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萍,黄梦环,刘 斌
(1.石河子大学 师范学院/兵团教育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2.石河子大学 师范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3.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十四五”阶段是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时期,对于职业院校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断推动职业教育结构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可见,根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向规划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和优化专业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重任,其专业设置与行业经济发展需求须同频共振,并赋予学校专业结构发展更强烈的社会时代感与相应的国家战略高度。[1]
从国内已有关于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研究来看,多以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的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研究为主,对于经济欠发达省域,特别是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对接方面研究十分有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实行党政军企高度统一的特殊管理体制,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职责,兵团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领域人才的重任。当前,兵团已经步入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涌现出大量的新岗位、新职业和新工种,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层次、技能等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紧缺型高技能人才的实践诉求,在兵团职业院校办学规模扩大的同时,需要不断审视专业结构与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通过在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进行科学的衡量,从而达到相应的适应程度,促进教育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发展平衡。[2]探讨产业结构演变下兵团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问题,不仅有利于优化兵团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而且有利于建立职业教育专业随产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从而促进兵团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019 年,兵团完成生产总值2747.07 亿元,较2016 年增加624 亿余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速达7.3%。2020 年兵团生产总值2905.14 亿元,比上年增长5.8%。人均生产总值54684 元,比上年增长0.7%。“十三五”期间,兵团产业经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发展脉络日益清晰。如表1 所示,兵团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6 年的22.10∶40.40∶37.50 调整为2020 年的23.20∶35.30∶41.50,第一、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上升1.10 和4.00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下降5.10 个百分点。兵团服务业迅速发展,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明显高于一、第二产业,成为促进兵团经济增长的巨大推手。
表1 2016-2020 年兵团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兵团2020 年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36 万人,“十三五”期间兵团城镇累计新增就业53.02万人,就业形势稳中有进。但从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结构来看,如表2 所示,兵团从事第一产业劳动力所占的比重由2016 年的20.30%调整为2020 年的30.80%,就业人数逐年递增,由2016 年的27.97 万人增加到2020 年的44.71 万人。从事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所占的比重由2016 年的29.60%下降到2020 年的25.40%,就业人数也由2016 年的40.95 万人下降到2020 年的36.98 万人。兵团第二产业所吸收的劳动力数量一直很大,但可为劳动者创造的岗位数量正在逐步下降。2016-2018年兵团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目平均达到69.85 万人,2020 年则降至63.68 万人,“十三五”期间从事第三产业劳动力所占的比重虽逐年下降,由2016年的50.10%调整为2020 年的41.50%,但就业人员数量依旧最多,仍然是大量潜在劳动力优先的从业选择。
表2 2016-2020 年兵团就业人数及结构变化情况
从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速度的比重来看,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组横向比较,见表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上升的年份只有2017 年、2019 年与2020 年。与之对应的是2017 年、2019年兵团城镇新增就业人数都超过了11 万人,2020年受疫情影响兵团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有所下降。纵向比较以下6 个行业的增长速度缓慢: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与公共管理业,说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这些行业的人数基本处于饱和状态;第三产业中批发零售业经济很不景气,出现了明显的负增长。电力燃气业、公共管理业、教育业、社会保障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增长速度相对较快,可以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员。
表3 2016-2020 年兵团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速度 单位:%
截至2020 年,兵团已有27 所职业学校,包括高职院校5 所(有3 所为“十三五”期间新增)、中职学校22 所,其中公办中职学校21 所。“十三五”期间,兵团职业院校累计招生8.6 万人,共开设129 个专业,基本形成“一师一校”的办学格局。[3]2020 年兵团中等职业学校共招生1.23 万人,其中全日制中职学生1.16 万人。近5 年,兵团职业学校超过60%的学科为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关联学科,职业教育对接行业发展越来越密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功能也发挥得更加明显。兵团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维持在95%以上,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符合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为详细了解新疆兵团中职学校专业设置情况,笔者根据兵团各中职学校2020 年的招生计划和专业设置资料对独立招生的21 所公办中职学校专业设置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如表4 所示。2020 年兵团中职学校向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6067 人,涉及15 个专业大类,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毕业生占24.72%,从事第二产业的毕业生占11.58%,从事第三产业的毕业生占57.69%。水利大类、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公安与司法大类、新闻传播大类缺项,占2021 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19 个专业大类的17.32%。21 所公办中职学校专业布点总数为149 个,其中涉及一产的专业11 个,二产的专业39 个,三产的专业99 个,与三产相对应的专业比例为7.38∶26.17∶66.44。
表4 2020 年兵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分布情况
从各类专业的结构比例分析来看(见表4),农林牧渔大类、装备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旅游类、医药类专业所占的比重都很大,五者之和占兵团中职专业数的比例为50.91%;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专业所占比例较小,比例均为1.82%。可见,兵团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不仅覆盖面不够广,而且其中与第一产业相对应的专业很少,与二、三产业相对应的专业也不够全面。从毕业生结构来看,2020 年第一、二、三产业对应的中职毕业人数分别为1500 人、1067 人、3500 人,对应占比为24.72∶17.59∶57.69。
可见,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中职专业毕业生人数最多,占毕业生总数的57.69%,与第一产业大类和第二产业相关的中职专业毕业生人数相对较少。
如表4 所示,从专业布点情况来看,兵团中职学校55 种专业共布点149 个,平均每种专业布点2.7 个。专业布点在第三产业的比重偏大,第一产业的比重过小,与新疆兵团对劳动力的需求不相匹配。布点数在2 个以上的专业共有47 种,占专业总数的85.45%。布点数为25、24、17 个的专业都分别有8 种、4 种和5 种,布点数为14 的专业有5 种,布点数为13 个的专业有9 种,布点数为5 个和4 个的专业分别有2 种、4 种,布点数为3 个的专业有5 种,对照《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目前兵团中职教育还有17 个二级专业存在空白,分别是:新闻出版类、广播影视类、资源勘查类、地质类、测绘地理信息类、石油与天然气类、煤炭类、金属与非金属矿类、气象类、环境保护类、安全类、水文水资源类、水利工程与管理类、水利水电设备类、水土保持与水环境类、法律实务类和安全防范类。
从学校分布来看,21 所中职学校中除1 所在东疆地区哈密市,共有16 所分布在北疆地区的乌鲁木齐市(5 所)、伊宁市、博乐市、石河子市(5所)、北屯市和五家渠市、塔城市,另外4 所分布于南疆地区的和田市、图木舒克市、库尔勒市和阿拉尔市。由于南北疆经济基础差异较大,地区的行业布局也有所不同。从行业布局来看,北疆地区一般以工业生产和第三大制造业为重,南疆地区则大多以种植业为重,同时兼顾了原油化学工业和第三产业。从中职学校的专业布局来看,北疆各学校专业设置一般偏重在一产的农业类,二产的制造、土木类和三产的交通运输、财务、电子、文教和旅游等大类,大多以第二种行业为重,并按照地区一、三产的实际经济情况,开设了若干相应学科。南疆地区的4 所中职院校共开设35 个专业,专业设置一般偏重在一产的畜牧兽医类、二产的土木建筑大类、轻工纺织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和三产的商贸与旅游大类。
从对应三次产业的情况看,兵团2020 年三次产业结构增加值占比的比重为23.20∶35.30∶41.50,而中职专业结构的相应比例为7.38 ∶26.17∶66.44,比率明显失衡。部分院校盲目追求规模,大而全地设置专业,往往没有办学特点,这样不但增加了教学成本,也导致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不利于各中职各学校学科的长远发展。从整体上看,专业结构调整未能紧跟产业发展趋势,与产业结构对接不同步,存在明显的不匹配问题。具体而言,在兵团中职院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中,以涵盖第一产业为主要门类的33 个专业只开设了11 个,主要集中在农业技术类和畜牧兽医类,水产养殖类和林业管理类等专业空白。棉花作为支柱产业被大力发展,果木林业发展却停滞不前。第二产业大类专业发展不足,石油石化、冶金建材、民族医药等特色产业相关的专业设置不全,专业建设的层次不丰富,没有形成专业群。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重点发展金属冶炼和加工业、非金属制品业、化学工业、煤炭电力等资源密集型产业的需求。第三产业对应的专业虽然比例较大,但新兴专业开发不够。目前,新疆以旅游业、商贸物流业、餐饮业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以旅游业为例,2020 年,新疆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8 亿人次,旅游总收入992.12 亿元。与此同时,特色餐饮、家政服务、健康养老、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为代表的新业态也在不断涌现,近几年中职学校与第三产业相对应的专业调整力度加大,但对相关人才的需求远远不能满足。
目前,新疆中职学校存在着产教融合不紧密、服务能力不强,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尚不健全,职业学校毕业生规模较小,尚不能满足当地产业发展的需求,教师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弱,服务型中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见表5 所示,专业重复布点在5 个以上的共有7 种专业,分别为护理、幼儿保育、建筑工程施工、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学前教育。以上专业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竞争力也在逐步下降,市场需求不够旺盛。同时,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大类多而专业种数少,区域专业布局不均衡,南疆中职院校设立的学科种数偏少,特色学科优势不突出,不能很好地和行业要求衔接。兵团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生产的产品质量过硬但品牌不硬,市场知名度不高,产品种类较单一。
表5 2020 年兵团中职学校专业布点2 个以上专业情况
按照新疆“十四五”经济发展规划,应重点发展石油石化、煤炭煤化工、电力、纺织服装、电子产品、林果、农副产品加工、馕、葡萄酒、旅游“十大产业”。兵团有着丰富的煤炭矿产资源,而兵团中职学校有关油气开采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探技术等专业尚未开设,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兵团地方农副食品产业具有军垦特色,但是兵团特色的优势企业品牌与食品学科发展的势头并不迅猛,“基地+企业”此类的产业化模式推行不畅。林果业、乳制品产业、马产业、果酒产业等特色产业的融合质量较低。[4]
师资队伍建设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兵团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缺乏等问题。从师资队伍结构来看,如表6 所示,2020 年兵团中等职业学校共有专任教师938人,比2017 年同期减少了169 人,生师比上升为32:1,教师工作负荷较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共有151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6.10%,比2017 年减少2.15 个百分点。除此之外,2020 年授课的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课教师(含专兼职)共1334 人,其中“双师型”教师330 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课教师总人数的比例为24.74%。4 年间兵团中职学校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课教师人数减少了205 人,“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下降了41.73%。许多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不达标,未达到30%,部分专业师资较匮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兵团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和专业建设质量的提高。
表6 2017-2020 年度兵团中职学校教师队伍情况
一般来说,产业链、供应链是否稳定畅通,关系着企业能否焕发生机,就业可否有保障。目前,兵团中职学校中仍有部分专业的办学管理水平较差,市场需求不高,应利用地域优势,根据就业质量和职位需求情况,淘汰部分专业,调整与优化学科内部结构以促进专业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动态平衡,进而推动教学链、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产品市场链之间的有机衔接。扶持兵团第四师、第十一师建立中医药产业化基地、原料药基地;在第三师、第十四师建立先进中医药材培育基地,形成优势的中医药产品;在第六师、第八师打造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高地;在第十三师布局煤炭煤电煤化工、新能源产业;在第二师重点发展林果深加工等产业;在第十四师发展进出口加工交易和外向型出口加工制造,发展纺织制衣、电子产品组装、鞋帽、玩具、假发、箱包、皮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进一步改变过去以骨干专业主导、其余学科专业为辅的发展方针,转化为学科专业内部整合优势互补、抱团取暖的发展方针,把专业间的对内竞争转化为对内协作、对外竞争,在相互协作的基础上公平竞争,进而培育符合现代工业发展趋势和社会服务实体经营需求,又符合企业相应人才素质条件、专业知识特点和技术技能特点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优化学校内部的专业设置,从而使得毕业生离开学校后,能够实现就业适应市场的相关需求。[6]兵团职业院校依托兵团产业集群,完善相关专业,调整产业结构,政府要引导专业设置过程,逐步压缩热门专业的规模,促进跨学科专业的设置。[7]围绕区域内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重点培养与产业聚集区建设需要相适应的优势学科群,以增强各学科的科技协同能力。[8]
要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公平,即高质量完成职业教育培养质量与培养效率和谐统一的要求,必须依托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优质数字共享资源。[9]兵团内各职业学校关于职校专业信息以及学校招生与就业状况等数据的信息不透明、与企业的信息交互性弱,这就导致企业无法找到合适的员工,而员工也无法与企业联系。这样的结果无论是对于企业来说,还是员工来看,都是一定程度的损失。[10]各学校各专业的师资和教学资源、就业指导、人力资源需求信息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平台尚未搭建,各职教集团各自为政,学校信息沟通不畅,需搭建专业建设共享数据平台,实时更新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使集团真正成为产教结合的信息汇集平台、校企合作的组织实施平台、资源整合的优化配置平台、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平台和教育成果的社会共享平台,切实提高集团核心竞争力,减少各集体专业设置上的重复和滞后。落实指导职业学校深化校企合作,完善专业随产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探索校企“捆绑发展”。
一个具有行业号召力、共同研发方向与合作愿景的教育共同体,对现代职业学院骨干教师培养、教科研基地建设与产学研的融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师资力量是中职教育质量的先决要素,[11]能够为兵团中职学校培育更多职业标兵和实干人才。因此,职业学校要依据自身办学条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工作要求灵活调节并设计课程目标、体系结构与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内容革新并提高实训要求;继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法,围绕企业实际需要开展特色培训项目,才能最大限度完成政府对于职校专业设置的审核与考评,进一步提高兵团职教人才培养质量。此外,通过逐步扩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订单培养和冠名班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契合度和职业教育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