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
——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

2023-12-04 06:42宗子傲范传滨黄桂梅庞雅琴王俊利邢志勇
高教学刊 2023年34期
关键词:育人食品思政

宗子傲,范传滨,黄桂梅,庞雅琴,王俊利,邢志勇,郭 锋

(1.右江民族医学院 医学检验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2.右江民族医学院 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产业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2020年5 月28 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1]。在此背景的推动下,学科德育逐渐过渡到课程思政,也从一维角度逐渐过渡到各科教育联动的多维角度。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新的课程,而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应该贯穿于各类教学的始末,主张教师在不改变专业课本来属性的前提下,在课堂中要用显性的方式嵌入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隐性内容。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因此,本文将以食品理化检验课程为例,阐述本课程在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总体设计,思政元素的融入,教学方法的改革及思政育人保障体系等改革工作,以期为高校食品理化检验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一 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社会和谐稳定和国际社会声誉的社会热点问题。当前,世界各国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已经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我国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指出,强化生物安全保护,提高食品药品等关系人民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因此,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全面建设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食品理化检验作为食品质检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是维护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重要屏障。因此,在食品理化检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思政元素,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进行思政教育,对培养政治素养好、政治站位高且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的食品理化检验人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 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概况及思政痛点分析

(一)课程概况

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是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涵盖了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生物化学和食品科学等学科的多学科交叉课程,具有内容涉及范围广,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性、前沿性、综合性强,技术更新速度快等特点。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现代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掌握食品理化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方法,能够在食品的卫生检验与检疫方面开展工作。

(二)思政痛点分析

在课程思政的教育改革过程中要想做到有的放矢,就必须对课程思政过程中的痛点进行系统且全面的剖析,只有这样才能开具良方,进而对症下药。因此,教学团队在阅读了大量文献[2-4]和广泛调研后,总结了本课程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痛点,具体如下:一是在教师层面,部分教师对教书育人理念与课程思政内涵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对课程的思政元素发掘和整合的过程中存在局限性,导致思政内容的整体性不高,丰富度不好;二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易将思政元素与知识内容进行生搬硬套,使得本课程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呈现出形式化、表面化、功利化。忽视了课程思政过程中知识内容的显性教育与思政元素的隐性教育的互补性和整体性,导致了思政教学环节生硬,限制了课程思政育人的成效;三是学生作为课程思政实施的主要对象,其课程知识架构对课程思政实施的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对大健康理念认识不足、食品安全观念不强等现象,限制了其对课程思政教育的吸收和内化;四是缺乏反馈调剂机制。由于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等客观问题的存在,单一课程往往具有教学和学习任务时间集中且教学周期短等特点,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联动不足,师生关系更倾向于同向的两条平行线,使得教师在授课结束后无法及时从学生处获取思政育人成效的反馈信息。由于这种课程思政育人反馈调节机制的缺失,不仅让教师无法对思政育人成效做出准确评价,而且还使教师错失了调整教学活动的最佳时机,进而失去了课程思政育人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五是思政育人成效量化标准不完善。众所周知,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产生的影响,并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往往有一个由潜到显的过程。目前大多数教学团队在课程思政成效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往往局限于授课后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思政育人成效或是基于某些特定思政内容的思政育人成效进行评价,思政育人成效量化标准具有片面性、偶然性、延伸性和拓展性不足等问题。

三 食品理化检验思政内容设计与实施路径

(一)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及总体设计

教学团队将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和右江民族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精于医术、诚于人品、具有创新精神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能发展的高质量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办学定位及“立足广西,面向西南,辐射东盟,服务民族地区和广大基层”的人才培养需求进行了有效融合,形成了培养具有站位高、能力强、下得去、用得上和留得住的新时代食品理化检验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图1)。

图1 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在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中,教学团队提出了“12341”原则:一个中心,即课程思政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两个特性,即课程思政内容体现亲和性和真实性;三个目标,即课程目标包含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四个要求,即课程思政方式与过程要具备精准化、隐形化、个性化和有效性;一种理念,即形成基于OBE 理念的学习结果评价体系。

(二)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发掘与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5]。在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教学团队通过充分挖掘课程内容中蕴含的各种思政资源和德育素材,寻找其与课程知识体系的结合点,将无形的思政教育与有形的课程知识有机融合,并通过以“润物无声”的形式渗透到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避免课程教育与思想教育“两张皮”的现象,进而形成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育人合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表1 列出了食品理化检验课程主要章节的知识点、思政教学案例及思政育人目标的映射情况。

表1 食品理化检验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发掘与融合

(三)教学方法与思政目标的结合

教学方法是保证课程思政育人成效的重要举措。每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往往需要借助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我校在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使用和创新工作。主要的教学方法改革举措如下:一是在理论课的授课过程中依托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了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即课前通过在超星泛雅平台搭建线上情感提升学习板块,在课前对思政案例进行精准投放,通过预习活动实现学生与思政元素初次感知。并与线下的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形成由浅到深的联动效果,提高了课程思政育人的成效。二是采用长江雨课堂联合TBL 线下教学模式,借助长江雨课堂的弹幕、随机提问、发红包等互动手段,在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借助小组间团队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三是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师生间身份的互换,培养学生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四是引入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置身于课本所讲的环境当中,在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感受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认同感。五是在实验课中增设设计性实验,通过积极引导学生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实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科学精神。六是增加课程主题实践活动作业,例如引导学生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四)课程思政育人保障体系

基于前面所述的课程思政痛点分析,为保障课程思政育人成效,教学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四化”课程思政育人保障体系。具体内容如下:一是思政内容实施模块化。根据食品理化检验课程内容的特点,将课程内容细化为前期模块、中间模块、后期模块。然后将充分挖掘、整理、整合的思政元素按照模块元素进行精准投放,形成三阶段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图2)。通过三轮系统全面的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切实提高课程思政育人的成效。二是思政效果反馈实时化。教学团队会在每次课和每个模块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活动结束后,借助课堂观察、学习反思、学习日志、访谈和问卷等形式,及时掌握思政育人效果。三是教学方案调整动态化。授课教师根据反馈思政育人效果,重点关注上一阶段中未涉及的或未达到预期育人效果的思政内容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及时调整,借助第二次和第三次课程思政教学,提高思政育人成效。四是思政育人评价师生互馈化。充分发挥人际交流的重要作用,通过师生间的合作评价、相互评价,实现思政育人评价过程中师生间的信息互馈。

图2 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思政育人反馈调节机制

四 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

经过为期三年的改革实践,依托我校实情构建的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育人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成绩如下:一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基于长江雨课堂和超星泛雅等网络教学平台数据显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线上作业和检测完成情况、问题讨论互动情况均得到大幅提升,完成度达100%。二是专业认同感得到塑造。本课程结束后的线上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学生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相关表述中有“学好本领,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发挥自己的光与热”“学好专业知识,为食品安全监督做贡献”“食品安全问题重于泰山,为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等字样。三是服务意识得到增强。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开始在现实生活中和网络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并借助QQ 和微信等网络平台宣传食品安全知识,而且在线下能自发地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四是家国情怀得到涵养。项目实施三年来,先后有8 位同学报名参军,其中有4 位学生投身军营,保家卫国。五是奉献精神得到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抗疫志愿者活动、乡村支教等活动50 余次,受到政府的嘉奖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六是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升。近几年本专业学生获得“互联网+”“挑战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金奖7 项,银奖3 项,铜奖8项,以第一完成人身份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 项,以参与人身份申请实用新型专利4 项,以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1 篇,以参与作者身份发表研究论文5 篇,参与省部级以上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 多项,共68 人次。其中内容涉及食品的项目占比近10%。七是近几年用人单位对我校本专业毕业生的评价中,在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工作态度、专业素质、知识结构、适应能力和工作效率及质量等方面的评价“好与较好”的比例为100%;在学习和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发展潜力上评价也在90%以上。

五 结束语

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即依托课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统一。食品理化检验课程蕴涵了丰富的思政元素,通过充分挖掘、精心选择、精心设计和精准投放,将家国情怀、职业道德、法治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等思政内容融入教学中,可以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高效融合,进而培养德才兼备的食品理化检验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育人食品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食品造假必严惩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珠”育人