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苏娜
在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从学习任务群视角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内在情感和积极学习态度,引导学生正向发展。本文以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进行分析,针对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如何做好小学语文课内阅读理解作业设计进行了深入分析。
小学语文新课标颁发以来引起了很多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针对新课标政策进行作业设计是目前落实“双减”政策的一项有效策略,很多教育工作者达成了共识:一方面要结合新课标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必备品格、价值观念和关键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此,在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中要从学生情感、思维能力、人生态度等方面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对学生掌握课内阅读理解知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大有帮助,这也是目前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
虽然在新课标实施以来经过多方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中不尽如人意,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重视起来。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教育即生活,在语文教学中也要和生活联系起来指导学生进行理解,如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实施教育就是功利性行为,不能培养学生真实的语文学习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学,发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才能提高学生各项能力。然而,目前有很多小学语文练习题主要是以识记方式来理解和分析阅读内容,这些方法可能在短时间内能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但是长期练习下去会给学生阅读理解认知上带来偏差:
第一,一些阅读理解的题目对学生思维能力造成了限制,学生只有按照出题者的思路回答才能算是正确答案,这种阅读理解能力限制了学生思维发散能力;第二,选择的阅读材料之间没有较强的关联度,有的教师给出的阅读资料不能给学生带来启发性和关联性,需要出题者进行反思和改进;第三,阅读理解题目过于偏,而且难度较大。虽然我们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要求适当拔高,但是难度过大的阅读理解内容不能发挥应有练习作用;第四,在设计学习目标时没有按照课程要求,不够关注整体单元教学的联系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课内阅读理解的作业设计主要考查学生以下几种能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对教材问题结构的理解应用能力、对修辞方法的应用能力、结合教材进行知识拓展能力。结合这些教学任务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内阅读理解教学中要按照以下原则进行作业设计。
明确单元阅读要求,围绕学习任务群开展阅读教学 一是明确单元阅读要求。统编版语文六年级第三单元的阅读内容《匆匆》《那个星期天》,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这四篇课文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热爱、对亲人浓浓的亲情,在作业设计中要结合单元阅读要求进行设计,现要求学生熟读本单元教材内容,然后结合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意图对本单元正确学习和课后练习进行分析,既要体现单元阅读的知识点,也不能过分提高要求脱离实际进行作业设计,要紧密结合单元阅读要求进行教学指导。
二是贴近学习任务群实施教学。统编版语文六年级第三单元的内容主要是以“让真情在笔尖流露”为主题,即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就是在阅读文本中寻找作者要表达的真情。在本单元内容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自然之美和亲情之美进行培养,在课内阅读理解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学习任务群阅读理解之后还要注重进行作业设计,对学生审美能力和情感态度进行指导,作业中要结合课后练习要求设置相应的作用。
设置多层次问题,围绕核心内容设计作业 一是设置的多层问题。很多人认为在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阅读教学中要结合课后阅读题进行核心问题设置,在这里还要关注以下原则:核心问题设置要有层次,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设置,而且问题之间要逐渐加深,前后关联度较高。也就是每一个问题的题目都要和具体学习要求联系起来,逐渐提高学生课内阅读能力。
二是围绕核心问题设计作业。在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课后面都有一个核心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度理解,但是有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在阅读之后不能对阅读问题给出明确的解释,这就需要教师围绕核心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问题设计,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多个问题设计,引导学生逐渐理解核心问题与理解这些问题之间的关联性。
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想情感 一是关注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在学习任务群背景下指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理解,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清晰的情感引导。一些语文研究学者认为:语文教学是一种综合性技能课程教学,这种观点主要来源于语文这一学科的人文特点,需要进行信息收集、概括信息和理解阅读内容等,对学生这些技能进行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想情感。在作业设计时需要鼓励学生结合阅读内容唤醒学生自身情感,进一步升华课文要表达的情感。
二是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情感体验。小学语文具有工具性特点,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一些经验,教师要结合这些经验给学生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结合课文内容和社会经验进行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可以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指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自己通过判断、选择、反思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选择合适的阅读题型,创新课堂教学形式 一是借助阅读资源指导学生先模仿后创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积累阅读知识,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模仿写作,提供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资料就是最好的写作范例,从写作思路、范文结构、修辞引用等方面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阅读理解学生可以先模仿,后创新,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帮助学生逐渐提升寫作能力。
二是选择合适的阅读资源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并设置多种题型让学生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情感体验。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对阅读资源的文学特点和主题思想进行分析,鼓励学生结合材料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文章续写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创新的最好机会,借此机会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知识进行考查。
作业设计说明 本文以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进行阅读作业设计,首先对本单元作业设计进行说明,具体内容(见表1)所示:
作业设计思路 在本单元作业设计中可以采用情境化和故事化教学手段实施阅读理解教学,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先给学生设计预习作业单,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预习。教师通过作业单帮助学生完成与预习任务。在整个阅读理解中教师对学生预习的基础知识、字词句和写作训练进行作业设计,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写作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过程 首先,出示阅读材料。在本单元学习任务群作业设计中教师准备两份作业单,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单进行阅读理解:第一份作业单内容是本单元四篇课文资料,通过阅读本单元四篇课文理解作者情感变化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第二份作业单是本单元四篇课文中人物心情描写的句段,通过细读这些内容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完成以上阅读理解作业,让学生初步理解四篇课文都是表达了与时间和情感相关的文章,但是每篇文章都各具特色,从中寻找四篇课文表达感情的语句,对比这些语言之间的异同点。
其次,出示作业单指导学生理解人物心情变化。阅读三篇课文之后,按照老师给出的阅读材料提示填写,说一说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洗手的时候,什么心情;吃饭的时候什么心情;沉默时,什么心情;天黑时什么心情,这些说明时间这样。
早晨起床后“我”就开始盼望目前带我出去玩,母亲都做了什么事情,我只好等着,下午“我”午睡醒来看到母亲在做什么,我当时的心情怎样。整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阅读提示,让学生填写关键词,锻炼学生对课内阅读理解能力和关键信息提取能力,与学生由浅入深逐步学习能力相吻合。
最后,根据阅读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匆匆》这篇课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通过作者看到自然界中的燕子、杨柳、桃花以及作者联想到的时间匆匆而过,借助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那个星期天》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写了自己心情变化,把表示这些心情变化的句子找出来,并写上对应的心情。(期待、兴奋、焦急、懊悔、失望、绝望)
找出以上两篇文章写作上的异同点。(经过对以上两篇课文进行对比,会发现两篇课文有个共同点,都写出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惋惜、惆怅心情;不同点两篇课文应用了不同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在《匆匆》這篇课文中应用了设问、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表达了时光飞逝的感叹,在《那个星期天》作者运用动作、心理、环境等描写了细腻的情感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同样写“时间飞逝”“亲情无价”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法,同时结合本单元教学主题,对阅读理解的重点放在写作方法的理解和感悟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知识。
综上我们得知,通过以上对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内容根据学习任务群要求进行作业设计,总结出一些教学经验,主要体现在:明确作业设计的主要任务及主目标、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痛点及难点、保证作业题型设计及内容的鲜活度、融合作业设计与任务群教学,掌握这些作业设计思路,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发挥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