教师的正向引导,促进学校规范办学、科学管理,整体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实现“减负提质”,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完善学校教学常规制度 我们可以结合乡村地区小学的实际教育现状,并发动全校教师和领导者们一起展开讨论,借助群体的力量来建立更加全面、完善的教学管理活动制度以及教学工作的整体评价考核机制。不仅要制定针对课堂的评价体制,还要针对教师们的教研情况、备课活动等具体的教学工作过程建立起公正的评价体制,如制定《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师教学常规综合量化考核办法》《学校教学质量评价考核办法》等,以更加健全的管理制度来对乡村小学的各学科教师提出更加严格的教育要求,让教师们能够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和更加专业的方式来开展日常的备课、上课、抽测、辅导等工作。这些制度的制定,既要有宏观上的理论导向,又要有微观上的可操作性;既要有主观上的要求,又要有客观上的灵活;既要有高要求,又要有低起点。要坚决克服把制度写在纸上而不能落实在行动上的弊端,确保教学工作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不仅如此,在完善乡村小学管理制度的这一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持续观察校园日常教育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并结合真实的反馈来不断优化相关的管理制度,让制度在持续精细化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适合乡村小学的日常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慢慢实现乡村小学教育工作整体质量的不断提高。
在进行乡村小学精细化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对乡村小学的各学科教师提出更高的备课要求,因为备课质量对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说,优化管理制度是开展精细化教学常规管理的必要基础,那么强化备课要求就是实现精细化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前提。
加强对新教师备课的“入格”指导 针对当前农村地区小学阶段的教育活动而言,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往往只是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要求来设计相应的课堂教学环节。但这对于农村地区的小学生来说其实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让农村的小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指导,身为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对任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对教师们的备课要求,不仅要引导教师们充分结合学科特点和单元的教学目标、训练重点来进行备课,还应引导他们重视对教材的解读,确保教学内容深浅适度,抓住最精要的“核心知识”进行备课,更应当要求教师们重点考虑乡村地区小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情况,然后结合这一因素来优化备课环节。特别是近年来,新考录到农村小学的教师比较多,他们大多不是师范类专业毕业的,从来没接触过教材。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求乡村小学积极推进分学科组集体备课,做到以老带新,共同探讨,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同时,还要进一步发挥教导处、教研组群体的作用,集思广益,做到优势互补,提高全体教师驾驭教材、灵活运用教材的能力。
提倡对中青年教师备课的“风格”引导 为了进一步强化备课要求,参加工作5年以上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到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学校还要建立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并坚持“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帮助教师形成具有自身独特风格的教学设计。同时,备课应找准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确定教学的深度、广度和容量;要研究实施过程,合理选择教学流程、教学方式、注重教学艺术和整合教学手段;备课时应体现“三个痕迹”:书上有备课的痕迹,教案上有修改的痕迹,教完后有反思的痕迹(写教学后记),学会根据“学情”不断丰富、调整、优化自己的设计。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一课的备课为例。在集体备课时要明确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改变”,语文要素是“借助提示讲故事”;同时要了解课文主要围绕大象的“耳朵”展开,层层推进,最后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为此,在备课时就要在文中找出大象想要“改变”的原因,明确借助哪些提示让学生把故事讲清楚、讲完整。其实通过读课文的内容就可以明白大象想“改变”的原因是看到自己的耳朵是耷拉着的,而其他小动物的耳朵都是竖着的。因为该篇课文中出现的小动物比较多,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也要做好相应的动物头像,为后面指导学生朗读和讲故事做好准备。同时,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二年级学生虽然对童话的特点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表面,认知能力有限,讲故事容易出现偏差。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同时借助板书把故事讲完整。这样的备课,既落实了本单元的训练目标,又能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在探索乡村小学精细化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当对教学的实际过程进行细化,重点就在于“精”和“细”。这也意味着要将每一个教学的环节尽力做到精确和细致,尤其是最为关键的教学过程,更加需要对其进行细化要求,这也是确保管理工作取得良好实效的重要保障。
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学校管理者可以针对乡村小学教师的实际教学提出一些更加细致且具体的要求,如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再细化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并将其列成表格,在每一小项中赋分,让教师一目了然。这样,教师就能够明确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应该怎样安排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当堂检测的效果如何等,从而促进教学活动质量的提升。这一点在当前阶段,对于乡村小学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明确的规划,让教师拥有更加清晰明确的目标,从而更有效指导他们组织和开展教学实际活动。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设定该课的教学目标为三个: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问句;能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运用情境创设、品读感悟、引导点拨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针对大象的头像中耷拉的耳朵提出疑问,再通过角色朗读发现不同,引出大象想改变的原因。接着,填写表格加强对比,多媒体播放大象耳朵作用的视频等,让学生明白“我还是让耳朵耷拉下来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道理。最后,再让学生借助板书的提示尝试讲故事,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有效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规范作业布置与批改 对于学生完成的作业,力求做到精选、精练、精批、精讲。作业设计要由易到难、深浅恰当,精心选择、编写习题,坚决杜绝重复性作业,努力使作业设计体现针对性、巩固性和实用性。对课堂作业和练习要做到批阅与反馈有机结合。中高年级的课外作业总量每天应控制在1小时左右,低年级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作业批改要做到认真细致、及时、不积压,有创意,有特色,要写好批改标记,批改符号要规范,要写出适宜的批语评语。批语要有启发性、针对性和激励性,既能够指导学生学习,又能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以提优补差辅导促均衡 对于后进生,各学科教师要能够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扎实开展“培优补差推中”工作,既要善于发现、精心培育优秀的苗子,培养学生的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成功的机会,更要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厚爱”,对他们多一点爱心、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关心,做到“不放下、不抛弃”,坚持每周一检测,并做好辅导记录。同时,对后进生着重抓三点:抓起点,抓闪光点,抓学习特点;做到“三勤”:勤于谈心,勤于督查,勤以指导。只有这样,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才会有实效。
总之,在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更应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为主轴、练为主线”的理念和思想,不断探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学习过程。同时,要追求课堂上讲练结合,各种练习要及时反馈,要堂堂纠正,节节落实。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四个力求:一是力求适合学生心理和兴趣爱好的教学方法;二是力求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育方法;三是力求对学生有效学习的实践和研究;四是力求让心理教育和德育协同作用的新路子,实现课堂教学“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同时也能够让乡村小学的精细化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更好地被落到实处。
有教学,有检查,有落实,有反馈,有评价,才能有促进。为了确保精细化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能够在农村小学中得到良好的开展,我们还需要定期进行相应的检查评价活动。在开展平时的教学常规工作时,我们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教师的教案、学生的作业情况以及学校教导处的教学研讨会议记录等内容,这些内容不仅可以反映出精细化教学常规管理活动在实践中的实施情况,还能够很好地反映出乡村小学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检查督促要到位 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检查督促中,我们可以实施“一查、二听、三记、四评”的课堂监控制度,让课堂真正做到有效、高效。其中,“一查”,即中心校辅导站随机抽查;“二听”,即学校教导处定期听常态课、公开课、汇报课,学校领导不定期进行推门听课;“三记”,即学校值日查课记、教导处抽查记、学生课堂记;“四评”,即领导评、组长评、同事评、学生评。学校要将监控结果逐周通报、逐月总结,并在学期结束评选出学校最受欢迎的课堂和教师。此外,为了更加准确地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学校领导也可以通过“日巡课”的形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学生的课堂纪律进行监控;还可以通过随堂听课、推门听课等方式,落实教学常规“五无”工作;课后还可以与教师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困惑与疑难问题,引领全体教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提高各学科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评价考核要科学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等进行的价值判断和评价,具有诊断、导向、调整、反馈、反思、发展、激励等功能。为此,学校应积极建立系统的教学评价考核机制,明确要求,规范管理。同时,确立教学评价制度体系,包括备课管理制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作业管理制度、辅导管理制度、教学成效考核制度等。教学评价考核要做到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坚持单项与综合、平时与集中、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终结、评价与指导相结合。以评价考核为契机,促进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引导教师提高教学效益,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让他们更加投入教学研究的相关工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校的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涉及诸多方面,无不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和实践。总之,在探究乡村小学精细化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立好规矩、强化备课、稳抓落实、定期检查,这既是为了不断提升乡村小学的教学工作整体水平,也是为了给予乡村地区的小学生一个更加美好而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