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泽宇,崔玉龙
(1.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5;2.中建七局第四建筑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16)
装配式建筑是指将预制部品部件使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因其部品设计标准化、建筑施工机械化、管理组织专业化的特点,改变了我国传统建筑业的生产方式,对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方式发展的转变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陕西省 DBJ 61/T 168-2020《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2](以下简称“评价标准”)是从建筑系统及建筑的基本性能、使用功能等方面提出的评价方法和装配式率计算体系。单体建筑装配率计算内容包括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和设备管线,将标准化设计、绿色与信息化技术、施工管理等纳入评价范畴[3]。装配率计算评价指标体系,使得设定的标准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4]。此标准意在促进各部品部件由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造、装配化施工发展为建筑整体集成化系统。
本文所述为项目设计阶段装配式方案预评审,工程案例为西安市某项目 4 号楼,建筑为地下两层,地上 15 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地上部分建筑功能为工业厂房,地上建筑面积 6 万 m2,建筑高度 67.75 m。照市政办函〔2021〕95 号的要求,本项目为政府投资新建厂房,为实施重点项目范畴,单体建筑装配率应达到 35 %,且要求不少于 15 分的主体结构计算项得分,不低于 5 分建筑围护墙和内隔墙得分。
单体建筑有地下室,装配率评价范围地下室顶板标高以上,即地上建筑部分。
本项目柱、墙等竖向构件未应用预制构部件,但地上部分(除一层和机房层外)竖向混凝土构件浇筑施工采用组合铝合金模板,属于高精度模板。模板面积按框架柱和剪力墙的外表面积进行统计(见表1),并扣除与水平构件交接节点的面积。根据评价标准 4.0.4 条,本项目竖向构件施工采用高精度模板,且应用比例(即高精模板面积/竖向构件总模板面积)为 83.6≥80 %,评分值可得 6 分。
表1 高精模板的应用比例
根据评价标准 4.0.1 条,对于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水平构件装配比例>70 %,可计入评分。水平构件装配比例为地上部分装配式水平构件的水平投影面积与楼层建筑平面总面积的比值。楼板的水平投影面积可取楼层外边线投影围合的面积扣除范围内的洞口面积、阳台的面积、混凝土墙和柱的水平投影面积、以及梁的水平投影面积后剩余的面积;楼层建筑平面总面积可扣除洞口面积。由于陕西地区技术条件等因素限制,现行项目的水平构件仅楼板和楼梯采用预制构件。本项目地上总建筑面积为 60 907.31 m2,2~15 层楼板采用叠合楼板(屋面仍采用现浇楼板),楼层叠合板设计通过 YJK 结构设计软件进行布置计算得到叠合板面积(见表2),叠合板总面积为 37 235.29 m2;地上楼梯梯段板均采用预制梯段板,预制梯段水平投影总面积为 1 209.6 m2,楼梯总面积为 1 394.3 m2。水平构件装配比例为 63.1 %<70 %,计算预制楼梯的应用比例为 87.8 %。根据评价标准 4.0.1 及 4.0.6 条文说明,虽然本项目水平构件中预制率不足 70 %,但采用预制楼梯比例超过总楼梯比例 80 % 以上,按规范中所列计算表可知叠合板比例 60 % 得 9 分。
表2 叠合板和预制楼梯的应用面积 m2
综上所述,主体结构中竖向构件与水平构件两项总计得分为 15 分,即 Q1=15。
本项目外墙采用全玻璃幕墙,实现非承重墙非砌筑与围护墙与保温、隔热、装饰的一体化设计。根据评价标准 4.0.8 条和 4.0.9 条,墙面积采用墙体外表面积,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非承重围护墙非砌筑总外表面积(见表3)为地上各层幕墙(MQ1~MQ18)外表面积总和,共计 20 973.34 m2;整个建筑非承重围护墙外表面积总计为 26 216.28 m2,非承重围护墙非砌筑墙体比例为 80 %。根据评价标准 4.0.1 条,非承重围护墙非砌筑比例≥80 %,此项得分为 5 分;围护墙与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应用比例等于 80 %,可得 5 分。
表3 非承重围护墙非砌筑应用面积
本项目内隔墙主要集中在公共区域,未采用预制隔墙,涉及的评价分值均为 0 分。综上所述,建筑围护墙计算项总计得分为 10 分,即 Q2=10。
本项目楼内均设置水、暖、电设备管道井,管道井内竖向布置管线与墙体分离;管道井外消防给水立管、排水管道等均不在墙体内敷设;竖向管线仅少量电气专业电线暗敷(见表4)。消防给水管道、强电桥架、弱电桥架、风机盘管等水平管线均在板下敷设,采暖形式为多联机,无地辐盘管,无敷设于垫层内管线(见表4)。根据评价标准 4.0.1 条,竖向布置管线与墙体、水平向布置管线与楼板和湿作业楼面垫层的分离应用比例 均>70 %,此项得分为 6 分;公共区域全部精装交付,满足全装修得分项要求,可得 6 分。综上所述,装修和设备管线计算项总计得分为 12 分,即 Q3=12。
表4 管线分离装配比例
Q4 为评价项目中缺少的评价项分值总和。本项目因建筑功能未设置厨房,因此缺少集成厨房评价项,此项分值为 6 分,即 Q4=6。
单体建筑装配率计算可将标准化设计、绿色与信息技术、施工管理等纳入评价范畴。本项目施工管理为 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施工阶段应用 BIM 技术指导土建施工,设备管线安装,属于应用信息化技术。根据评价标准 4.0.1 条,此两项可作为加分项计算单体建筑装配率,分别计入 1 分和 2 分,总计 3 分,即 Q5=3。
根据评价标准中 4.0.1 条,装配率计算如式(1)所示。
式中:Q1为主体结构评价分值,无量纲;Q2为围护墙和内隔墙评价分值,无量纲;Q3为装修和设备管线评价分值,无量纲;Q4为缺少的评价项分值,无量纲;Q5加分项分值,无量纲。
由计算可知,单体建筑整体装配率达到 40 % 以上,满足《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市政办函〔2021〕95 号)的不低于 35 % 的装配率及相应要求。因此,本项目采用的装配式建筑方案符合陕西省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不同地区应根据其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产业技术条件,有计划、分阶段制定相对应的装配式建筑政策[5]。不同的省份、地区关于新建装配式建筑的政策和要求也不尽一致,故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应对项目所在地区,率先进行指标要求、专项评价以及利好政策的相关调研。装配式建筑强调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和信息化管理。对于建筑结构专业,需要在进行平面设计、立面设计和节点构造设计时,应遵循模块化、标准化以及少类型多组合的设计理念[6]。其次,各专业需要在设计阶段对项目进行整体规划,融入工厂生产、现场建造的相关技术要点,在设计阶段完成设计、生产、施工全过程集成设计;而在施工管理及技术措施上鼓励工程总承包模式,应用 BIM 等信息化技术。
对于新建装配式建筑要求在项目设计阶段进行预评价,以及在竣工验收后的项目评价。装配率评价分析,涉及建筑、结构、设备、装修等各专业共同配合,是从方案、施工图、深化图、构件生产、施工到后期运维的全过程及标准化设计。在陕西地区高层建筑,由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较高、地质情况复杂以及设计施工技术水平限制,竖向构件的应用预制构件代价较高,故很少采用;主体结构应用预制构件也多集中于板、楼梯等水平构件,所以陕西省装配率要求相对较低。本文通过采用叠合板、预制楼梯、预制围墙或隔墙,管线安装及装修等方面的设计,分析单体装配率计算公式各参数意义、评价方法和预评价标准,意在为行业内各位同仁提供可参考的工程经验。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