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迎迎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长淮新村小学
美术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是由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中,教学评价对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发展、优化教学与学习的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与作用,并且科学的教学评价模式能够推动美术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所以,在实施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探索并实践教学评价的具体路径,保证整个教学评价能够朝着多元化、多样化及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充分彰显学生的艺术个性及天赋,为他们的综合性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与平台。这样才能够加强学生的综合学习成效,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落实自身的综合性发展。本文基于此点,对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探索与实践路径进行了分析。
首先,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与地位,它对改进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检测教师的教学成果及质量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与作用。所以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在实施教学评价的时候,就应该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充分地认识到教学评价的价值与作用,以发展性的目光去审视整个教学评价的过程,明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元素,然后再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结果、学生学习过程及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来着手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以更为多元、多向、丰富的教学评价实现对学生的积极引领,保证整个教学评价能够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多个维度,达成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以多元化、全面化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其次,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要摒弃过去的学生画山水画“像不像”的评价标准。启发引导,询问学生:“你们喜欢山水画吗?”“你们体会到了山水画的构图布局及表现技法吗?”“你们能够通过山水画的画面感悟到其中所涉及的意境美吗?”“你们想要完成一副独特的山水画吗?”等。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鼓励学生之间各抒己见,让他们以问题作引导,在玩味和欣赏中体会到山水画的独特性。而学生在表达、阐述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趁机实现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
最后,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典型的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和对比。比如,在对《富春山居图》的欣赏中,让学生感受到山水画中特有的散点透视观察法,借此帮助学生感知山水画“三远”的透视法则。又如,在《江山如此多娇》的鉴赏中,让学生明白山水画的写意特征,感悟其中所涉及的哲学精神。然后,教师再通过引导学生连线练习,让学生对没骨、浅绛、青绿和水墨等不同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予以针对性的点评,充分激活学生的山水画创作激情,唤醒他们对山水画意境感知的情感体验。随后再引导学生分析《六君子图轴》《寒江独钓图》,从中去体会山水画中借景抒情的深层意蕴。在有了深刻的认知之后,让学生绘制山水画。接着小组合作讨论,从布局构图及表现手法等方面对彼此的山水画作品进行深入的欣赏和评析,其中还要注重对深层意境的探索。
从这些方面着手,便能够保证整个教学评价始终紧扣学生的美术综合学习能力,凸显了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及文化理解等多个角度,实现了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这样的评价才能够推动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对他们实现有效的指导,借此彰显小学美术学科的价值与特色。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整个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美术知识及技能的生成,又要关注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及价值观的养成。所以在实施教学评价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凸显出美术学科视觉性、形象性、审美性及人文性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精细化的评价,注重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综合体验及创意表现,提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以人美版小学美术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建筑艺术的美”时,就应该明白这一节课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陵墓地面雕刻和陶俑的艺术特点,并且能够根据陵墓雕刻的两个艺术特点,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思想内涵,借此培养学生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修养。因此,在实现对学生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就要让学生通过各种传统建筑的视觉感知、理解和创造,获得有关于对传统建筑风格的综合性认知,了解到中国传统建筑中所涉及的独特艺术文化。在学生完成了这一课程学习实践之后,教师再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创新评价理念,凸显出美术学科的特点与特色。比如,有效的教学评价需要遵循教学规律,优化教学过程。所以教师就要明晰整个课程的教学环节,比如“欣赏建筑图片”“分析中西建筑典型的特点”“分析家乡建筑的特点”等。教师可以对学生在每一个环节中的参与度、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情感思想体会情况进行评价,而学生也可以对教师所设计的三个环节的活动进行评价,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评价。有效的教学评价需要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他们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实施评价的时候,要站在学生发展、成长的视角,予以综合性评价。比如,在让学生分析外国建筑特点的时候,学生得出的结论大多为“美”“颜色好”“高级”“漂亮”等。根据学生的反应,教师就要作出评价:学生更加注重于对色彩的感受,缺少了对抽象线条和体积的表达。在此基础上,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顺势引导学生:“中国古代的建筑与外国古代的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呢?”由此让学生展开多元化的讨论,尝试根据发展成长的点展开学习实践。而后教师也可以从这一方面出发对学生实现精准化评价,逐渐分析出中西方建筑典型的特点,完成高质量的课程教学。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他们由传统的主导者变成了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学生学习的启发者、诱导者、激励者、合作者及促进者。所以,在实现对学生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坚持对学生的正面引导。换言之,教师要尽可能地以正向的语言和行为去鼓励并引导学生,以赞美性、表扬性、肯定性、认可性的语言实现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甚至可以辅以相关的眼神和动作,给学生提供更为积极的、明确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能。
以人美版小学美术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发现老房子的美”时,这是属于“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的内容,蕴藏着十分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那么教师在实现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时,就应该改变过去注重结果的评价模式。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找准每一个学生在不同学习环节中的闪光点。在教学评价语言的使用上以激励、正向为主,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比如,在对比分析环节,需要学生汇报、交流自身搜集到的资料,在彼此互动中发现不同地区老房子的美。那么在这一环节,教师就要仔细观看每一个学生搜集到的资料,对他们予以激励性的评价,如“你搜集的资料很丰富!”“你搜集的老房子资料年代很久远了,看来你是下了功夫呀!”等。在这一环节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有助于对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及实践起到激励作用。学生在分析中,会从房子的造型、材质、细节等方面着手进行分析。那么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分析语言,对他们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比如“这一老房子的屋顶与传统的老房子确实不同,你观察得很细致,有鉴赏画作的天赋哦!”“你在陶泥中呈现出来的纹理与众不同,看来你对老房子肌理的研究很透彻哦!”等。借助这种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自主探究起到激励引导作用。
“个性”是学生展现出来的独具个性特色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他们受成长环境、教育方式的影响,有着不同的个性。而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性的学科,它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体现。所以教师应该专注于学生的专业成长,让学生展开自我评价,促使他们在自我评价中张扬自己的个性风采,以浓厚的情感体验及主观色彩展现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绘制自己脑海中的艺术作品,展现他们在美术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所以在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时候,教师就要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话语权,让他们对自己的美术学习活动进行观察、认识、体验、总结和评价,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及艺术审美表现素质。
以人美版小学美术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变垃圾为宝”时,在自我评价环节,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出示相应的评价标准。比如:在选取了废品种类,对废品材料进行充分、有效的利用和合理搭配之后,是否具有变废旧垃圾为宝的想法和创作冲动;能否大胆地表达自己对整个艺术作品的感受;能否对生活中的废旧垃圾物品从设计、包装等方面展开再创造;能否全面地认知到垃圾污染的危害。教师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让学生展开自我评价,使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够紧扣自身的综合性发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学生能够在一个明确的、开放的、客观的评价标准中实现对自身的多元化评价。而学生也能够在实现自我评价的过程中,置身于一个轻松的、自由的、愉快的学习场景,能够分析垃圾的材质、制作方法、创新视角、造型特点及素材运用等方面存在着的优缺点,进而明确自身展开手工制作的方向。而他们通过这样一次实践,也能够明确保护环境、减少垃圾产出的重要性,进而在生活实践中积极地贯彻绿色发展观,向他人讲解垃圾分类、废物利用的知识,整体提升环保意识。通过这样的自我评价,能够实现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习共同体”的理念更加凸显。所以,在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让他们通过这一方式,加深对彼此之间的认识和了解。在你来我往的评价交流中,分享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彰显自身的艺术修养及特色。这样便能够让学生从多元、立体的角度着手,实现对整个学习活动的综合性评价,让学生能够在彼此交流与评价中汲取对方的优点,去除自身的缺点,实现自身对美术知识的有效内化,切实渗透核心素养,最终达成对他们的有效教育。
以人为版小学美术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花鸟画(二)”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创作中体会彩墨与宣纸的特性,能够了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在大胆运用彩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中国画的工具和技法。在评价环节,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比如,教师可以以林风眠先生的《猫头鹰》为例,询问学生:“这幅画让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你觉得林风眠先生将猫头鹰哪几个方面刻画得十分出彩?”“你能够从这一作品中看到哪些内容和情感?”如上,教师可以借助这几个问题,让学生仔细地观察《猫头鹰》这一作品,促使他们从猫头鹰身上的不同部位,看到画家深厚的中国画功底。比如,在这幅作品中,林风眠先生用赭墨、藤黄等色,浓淡相映,在羽毛丰厚处采用层层积色的方式,在羽毛稀疏处又沾沾几笔,形成了色彩上的浓淡对比,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对这一作品评价的具体细则。教师从花鸟画的绘画技巧、用色特点等方面着手,让学生对典型作品进行赏析。而后让学生用彩墨画鸟,最后再让学生将自己绘画的作品在全班范围内展示出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他们之间的互相评价也依旧可以沿用以上环节对名画的评价标准,实现学生之间的科学化互评。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则是起到了牵引、点拨、指导的作用,目的是要让学生之间的评价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花鸟画作品中感知到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同时,学生之间的评价还要以赏识的目光为主,既要看到他人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绘制花鸟画中存在着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的优化,实现自身的综合性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评价的创新探索及实践,以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导向,实施多元化评价;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标杆,实现有效性评价;以教师的正面引导为主,实施激励性评价;以学生的专业成长为基准点,实施梯度式评价。从多个方面着手来落实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保证整个教学评价能够契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关注他们知识与技能的双重提升,最终达成培养美术核心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