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玲茜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州 350007)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及管控是确保工人、设备及环境安全的关键措施。在建筑施工中存在着各种安全风险,如高处坠落、电击、物体打击等,因此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评价及管控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地识别及评估潜在风险可以帮助人们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及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可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程度地保护人员及财产安全。需深入研究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及管控策略,提高施工水平,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重大危险源管理是指识别、评估及控制与施工活动相关的重大危险源。目前,建筑施工行业在重大危险源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施工企业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投入不足,导致安全管理不到位。而建筑施工涉及多个主体,如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需重视协同管理及沟通,进一步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施工活动的安全可靠。建筑施工中,人员是重要的资源及决定性因素,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对安全规范及操作程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这可能与施工人员缺乏足够的经验、注意力不集中、操作不规范等有关。部分单位对人员安全培训及监督不够,导致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在建筑施工中,大量的机械设备提升了施工效率,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些老旧的设备缺乏安全装置,容易引发事故。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涉及多方面因素,如材料储存、施工现场布局、临时设施管理等。一些大型施工项目在高处作业时使用安全网、防护栏杆等设备来保护人员安全,在危险区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警戒线,但还需加强监管,落实安全措施[1]。
在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源辨识评价是常用的手段。风险分析方法主要包括LEC评价法(格雷厄姆评价法)、层级分析法(AHP)、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风险矩阵分析、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等,对潜在危险源的发生概率及后果进行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LEC风险评价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简单易用的方法,可衡量人们在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更贴近建筑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主要用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化工产业安全生产事故分析中。LEC评价法具有以下优点:①客观性。基于统计数据和经验规律,通过对各项风险因素进行评分及加权,客观评估比较不同风险的严重程度,评估结果科学可信,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②综合性。考虑了多个层面的风险因素,包括物理、技术、管理等因素,可以更全面地分析施工安全风险,提供综合评估结果。③简便性。其使用一套标准化的评分体系,对每个风险因素进行评分,将各项得分加权求和,最终得到风险等级。这种评估方法易于理解及实施,可快速得出结果。④实用性。评估结果直观明确,可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帮助其了解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评估结果还可用于建立风险管理及控制框架,有效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评价法)是一个半定量研究方法,其核心是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用符号L表示)、暴露于不安全环境下的持续时间(用符号E表示)及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用符号C表示)三个方面入手,全面、准确地评价安全风险。作业条件危险性分值用符号D表示,D取决于以上3个因素的乘积,即D=L×E×C,D值越大说明危险性越大,当D值超过不可接受或不容许的风险时,认定为重大危险源。将风险等级分为5级,3~5级为重大风险源,应立即采取如停工整顿或即刻整改等措施。1~2级为一般风险源,需纳入企业日常安全管理。LEC的分数值及D值代表的危险程度见表1、表2、表3、表4。
表1 安全事故发生概率L
表2 暴露于不安全环境下的持续时间E
表3 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C
表4 危险的等级划分标准D
建筑施工项目可依据工程资料、施工规范性文件、法律法规、施工单位内部安全管控制度、安全巡检、同类工程产生安全事故实例进行危险源辨识。施工阶段危险源辨识分为施工前、中、后三个阶段。施工前的危险源辨识主要是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源进行预判;施工中的危险源辨识需要结合实际施工现场情况进行更加深入的辨识,并根据辨识结果进一步完善危险源清单;施工后的危险源辨识主要是针对安全管理内业资料等进行整合,补充危险源辨识清单。具体见图1、图2、图3。
由表1可知,当D值大于70时,属于重大危险源,高处作业施工应对这些危险源予以整改控制,防止事故发生。常见的高处作业重大危险源控制原则:①预防为主。预先对高处作业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及安全计划,包括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最大程度地预防事故发生。②安全防护设施。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扶梯、脚手架、安全网等,确保施工人员在高处作业时有稳定的支撑和防护。③合理分配工作。根据施工人员技能和经验,合理分配高处作业任务,确保人员具备足够的能力完成工作。④培训教育。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使施工人员了解高处作业的风险及安全措施,学习正确使用安全设备及工具。⑤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机制,定期检查高处作业的执行情况,确保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安全要求操作,及时发现安全隐患。⑥沟通协作。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及时交流分享高处作业信息及经验,共同维护作业区域的安全。⑦紧急救援准备。制定紧急救援计划和预案,提供必要的救援设备及培训,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最大限度减少伤害[2]。
高处作业是一个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工作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优化策略来确保安全管理。①预先评估和计划。在高处作业前,必须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确定所需的设备、工具等,确保所有人了解工作过程及安全要求。②选择合适的安全设备及工具。如安全带、护栏、防滑鞋等,提供稳定安全的工作平台。③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包括制定操作规程、安全检查及记录。定期开展安全演习与模拟演练,确保员工掌握正确的事故处理方法。④做好监控及检查。对高处作业进行密切监控及不定期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使用安全设备,如监控摄像头、传感器等进行实时监测,定期检查工作平台、设备及工具的状态。⑤持续改进。不断评估并改进安全管理措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通过经验总结、事故分析及员工反馈等方式,不断提高高处作业的安全性及效率[3]。
针对高处作业,采用LEC评价法,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进行分析。通过实地调查、风险识别及评估确定了施工中的主要风险因素,制定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LEC评价法能够较准确地识别并定量化分析施工安全风险,帮助人们了解潜在的危险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评估数据的可靠性有待提升,评估信息不完整。为了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需进一步研究并改进LEC评价法,不断提升施工质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